“詩”和“詞”有哪些區別呢?

趙國邯鄲


打一個比方!

在東坡柳永之前,詩詞的區別如下

詩如西裝,要端正體面,要看出你的志向和抱負

詞如休閒,要隨意閒適,要看出你的情趣和灑脫

詩如老婆,要端莊賢淑大氣,舉止之間盡顯雍容風範

詞如情人,要浪漫旖旎開放,眉眼之間全是嫵媚風情

詩如公義,要中正,要儒雅,要德操,要仁愛,要如謙謙君子。

詞如私情,要不羈,要情調,要快感,要溫存,要如風流浪子。

詩如狗官,張口仁義道德,閉口忠貞不二,滿嘴滿眼都是君恩似海臣節如山

詞如渣男,動輒花街柳巷,頻頻杏雨桃風,心心念念全是此情已逝相思無期

唐人把愛情寫進詩裡,宋人把愛情寫進詞裡。

在東坡柳永之後,詩詞在內容上區別已經不大了。特別是由於長調的出現,詩和詞的區別還是存在的。

詩多實詞,詞多虛詞,即,詩如土,詞如水,詩如天,詞如月。

詩多動詞形容詞,詞多副詞和助詞。詩是莊生曉夢迷蝴蝶,詞是人生若只如初見。

詩,為吟誦,需要文字在平仄轉換之間產生樂感。

詞,可吟唱,需要在五音六律清濁之間進行搭配。

詩,要鬆緊有度,比如律詩四聯之結構以及語法變化,否則,詩必像詞。

詞,要穿插遞進,比如上闕尾句和下闕尾句實虛互補,否則,詞必像詩。

這是常態,如果當年混過詩詞論壇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有些女士詞寫得相當曼妙,絕句也是精當,可是寫不了律詩,那律詩左看右看,骨子裡就是詞。而有些男士詩寫得雄渾大氣,意韻深遠,可是寫出的詞前思後想左思右想,其血脈裡還是詩。

不僅現在這裡,當初宋朝文人也是如此,會寫詩,但不會寫詞。或者詞寫得好,但詩卻是一般。引起了陸游同志的納悶,因為陸游是宋朝難得的詩詞俱佳之人。

當然,還有一個詩詞俱佳的宗師,李易安。其詩詩到純粹,其詞清到清澈,比陸游更勝一籌。

所以,詩詞的區別不在於字數變化,更不在於句之長短。細細揣磨以後方能體現,小可也是霧裡看花,胡扯一番,聊做笑料而已。


亦有所思


首先,感謝悟空小秘書的問題回答邀請,對於“什麼是詩?什麼是詞?兩者有何區別”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回答:

一、什麼是詩

詩(古體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相對於近體詩,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

二、什麼是詞

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同時,詞也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餘等。從長度分小令、中調和長調。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聲調上都有規定。

三、兩者的區別

1、韻律上的不同:詩講究“風雅頌”的轉化,也會把一些典故化用在詩文之中,韻律上講究合轍押韻,韻腳韻尾的平和與對仗工整;詞講究的是隨意性,更多是把一些空間跟想象通過一些手法表現出去,上下句的韻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合轍上也透露著一些看似隨意卻又暗藏潛在的手法!

2、字數上的不同:詩的字數,句數要求非常工整,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等,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些要求非常明確,加上合轍押韻的規定下,顯得更加固定;詞的字數上,沒有,明顯要求,也沒有幾言的說法,只是在景物對仗上有一定的要求,還有就是在收尾的韻律上有一定的侷限!

3、命名上的不同:詩的命名上有些隨意,不帶有任何的規定的,有時候可以叫做什麼送誰出任什麼官職,也可以任性的叫做無題等等,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題、登岳陽樓記、登樓、觀菊、靜夜思等等,意思會比較明確;詞的命名會相對比較高一些,虞美人、蝶戀花、浣溪沙、望江南等等,這些的詞牌上跟內容會有一定的匹配度的,這樣要求會高一些;

4、時間上的不同:詩,分為古體詩,跟近代詩,古體詩可以追溯到《詩經》,到唐朝極盛一時,到了五代十國及宋,會相對比較衰退。近體詩,主要是民國時期,白話文的詩歌比較盛行,也打破一些韻律上的追求;宋詞,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時期,南唐的晏殊、李煜等等這些相對被視為開山鼻祖,盛行於南北宋時期,元明兩代開始消亡,到了清朝納蘭性德開始有做興起一是,但是為時不長!到了民國及近代,宋詞的風格有所轉變,甚至有一種不受大眾歡迎的徵兆。

綜上可以看出,詩詞在韻律上、字數上、命名上、時間上有明顯的不同,而且他們之間彼此雞犬相聞,但是卻有互相參雜又異曲同工!

以上是對於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問題的回答,再次感謝悟空小秘書,也歡迎廣大朋友在評論區交流學習!


浦發金服


詩詞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份,詩和詞在押韻和字數都不相同。詩有七律七言,五律,五絕,還有自由體詩歌等都需要押韻。崔護的《人與桃花》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兩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第一句中,第二句紅,第四句風都是拼音,fue母組成。陳毅五言:大雪壓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第二句直和第四句時,拼音韻母也相似,這就是指的壓韻,無韻不是詩。而詞是有詞牌名的,如,泌園春,念奴驕,卜算子,十六字令等等都是詞牌,按詞牌填詞,且字數壓押韻有嚴格要求。毛主席卜算子詠梅,就是一首詞: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尤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慢時,她在叢中笑。全詞前兩句每句五字,第三句七個字,第四句是五字,五六兩句又是五字,第七句又是七字,第八句又是五個字。這首詞,二四句押韻,第六句又和二四句同韻,第八句又與二四句共韻。詩和此有明顯處別。本人略知一二。望友見諒。






戀愛婚姻家庭道德驛站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一種文學體裁。它主要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來慢慢的發展成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等。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與音樂,詩與舞蹈,詩與朗誦等,都是結合在一起的。中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漢樂府》以及後來為數眾多的個人詩作,真是琳琅滿目,浩如煙海。

“詩言志”,“歌詠言”,這是詩歌在我國長盛不衰的原因。漢朝專門設立了樂官,到民間收集各種歌謠,編成《漢樂府》;曹操三父子都是詩人,他們引領著“竹林七賢”,以及後來的著名的“建安風骨”;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南北朝時期的謝靈運,謝眺叔侄,陳後主陳叔寶等,都是詩壇高手;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近代格律詩的形成和推廣,讓大唐帝國成了詩的國度。《全唐詩》共收集49403首詩作,1555條句子,作者共2873人。真是浩如煙海。

中晚唐時期,一種新型的文學型式____詞,悄悄地產生了,並且以蓬勃的勢態發展到與格律詩平分秋色的地步。就這樣,詩與詞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兩座高峰。詞又稱詩餘,長短句等,是一種與詩歌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文體。它以長短不一、參差不齊的句型,表達出更加隱晦深幽或者慷慨激昂的情懷。

詞最初來自民間小調和西域等少數民族的舞曲等,開始以中小令為主,直到北宋柳永開創自度曲,創作長調之後,北宋之後,詞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飛速發展。由“詞為豔科”的花間派,慢慢地向豪放與婉約兩派延伸,由蘇軾帶頭,南宋出現了一大批愛國詞人,他們高歌猛進,熱血沸騰,如辛棄疾,陸游,陳亮,張元幹,張孝祥等。

詞跟詩有區別,詩通常只有四種格式,古體詩更是信手拈來,不拘一格。詞有專門的詞譜,一譜一調,也有變調的,也有加襯字的,如《憶江南》,《卜算子》,《武陵春》等,已知詞譜有一千多種。詩通常是一韻到底,除古體詩外,一般不換韻。詞則依譜而定,可通韻,可換韻,可疊韻,句型亦可重複。律詩中間兩聯須對仗,詞一些也須對仗,按譜規定而行。律詩對仗相當嚴格,詞的對仗則寬鬆多了,同字可對,平仄也不論。律詩講究起承轉合,詞的下半闕宜宕開(保持內在聯繫)。詞可以用散文的句式填寫,詩則不行。詞的過片很重要,須承上啟下,過渡自然。

簡單的講到這裡吧,請各位補充喲。



綺閣書生


詩歌,分自由詩,律詩!絕律詩,絕詩,五言絕詩,七言絕詩,詞分詩詞,和曲詞兩種!詩詞中間有對仗句!典詞不講對仗!但韻律比較嚴!詩詞,詞性對仗較嚴!韻沒有那麼嚴以詞性為主!詩律不要求對仗,但韻較嚴,詞律,四句律詩後兩句必須對仗工整,七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四言,八言絕詩,是全方位對仗!平仄押韻!可是現在他們一概而論,以什麼平平仄仄,可平可仄!弄得不知所錯!本來這個東應該根據你自己的能力去作詩才行!語法詞性比平仄更難掌握!


藍天白雲126978817


少看點書,有時有好處。

詩,就是詩朗誦的文案。

詞,就是歌詞、唱詞。

本來挺簡單的事,搞到現在提出這樣的問題,是東坡先生用詞牌格式填寫了詩朗誦的文案,他開了先河~以詩入詞。

現在多數人理解的詞,實際都是按照詩意來填寫的,適合朗讀。

若想填詞能夠歌唱,首先要習慣唱歌,而且熟知歌詞的表達。

還是少讀沒用的書,多多練習朗誦或唱歌,依託著表演來寫詩填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