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僅有一首詩流傳於世,僅僅20個字,卻驚豔了千古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有一些詩人很特殊,他們一生僅有一首詩或一首詞傳世,但僅憑這一首詩詞就流傳千古,巍巍絕唱,奠定了他們在詩詞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

譬如南北朝詩人王籍,一生僅有一首《入若耶溪》傳世,但僅憑此詩就能名垂千古。其中一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更是影響了盛唐時期的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唐人張若虛也僅有兩首詩,而一首《春江花月夜》可謂孤篇橫絕蓋全唐。

此人僅有一首詩流傳於世,僅僅20個字,卻驚豔了千古

還有北宋詞人朱服,僅有一首《漁家傲》存世,一句“而今樂事他年淚”驚豔了詞壇,就連作者都為此得意不已。還有南宋詩人林升,一首《題西林壁》將南宋腐敗的現實揭露無餘。這些詩人,無一不是憑藉一首詩詞就冠絕詩史的名家。

唐代還有一位詩人也是如此,僅僅只有一首詩傳世,並且這首詩極短,只有四句20個字。更奇特的是這是一首敘事詩,用20個字敘述了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卻成為、絕世名篇、千古絕唱。且看唐代詩人金昌緒的這首《春怨》:

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此人僅有一首詩流傳於世,僅僅20個字,卻驚豔了千古

俗話說詩中絕句、詞中小令,最是見詩家功底。因絕句、小令都極短,在有限的詞句內要蘊含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做到以小見大,語短情長,足以見得詩人的文功和巧思。金昌緒的這首春怨便是如此,短小篇章,卻寫出了一個時代。

想必大家也都讀過這首詩,題為《春怨》,所寫之事便是閨中怨婦的怨望。但詩人不直寫其情,開頭卻突兀寫出少婦打“黃鶯兒”,令人疑惑。後一句便為此解惑,只因不想要黃鶯兒啼叫。

但又引來新的疑問,黃鶯兒自顧自的啼叫,關少婦何事?下一句又緊隨解惑:“啼時驚妾夢”。原來這鳥兒叫的把少婦的春夢吵醒了。讀至此處,不免覺俗,鳥啼驚夢之事稀疏平常,有什麼好說的?

此人僅有一首詩流傳於世,僅僅20個字,卻驚豔了千古

詩人畢竟不會如此無聊寫稀疏平常之事,最後一句神來之筆解答了讀者所有的疑惑:“不得到遼西”!原來少婦睡夢中魂去遼西。夢中去遼西又是為何?結合唐代邊境戰亂、兵役繁重的現實,可知少婦的丈夫此刻正是在遼西鎮守邊關、出生入死。而少婦相思日深唯有夢中前往遼西與丈夫相見。

讀罷這一句“不得到遼西”,方知閨中少婦“春怨”之深,而這一股腦兒的春怨都傾瀉在吵醒她春夢的黃鶯兒身上,也因此才“打起黃鶯兒”!而以少婦春怨可看出唐王朝戰亂不斷,徵役不斷的殘酷現實,折射出一個時代。構思之精巧,令人歎為觀止。

此人僅有一首詩流傳於世,僅僅20個字,卻驚豔了千古

另一方面,這首詩在結構上也是極為工巧。整首詩句句設懸念、句句解疑惑,如抽絲剝繭一般,一句一接,層層而進,使得整篇都圓融無比,堪稱工巧至極。

有詩家曾把詩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任意一句摘出都獨解其意,所謂“摘一句也成詩”;比如“晚來天欲雪”、“春眠不覺曉”等等。而另一種就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金昌緒的這首《春怨》便是其中典型,一氣蟬聯,一首詩便如一句詩,一字一詞都不可少得。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