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範睢的阻撓,白起可以攻克邯鄲,滅亡趙國嗎?

沐凌竹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弄清楚:范雎在關鍵的滅趙軍事行動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起到了什麼作用。

↑白起之死與范雎脫不了干係↑

然後看看白起對這場志在滅趙的邯鄲之戰有什麼看法。

最後,再對比一下,錯過了這次戰機後,白起為何認為再攻打邯鄲已經毫無勝算。

先給出答案:如果沒有范雎的阻擾,秦昭襄王是下了滅趙的決心的,而白起的判斷也沒有錯——邯鄲之戰一定能贏,也能因此滅亡趙國。

公元前261年9月,斷糧已經四十六天之久的趙軍主力已經到了互相殘殺吃人肉為生的地步,趙括在巨大壓力下,決定殊死一搏,結果被亂箭射死,趙軍主力四十萬向白起投降。

白起認為,趙軍四十萬主力要是放回,如同放虎歸山,威脅巨大,於是他做出了人類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指令:坑殺所有四十萬降卒,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個小兵蛋子回到邯鄲。

這些小兵蛋子將把這個恐怖的消息傳遍趙國,每一個角落,都有哭聲,每一個趙人,都心膽俱裂。長平之戰結束,趙國主力盡滅,全國上下都沉浸在巨大悲痛以及恐懼之中。

↑滅趙之功,就在眼前,可惜白起錯過了↑

次年,白起馬不停蹄,再次率軍攻佔了上黨郡,兵分三路,王齕攻下武安,皮牢,司馬梗攻下太原郡,白起親率大軍圍攻邯鄲,目標非常明確而堅決:滅亡趙國!

那麼,白起能成功嗎?能!

因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正如他在最終撤軍後,第二年(公元前258年),面對代表秦昭襄王來勸白起統兵攻趙的范雎,曾經指出的那樣: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軍,趙國上下民心恐慌,趙國也沒有足夠時間休養生息,國力衰敗不堪,正是一舉滅趙的良機。

可惜,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

都怪范雎。

范雎早就看白起不順眼,而且白起屢立戰功,已然成為秦國第一棟樑,范雎前途難以超越白起,於是,范雎耍起了心眼。

在公元前259年,白起包圍邯鄲之際,趙國的趙孝成王親自前往秦國拜見秦昭襄王,給足了秦昭襄王面子,同時談妥割讓六座城池與秦國和談。

↑解除邯鄲之圍時,趙孝成王的一波操作還是很亮眼的↑

趙孝成王還是有點政治智慧的,他同時秘密派人重金賄賂范雎,利用范雎和白起的矛盾,阻止白起攻打邯鄲。趙孝成王成功了,收了重金的范雎,成功的說服了秦昭襄王。

“韓、趙恐,使蘇代(應為使者)厚幣說秦相應侯…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

也就是說,范雎利用了秦昭襄王內心的擔憂——秦王害怕自己的部隊太過疲勞,成功說服了趙國。可見,如果不是范雎巧舌如簧,單只是六座城池的割讓,是不足以讓秦昭襄王動心的,畢竟,滅了趙國,得到的可不僅僅是六座城池。

也正因此,身在前線的白起接到退兵的敕書,對范雎惱恨不已。

↑可惜前線將士拼死,敵不過幕後政客張嘴↑

結果,趙國耍了秦昭襄王,趙國拿出六座城池,賄賂給了齊國,同時抓住這段喘息時間,交好燕國韓國,聯合魏國楚國,組成了國際聯盟。

反過來思考,你會發現,如果按照白起的計劃,儘快攻打邯鄲,趙國是來不及進行這一連串政治操作的,其他五國本來目光短淺,但在趙國的利益割讓和遊說之下,也意識到不能讓秦國越來越強大,於是六國聯盟結成。

正是因為范雎的一番說辭,讓秦國錯失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啊!

正如白起在屢次拒絕帶兵再次攻打趙國時說的那樣:秦國國力只是稍微(從長平之戰後)恢復,可是趙國的國力卻恢復的更快,更有外交上的軍事同盟,秦國此時以疲憊之師去打六國的虎狼,毫無勝算可言。

↑秦昭襄王錯失滅趙千載良機,還賜死了棟樑白起↑
<strong>

事實也證明了白起的判斷,秦昭襄王為了挽回老臉,派秦軍攻打邯鄲,屢次大敗,最後還遷怒於白起,並賜死了白起,實在是賠了媳婦又折兵。

如果當初按照白起的進攻節奏,趙國必然來不及抵禦,白起也會拿下滅趙的絕世軍功。

可惜范雎的私心和秦昭襄王的糊塗,斷送了這次機遇,再等滅趙,已經是三十年之後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首先要明白一點,在殺白起的過程中範睢只是一個推動者,關鍵還是秦昭襄王。範睢作為秦昭襄王智囊團的首選第一人,自然是明白自己主子的心意的。此時的白起也是到了不得不死的地步了,之前是魏冉和羋八子掌握著秦國的軍政大權,而白起得到魏冉的重用,而白起也沒有讓人失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此時的白起已到了暮年,七十多歲了,打了一輩子的仗還是沒有把朝堂之上的為官之道弄明白,最後被賜死也只能怪自己了。



再說長平之戰的時候,如果秦國一路東進能夠把趙國滅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最關鍵的還是得看在攻邯鄲的時候秦國損失的大小,如果像之後的邯鄲之戰一樣,損失三十多萬拿下邯鄲,那麼秦國也只能攻破邯鄲之後回撤秦國了。

但是不得不說邯鄲肯定是可以攻下的,這時候趙國剛經歷長平大敗,全國舉喪,而且這時候其他五國還沒有緩過神來,都還沒有意思要幫趙國,那麼這個時候進攻邯鄲,邯鄲是必破的。



但是邯鄲這個地方對於趙國來說其實也沒那麼重要,要知道趙國還有代,晉陽這兩個地方,晉陽不必多說了趙國的龍興之地,經歷趙國幾百年的經營,城池的防禦不比邯鄲差。代地也是一樣,當時趙國滅了中山以後,大力發展代地,而且代地靠近北胡,城池防禦自然不會很差,民風彪悍。秦始皇滅趙的時候,就是趙國公子逃到代地又殘活了幾年。足以見代地的重要性。

當然如果趙國還是堅持抵抗的話,即使是白起領軍也會付出很沉重的代價的,一旦付出的代價過高的話,秦國是很難維持住趙國的局勢的,先不說趙國,這時候魏楚就會蠢蠢欲動。秦國滅趙,不像是齊國滅宋那麼簡單,齊國滅宋沒有傷到齊國的一點皮毛,宋國雖然富裕但是軍事力量太弱,所以齊國滅宋基本上沒有損失。但是秦國不一樣,秦國和趙國剛經歷了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對於秦國的損失也是不小的,在白起對秦昭襄王的上書中就看到秦軍傷亡一半,當時秦軍是60萬 那麼傷亡大概在三十萬左右。這個時候進攻趙國肯定沒有一年之後邯鄲之戰時那麼多秦軍出動了,這時候受傷的士兵可能在數萬到十萬左右。邯鄲之戰的時候秦國大約有三十五萬人攻邯鄲。但是還是損失殆盡了。



其實在這個時候秦國還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在這個時候秦國只是有統一六國的優勢,但是要把優勢徹底變為勝勢,還需要時間。


中國歷史研究所


范雎是秦國的宰相,他和戰神白起是同朝為官,那時候他們服侍的秦王就是秦昭襄王。

當年秦國和趙國打長平之戰的時候,白起作為秦國的主將,在趙國主將趙括戰死之後,接受了趙國四十萬士兵的投降。

後來,白起選擇了把四十萬趙國俘虜給坑殺了。

這時候白起的想法,就是想帶著秦軍,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一舉攻克邯鄲,順便就把趙國給滅了。

可以說此刻的邯鄲城,肯定是空虛的,因為趙國的大部隊都被派出去打長平之戰去了。若是趙王臨時去找救援,也不可能來得這麼快。所以,此刻白起去邯鄲滅趙是最佳的時機。

若是白起帶兵去趙國,肯定能把趙國給滅掉的。

當白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秦昭襄王的時候,秦昭襄王就找到了宰相范雎商議,他問范雎現在是否允許白起去滅趙?

范雎否決了白起的這一正確選擇,他告訴秦昭襄王,此刻滅趙對秦國不利。

畢竟我們秦國剛經歷了那麼大的一場戰爭,將士們都疲乏了。若是此刻前去滅趙,趙國肯定會做殊死拼搏的。

不如,我們讓將士們回來休息一下。然後再去攻打趙國,這樣的話,必定會一舉殲滅趙國的。

秦昭襄王,聽了范雎的建議,就讓白起回來了。

但是,秦昭襄王不知道的是,范雎之所以這樣說是有私心的。

他在見秦昭襄王之前,就見過趙國的使者了。趙國的使者就怕此刻白起會率兵打到邯鄲,把趙國給滅了。

他們找到宰相范雎,勸阻秦王退兵。

當然了,若是想讓范雎勸阻秦王退兵,必須是要對范雎有好處的,否則,他憑什麼要幫助趙國。

趙國的使者當然想好了怎麼來打動范雎。

第一,就是給了范雎大量的錢財,賄賂范雎。

第二,就是給范雎分析利害關係。現在的范雎是秦國的第二號人物,可以說除了秦王之外,就是范雎官職最大了。

可是,白起若是滅了趙國的話,那白起就是立下了蓋世奇功,到時候白起的地位肯定會比范雎高的。

范雎不想讓白起超越自己,不想日後聽白起指手畫腳,所以,他就聽從了趙國使者的建議,順服了秦王,不讓白起現在去滅趙了。

結果秦王真的聽了范雎的話。

白起在接到秦王讓他回軍的消息之後,他是憤怒的。因為他明白這個機會一旦失去了,就不可能再有了。

因為趙國這次大敗之後,肯定是會去遊說,其他國家來增援自己的,到時候援兵到的話,他們再想滅趙,那就不容易了。

結果果然如白起所料,到了秦王再次出征滅趙的時候,魏國和楚國來救援趙國了。

秦國舉一國之力,和三個國家抗衡,肯定是打不贏的了。

秦王連著三次率兵攻打趙國,結果都是大敗而歸。秦王想讓白起做主將去拿下趙國,但是,白起誓死不從,最後秦王賜死了白起。

趙國最終也沒有被秦昭襄王滅掉,當然那個宰相范雎也沒有落得好下場,他最後被秦王給滅了族。


史學達人


在長平之戰後,若沒有范雎的阻撓,白起一路挺進到邯鄲,趙國必亡。

為什麼呢?

第一,先來分析下,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四十五萬人後,還有多少可用之兵呢?《戰國策》中有一段秦昭王與白起的對話,明確指出:“今趙卒之死於長平者已十七、八。”這句話出自秦昭王之口,作為秦國最高統治者,其情報應該是很準確的,長平之戰,趙國損失的四十五萬,大約佔全部兵力的四分之三。也就是說,趙國只剩下大約15萬軍隊。而這些軍隊,是不可能全部撤守邯鄲城,因為北疆一定要留下幾萬人以防備匈奴,否則趙國不亡於秦,也會亡於匈奴。倘若白起在長平之戰馬上發動邯鄲之戰,趙國在倉猝之間,能否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軍隊集中到首都,也是很大的問題。

第二,長平之戰是有史以來最大、最殘酷的大屠殺,對趙軍心理產生的恐怖影響與震動是不言而喻的。一年後,當秦昭王想再次發動邯鄲之戰時,白起旗幟鮮明地反對,因為一年的時間足以讓趙軍將士走出心理陰影。白起後來說:“長平之事,秦軍大尅,趙軍大破;秦人歡喜,趙人畏懼。”“今秦破趙軍於長平,不遂以時乘其振懼而滅之。”白起用了兩個“懼”字,當時趙軍心理已經崩潰,士氣降到冰點,對前途茫然,這樣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是容易擊破的。

第三,在長平之戰過程中,趙國的外交十分失敗。如果白起乘勝直取邯鄲,趙國很難獲得別國的支援。關於長平之戰,古往今來論述很多,大家的興趣點都集中在戰役本身。可是我認為,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關鍵因素之一是外交上的失敗,范雎用外交手段破壞魏、楚等國與趙國的合縱,這是秦軍取勝之一大關鍵。如果白起繼續發動進攻,趙國不可能得到魏、楚兩國的外援。齊、韓兩國很弱就不用說了,燕國不是趙的友好鄰邦,不踢一腿就算良心大大的。

當然,秦國也有困難。首先,秦軍攻趙的部隊,損失一半;其次,為打贏長平之戰,秦國耗盡國力,以秦昭王說法是:“前年國虛民飢,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軍糧以滅趙。”但是必須說,秦國雖然損耗嚴重,比起趙國還是要好很多。作為一代名將/軍神,白起是深得孫子兵法之精髓,開戰前一定要算計,不戰則已,戰必克,他對攻克邯鄲充滿信心,是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後得出的判斷。

那麼范雎為什麼要阻撓白起呢?

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拯救趙國的,竟然是弱不禁風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雖然很弱,但求生存的慾望很強,一大批人想破腦殼,想出種種保全國家的方法。韓國也知道,再打下去趙國必亡,趙國亡,韓國必亡,因此聘請大縱橫家蘇代去遊說范雎。蘇代一下子抓住范雎的弱點,作為秦之客卿,范雎不就是衝著權勢、地位來的嗎?他又不是秦國人,談不上愛國主義。蘇代戳中范雎的死穴:若白起滅了趙國,功勞就遠比你大了,你地位不保了。如果這時通過外交議和,逼迫趙國割地,那麼功勞就不是白起的,而是你范雎的。

聽了蘇代的話,范雎怦然心動。最後,在他的干涉下,白起直取邯鄲滅掉趙國的計劃落空,趙國割六城給秦國,換取秦國的退兵。范雎保住自己的權勢,而趙國也得以幸運保全。


君山話史


根本就不可能,說能滅亡趙國的只是以玩遊戲的心態在進行推演,可現實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能左右戰局,白起過於矯情了。可秦詔王不是傻子。

長平之戰,秦國是慘勝!雖然白起想憑勝利之師一舉拿下趙國。可王不傻,糧草不繼,後勤難以保障,還有其他五國瞪著眼看著,這是一個王必須從全局來考慮的。

就算白起一鼓作氣打下邯鄲,那也不能使趙國滅亡。趙國可不只一個首府(想了解的可以看看資料)。

到時趙王一定會跑到代郡(趙國的另一個代首府),哪裡還有李牧抵抗匈奴大軍。其他無知的五國就是在想縮頭也不能看著趙國滅亡。

想想看,如果當時秦王聽了白起的話攻下邯鄲,趙王跑路。秦軍就得守住邯鄲等一大片地方,趙王肯定要奪回邯鄲,其他五國趁機合圍邯鄲,可比攻打函谷關容易得多。到那時就是不敗戰神白起,他又如何能夠以疲憊之師擋住復仇之師。


幸運21


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一舉殲滅趙軍四十餘萬。趙國軍民上下震動危在旦夕,白起請求秦昭襄王乘勢攻取趙國都城邯鄲,一舉滅趙。


而此時在秦國內部出現以白起為首的主戰派和以丞相範睢為首的主和派。如果按當時兩國的軍事力量對比,秦軍攻克邯鄲要當有十分的把握。因此,大部分史學界人士認為,當時是丞相範睢嫉妒將軍白起的功勞,害怕一旦白起攻趙成功,將危及他在秦國的地位。才極力鼓動秦昭襄王阻止白起攻取邯鄲,以談判形式迫使趙國割讓城池給秦國。

範睢也許真的有嫉妒白起之意,但其分析判斷當時各國的形勢,卻非常準確。在長平之戰中秦國無疑是取得了勝利,趙國一敗塗地危如累卵,秦國攻取邯鄲或許非常順利,但是,秦國在長平之戰中軍力也損耗過半,攻取邯鄲容易,滅亡趙國已經是力所不及。



長平之戰時,山東各國保持中立做壁上觀,一旦秦國對趙國形成滅國之戰,各國感覺唇亡齒寒,絕不會袖手旁觀。到那時對秦國群起而攻之,即使滅掉了趙國,也會被其他五國而分割,秦軍此時軍力疲憊根本無力再守邯鄲。等於秦國消耗軍力,為他人做了嫁衣,強大了其它五國。

秦昭襄王一代雄主,對當時各國的形勢判斷,以及範睢,白起的方案一定做了仔細的權衡。不然也決不會輕易相信範睢,放棄攻取邯鄲的大好機會。

長平之戰一打數年,秦趙兩國消耗巨大,都已經接近國力的極限。即使秦國國力強盛,也已經是強弩之末難破蒿牆。兩國罷兵息戰,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也不失為上上之選。


無奈且向上


我認為可以。

一,白起經過鄢郢之戰,伊闕之戰,長平之戰,指揮水平與指揮能力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且由於白起百戰百勝的能力,秦軍必然事情高昂。再說李牧,相較白起,李牧仍然算是初出茅廬。雖有幾年抗匈經歷,然而仍然比較稚嫩,比不過老謀深算的白起。

二,秦軍與趙軍軍事實力的對比。秦國雖然在長平之戰有所損傷,但是畢竟沒有傷及元氣,仍然有強大的作戰能力。而趙軍在長平一戰後便失去了青壯年勞力,只剩老弱病殘。即使眾志成城,實力仍然較秦軍相去甚遠。

三,周圍國家會不會救援趙國。開下上帝視角,根據後面的發展我們知道,在邯鄲之戰開始是沒有國家救援趙國的。而後來也是在信陵君偷趙魏國兵符的情況下,趙魏軍援救的。而其他國家更是在邯鄲之戰勝利後才開始加入合縱的。所以說,如果白起火速攻趙,是沒有國家會來救趙國的。

四,邯鄲四周一馬平川,並無高山險阻可以據險而守。魏國就曾攻陷並佔領過邯鄲。





晨起北風其涼


可以攻克邯鄲,但是不能滅亡趙國。

長平之戰,秦國損失也比較嚴重,而此時的邯鄲更慘,國人風聲鶴唳,十分恐懼,如果白起繼續進兵,攻克邯鄲很容易,因為邯鄲一時不能從全國徵調兵馬,也沒有喘息的機會。但是如果攻克邯鄲以後,再要繼續進兵,滅亡趙國,那麼秦國的戰線就要拉的更長。

而此時,戰國平原君,廉頗等人肯定會帶趙王出逃,聚集兵馬再戰,同時會向他國求救。秦滅趙必然會遭到他國干預。

那麼竊符救趙的故事可能就會提前上演了。


觀政工部


如果不是範睢怕自己的相位不保,在秦王面前說白起壞話,趙國滅亡了。白起當之無愧於一代超級戰神!為秦國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的功勞,可他無法對付偽君子,世間真小人好防,偽君子難防。


幸福一生77729277


廢話 沒那些蠢貨阻撓 只要進軍 換個傻子都能滅趙 當時的情況 趙主力被滅 趙決策層亂做一團 外無援軍 趙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全國處於驚恐哀傷之中 拿頭去擋秦軍?反之,半年後,趙緩過神來 對內團結國人 對外積極奔走聯合諸侯 秦軍再來就很難獲勝了。其實大秦帝國第三部 白起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