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一葦1188
若上蒼肯給予蔡鍔先生數年時日,那麼在抗戰之初,中國軍隊便有可能構建起有效的防禦體系。在上個世紀初,湧現出了許多風雲人物,蔡鍔將軍便是其中之一。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軍事能力,只可惜34歲便英年早逝。假如他能活得更長久一點,它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今天協虎就帶大家回顧一下蔡鍔將軍的傳奇人生。
蔡鍔原名艮寅,出生於今天的湖南省邵陽市。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在梁啟超譚嗣同的指導下學習。後來他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學,也就是今天,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良好的教育,培養了他對於國家和民族的熱愛。
▲蔡鍔先生舊照
1899年,他成為當時中國許許多多前往日本留學的學生之一。在那裡,他了解到了中國在腐敗的清王朝統治之下,可謂內外交困。於是跟隨唐才常,蔡艮寅回到長江邊上參加了起義。雖然起義不幸失敗,但是蔡艮寅並沒有被打倒。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蔡鍔,“鍔”在漢語裡是指刀劍的刃。他就是立志要成為這一把民族的利刃,為國家發展的前途披荊斬棘。
他回到了日本,進入了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成績非常優越。他與他的同學蔣百里,張孝準 並稱為中國士官三傑。
1904年,蔡鍔從日本畢業歸國,先後在全國多地進行軍事教育。當時的他僅20歲出頭,青年才俊、英姿颯爽,頓時聲名鵲起。當時的雲貴總督李經羲仰慕他的能力,便聘請他到雲南講武堂講授軍事知識,蔡鍔也因此與雲南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全國各地,大量不滿清廷腐朽統治的仁人志士都漸漸覺醒。在雲南講武堂和雲南當地的新軍裡面,也有許多進步人士。蔡鍔雖然不是同盟會的一員,但是受到他們的影響,也表現出了對進步活動的支持。
於是在1911年,也就是蔡鍔就任雲南都督後,他在昆明領導了重九起義,推翻了清政府在雲南的封建統治。蔡鍔因領導起義,又在出任雲南都督的時候,大力發展新政,深受雲南當地的百姓和軍隊愛戴,成為了雲南當地的頭號大人物。
▲曾屬於蔡鍔麾下的滇軍
只可惜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篡奪了革命的果實,蔡鍔也被北洋政府調到了北京任職。雖然好像是將他升官,實際上袁世凱卻是要把他在身邊,加以控制。
剛開始,蔡鍔還沒有意識到北洋軍閥真正的目的。他依然積極地與同學蔣百里、閻錫山等人組織軍事研究會,希望為當時的中國國防貢獻一番力量。但是北洋政府秘密簽訂的賣國條約,使得蔡鍔認清了他們的真實面目。他決心要以自己的力量,打敗這些腐朽的軍閥,捍衛祖國,“為四萬萬中國人掙回人格”。
▲影視劇中的護國軍
於是他用計迷惑了敵人,使他們放鬆了對自己的警惕。然後又借治病為理由,假裝前往日本,實際上則輾轉回到了雲南。當時的雲南,由於地處偏遠,還沒有受到北洋軍閥的滲透和控制。蔡鍔於是在雲南積極練兵,準備發起對北洋軍閥的爭討。
1915年,蔡鍔與孫中山唐繼堯等人合作,組織護國軍,發起了轟轟烈烈的護國戰爭。當時蔡鍔擔任護國軍第一軍的總司令,他的部隊中,有許多人都是他曾經的革命戰友。其中,我們熟悉的朱老總,就是蔡鍔軍中第三梯團第六支隊的隊長。護國軍雖然缺少糧餉彈藥,卻有著極高的決心和戰鬥意志。在蔡鍔的親自指揮之下,接連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影視劇中的蔡鍔
雖然護國戰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但蔡鍔人生也接近尾聲。早在護國戰爭之前,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和喉癌。在當時,肺結核可以稱為是不治之症。直到1944年,美國科學家才發現了治療肺結核病的有效藥物。蔡鍔將軍是帶著絕症指揮作戰的,因此,朱老總在後來的回憶錄裡,也提到過他在護國戰爭時後見到的蔡鍔病容憔悴,彷彿半死不活。
▲護國戰爭形勢圖
1916年。蔡鍔將軍被任命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也就是那一年,他的病情急劇惡化。即使前往日本醫治,也回春乏術,最終病逝於日本福岡,當時的他才34歲。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的蔡鍔在國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政府為他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了國葬。他也因此成為了辛亥以來的國葬第一人。
回顧蔡鍔將軍的一生,顯然可以看得出他的愛國熱情以及軍事才能。他既有救國救民的熱忱之心,也腳踏實地地為雲南,四川的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假如蔡鄂將軍沒有因病早逝,有他坐鎮的四川,絕不會發生軍閥內鬥的鬧劇。而他的愛國熱情,也會大大地有利於後來的新民主義革命。
▲滇軍舊照
另一方面,蔡鍔將軍治軍的水平是數一數二的。他的部隊軍紀嚴明,能力出眾。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時期,四川的將士們參戰人數與犧牲之慘烈均居全國之首。假如有著蔡鍔將軍的訓練和指揮,也許抗日戰爭會前結束。
蔡鍔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卻永久地保存了下來。無數中國人接過了他手中救亡圖存的旗幟,殺上了抵抗外辱佛戰場。正因如此,我們的中華民族才得以逆境崛起,浴火重生。蔡鍔將軍,英靈可慰矣!
WarOH協虎
蔡鍔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雖然歷史不能重來,但是我們可以假設。首先,我們要知道,蔡鍔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給蔡鍔歸納為三點特質。第一個,蔡鍔是大公無私的人,第二個,蔡鍔是軍事天才,第三個,蔡鍔是不黨不群,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的人。
第一個,蔡鍔是大公無私的人。1911年,年僅29歲的蔡鍔,當了雲南的都督。這是一個有實權的官職,相當於土皇帝,完全可以和其它軍閥一樣為所欲為,即使不幹壞事,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也是應該的。但是,蔡鍔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富貴考慮,而是一門心思撲在建設好雲南上面。蔡鍔還是全國第一個主動給自己減低薪水的都督,由原來的600元一下子降到60元,降薪幅度為90%。蔡鍔的家人投靠他,想謀取官位,結果蔡鍔一口回絕。蔡鍔說,我的家人也不能依靠我做官。
第二個,蔡鍔是一個軍事天才。蔡鍔在推翻滿清在雲南的統治之前,就已經是協統,相當於旅長。那時候,蔡鍔才29歲。後來,袁世凱稱帝,倒行逆施,蔡鍔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起兵討伐袁世凱。袁世凱派10萬北洋軍隊,氣勢洶洶的去鎮壓蔡鍔,而蔡鍔這個時候,手裡面僅僅有八九千人馬。但是,蔡鍔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華,兩個多月就消滅了北洋軍一個師,擊潰兩個師,一共消滅了3個師。以一當十,還能取得這樣輝煌的戰果,蔡鍔不愧是戰神!
第三,蔡鍔不黨不群,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蔡鍔終身都沒有參加同盟會,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間,蔡鍔積極支持孫中山,發動起義解放了雲南。袁世凱就任大總統,蔡鍔極其支持。宋教仁被刺殺,很多人懷疑幕後黑手是袁世凱,南方要起兵討伐袁世凱,蔡鍔堅決反對,認為必須調查清楚之後,由參議院彈劾,一切走法律程度,而不能輕易的動用武力,那樣會造成生靈塗炭。袁世凱稱帝之後,蔡鍔又第一個起兵反對,通電全國,表示要討伐袁世凱。蔡鍔就是這樣大一個人,他不參加任何一個派別,完全站在以國家利益為先大立場上。只要有益於國家,他就完全支持。她是依靠他的良心做事情,而不是為了派別利益。
這樣的一個蔡鍔,可謂是聖人了。如果他沒有去世,必定成為將界的楷模,而且他很年輕,前途不可估量。但是他堅持做不黨不群,這樣始終不可能進入最高層面。所以,我認為蔡鍔如果沒有去世,會繼續統治雲南十年以上,雲南的國民民生一定會是全國名列前茅的好。
懷疑探索者
最大的可能就是“泯然眾人”。
因為護國討袁,而孫中山也討袁,於是現在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蔡鍔和孫中山是一路人。這就錯了。
蔡鍔在當時並不是孫中山國民黨一派的,而是現在很少有人知道的進步黨一派。
民國剛剛建立的時候,中國政壇上有三大派別:北洋派、國民黨和進步黨。
北洋派就是袁世凱。這一派主要是軍事,政客很少。
國民黨就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前身是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候各地的革命黨人。辛亥年的革命黨不一定就是孫中山的同盟會的,但是在民國建立之後,被宋教仁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國民黨(不是後來的中國國民黨)、中華革命黨。這一派主張的是革命。在“二次革命”之後,被袁世凱武力鎮壓,在國內處於地下。
最後一派就是進步黨。
進步黨的前身是清末的立憲黨人。他們在清末主張君主立憲,希望清王朝變法圖強。但是載灃的“皇族內閣”打破了他們的幻想。於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立憲黨人也站在了革命黨人一邊。當時立憲黨很多在諮議局身處高位,他們參與甚至是領導了推翻清王朝的起義。比如江蘇巡撫程德全、湖南都督譚延闓,這些人原本都是立憲黨人,但都領導本省“獨立”於清廷,參加了辛亥革命。
民國建立以後,這一派看不上孫中山,和袁世凱鬥爭又沒有膽量。於是這些人慢慢糾集在一起,成立了進步黨,希望通過議會掌握政權。
進步黨的領袖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啟超。
梁啟超因為“戊戌變法”而名聲顯赫,而他又有心參與政治,於是被推為領袖。但是,為了壯聲勢,這一派又把黎元洪拉來做了最高領袖。現代的人都把黎元洪當窩囊廢,以為他什麼都做不了。但是在民國初年,他先是有兵有名(兵是湖北革命軍,名是首義領袖),後來兵被袁世凱解散,只剩下名。當了這個最高領袖之後,連袁世凱對他也是忌憚三分,極力拉攏。
進步黨在民國初年的政壇勢力是很大的,是袁世凱拉攏或者說“統戰”的對象。
進步黨也不只是幫只會懂嘴皮子的政客,他們居然也掌握了一隻軍隊。就是蔡鍔領導下的西南三省軍隊。
只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進步黨的領袖是梁啟超,而蔡鍔是梁啟超的入室弟子。
當袁世凱要稱帝的野心逐漸暴露的時候,革命黨不幹,進步黨也不幹。梁啟超和蔡鍔書信往返,不斷商討反袁計劃。蔡鍔從北京逃出,在雲南組織護國軍等等,背後的指揮者,不是孫中山,而是梁啟超。
作為梁的弟子,蔡鍔其實是康梁、譚嗣同“保皇黨”一脈傳下來的,對孫中山是不感冒的。護國戰爭之後的民國,唱主角的逐漸是孫文一派。蔡鍔即使側身於孫文一黨,估計也不會受到重用,最多像譚延闓那樣,成為有名無實的“元老”。
故紙匯
蔡鍔作為再造共和之人,在完成護國運動後就去世了,年僅34歲。可以說蔡鍔是英年早逝,如果蔡鍔可以繼續活下去,那麼他以後會有什麼樣子。我們可以從蔡鍔的品性和能力來分析,蔡鍔一生戎馬,主持了雲南反封建運動。蔡鍔在當時的雲南十分有聲望,加上蔡鍔當年打響反袁第一槍,可以看出蔡鍔有很明銳的時局洞察能力,並且富有正義和民主精神,也是個心中有民族的人,那蔡鍔的大致發展軌跡有可能是這樣的。
袁世凱復闢失敗後,各個反對軍閥開始了割據。蔡鍔勢力在雲南,看到北洋軍閥各個都坐大,完全背離了共和。蔡鍔鑑於實力只好回到雲南,然後蔡鍔會選擇出兵控制四川,避免四川成為其他軍閥的地盤。蔡鍔擁有這些地盤後,就有了可以發展的空間,期間無論是那個軍閥當家做主,蔡鍔都不會在意,蔡鍔會花時間把雲南和四川作為再造共和的基地。並且蔡鍔會選擇支持當時的國民黨,支持孫中山。
北伐戰爭的時候,蔡鍔是一定會出兵的,為了實現民主共和,蔡鍔絕不會袖手旁觀。但是隨著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宣告破滅。蔡鍔會提兵回到雲南和四川,也開始割據。目的就是看蔣介石會怎麼做,當蔣介石同各大軍閥不斷進行戰爭的時候,蔡鍔註定是不會幫助任何一方的。軍閥混戰中的蔡鍔,勢必是各大軍閥拉攏的對象,但保持中立才是蔡鍔的想法。隨著東北易幟,蔣介石穩定了時局,蔡鍔為了國家統一,註定也會宣佈歸附國民政府。
抗日戰爭爆發後,有著強烈民族精神的蔡鍔會堅決要求抗日,會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爆發極大的不滿。隨著統一戰線的形成,蔡鍔將提兵出雲南和四川,奔赴各大抗日戰場。依照蔣介石的一貫做法,一定會讓蔡鍔的軍隊參加各種戰役,目的就是削弱蔡鍔的兵力。到最後抗日戰爭結束後,蔡鍔不會選擇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其結果可能是宣佈起義,走向新中國的建立。
小司馬遷論史
在“護國戰爭”後,蔡鍔已經是四川督軍兼省長,是西南響噹噹的實權派人物。可是,正當他準備要大展宏圖時,卻因為喉癌惡化,不得不東渡日本治病。可是終因喉癌醫治無效,在日本福岡去世。那麼如果蔡鍔未死,能否影響當時民國的格局走向呢?
蔡鍔,世稱為蔡松坡,近代有名的將領。在他那短短的34年生命中,有2件大事最為後人稱道。第一,他在辛亥革命時率領雲南軍隊起義,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第二,是他在袁世凱稱帝之後,發起“護國戰爭”的旗幟,逼得袁世凱退位。
可以說在護國戰爭後,蔡鍔已經有了很大的號召力,尤其是在雲南、四川兩省。如果他不死,或許能夠阻止後來的四川內戰以及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國民大革命,促進中國統一。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蔡鍔是一位有眼界、有理想的實幹家。他既能看到舊軍閥混戰的侷限性,也有改變祖國的抱負,只是缺少先進的革命綱領。
與他相比,張作霖、吳佩孚等人雖然也有雄心壯志,但其思想覺悟還停留在過去的那套諸侯爭霸上。而閻錫山雖然坐鎮山西,但並沒有改變舊中國的想法,頂多是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於其他的軍閥,更不必說。因此,在民國時期的實力派人物中,蔡鍔算得上是少有的比較有理想的實幹家。
即使蔡鍔不能夠結束當時軍閥割據局面,但如果他能活著,西南的川、滇、黔等地的形勢起碼會比後來好得多,而不會像上世紀的20、30年代那樣出現川滇軍閥爭霸,四川內戰等等惡劣的局面。而且,如果蔡鍔在國民大革命時期仍然能夠統率西南軍政,有可能也會擁護共產黨,而蔣介石更不敢悍然發動“4·12”反革命政變。
歷史的荒野
我認為他可能會成為周總理、葉劍英元帥一類的政治家。因為,蔡鍔不僅有特殊的才幹和堅定的信仰,同時擁有高尚的品格和能屈能伸的性格。
蔡鍔的大的功績主要有二:一是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了雲南的武裝起義,在雲南結束了封建統治。二是發動和領導了反對袁世凱的護國戰爭,“再造民國”,正可謂功勳卓著。
蔡鍔是幾乎沒有惡評的政治家,這非常罕見。蔡鍔作為一個當時的軍閥,卻有著非常先進的民主思想,他不專權,只為公,反封建、護民主,提倡個人不爭權。為人光明磊落、剛毅果斷、足智多謀,在後世人的眼中近乎完美的小說人物形象。
蔡鍔非常反對和反感愚民政策。他在1898年9月的《湘報》上發表了《秦始皇功罪論》,借古喻今地對歷代統治者的愚民政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
在槍桿子方面,蔡鍔也有著清醒的認識。雖然他的恩師梁啟超是著名思想大家,文章璀璨蓋世,但蔡鍔卻始終認為軍事救國才是基礎。他曾說“今日而言救國拿槍桿比拿筆桿子更重要”。為了踐行軍事救國的思想,他在日本時每日洗海水浴,“未嘗一日間斷”。可見其思想堅定。
蔡鍔沒有私心還表現在,他在雲南起義成功之後,對於國家政治制度的思考。在當時的時代侷限下,蔡鍔研究了外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他十分重視國家內各大勢力的互相制約,反對權利濫用,進而滋生腐敗。他甚至在雲南試行了三權分立的制度:規定行政權力屬於雲南軍政府;立法權利屬於臨時省議會;司法權利屬於檢察廳和審判廳。在施政上,他還主張群策群力。
由於強烈的憂患意識,蔡鍔還在治下的學校教育中加入了相當比例的軍事基礎教育,繼承了他的死敵清政府的“尚武”的思想,提倡強軍。
當然,蔡鍔將軍作為一代名將也不是全然的完人,也有他的侷限。比如,他的思想中有著濃烈的英雄史觀。他和許多的舊式軍頭一樣,沒有充分重視到人民的力量,他們頂多注意到了人民中的軍人這一群體,但對於整個人民的歷史作用看的較次要。
同時,蔡鍔在雲南起義成功之後,採取了承認清政府和列強的不平等條約的政策,雖然有其策略性,但畢竟顯示出他反對帝國主義的不徹底。
但是,綜上所述的優點和缺點,並非強烈的褒貶。蔡鍔將軍的一些值得商榷之處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思潮和歷史的侷限。蔡鍔不是一天煉成的,而是被曲折的中國近代史,被紛亂的國際帝國主義和工農運動的鬥爭所影響而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蔡鍔將軍始終能夠選擇進步的、民主的方向,而他本人的品德又是那麼地高尚和狹義,他沒有為自己謀絲毫的個人利益,把短暫的一生和瘦弱的身軀獻給了這個正在走向現代化的國家。如今過上幸福生活的人民也許忘記了許多過去的歷史,但先輩們的奮鬥和不屈像一首蕩氣迴腸的歌曲,永遠環繞在中華兒女的心頭。
古史今讀
蔡鍔若是沒有英年早逝,他很可能會走上武力統一中國的道路。
首先,蔡鍔是個愛國者,早年東渡日本求學,學習救國之道。發現唯有強大國家之軍隊,方可抵禦外國之侮。他曾說過:“居今日而不以軍國民主義普及四萬萬,則中國其真亡矣。要實行“軍國民主義”,蔡鍔認為:“欲建造軍國民,必先陶鑄國魂。”後來清廷操練新軍,使他堅定練兵為救國第一要務。遂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回國之後在雲南、湖南、廣西等地教授軍事,訓練士兵。若他沒有英年早逝,看見後來軍閥混戰,生靈塗炭,他很可能會和孫中山聯手軍事統一中國,用戰爭來結束戰爭。況且他在西南地區聲望也高,有一定的勢力,可以以西南為根據地展開武力統一全國的攻勢。
其次,蔡鍔是個軍事奇才,有著高超的作戰指揮能力。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擁有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在戰爭實踐方面也有令人驚歎的戰績。護國戰爭中,蔡鍔在彈藥和糧草不濟的處境下,以弱勢兵力攻擊北洋軍優勢之師,奮戰數月,牽制北洋精銳主力,配合友軍行動。這場戰役展現蔡鍔高超的指揮作戰的才能,奮戰沙場的英勇。同時,他以手中僅有的八九千人馬,去對抗北洋軍十萬之師。兩個月消滅北洋軍一個師,擊潰兩個師,一共打垮了三個師,戰績輝煌。擁有如此戰爭才能的蔡鍔,將來也可能用自己的戰爭天賦去武力統一中國。
最後,蔡鍔和革命黨有著密切聯繫,隨著時間推移,他很可能日益深受革命感染,倒向革命黨。早年,蔡鍔對革命黨在雲南活動給予支持和同情,在革命黨組織武昌首義後,起兵反抗清廷,加入革命,組建軍政府,宣佈雲南獨立。之後,在袁世凱稱帝后,決心“為四萬萬人爭人格”,和孫中山合作護國討袁。將來假以時日,隨著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或是看到了共產黨這支代表廣大底層民眾的政黨,便會被他們代表廣大中國人民的政治理念所吸引,堅定武力統一全國的決心。
護國戰役之後,面對各地軍閥紛紛崛起之趨勢,蔡鍔整合川、滇、桂勢力,一統西南,與孫中山的革命黨合作,練兵備戰,準備武力統一,再造共和。在段祺瑞揮軍南下,引發南北戰爭之際,蔡鍔兩路並進,由四川出兵進軍陝西,兵鋒指向中原。領一路從廣西出發,拿下廣東,合兩廣之力北伐。以蔡鍔之善戰才能,擺平吳佩孚之流不成問題。待到兩路會師,合圍北京,使北洋政府下臺。然後以勝利之師兵臨山海關,或是讓張作霖易幟歸服,或是直接剿滅這個東北王,完成統一全國大業。
之後再和孫中山一起組建新政府,共產黨作為一支新生力量也會被納入其中。到時蔡鍔可能會和孫中山競選新政府的總統,又或者只任副總統或是陸軍部長。修生養息,發展經濟,恢復外交。而以蔡鍔和孫中山的脾性,兩人對列強染指行為會堅決抵抗,廢除舊有的不平等條約,積攢實力,收復故土。
之後到了經濟大蕭條之際,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仍在壯年的蔡鍔會第一時間抵抗侵略,避免九一八之恥。此時,國家統一,內政清明,經濟穩步增長的中國會比蔣介石統治的中國有著更強大的力量去對付日本,加上蔡鍔的親自指揮,日本難以深入中國本土,時間一長,國內矛盾激化,就會敗下陣來。到時,蔡鍔將成為抗日大英雄,中國救世主,聲望如日升天。
無花臺
1915年12月,袁世凱對外宣佈:恢復帝制,改元洪憲。剎那之間,中國大地,彷彿石入水中,引起層層巨浪。
西南滇地,唐繼堯和蔡鍔宣佈:雲南獨立,護國運動開始。聞聽此消息,全國“反帝反袁”的行動開始緊密跟隨,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此起彼伏。
在“護國運動”的一線,蔡鍔如同一把利劍,刺向了袁世凱的“那方天空”。
袁世凱失敗了,而護國英雄蔡鍔,也因病在1916年的11月8日去世了,離世時只有34歲。
如果蔡鍔將軍當時不死,那麼前景如何呢?
首先會成為一個軍閥,並且影響深遠
袁世凱死後,群雄並起,軍閥割據,而此時的蔡鍔是四川省督軍兼省長,如果不是那場大病,蔡鍔也會成為一個軍閥,控制沃野千里的蜀地。
四川離北京、南京等地較遠,不像中原大地,也不同富庶的江南,不容易成為軍閥爭奪的主要區域。
在後面的軍閥混戰中,蜀地很可能因為戰事較少而導致迅猛發展,而蔡鍔有可能成為一個像“閻錫山”般長期影響一方的勢力。
蔡鍔很大概率上,會有和其他軍閥一樣的命運
軍閥勢力註定不會成為中國大地的主流,因為他們沒有先進可行的“指導思想”。
蔡鍔是個軍事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但政治方面,卻並不突出。
34年的人生旅途中,蔡鍔始終沒有選擇好自己要堅持的方向。期間,同盟會也好,進步黨也罷,各種新思潮的影響始終沒有喚起蔡鍔內心當中“那隻猛虎”。
而這一切的來源,在於蔡鍔的人際交往圈。蔡鍔的交際圈主要是他老師等人,他的老師是誰?他的老師叫“梁啟超”。
梁啟超並沒有先進的思想,也沒有如同孫中山般“持之以恆,追求革命”的精神,他是個文化大家。梁啟超等人,實際上是在自己的舒適區,坐看中國風雲變幻。
在這樣的圈子裡,蔡鍔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迷失自己的可能很大。
軍閥的命運,最終只有兩個,一是被新興的革命浪潮淹沒,被打敗,如吳佩孚等人;二是被國民黨軍隊所接收,如同李宗仁、閻錫山等。
蔡鍔的70%的命運,可能就會如此。
蔡鍔的另一絲可能
(年輕朱德)
朱德說:“我的人生有兩個重要的人,一個叫蔡鍔,一個叫毛澤東。蔡鍔影響了我前半生,毛澤東影響了我後半生。”
可以說,作為下屬的朱德,對蔡鍔評價非常之高。這說明,蔡鍔的軍事能力,人品特質,深深地打動了朱德。
但可惜的是,蔡鍔輝煌時期,共產主義的萌芽還沒有誕生。蔡鍔死後五年,共產黨才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那麼如果蔡鍔不死,共產主義主義的思潮會不會影響到蔡鍔呢?
可能性很大,因為蔡鍔是個正直有抱負的人,同時他也是個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人。通過反袁反帝,可以看出,蔡鍔身上有種精神:為了國家和民族,願意奉獻,願意揭竿而起。
這樣的人,面對很好的思想體系,面對一群嚴於律己、有偉大追求的人,是很有可能“被點燃”的。
那為什麼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等團體,沒有將蔡鍔吸引進去呢?可能性最大的是,當時的國民黨和其中的人,離蔡鍔的預期較遠。
即使如此,蔡鍔並沒有將大門關死,而是和前期的同盟會人員,後期的國民黨人員,悄悄來往。
按蔡鍔的性格和秉性,如果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很有可能會被吸引進來,這種概率在30%左右。
如果蔡鍔進入了共產黨的組織當中,對共產黨的發展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力,如果能堅持到解放,元帥序列一定是能進入的。
可惜,一代人傑蔡鍔,英年早逝,空留後人萬千猜想。
【藍風破曉】,一個喜歡文化和歷史領域的平凡人,一個相信緣分、珍惜緣分的人。
藍風破曉
<strong>
我覺得蔡鍔是近代史少數幾個“死得其時”的歷史人物,他沒有得罪之後華夏政治舞臺上唱主角的各大勢力,在迫使袁世凱廢除帝制後死去,真的太恰當了;如果蔡鍔不英年早逝,那麼他可能就會有後來兩個主角打交道了,但是從蔡鍔之前表現出來的保守主義傾向以及對暴力革命的厭惡,他很有可能同時得罪後面兩位主角,那麼他的評價可能還不如陳炯明。
我看有人說蔡鍔是軍事天才,此言大謬,蔡鍔確實是近代極少數從日本士官學校正經畢業成績還不錯的中國人,但是在他整個軍事生涯中,他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軍事才華。
首先,蔡鍔並不是從小立志從軍的,他最開始是拿著袁世凱的留學經費去日本讀商業的,只是因為回國參加唐才常自立軍起義失敗,不得已改名換姓讀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其次,蔡鍔這個人性格比較“不寬和”,尤其是對待軍人下屬,有點明朝士大夫對待武官的架勢,可以說他得民心,但不得軍心。
因為他對待軍人下屬酷烈,曾經兩次被驅逐。
第一次是在廣西,當時蔡鍔的恩主,李鴻章的兒子李經羲擔任廣西巡撫,讓蔡鍔當廣西幹部學堂擔任總辦,蔡鍔對於軍校學生“諸生好辯者,常惡語怒斥之,甚或摑之以掌,其嚴烈如此”,直接導致1910年學校爆發了“驅蔡風潮”。
雖然當時蔡鍔已經受恩主李經羲奏調去雲南任職,他從總辦任上離職也不是因為學校的“驅蔡風波”,但是至少可以說明他在廣西五年,並不得廣西預備軍官們的愛戴。
第二次是在雲南,當然,說蔡鍔被驅逐是有點誇張,但是但是雲南軍界上下更認可唐繼堯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裡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條是因為蔡鍔“律部下嚴,觸刑章,必治以應得之咎。”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從蔡遊者恆貧乏無以為生,稍失檢,且陷法網焉。人謂蔡之冷峭,有威可畏而無德可懷……”
一個不得軍心的人,說他是軍事天才恐怕有點勉強。
最為重要的是即使是護國運動中蔡鍔也沒有體現出什麼具體的指揮才華,護國軍之戰與其說是軍事戰,不如說是政治戰;滇軍是一直等到馮國璋幕府發出贊同起兵的“華密”電文,才正式宣佈獨立的,而且蔡鍔所面對的陳宦和劉存厚都是蔡鍔的朋友,護國軍和北洋軍並沒有真正進行什麼作戰;事實上在蘇聯人培訓以前,華夏大地上各方交戰都是很“文明”的,第一次直皖大戰,幾十萬軍隊鏖戰一個月,傷亡不過2000人已經被外國軍事觀察員評價為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血戰了,更何況護國軍這種戰鬥。
還有,蔡鍔這個人“黑點”其實不少,只是因為蔡鍔“死得其時”,後來的史學家們把“黑點”推給蔡鍔的副手唐繼堯身上,但是如果蔡鍔沒有英年早逝,並且得罪了後面兩位主角其中任意一位,那麼“黑點”可能就會回到蔡鍔本人身上了。
說了那麼多,蔡鍔最大的“黑點”是什麼呢?他本人是民國時期鴉片橫行的始作俑者。
現在大家看蔡鍔的傳記或者正面歌頌蔡鍔的文章,都會談到辛亥革命後蔡鍔恢復雲南經濟做的特別好,把雲南從晚清每年需要清廷貼補一百多萬到辛亥後每年歲入2、300萬。只要大家稍微看一下晚清雲南省收入和清政府禁菸計劃就可以看出來,雲南財政特別困難的時候恰好是晚清禁菸的時候,而蔡鍔治下雲南歲入和雲南在前清沒有禁菸時相差不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蔡鍔治下雲南收入究竟是怎麼增加的。
反正現在歷史資料把這一切都推給了唐繼堯,“為解決軍費不足的困境,雲南都督唐繼堯在雲南採取了開放煙禁的權宜之策,‘設煙厘金,每百兩收滇幣五元,使鴉片運銷和吸食合法化’。此為民國西南鴉片開禁之始。至此之後,西南煙毒重新氾濫,直接影響到整個西南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
唐繼堯
甚至在護國軍運動時,滇軍也藉著護國軍進攻四川的時機,向四川大量輸送“煙土”,滇軍“屢運大批雲土入川”,以濟軍餉,“滇省煙販恃滇軍包庇,結隊而來,所過煙館林立”,導致“滇省大宗鴉片充斥各地”。
這些可都發生在蔡鍔眼皮子底下的。如果他在活的長一點,和後來兩位主角打交道,那麼十有八九,他會得一個“近代鴉片氾濫之元兇”的名頭。
回到問題本身,“蔡鍔不英年早逝,他以後會是什麼發展”,我覺得他很難有什麼發展,
因為如果他是一個政治家,那麼他在當時遠離了政治三大中心:北京、上海、廣州;如果他是一個軍人,那麼他又有一個致命缺陷,他既不是雲南人也不是四川人,他是湖南人,他沒有自己的基本盤。
有人說蔡鍔不死,唐繼堯不會坐大,這真的太高看蔡鍔了,蔡鍔自己在給友人的信中都說了,滇軍驕橫跋扈,他指揮不動“滇軍兵驕將悍,紀律氣質遠非數年前之比,已不復可用。……他們目下幾乎要不聽我的命令了。我本意要保薦殷叔桓(殷承瓛)來接替我,而羅榕軒(羅佩金)手握兵符,只好給他。”
所以,蔡鍔如果不英年早逝,要麼成為另一個“陳炯明”,要麼成為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成功人士。但是不管是那一個,我們都看不到現在歷史所呈現的蔡鍔了。
蘭臺
一
蔡鍔是堅定的革命黨,在辛亥革命和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鬥爭中,都起過很大的作用,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但如果過分的吹捧蔡鍔將軍,那只是個別人的神化運動,與當時的歷史大環境是不相符的。
關於蔡鍔將軍最神奇的一個故事說,蔡鍔將軍和蔣百里、張孝準三個人同時就讀於東京陸軍士官學校,他們三個人學習成績優異,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在畢業考試中,他們力壓日本軍官,取得了前三名,讓日本人非常沒有面子。
和蔡鍔將軍同時期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還有一個叫李烈均,他曾經率先發起了二次革命。在後來的南京政府中,他是一個非常邊緣化的人物。
二
中國幾千年以來,皇權之下就是宗族社會。縣以下是政府統治的空白區域,由地方鄉紳把持權力。
這股權力犬牙交錯,形成了一股非常大的地方勢力。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後,這股勢力以地方自治的名義把持了一個省的政府。
蔡鍔將軍是湖南人,不管他在雲南、貴州、四川和廣西有多大名氣,他都很難有效統治這幾個區域。
這就是由當時特殊的歷史大環境決定的,是他個人不能左右的。就算是蔣介石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軍隊,都無法扭轉的,何況是一個小小的蔡鍔。
三
在當時的民國軍閥中,除了中央政權外,其他的軍閥基本上都處在中國的周邊。比如廣西的李宗仁、雲南的唐繼堯、四川的劉湘、山西的閻錫山等。
蔡鍔是湖南人,湖南屬於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基本上都是四戰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軍發的攻擊,就沒有辦法產生軍閥。事實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這些地方確實也沒有軍閥。也就是說,他不可能回到老家獨霸一方。
袁世凱之所以能夠成為北洋軍頭,就在於他用的人都是親戚朋友,大家彼此以親情和關係為紐帶,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結構。
孫中山用的人基本上都是廣東人,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等都是廣東人。蔣介石用的人基本上都是浙江人,湯恩伯、陳誠、戴季陶、胡宗南等人都是浙江人。
四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下,蔡鍔將軍的命運被鎖死了,沒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
如果蔡鍔將軍沒有早死,他應該會追隨孫中山先生繼續發起革命運動,並且在其中承擔起軍事指揮的任務。
但是伴隨著孫中山先生的去世,像蔡鍔將軍這樣的人,就會被迅速邊緣化。他既不是廣東人,也不是浙江人,就註定不會被蔣介石重用,也不會為其他軍閥所信任。
蔡鍔將軍很有可能像其他國民黨元老那樣,被高高的掛起來,給一個很高名譽的虛職。像國民黨的元老於右任、李濟深那樣,成為國民黨的一個旗幟和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