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喬裝打扮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說了哪三句話?嚇得崇禎臉色發白,驚慌失措?

大侃歷史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崇禎應該算是比較冤枉的。一來他不是懶惰之人,十幾年的帝王生涯非常勤政,二來他也不是荒淫無道之主,田弘遇曾將陳圓圓獻給崇禎,但崇禎為了避免沉迷女色,最終拒絕了這位絕代佳人。



因為相對悲慘的命運,崇禎成為了很多文人爭相描繪的人物。現代作家姚雪垠有一本名叫《李自成》的小說,書中的崇禎在面對殘破的大明江山時,產生了一些迷信的想法。

公元1643年,為了剿滅李自成,崇禎派孫傳庭領兵10萬出擊。但李自成堅壁清野,並且派劉宗敏截斷了明軍糧道。孫傳庭救援不及,又被李自成追擊,一戰損失4萬餘人。同年十月,李自成率軍攻破潼關,並且殺死了孫傳庭。

潼關失守,孫傳庭被殺後,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大明朝廷。聽聞消息後,整個明廷人心惶惶,就連崇禎也覺得大明王朝國運已盡,甚至走到了盡頭。




很多人在命運走下坡路時,便會相信一些鬼神占卜之術,崇禎也不例外。有一天清晨,崇禎換上了一身便裝,在太監的帶領下走出了皇宮,在街上轉悠的時候發現了很多測字的攤位。

崇禎看了半天,覺得其中一個說的非常準確,於是走到了算命先生的面前說:“先生,我想測個字。”

算命先生:“請問您想測什麼字?”

崇禎:“測一測有沒有的‘有’吧。”

算命先生:“客官想測什麼?是個人命運,還是家族命運,或者是國家命運呢?”

崇禎:“測一測國家命運吧。”



算命先生:“‘有’字不好呀。您看,‘有’可以看做是‘大’字和‘明’字分別去掉一半,由此可見,大明江山很可能會國勢衰微,只能保有半壁江山。”

崇禎聽後趕緊說:“不對,我想測的是朋友的‘友’,麻煩再測一測。”

算命先生:“這個字更不好了,友字乃是反字出頭,反賊都出頭了,大明江山更是岌岌可危了。”

崇禎聽後內心都快崩潰了,佇立良久之後又說:“測測這個申酉戌亥的‘酉’吧。”

算命先生仔細看了看“酉”字,詢問道:“您確定還是測國運嗎?”

崇禎回到:“是的,有什麼問題嗎?”

算命先生:“這個字呀,表示大明要萬劫不復了。您看呀,這個字乃是九五之尊的‘尊’字掐頭去尾,而九五之尊指的是當今皇帝,這九五之尊都被分屍了,國家更是危在旦夕了。”



越測越慘,崇禎聽完後徹底崩潰了,怏怏不樂的回到了紫禁城。幾個月後,李自成帶兵出了潼關,一路之上勢如破竹,最終在1644年三月兵圍紫禁城。

眼看破城在即之時,崇禎無奈的站在乾清宮發出了感慨:“朕十七年來敬天法祖,自問並非是荒淫之主,亦非昏聵之君,同樣也不是年老多病之人,如今我年富力強,擁有一顆勤政愛民的心,為何蒼天對我如此不公。”

說完這些話後,絕望中的崇禎穿過神武門後走向了景山,並且在一棵歪脖的槐樹前上吊自殺了。



當然,測字算命屬於封建迷信,而且崇禎算命這件事本身就是小說杜撰,大家看看就好,千萬不要當真。


我是越關


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外有滿洲八旗虎視眈眈,內有李自成和張獻忠起義反叛。崇禎皇帝找人測字,為何連寫了三個,算命先生都說:大明必亡?

崇禎皇帝是個勤政節約的皇帝,但是即使他宵衣旰食、日理萬機,依然收拾不了整個爛攤子。他是個皇帝,是整個國家的象徵、一個國家走向的指示標,如果表現出憂心害怕,那麼臣子必然人心浮動,加劇民心不穩,對整個國家而言是一種更為直接、更為猛烈的打擊。而後人千方百計想揣測他當時的內心情感,民間便流傳起他測字的故事。

一日,崇禎皇帝喬裝出宮,遇見一個算命先生,便起意測字,竟全是不祥的徵兆。崇禎皇帝一開始說“友”字,算命先生問:“你要測什麼?”崇禎說:“國事!”算命先生沉吟了一會兒:“友字乃是“反”字出頭,預兆著反賊出了頭,大事不妙啊!”

皇帝自然是一驚,連忙說:“不,不是這個‘友’字,而是‘有’,有沒有的‘有’字!”算命先生說:“‘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問國事,便是一場災難。”崇禎不解,算命先生便說:“你看這個有字,便是大明二字各去一半,國家垂危,江山不保。”崇禎皇帝強作鎮定:“你又聽錯了,不是有沒有的‘有’,而是地支的第十位的‘酉’字。”算命先生遲疑地問:“還問國事嗎?”崇禎皇帝答:“還問國事。”算命先生搖搖頭,說:“‘酉’字為九五之尊的‘尊’字去頭除尾,身為皇帝,頭沒了,腳也不在了,您說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崇禎皇帝又驚又怒,嘴咬著大衣巾,取出銀兩付款,先生卻連連擺手,道:“這錢我不能要。你口咬著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嗎?這般不吉利,這錢我收不得。”崇禎皇帝頓時面如死灰,失魂落魄地回宮了。

在民間傳說中,還有流傳出其他崇禎皇帝測字版本,大體相同,不過測的字有所改變。比如說,崇禎皇帝本命朱由檢,於是便測“由”字,算命先生說:“田字出頭視為由,意思是農民反叛,要出頭了。”也有說崇禎皇帝在沒招的情況下,最後測了個“幽”字,算命先生說:“‘幽’字是山中兩根繩,在山中上吊的意思,不能再算下去了。”

同音不同字,卻給出了相似的結局。這不能完全說是算命先生的神機妙算,其實在這段明朝可說是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日子裡,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王朝氣數已盡,必亡。但一個算命先生怎麼有膽識議論國事,直接說出“不吉利”的話語呢?曾有人說,這個算命先生是李自成手下軍師宋獻策,他眼見軍隊久攻不下,想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計策,混入城中演了這麼一齣戲,目的就是為了擊潰了崇禎皇帝守城的決心,這便是民間傳說的“崇禎測字”的故事了,雖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也表明了當時明朝滅亡結局的必然性。沒過多久,李自成攻入城中,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盡了。

看起來,算命先生的預言都一一實現了,可傳說也許只是傳說。但這也告訴我們“三十六計,攻心為上”,倘若一個國家人心惶惶、難以管教、不能團結,這種精神上的折磨遠勝於身體上的折磨,那麼這種國家不必攻、內自破,而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領袖的力量,以一種令人信服信任的姿態帶領大家一起面對,而在這個傳說中,明顯崇禎皇帝解決不了自己內心的焦躁不安,談何撫慰天下呢?


鄧海春


故事是現代作家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傳中的經典橋段。

1644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江河日下,外有皇太極的八旗鐵騎,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反叛,武將不思戰,文官只謀財。崇禎皇帝宵衣旰食、日理萬機,依然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這天心煩意亂,決定和大太監王承恩出宮散下心。

喬裝打扮的兩人走到正陽門外,看見一卦攤,迎風招展的布幡上書:“鬼谷為師,管恪為友”,崇禎見此人仙風道骨、氣質超凡,想來是神仙下凡,如果能讓他指點一二,說不定能夠讓大明江山轉危為安!

真是無巧不成書,此人及是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宋獻策原本是測字、算命先生,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門遁甲等理論知識,他見城池久攻不下,就以算卦為名,進城打探消息。

宋獻策察言觀色,以前見過崇禎畫像,見王承恩嘴上無須,腦滿腸肥,油光滿面,斷定肯定是有身份的太監,立馬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於是老宋打定了主意。

宋獻策立即起身招呼道:“本仙乃淳風在世、天罡又生,算卦百靈百驗,否則倒找200兩”。

崇禎皇帝手一指布幡上的“管恪為友”的“友”字,老宋問:“先生要測什麼?”崇禎說:“國事!”

宋獻策故意沉吟了一會兒:“友”字乃是“反”字出頭,反賊有了出頭之日,這大明江山還能好嗎?”

崇禎一驚,連忙說:“是有沒有的‘有’字!”老宋說道‘有’字本是好事,但如果仍問國事,便是一場災難。”崇禎不解,老宋忽悠道:“你看這這個“有”字就是大明二字去掉了“日”字,大明江山塌了半邊,國家垂危,江山不保。”

崇禎冷汗夾背連忙改口說,我說的是申猴酉雞的“酉”字。老宋見狀暗喜,不慌不忙的說,“酉”字就更不妙了,就是九五之尊的尊字去掉頭上兩點,去掉腳下一寸,連最尊貴的皇帝都砍頭斷腳,大明朝還有什麼希望?

旁邊太監王承恩急得火冒三丈,扯著公鴨嗓叫道:不是申猴酉雞的酉,是曲徑通幽的幽!老宋說:‘幽’字是山中兩根繩,有兩個人要上吊了!”,王承恩見崇禎臉色蒼白,想起皇帝本命朱由檢,便又說道“由”字,老宋說:“田字出頭視為由,意思是農民反叛,要出頭了”。

崇禎皇帝又驚又怒,嘴咬著大衣巾,取出銀兩付款,先生卻連連擺手,道:“這錢我不能要。你口咬著巾,可不就是吊死的‘吊’字嗎?這般不吉利,這錢我收不得。

宋獻策故意說道“閣下,測字都是一字千金,一個字就能斷出來,換多少次結果都是一樣的,天意不可違呀,凡事要早做打算呀!”

崇禎頓時覺得五雷轟頂,一陣暈厥,看來大明氣數已盡!

不久,李自成大軍攻入紫禁城,崇禎皇帝看到結髮之妻周皇后懸樑自盡,冷笑說道:死得好!隨後崇禎對長平公主說聲:“汝何故生我家!",揮劍向太平公主砍去……披髮跣足,一直逃到景山之上,盡去朝服、以發覆面的上吊而亡。


美麗青春您真痘


其實這個故事並非出自正史記載,而是現代作家姚雪垠所寫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傳中的經典片段。姚雪垠,現代著名作家,曾擔任過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小說中記載,崇禎年間,天下大亂,大明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叛亂,外有皇太極的八旗鐵騎,可以說國勢頹微,江河日下。


崇禎皇帝憂心忡忡,面對兩線作戰的壓力,自己也到了崩潰的邊緣,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根本無法平衡關內關外。於是他聽說在北京的前門外有一算命先生,測字極準,病急亂投醫,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決定前往一試。

崇禎皇帝喬裝打扮成一個商人,在王承恩的陪同下到了前門,看到測字先生仙風道骨,崇禎內心感嘆:此人絕非常人!

“先生測什麼字?”測字的問到。

崇禎想了想說到:“友!”

“測哪一方面呢?”

“測大明國勢!”

只見測字之人一邊看一邊搖頭:“這字可不好,友字乃反字出頭,反賊有出頭之日,不好!不好!”

崇禎一聽,連忙說到:“是有!不是友!”

測字的說到:“有,乃大明兩字各缺一半,大明半壁江山怕是要拱手相讓了!”

崇禎聽到後,內心幾乎崩潰,連忙說到:“先生,我之前說得都不對,你測這個酉!”

“這個更不好,酉乃九五之尊的尊去頭掐尾,大明天子恐怕要身首異處了!”


崇禎絕望了,呆坐在地上,很久沒緩過神來,看來大明氣數已盡,不再找他測字,而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緩緩的走回了紫禁城。

後來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煤山上吊,南明小朝廷在江南苟延殘喘了十幾年,最終還是逃不出滅亡的命運。

這部小說寫的精彩,段子編的漂亮,但真實性幾乎為零,不過是小說家的渲染,大家權當一樂,聊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這是姚雪銀歷史小說《李自成》裡面的經典橋段。

當時我讀大學,看到這一段,由不得拍案叫絕。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話說崇禎十七年,內憂外患,東有建州奴建立的滿清政權不斷入關搶劫,山海關早已形同虛設,西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不斷蠶食鯨吞,整個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如風中的燭火一般,感覺馬上就要熄滅。

崇禎煩悶之際,決定出宮去散散心,走到正陽門外,卻發現有一個算命先生在那裡打著一個幡子,上書“鐵嘴神算”。崇禎上前打量,只見此人仙風道骨、氣質超凡,想來是神仙下凡,如果能讓他指點一二,說不定能夠讓大明江山轉危為安!

看到身穿便服的崇禎到來,鐵嘴道士說“請問閣下是算命還是測字?”

崇禎回答:“測字,想問國事如何?”

鐵嘴說“閣下要測哪個字?”

崇禎答道“有!”

崇禎本以為,有字意味著“大有”之卦,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就能讓大局轉危為安。沒想到鐵嘴大搖其頭說:

“閣下,不妙啊!這個“有”字就是大明二字去掉了“日”字,大明江山塌了半邊,不妙不妙啊!”

崇禎大驚失色,趕緊改口“不是有沒有的有,是朋友的友!”崇禎以為,大明還能沒有朋友嗎?

沒想到,鐵嘴的解釋更絕——“友字更不妙!友就是反字出頭,反賊有了出頭之日,還有大明江山的好處嗎?”

崇禎覺得,鐵嘴這是強行解釋了,於是改口道“不是朋友的友,是理由的由!”

鐵嘴一語道破,這和“友”字一樣!由是田字出頭,種田漢們一出頭,那不就是老百姓們都要造反了嗎?

崇禎表示不信邪,再次改口“不是朋友的友,是申猴酉雞的酉!”

鐵嘴則說“閣下,測字都是一字千金,一個字就能斷出來,你何必換了兩次,莫非有什麼執念不成?”

崇禎“這酉字,可有妙解?”

鐵嘴則說“罷罷罷!本來不要說的,你既然非要聽,我就說給你聽!這個酉字,就是九五之尊的尊字去掉頭上兩點,去掉腳下一寸,掐頭去尾的九五之尊,還能存活嗎?”

崇禎頓時覺得五雷轟頂,一陣暈厥!

旁邊太監王承恩看不過去了,不是申猴酉雞的酉,是曲徑通幽的幽!

鐵嘴說,你換一萬個字,命運都不會改變,幽字就是山中掛著兩根繩,有兩個人要上吊了!

王承恩也被鎮住了!

不久後,李自成軍隊打到北京城下,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帶著太監王承恩在故宮後門的煤山上一人一根繩子,上吊自殺了。

必須承認,算命測字看風水這些東西都是封建迷信,通過這些東西想要預測或者改變自己人生的走向,完全就是痴人說夢。

也必須看到,算命測字對於被算命的人來說,又很強的心理暗示作用。類似於俄狄浦斯效應,當一件事已經被預測到,不管是當事人千方百計避免他的發生或者潛意識促成他的發生,都會造成這件事的發生。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烏鴉嘴效應”。烏鴉說什麼壞話都是準的,喜鵲說多少好話都未必會實現,這就是“墨菲定律”。

這個故事的其他版本中,算命的鐵嘴先生其實是李自成手下第一謀士李巖所假扮而成的。這一切,是李自成兵不血刃取得北京城的攻心戰,事實表明,他也確實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在我國很多的歷史小說中,類似於鐵嘴這樣的神人特別多。比如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中就出現了鄔思道等三個神人。只不過在電視劇中被消減為一個人了。

與這個故事很相似的,還有一個是來自於熊召政所寫的小說《張居正》。好像是一個邵先生算命的,直接導致了張居正搞掉了高拱。這個故事你知道嗎?


歷史知事


哈哈,這個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歷史,姑且當做是飯後談資來看待吧。

在崇禎皇帝自知大明王朝日薄西山的時候,心灰意冷的他來到街頭鬧市,看到有個算命先生在路邊擺攤,於是便心生新意,想過去算一下大明的前途命運,也權當做是自我安慰了。



於是他走上前去,讓算命先生幫自己測一下字,算命先生問他要測什麼字,崇禎一想,便出了一個“有”讓算命先生測算。算命先生問崇禎要問國事還是家事,崇禎自然回答問國事,本以為算命先生能夠給自己一個好結果,誰知道算命先生神情凝重,給崇禎解了這個字。

他說,“這字不好,為什麼?你看這個‘有’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這意味著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說這國事能好嗎?”崇禎心頭一凝,儘管知道大明難逃此劫,但是他沒想到算卦的都和他這樣說,這讓他心中就更加沒了底氣了。不過他還是心存一絲希望,便同算命先生耍賴說他說的不是“有”而是“友”,讓算命先生重算,寄希望能夠有個好結果。

誰知道算命先生又給了一個不好的說辭。“這個字同樣也不好,為什麼?你看朋友的‘友’,是反賊的‘反’字出頭,反出頭不是朋友的‘友’嘛,更不好。”崇禎眼前一昏,心想這算命的前後都有理了是吧。於是又打算耍賴,說他要測的不是“友”而是“酉”讓算命先生再算。



算命先生又有了他的說辭,講:“你看這個‘酉’,是九五之尊的那個‘尊’字,砍頭砍腳,皇上都沒了,你說這個國家還能好嗎?”

崇禎聽後,心頭一涼,垂頭喪氣的離開,他自己心底最後的希望也在此刻蕩然無存,毫無鬥志可言。最終的結果我們都是知道的,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而崇禎也落得個煤山自盡的下場。


妙齡老翁談歷史


有關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算卦的事有許多版本,不過不是崇禎自己去的,而是派大太監王承恩去找算命先生。親們不必當真,權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

不過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瞭解一些心理學,那就是通過暗示可以左右一個人的行為。在講這件事之前,我先和親們分享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個死刑犯,在處死他之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事先行刑官告訴他要用激光刀在手腕處穿刺一個洞,血會慢慢滴落,大約兩天後,人就因流光血而死亡。

行刑那天,執行官對死刑犯說:“為了防止你害怕,出於人道主義要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然後用無痛激光割個小口。”



事實上心理學家只是蒙上了他的眼,綁住四肢,在旁邊地上放了一個臉盆,盆的上方懸掛一個瓶子,裡面的水隔一分鐘落一滴,這滴冰涼的水滴首先落在手腕處,然後聚集後滴落盆中。(親們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

結果你猜怎樣?罪犯兩天後死了,身上沒有一點傷痕,原來罪犯在暗示的作用下死了。

崇禎算卦的事就是利用暗示殺人的翻版,事情是這樣的。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圍北京城,崇禎在內外交困情況下,命貼身太監王承恩進城找個算卦的問下國事。崇禎此時也是昏了頭,當政時不問蒼生,現在出事了問神仙。

有道是無巧不成書,李自成的軍師宋獻策,在這一天也想進城打探下宮中情況。



宋獻策原本是測字、算命先生,精通六爻八卦、周易和奇門遁甲等理論知識。他的傑作是在李自成起義之初製造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意思是說“姓李的將來要稱帝”,這也是利用了暗示的理論,李自成真把自己當做真命天子了,他的隊伍很快發展壯大。

縱觀歷史,宋獻策就是一個江湖老油子,能洞察人心的“心理學家”。

宋獻策喬裝打扮一番,在北京城牆根擺開了卦攤,卦攤上一面布幡迎風招展,上書:“鬼谷為師,管恪為友”八個大字。

這時崇禎派來的太監王承恩看到了測字先生,當然他不認識宋獻策。王承恩走了過來。宋獻策看顧客上門,主動打招呼道:“客官要測字嗎?保管百靈百驗,不靈驗不要錢”。

王承恩答言道:“我家主人是做官的,不差錢,現在天下大亂,主人讓我問問國事如何?只要算得準,必有重謝”。

宋獻策察言觀色,看此人嘴上無須,說話娘娘腔,斷定這是個宮中太監,又看他吃的腦滿腸肥,油光滿面,進而斷定是個有身份的太監,至少在皇帝面前說上話的人,於是老宋打定了主意。



“我說靈驗不算數,客官寫個字一測便知”宋獻策說道。

“不用寫了”,王承恩說著話用手一指布幡上的“管恪為友”的“友”字,就這個字吧。

宋獻策看了一眼,把“友”字端端正正寫在紙上。裝作掐指一算,沉吟片刻後,眼珠一轉說道:“客官若問國事,這個字恐怕有些不妙。”

“主人來時吩咐就是問國事,先生但說無妨。”王承恩不耐煩說道。

宋獻策:“你看這「友」字,遮去上邊那半撇就是一個「反」字,客官測的是「友」字,恰恰是「反」字出了頭,若從字形來看,恐怕是「反賊」要出頭了。

王承恩急忙改口說:“不是這個「友」字,是有無的「有」字。

宋獻策在紙上寫下了「有」字,實際寫字的功夫老宋腦子在極速考慮下面如何忽悠王承恩。




宋獻策放下筆,很神秘小聲說:“這個「有」字更加不妙。

王承恩急忙問:“先生快點告訴我哪裡不妙?”

“你看著「有」字,上面是「大」字缺一捺;下面「明」字卻無「日」,這就說明「大明」的江山已經去了一半,缺「捺」就是「無奈」,對時局無人能改變,無「日」就是「來日無多」,客官回去後讓主人早做打算。

王承恩聽了,頭上直冒冷汗,可他仍想討個吉利,又改口說:“不是這個「有」,是「申酉」的「酉」字。

宋獻策還是老樣子,把「酉」字一筆一畫寫在紙上。然後掐指一算。片刻,宋獻策故作驚訝說:“這個字更加不妙,客官還是換個字吧。

王承恩急眼了。“就這個字,先生但說無妨”。

“客官,還是別測了,錢我不要了,你走吧”。宋獻策故意說道。

其實這是宋獻策的攻心之計,在這節骨眼上,他料定王承恩不會走。

常言道:“天機不可洩露,客官不要為難在下了”。宋獻策裝作有口難言的樣子說道。



王承恩著急的說:“一個民間測字,說說又何妨?”

宋獻策看火候到了,於是說:“客官,恕我直言,這「酉」字十分不吉利,他是「尊」字的中心,「至尊」就是皇上,可這個「酉」字,上無頭,下無腳,如此看來豈不是“至尊”要斬頭斬腳嗎?

王承恩聽罷嚇得魂飛魄散,扔上銀子就跑回了宮。

等回宮見到崇禎皇帝后,一五一十把經過說了一遍。只見崇禎面色發白,驚慌失措,他急忙把王承恩打發走了。

回到後宮,崇禎逼著皇后、妃子們上吊,然後殺死了女兒,把兒子交給手下保護出了宮,他自己來到景山上吊自殺了。

結語:崇禎上吊自殺有暗示的結果,一個人感到前途渺茫時,千萬不要找測字和相面的,這些所謂的半仙都是根據你的行為來判斷,這些人知道,只要找他們算命,斷定你肯定遇到了什麼事,然後說些兩頭堵的話,讓你自己找結果。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世上哪有“什麼半仙”啊!


秉燭讀春秋


崇禎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留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不乏後人汙衊之詞。

“不以成敗論英雄”自古以來就是古人所推行的價值觀,但是真的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更多的是“成王敗寇”,失敗者根本沒有發言權,更加沒有人會為失敗者“美言”。

所以崇禎留下來的笑話越來越多、越傳越廣,一直到今天都廣為流傳,所謂的崇禎與算命先生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崇禎其實是非常熱愛大明的,一心一意的想要將大明朝發揚光大,但是事與願違,積重難返的大明遇到“志大才疏”的末代皇帝,想要振興也難啊。

明朝的局勢實在是令崇禎心煩,因此特意微服私巡,也想要給自己散一散心。

但是沒有絲毫生活經驗的崇禎,就算是喬裝打扮,在有心人眼裡也像夜晚的明燈一樣醒目,更不要說大明皇宮篩子一樣的保密措施。

偏偏好運氣在登基以後就已經用盡的崇禎,遇到了李自成派進北京城裡打探消息的謀士,於是好戲開鑼。

一位“喬裝打扮”非常失敗的亡國之君,找到算命先生開口就要“算國事”,就差直接跟算命先生說我是“皇帝”了。

精明的算命先生沒想到能夠遇到這樣的好事,本來只想打探消息,現在遇到打擊崇禎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機會。

崇禎找算命先生測字,先出了一個“有”字。

算命先生說,“有”字,就是“大”“明”兩個字各剩下一半,表示大明朝只剩下半壁江山了;

崇禎改口說,我說的是朋友的“友”

算命先生卻說,“友”字,就是一個“反”字出頭,反王、義軍都出頭了,大明朝還有什麼指望啊;

崇禎冷汗直流,連忙改口說,我說的是十二地支中的“酉”字。

算命先生才智非凡,不慌不忙的說,“酉”字就更不妙了,這是“尊”字要砍頭斷腳,連最尊貴的皇帝都砍頭斷腳,大明朝還有什麼希望?

這下子崇禎徹底的心灰意冷,認為大明朝的滅亡是天意,再也不心存僥倖了。

儘管如此,算命先生還不放過打擊崇禎的機會,在崇禎掏錢的時候毫不猶豫的表示“閣下晦氣太重了,我可不敢收死人的錢”。

崇禎傷心欲絕,就連想要招安李自成的計劃都放棄了,回到皇宮就在煤山自縊身亡了。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這是一條流傳極廣的小故事。它暗示了大明江山的易手,已是命中註定。

故事的主人公被認為是崇禎皇帝,配角則是一名算命先生。時間發生在明朝末年。

李自成即將兵臨城下,崇禎皇帝下令勤王的將軍們,吳三桂正慢慢騰騰往北京趕,左良玉、黃得功音信全無,求天天不應,拜地地不靈。怎麼辦?崇禎有辦法,他帶著一個小太監出宮了,要去求神問卦。

1、三句話嚇尿三次

話說崇禎早就聽說北京城裡,有一名算命大師,無卦不靈,無問不明。於是在小太監帶領下七繞八拐,找到了這個算命大先生的攤子前。於是發生瞭如下的一段對話:

“先生,我想測個字。”

“這個老爺,你想算什麼呢?

“算,算,就算下大明的江山。如何?”

“本人無卦不靈,無問不明,無可不算,無字不測。老爺儘管說來。”

“好!如此說來,我就說了,朋友的友字。”

“稍等。容我算來……哎呀,這個,這個,不好!反叛已出了頭。”

“先生誤會,誤會了,不是朋友的友字,我其實想測下酉時的酉字。”

“稍等。容我算來……哎呀呀,這個,這個,大不好!九五之尊沒了根基!”

“先生誤會,誤會了,不是酉時的酉字,我其實想測下有無的有字。”

“稍等。容我算來……哎呀呀呀,這個,這個,大大的不好!大明天下已剩下一半!”

這個挨千刀的,回去我就讓錦衣衛割你舌頭。“哎呀呀呀呀,呀呀呀,我說先生你這裡有尿不溼賣嗎?我這都尿了三次了。”

2、編故事的是段子手

誰說段子手是因為網絡才有的?這個故事證明,至少在N多年前就有人擅長編段子啦。而且直接編到崇禎的頭上,反正他老人家早吊死了,有本事去陰間找他對證吧。

據說,這個段子最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有相聲藝人拉場子耍貧嘴時,就當眾講過。不過主人公並非崇禎,而是某位王公大臣。想必隨著人們的想象力越來越豐富,乾脆把主人公換成了崇禎。

要說起來,古人在編段子上一點也不遜色於現代人。下面再來講一個古人的段子:

五代時有個官場不倒翁名叫馮道,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為相。改朝換代時,別人的腦袋落地,他卻縱橫官場20多年,每朝每代都是肱骨之臣。說是有一天,他和自己同朝為官的大臣和凝發生了一段對話。

和凝:“馮大人,你新買的靴子是今冬流行款哎,眼光好好準,多少銀子? ”

馮道一聽,知音啊!剛才還有人說我穿著太顯嫩,看來還是有人說好的。於是他顯擺著亮出左腳的靴子說:“900塊錢,網上專賣店同款同價,不打折。”

和凝:“此話當真?不對啊,不對了,我可能被騙了。”然後回頭說,“快去把管家叫來,這個小屁孩把我當傻瓜了。”

一會兒管家來到。和凝已抓起了鞭子,“你小子,給我交待清楚,人家買的900塊錢,你給我買的這一款怎麼是1800塊錢 ?多出來的你私吞了吧?今天說不清楚,我就抽死你個專吃回扣的傢伙。”

馮道一聽,這是要出人命啊,怎麼辦?能難住我的人還在他母親的小腿子裡哪。於是他又慢慢亮出右腳的靴子:“和大人,我這一隻也是900塊錢。”

終於知道你為什麼叫“官場不倒翁”了!這機智都是眼睛一閃就來的,隨口一說就有的。高手啊!

3、說點正事:崇禎的江山不是算丟的

後人編排崇禎和算命先生的故事,不過是拿皇帝調侃一下,娛樂下心情。現在說點正事吧,崇禎的江山丟了跟算命沒關係,跟他的算術有關係。

算術?對!他的加減法算錯了。

加法:不管是楊鶴、洪承疇、曹文詔,還是陳奇瑜、盧象升、楊嗣昌、熊文燦,你們本事都挺大是吧?俺也不含糊啊,18歲登基,三下五除二就滅了盤根錯結的魏忠賢一夥人。你們的執行力,加上俺的智力,大明江山妥妥滴啦。

減法:7個總督、11個巡撫你們全是草包啊!關外那萬數個女真兵、陝西那點沒啥戰鬥力的農民軍,你們折騰這麼多年滅不了。光知道吃我的軍餉,不幹點正事,連袁崇煥也想騙俺!我先把你們給滅了吧。

這麼一加一減,大明江山徹底沒救了。歷史上多數末國之君是亡於懶政、惰政,只有崇禎是亡於勤政!對於崇禎來說,活幹多了,真不如不幹。也許沒有你瞎折騰,大明還亡不了。

治國理政,不是加點什麼猛藥烈火就行的。治國理政,也不是殺點剮點就成的。唉!崇禎,一加一等於幾?

——看看你小學算術過關了沒。


指動濟南


毅宗烈皇帝為國事操勞,宵衣旰食,漢奸潑這種髒水有什麼意思?十八子主神器,主什麼了呢?主得自己殺了羅汝才,主得自己一潰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