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瓷器怎麼樣分別真假?

瓷智慧


中國製瓷工藝的發展在清康雍乾時期達到了第二個巔峰,這個時期的瓷器文化凝聚了幾千年來無數制瓷工匠的智慧和經驗。在大清朝廷對瓷器燒製的管制下,景德鎮窯業發展得欣欣向榮,為中國製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1:民窯青花盤 ,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RMB  980,000-980,000, 拍賣專場:新加坡伯明翰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新加坡伯明翰春季拍賣, 拍賣成交時間:\t2018-05-20, 尺寸:8.5×3.3cm。

之所以這個階段的瓷器產業會如此發達,主要還是因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時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在一九一二年的時候正式滅亡,距今僅有一百零七年之久。眾所周知,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大不相同,但不論是收購哪一種瓷器,我們都需要認真地鑑別它的真偽。不少朋友們都只是懷著發財夢想或者一腔熱情投入古董瓷器收藏的行列之中,缺乏鑑別瓷器真偽的知識和眼力,面對清代民窯瓷器的時候,苦惱於難以辨別真偽,那麼大家今天就跟著芝麻開門收藏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鑑定清代民窯瓷器的真偽吧!

圖2:清 民窯鬥彩小壺,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RMB  60,000-80,000, 拍賣專場:上海大眾拍賣有限公司 2005年許昌市文物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05-09-11, 尺寸:高13cm;底徑7.5cm。

我們可以從紋飾、釉面、質感等多個方面來鑑定瓷器的真偽。
1.從瓷器的紋飾來看,比較細心的朋友們應該會注意到每個階段的瓷器紋飾都帶有各自的特點。比如說,燒製於道光時期乃至光緒時期的瓷器遠不如之前燒製的清代瓷器精緻,紋飾相對來說比較粗糙,線條不夠流暢。
2.從瓷器的質感來看,清朝中期燒製的瓷器很少有薄釉瓷器,這個時期的瓷器的釉層通常都比較厚,而且厚釉瓷器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到的。

圖3:清代 民窯豇豆紅棒錘瓶,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AED  480,000-480,000, 拍賣專場:香港炎黃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炎黃國際2019迪拜大型藝術品迎春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9-01-21, 尺寸:口徑11.2cm;底徑14.6cm;高34.8cm。

3.從瓷器的釉面來看,在這個時期,青花釉瓷器的主紋飾基本上都是純藍色,這個顏色看上去非常清新,而在清朝後期,隨著瓷器工藝不斷進步,青藍、淡藍、灰藍等顏色接連出現。到了清朝嘉慶時期,青花瓷的色調基本穩定下來了,青花瓷的品種數量大不如前,青花瓷的質量也慢慢變差了。在這個時期,青花瓷的釉面慢慢開始出現暈散的情況,釉裡紅瓷器的釉層變得細薄,釉色也變得黯淡。而清朝道光時期燒製的瓷器和清朝嘉慶時期燒製的瓷器並無太大區別,只不過道光時期瓷器釉色中的藍色比較暗淡,暈散現象比較普遍。

圖4:清中期 民窯青花碗,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88,000-88,000, 拍賣專場:勞倫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亞洲香港2017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7-11-08, 尺寸:高7.1cm;口徑16.5cm。

圖5:清光緒粉彩花開四季 福傳萬代紋民窯精品茶盅,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CAD  1,000-1,500, 拍賣專場:加拿大尚德拍賣行 古董 藝術和玉器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5-03-24, 尺寸:高:6.2cm;直徑:8.5cm。

圖6:清 民窯粉彩花鳥觀音瓶,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RMB  12,000-15,000, 拍賣專場:上海大眾拍賣有限公司 2005年許昌市文物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05-09-11, 尺寸:高45.5cm;口徑9cm;底徑10cm。

圖7:清晚 民窯青花印花碗,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GBP  90,000-90,000, 拍賣專場:雷納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英國倫敦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8-11-20, 尺寸:口徑17cm;高7cm;直徑7.5cm。

圖8:民窯/清早期 青花花卉紋盤,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SGD  420,000-420,000, 拍賣專場:勞倫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8勞倫斯新加坡秋季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8-12-17, 尺寸:口徑18.7cm;底徑9.8cm;高3.3cm;重330g。

“芝麻開門收藏網”專注古玩收藏鑑定估價,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瓷器發展到清代已經非常成熟,到目前為止清代所燒的瓷器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清朝時間長,政府重視瓷業的發展,所以有大量的傳世品,這些傳世品價值不非,隨之而來的造假也就跟上了,那麼清代瓷器如何區分真假呢?



第一清代瓷器的造型和釉色。清代瓷器造型可以說不計其數,但是每個造型總有其時代風格,這個風格是要必須在頭腦裡生根的。如康熙時期瓷器造型大氣,大罐、大筒瓶、大花觚等,線條比較硬,釉子比較硬,胎質比較硬。



雍正時期的造型就大器就少了很多,造型線條就柔和很多,釉色更加的細膩柔和,胎質潔白無瑕,官窯幾乎沒有雜質。乾隆時期瓷器結合康熙雍正時期瓷器的優點,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造型有大有小,胎質有粗有細。嘉慶以後瓷器發展江河日下。



第二清代瓷器的紋飾。清代瓷器的官窯紋飾要求非常嚴格,所有紋樣要有宮廷統一定樣,有專門人員畫官窯瓷器畫片,民窯就相對的開放一些。如康熙時期纏枝花卉多官窯瓷器紋飾,而刀馬人、才子佳人多民窯紋飾。雍正時期瓷器的紋飾比康熙時期瓷器的紋飾規距。



無論官窯民窯都很規距,很細膩,最大的特點就是雅緻,雍正時期粉彩、琺琅彩活像一副中國水墨山水畫。乾隆時期瓷器的紋飾是康熙雍正時期瓷器的紋飾的結合體,有的大件開光,開光內畫康熙特點,開光外畫雍正特點。嘉慶以後總體紋飾漂浮,筆法無力,明顯的走下坡路。



第三是清代瓷器的款識。康熙官窯時期瓷器款識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民窯多堂款。雍正時期瓷器的款識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和篆書款兩種。乾隆時期瓷器的款識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為主,有極少數的“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為乾隆早期作品,雍正晚年作品。



只有反覆的不斷的學習觀察真品,把真品牢牢的記在腦子裡,仿品才能不辯自明。謝謝閱讀!請評論!


瓷器背後的故事


這款是典型的雍正年間的造型吧……


傅東昇849


清代瓷器真品現市也不多,由其精品官器更少之再少。但近+年來就有大量仿清瓷面市,同時也害了很多初收藏者,各位對收藏青中高當瓷器務必小心。


賞弘


清代是柴窯燒瓷器,現在低端中端仿造是是電窯燒,新器有芒有火氣,老器瑩潤。老瓷器胎成要乾燥完全再燒,今人比較著急,新器胎溼氣重。這個好辨別。高端仿造也柴窯,完全按照傳統技藝來仿造,這個就基本沒法鑑別啦。現在拍賣行要求傳承有度的拍品 就是因為這個高仿已經神仙難斷。其實高仿也是藝術品,不要迷信老。喜歡瓷器是欣賞瓷器藝術水平,是美,當然拿古董炫耀的人咱們尿不到一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