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實現財務自由的過程用了多長時間?是如何實現的?

平常心H非常道


實現財務自由的時間因地而異,因為財務自由是相對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線城市實現財務自由需要3000萬元,二三線城市1500萬元,四線及以下城市1000萬元即可。所以,實現財務自由的判定標準跟每個人要求的生活水平相關,不可一概而論。

那麼,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一、明確概念

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先要明確實現財務自由的幾大階段。

第一階段:日常衣食自由。這個階段主要指在不動用本金的前提下,光靠投資所獲取的收益就可以滿足日常的吃穿用度。

第二階段:車房自由。這個階段主要是指投資者通過投資項目所獲取的現金流可以完全覆蓋車貸和房貸的每月扣款支出。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所產生的現金流必須是穩定且波動性小的。

第三階段:職業自由。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投資者可以自由更換職業,選取感興趣的行業即可,無需考慮工作待遇,如果累了,甚至可以選擇不工作。當然,實現這個階段意味著投資者擁有上千萬現金資產並且這些資產每年所產生的高額利潤可以遠遠超過日常一切支出數倍以上。這也就是財務自由的終極階段!

二、學習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大量的知識和眼界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實現財務自由之路上少走彎路!



三、習慣

實現財務自由之前必須養成兩個習慣:

1、節儉

即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控制消費,做到月月有餘,以此來完成理財前的原始積累!畢竟,再厲害的理財高手沒有原始資金,也只能面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2、理財

理財光靠理論不行,必須通過大量實踐來檢驗自身所學,在應用中掌握理論,最終形成一種下意識的本能——習慣。

四、自成一派

在經過大量的交易總結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它包括你最擅長的那些投資項目,這些投資項目如何操作可以實現收益最大化等一系列交易細節。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財務自由需要以建立交易系統為核心,以學習為輔助,加之大量的實踐為手段。


小斌哥聊財


首先接收到邀請的時候,我看到了1樓的問題回答。我作為一個理財師,看到這樣的回答之後感覺到非常的可惜。

我想樓主提出這個問題的本意應該是這樣的:實現財務自由需要多長的時間?通常是怎麼實現的?這兩個問題我相信是問題的本意。

那麼@小斌哥聊財是怎麼回答的?


他的第1個觀點是擁有一筆錢就財務自由了。分別是一線城市3000萬、二線1500萬、四線以下1000萬。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至少就我看來,這是存在歧義的。為什麼財務自由就等於是一筆現金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些中了彩票幾百上千萬的彩民一夜暴富,他們是不是已經財務自由?既然他們已經財務自由,為什麼96%的人在短期內又可以一夜返貧?

大城市周邊的拆遷戶可以一次性得到幾百上千萬的拆遷補償,那他們到底有沒有財務自由?他們依靠這筆拆遷款會不會坐吃山空呢?我再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他是年薪1000萬的公司高管,問他有沒有財務自由?

所以在這裡我的第1個觀點是,財務自由不是一個直觀的一筆錢,而是一種狀態。可以這麼通俗來解釋,現在一個上班族月薪5000,就算此時給他1000萬,他也沒辦法,財務自由。因為他沒有1000萬財務自由時的狀態,包括職業、資產配置、投資、企業管理等。他僅僅只是有1000萬的現金。而這樣一筆現金本身它不是一種財務自由的狀態。


我看到1樓提出的第2個觀點是財務自由分為幾個階段。包括日常日用自由、車房自由、職業自由。我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我在想,這種想法提出來多麼像那種市場營銷類文案,我覺得這種觀點有點可笑。

財務自由是有一個評判標準的,大致上是以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作為一個財務自由的臨界點。這事怎麼說呢?比如一個上班族,月薪5000,通常來講他初級財務自由的臨界點大概就是,當他業餘的收入開始逐漸超過5000,那麼他已經達到了初級財務自由的狀態。而不是一樓所提到的什麼個人衣食自由。因為吃的和穿的永遠會有你買不起的東西。所以,大家也不要被那種市場化的宣傳所引導。


我反駁他的第3個點是,他竟然提出了說學習可以讓人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最重要的點是如何將主動收入變為被動收入,才是我們要去重點要思考的。學習帶來財務自由這種不痛不癢的話,說出來也沒什麼作用。主動收入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工資、獎金,但大家也都知道自己如果不工作,那麼也就沒有這部分收入,被動收入是不依靠工作就可以產生的收入。所以如何將主動收入逐漸轉化成被動收入,是我們值得考慮的一個問題,這是財務自由的必經之路。


我反駁的第4點是,實現財務自由,節儉和理財這兩個習慣並不十分妥當。記得當年從理財師班畢業的時候,厚厚的兩本書最後老師給我們的寄語是,理財就是開源和節流。這才是我們真正理財的一個有效手段。

這裡我再提出一個和他不同的觀點,實現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定要擁有一個自成的交易系統,而是有很大的普遍性。在他看來實現財務自由是非常稀缺的一個概念。但是在我們理財師看來,是有很多借鑑和共性的地方。比如在這裡我可以提出一般人財務自由的一個成長路徑和方法:

1.工資、獎金、福利收入

特點:比較穩定,有失業的風險

2.分紅

特點:各類分紅屬於額外收入,和工作收入性質不一樣

3.股票、基金、國債的配置風險對沖與套利

特點:被動收入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隨時可以參與的品種。對新人風險較大

4.銀行理財的穩健收益

特點:通常有固定期限,收益較穩健,門檻較低。

5.房屋租金與增值

特點:需要租房管理能力與房產價值評估能力

特點:需要相對較少的資本投入和較多的知識、精力投入,回報較高

7.電腦、汽車等其他資產出租帶來的收入

特點:多元化的租賃產業帶來更多的業餘收入,商機不少

8.企業效益

特點:個人管理的企業經營效益,也是個人資產增加的主要來源

9.民宿、餐廳、初創企業風險投資

特點:風投風險很大,但收益率十分高,比如文創企業種子輪入股門檻很低,一旦成功,幾十上百倍的收益

大家千萬不要被網上所提出的那些概念所誤導,財務自由本質上它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我們通過不斷地個人財富積累達到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財務自由就是一筆錢。一般人的狀態,即使給他一筆錢也不會財務自由。為什麼會這麼說?

財務自由,意味著你其實已經通過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一套資產增值的體系。以後有可能掌管著一家盈利豐厚的企業,也很可能因卓越的個人創造力帶來源源不斷的個人稿費版權費,甚至很有可能拆遷後一次性買入多套房實現從農民到多套房東的華麗轉身,或者依靠自己多年資本市場的摸爬滾打,摸索出了一套套利盈利方法論,或者對風投情有獨鍾投中過翻幾十上百倍的企業等。

財務自由就是一個不斷地多元化的被動收入狀態。

最後,那我這裡再提出一個問題供大家討論:一個人年薪1000萬,另外一個人每年收租5萬,請問誰的財務自由度高?(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理財師小和尚


在股市實現財務自由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

一、投資的基本原則

投資前必須清楚的問題:投資的標的物是否有價值?標的物的價值是變動的嗎?股票投資的收益水平?能確保投資的可推出機制碼?公眾是如何看待的?政府的態度?可替代物影響的相關性?

二、股票投資的目的和本質

一)股票投資的目的

1、有閒置資本的時候:

目的[1]掙錢 投資原則:以資本尋找或製造市場機會

目的[2]保值 投資原則:放棄風險收益以規避市場風險

2、沒有閒置資本的時候:

目的:掙錢。投資原則的原則是發現市場機會才籌資;並主動承擔市場風險謀求高收益

二)股票投資的本質

1、買到的股票是要給別人的

買進股票就是買進現實風險和預期收益:預期收益大於現實的風險

2、賣出的股票留給自己的

賣出股票就是實現收益和轉嫁預期風險,當預期風險大於現實的收益的時候,一般會賣出股票。

三、什麼類型的人可以賺錢

一)研究政策的人

思維和方法:1.預測政策的變化趨勢;2.利用政策的疏漏進行資本投機。

基本條件:1、要做“研究政策的人”必須貼近制定政策的人,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2、研究經濟規律。

二)善於研究人的人

思維和方法:利用人的各種錯誤進行資本套利,完成資本轉移。

基本條件:認真研究人做事的原則。善於抓住他人的失誤為自己製造機會

分析投資人的類型:理智行為人(放棄收益避風險);衝動行為人(盲目跟莊行為)

四、基礎分析

一)何為基礎分析

所謂基礎分析,主要根據基礎本質,來研究投資對象的實際價值。若以股票為對象時,就以公司損益情況、公司收支平衡、派息記錄、管理階層的政策、資產淨值、市價盈利比率、銷貨量增長狀況等等指標來分析公司穩健程度及其盈利前景作為探測該上市公司股價變化的依據。

二)影響基礎分析的因素

1、宏觀環境

全國的經濟環境是繁榮還是蕭條。宏觀調控情況及調控指標

2、行業環境

行業發展指數,各經濟部門如農業、工業、商業、運輸業、公用事業、金融業、製造業等各行各業的狀況如何。

3、自身的狀況

發行該股票的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如果經營得當,盈利豐富,則它的股票股票價值就搞,股價相應的也高;反之,其價值就低,股價就賤。

三)哪些人適合採用基礎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準備做長線交易的股民及“業餘”股民應採取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1、思路:

因為這種分析方法是從分析股票的內資價值來入手的,而把股票市場的暫時反映結果擺在次位。

2、本質

看好一隻股票時,看中的是它的內在潛力與長期發展的良好前景,所以當我們採用這種分析法來進行預測分析並在適當的時機購入了具體的股票後,就可以不必耗費太多時間與精力去關心股票的價格的實時走勢了。

五、技術分析

一)什麼是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透過圖表或技術指標的記錄,研究市場過去及現在的行為反應,以推測未來價格的變動趨勢。其依據的技術指標的主要內容是由股價、成交量或漲跌指數等數據計算而得的,我們也由此可知——技術分析只關心證券市場本身的變化,而不考慮會對其產生某種影響的經濟方面、政治方面等各種外部因素。

二)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

1、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

空中樓閣理論。

2、空中樓閣理論倡導者

這一理論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該理論完全拋開股票的內在價值,強調心理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

3、理論原理:

投資者之所以要購買某種股票,是因為他堅信有人將會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

投資者之所以要拋出某種股票,是因為他堅信不會有人將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

三)技術分析的假設前提

假設理論倡導者

著名美國投資分析家:羅伯特艾德華(Robert Edwards)、約翰梅紀(John Magee)

代表作

《股票價格走勢之技術分析,1948》

《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ends,1948》

被技術性分析派奉為經典著作,是20世紀技術分析學派指導思想的核心,兩位作者被稱為技術分析的先驅,他倆在這本經典著作提出了“技術性分析的假設前提”的理論。

假設理論核心

(1)價格必須由市場供需雙方決定

意思是說股票市場必須屬於自由競爭性市場,市場價格不會受一小部分人的操縱或是政府積極干預。技術性分析的有效性與市場的自由度成正比。

(2)影響供需雙方的因素包括理性及非理性的因素

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心理因素變化的影響。在這三大因素裡,政治經濟因素可以透過收集種種不同的新聞、評論而進行客觀理性分析,從而掌握政治經濟的狀況;而投資者心理屬於非理性因素,最無客觀的測量準則。

(3)價格在特定期內存在主要移動趨勢

價格趨勢的變動,必須源於供需關係,而且可由劃線圖的型態來表示。

|圖表解析與技術指標兩大類。

1、圖表反映的是過去價格趨勢

對未來價格走勢的解釋方法具有多樣性原則,易受心理因素影響得出不同結論

2、指標反映的過去間隔區間

對未來價格走勢的解釋往往呆板,很難判斷非正常行情的走勢


炒股秘籍


一般是需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歷練,當然其中也會有收入。集中、專注於你的偏好,並且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市場需求可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