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

手機用戶66192289524


“湖廣填四川”是指明末清初時,從外省(以湖廣為主,所以叫“湖廣填四川”,還包括了雲南、貴州、浙江、福建、廣東、陝西、江西等地,特別說明,這裡的“湖廣”指湖南,湖北)到四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從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開始,到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結束,共歷時105年。《成都通覽》中曾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明末清初時,在經歷了明末農民起義、張獻忠屠殺、平三藩等多次戰亂,四川人口急劇減少,《四川通志》中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當時四川人口僅五六十萬,為歷史最低。為了恢復和發展四川經濟,清政府實行了一系列從中央到地方,招民墾荒、鼓勵湖廣人入川開墾和發展生產的措施,初期效果不佳。



康熙七年,四川巡撫張德地上疏朝廷:“四川自張獻忠亂後,民少地荒,請不拘省分,凡無恆產傭工遊食之人,經地方官查報,即酌情給予盤費,慰勉安置。”到了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清政府明令規定“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開墾者,準其入籍。”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請政府又下令“以四川民少而荒地多,凡流寓願墾荒居住者,將地畝給為永業”並且“在川省墾荒居住者,即準其子弟入籍考試”。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下《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詔書。



在清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四川逐漸恢復了元氣,人口充實,恢復了生產。於是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時,清政府不再鼓勵白姓移民入川。然而讓清政府始料未及的是,這股移民潮不僅沒有停下,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到乾隆年間還大幅度增長,康熙時期移入大約155萬人,雍正時期限制流入,到了乾隆時期,由於朝廷一味放任自流,導致人口一發不可收拾,一共流入400多萬人口,造成了嚴重的人口過剩。到了乾隆末年,流民們組織的民間組織還與白蓮教匯合,形成強大的反清力量。本是為恢復四川經濟的移民措施卻給清政府帶來了麻煩,是統治者所沒有想到的。


探尋歷史奧秘


所謂的“湖廣填四川”是指清朝初年,四川因戰亂人口大量減少,清政府推行的移民填川的政策。這次大規模的移民,開始於順治年間,一直持續到嘉慶年間。四川人的祖先,絕大多數是這個時候來到四川的。當時有十幾個省的老百姓移民到四川,包括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山東、江西等省,由於移民到四川省的大多是“湖廣”籍,因此,這次大規模的移民被稱之為“湖廣填四川”。清朝康熙年間就有這種說法,如康熙七年,四川巡撫張德地上奏“查川省現在孑遺,祖籍多系湖廣人氏。訪問鄉老,懼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難,亦必至有土無人,無奈移外省人民填實地方”。魏源的一篇文章也寫到:“故當時,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謠”。

關於湖廣填四川的原因,最為流行的說法是明朝末年,號稱八大王的張獻忠屠川,將四川人幾乎殺光。一些地方誌和族譜都有記載,如《(光緒)大邑鄉土志》記載“查大邑土著,歷來惟有漢人,……獻(張獻忠)賊亂後,幾無孑遺,全資兩湖、江西、兩廣、山陝之人來邑墾荒生聚,麻城(今湖北麻城)人較多,江西、山陝次之,兩廣又次之。俗傳“湖廣填四川”,其明徵也”。除此之外,四川、重慶一帶的老百姓還在口口相傳“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的故事。目前史學界認為,明朝末年,張獻忠在四川確實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但是他在四川只有幾年,而明末清初四川戰亂長達30多年,“張獻忠屠川”是湖廣填四川的起因有點站不住腳。

四川歷史上多次有過大規模的移民。如秦滅巴國後的移民、西晉末年的北方人口南移、新中國成立後的三線建設等,其中尤以湖廣填四川的影響最大。南方的家庭中普遍都有族譜和家譜,根據家譜和族譜追根溯源,現在的四川、重慶人的祖先大多是清朝時期從湖廣遷移來的。特別是明朝時期,辣椒傳入中國,今天的湖南、湖北人都喜歡吃辣椒,而現在的四川、重慶人也喜歡吃辣椒,由於四川(包括重慶)屬於盆地,比較溼熱,這裡的人口味變成了麻辣,與湖南的幹辣稍微有一點區別。


歷史軍魂


湖廣是指湖南、湖北兩省,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一般是特指明末清初外來人口移居四川這一歷史事件,不過實際上從元末開始,就有大批移民移居四川,移民範圍也不侷限湖廣地區,還有江西、陝西等省的居民。

早在蒙古人攻打南宋時,四川就是重要的戰場,長期的戰亂導致四川人口劇降。鼎盛時期曾經有千萬人口的四川,到元朝時大約只有幾十萬人,除了死於戰亂的,還有很多躲避戰爭而逃到周圍省份去的。

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徐壽輝部下明玉珍地盤奉命攻入四川,後來因為陳友諒殺害徐壽輝,明玉珍於是封鎖夔門割據四川,他從湖北帶入四川的幾十萬軍民就成了第一批到四川的移民。明朝時期朱元璋為了儘快恢復戰亂地區的生產,也組織起了幾次大規模的移民,從周邊省份移民去四川。

明末張獻忠入川以後四川再次陷入戰亂,加上之後清軍進入四川和張獻忠的激戰,頻繁的戰爭再次造成了四川人口的大量損失。在清朝統治建立以後,一方面鼓勵因為戰亂流散到周邊省份的四川人回去,另一方面也從以湖廣地區為主的人口較多地區移民四川。雖然移民來源包括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陝西等省,不過湖南、湖北兩省人口占比較大,所以又叫湖廣填四川。


不沉的經遠


湖廣填四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人口遷移事件,從字面意思就不難理解,把兩湖的人遷移到四川,以解決四川人口不足的問題,提高當地的生產力,發展當地經濟。對於這件事,有幾個細節需要注意。

1、湖廣填四川的原因

為何要湖廣填四川,四川的人口又是如何銳減的,這還要從南宋說起,當年南宋時期四川還有約1000萬人口,但隨著蒙古軍的三次攻入成都,最終四川人口從千萬銳減到60來萬,連百分之十都不到了,這就是歷史上為何除了元朝以外歷朝歷代都要從湖廣移民到四川的原因。

2、湖廣填四川的時間

一般都認為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清朝時間,其實不然,其實湖廣填四川是從明代就開始了,元末明初,起義軍領袖徐壽輝曾率十幾萬大軍進入四川,後背朱元璋所打敗,這確是第一次湖北的軍民到四川來填補人口。到了明朝,湖廣地區的農民大量遷移到四川,十來年時間就增加了150多萬。到了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又使四川人口銳減,這才有了後來康熙年間的大規模的遷移。

3、湖廣填四川的高峰

清朝康熙年間,為了解決四川人口不足的問題,康熙皇帝開始進行湖廣填四川,這項人口遷移工程也引來了高峰,這段時間移民的人數多大幾百萬,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去呢?因為康熙皇帝頒佈了多項優惠政策,尤其在土地、稅收、生育都方面給予了大力照顧,所引發了湖廣填四川的一股熱潮。

4、湖廣填四川的省份

其實湖廣填四川並不是單單指兩湖兩廣,這件事牽扯的省份多達十幾個,當時很多省的百姓都往四川跑,除了兩湖,還有陝西、山東、雲南、江西、江蘇、浙江等十幾個省,當然相較於規模而言,還是以湖廣地區的人數最多,這些遷移的人口,逐步形成了今天四川人口的主要結合,而當地土生土長的居民反而變少了。

  

我們筆耕不輟,閱盡鉛華,只為講述更精彩的歷史!


西平郡司馬


劃重點,所謂的湖廣填四川其實就是發生在明末清初以及大清康熙年間,湖廣倆省人口對於四川的大量遷移。

話說入關之後的清軍在四川的連年屠殺,清初的四川人丁稀少,早已不復天府之名。為了重整四川經濟,就有了湖廣填四川的行動。

湖廣填四川,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聽說,有湖北、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隊伍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通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而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辦法吸引外地移民,其間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描繪“如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間,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靜夜思歸去


中國歷史上人類南北遷移特別頻繁,但是規模比較大的有明初移民(主要是現在說的洪洞移民)、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等,而湖廣填四川也是其中比較出名的一次人類遷移!每次大型移民,都有諸多歷史原因!而湖廣填四川,也是因為四川一帶經過多年戰亂,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煙稀少,所以就導致朝廷由兩湖兩廣以及福建浙江甚至山東山西等地向四川進行移民!也正是因為移民,四川方言裡摻雜著多地的口音,仔細聽你會發現無論你是雲南廣東的,還是山東山西的,幾乎都能聽懂四川方言,至少是大多數方言!這與其周邊的省份有很大區別!(不細心聽的話,乍聽會覺得雲貴川方言差不多,其實不然)。另外也正是移民,讓川菜摻雜了各地菜系的影子,也使得後來川菜傳播的特別廣!


墨香茗風


湖廣填四川,這個過程比較長,可從族譜文化中探討一下。所見資料,唐丶宋丶明丶清都有。其主線是徵蠻,實則是中原文明丶人口向邊遠地區擴展的過程。見“新野米氏湖南尋親記"文章,唐朝這支米氏人隨遠征軍一路向西,部分定居於湖南隆回、洞口、芷江,又見宋朝九牧林氏,向西徵蠻,落家於洞口丶通道,明朝是軍隊打到哪裡就地屯駐,後續又批量移民,清朝與明朝類似。


西北老狼8


那個年代四川人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