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五彩瓷與粉彩瓷?

流淚谷


【文藏來答】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又稱“古彩”、“硬彩”。五彩,含多彩之意。特點是顏色豐富繁多,五彩斑斕。基本色調以紅、黃、綠、藍、紫等為 主,主要著色劑為銅、鐵、錳等金屬鹽類。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源自《紫禁城》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所謂釉上彩瓷,就是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溫度烘烤而成的一種瓷器。五彩所指是分佈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五彩瓷並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

五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徵,以嘉靖、萬曆五彩為代表。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圖題詩杯|源自《紫禁城》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圖題詩杯款識|源自《紫禁城》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圖題詩杯及其中的四月牡丹圖題詩杯|源自《紫禁城》

粉彩是清代彩瓷品種之一,始創於康熙年間,雍正、乾隆朝盛行,它以柔和細膩見長,有別於五彩的強烈光彩,稱為“軟彩”。清代雍正時期粉彩器已成為彩瓷的主流產品,其造型多樣,裝飾紋樣豐富,繪製精堪,構圖疏雅簡潔,紋飾具有纖細的柔態,用筆工細,畫風深受惲南田沒骨法的影響。

粉彩杏林春燕紋瓶 高32.7 口徑7.2 足徑14.1釐米

粉彩杏林春燕紋瓶 外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中國古代時每年考進士時,正值三月杏花開放,當時詩人把杏花稱為“及第花”。燕古代叫玄鳥,有吉祥鳥之稱。杏花與飛燕組成圖案,即寓意科舉順利,及第有望,稱為“杏林春燕”。此器畫法清雅,敷彩新嫩,畫意生動,動感強烈,意境閒適恬靜,為雍正粉彩器中的上品。

木紋釉粉彩人物圖筆筒 高14.7 口徑18.9 足徑18.3釐米

木紋釉粉彩人物圖筆筒 器呈筒狀,圓口,直壁,平底,外底中心內凹呈玉璧形。外沿、足邊、器內施木紋釉,外壁中部白釉地繪粉彩,通景繪山水人物紋,幽靜的林蔭石旁,長者倚坐於樹旁,神態安祥,鬍鬚頎長,正全神貫注側耳傾聽,遐思綿遠,旁一書生,雙手展卷頌讀,人物神態逼真傳神。描繪出名士不慕仕途,隱逸山林,意態陶然,悠然自得的情景。仿木釉始燒於清代雍正時期,以赭褐色彩描出木材自然紋理,形象逼真。木紋釉地開光粉彩裝飾,烘托主題紋樣,新穎別緻,粉彩繪製細膩,色彩淡雅柔麗,更增藝術美感。

粉彩折枝花卉紋六方碗 高8.9 口徑10.2 足徑9.6釐米

粉彩折枝花卉紋六方碗 碗呈委角六方形,撇口,斜直壁,圈足。外壁粉彩繪折枝花卉紋。外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雍正花卉純屬惲派,沒骨之妙可以上擬徐熙,草蟲尤奕奕有神,幾誤蠅欲拂。”多稜碗為清代雍正時期新創的器型,有六方、十方形制,品種有天藍釉、釉裡紅、冬青釉釉裡紅和白釉等。

粉彩過枝桃紋盤 高3.4 口徑17 足徑10.8釐米

粉彩過枝桃紋盤 粉彩裝飾,盤內外壁繪桃蝠紋,一株雄健的桃樹枝繁葉茂,盤根錯節,由盤外壁彎曲盤內,粉花綠葉,八枚嫣紅熟透的碩桃懸掛枝頭,五隻紅蝠展翅飛舞。外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過枝花”是瓷器紋飾的一種特殊構圖方式,這種內外壁或器身與器蓋的紋飾相連,渾然一體,似花枝越過牆頭,故稱為“過牆龍”、“過牆花”,裝飾技法新穎別緻,有獨特藝術風韻。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過枝花畫法“成化開其先”,但傳世器未見成化時期的器物。目前傳世品以康熙朝鬥彩“御賜純一堂”款鳳竹紋碗為最早。清代雍正、乾隆時期較為流行,有過枝花卉、花果及龍紋等。道光、光緒時期有過枝葡萄、懶瓜紋常見。此盤釉彩濃淡相宜,構圖疏密有致,紋飾畫意生動,寓意吉祥,八個碩桃取“八仙祝壽”之意,“蝠”與“福”諧音,五隻蝙蝠裝飾,寓意“五福臨門”“五蝠捧壽”之意。雍正器繪八桃紋,乾隆時期常繪九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說,雍正裝飾八桃紋器物,有盤、碗、橄欖瓶、天球瓶等。此類福壽紋器應是萬壽節的用品。


文藏


喜愛瓷器收藏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粉彩的發展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粉彩可以用富麗堂皇這個詞兒來形容,觀之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尤其是到了清朝時期,粉彩的製作工藝大有進步,加之釉料色彩更加豐富,使得粉彩的可觀賞性大大提高。粉彩瓷器和五彩瓷器都歸於彩瓷一類,那麼兩者直觀上有什麼區別呢?下面請跟著芝麻開門收藏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圖1:雍正 青花粉彩百桃盤,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6,200,000-6,2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7,921,890, 拍賣專場: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年春季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5-06-21, 尺寸:高43cm。

從總體來看,粉彩瓷器和五彩瓷器似乎相差無幾。但是粉彩瓷器和五彩瓷器確實被分為了兩個品種呢,而且還是先出現五彩瓷器,再有粉彩瓷器問世。對於剛剛入門的瓷器收藏愛好者來說,將兩者區分開來時一件難度不小的事情。筆者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摸瓷器來辨別粉彩瓷器和五彩瓷器。用手摸彩瓷一般會感覺到一定的凹凸感,粉彩瓷器釉下上了一層玻璃白,玻璃白在瓷器表面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在釉下施上玻璃白就相當於女人施了一層脂粉。一般女人在臉上施了脂粉之後,都會比較厚,再在“脂粉”上著彩,就是粉彩瓷器的概念。而五彩瓷器的話,它是直接在女人的“皮膚”表層畫上彩。這樣一來我們用手摩挲五彩瓷器,它的彩突出釉面相對來說就比較低一些;而用手摩挲粉彩瓷器,它的彩突出釉面相對來說就比較高一些,所以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粉彩瓷器的突出釉面要比五彩瓷器突出釉面厚一些。

圖2:清代 青花夾洋彩雙耳活環大瓶,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36,800,000-36,8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68,068,000, 拍賣專場:香港福羲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福羲國際物寶天華秋季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8-12-16, 尺寸:口徑12.8cm;高55.5cm。

我們區分粉彩瓷器生產年份的早晚,就涉及到了一個知識點,也就是說粉彩瓷器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在元明清時期,尤其是到明代,彩瓷的雛形一般都是以五彩或者鬥彩為主的。五彩和粉彩在質感上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像五彩瓷器表面無論是紅還是綠,都是一直平鋪直敘,沒有任何深淺變化的的顏色;而粉彩必須得在輪廓線以內,首先施以玻璃白,然後再在底上面施彩,能夠一點一點地渲染出色彩濃淡,如此一來釉色便有了層次感。所有瓷器上面不管是描繪人物、花卉還是山水等等,一定是有遠近、濃淡、深淺變化的,這樣才能夠體現出畫面的立體感。

圖3:清乾隆 粉彩霽藍描金花果紋尊,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諮詢價,最終成交價格:RMB  9,520,000, 拍賣專場:遼寧中正拍賣有限公司 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1-04-17, 尺寸:高69cm。

五彩瓷器上面的圖案顏色要麼深要麼淺,根本體現不出這種感覺;而粉彩瓷器正因為有了這層玻璃白,所以它能夠把顏色的濃淡深淺,慢慢過渡出來,尤其是在同一片葉或者同一朵花上,給人一種栩栩如生之感。

圖4:清雍正 粉彩花鳥紋扁壺 ,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1,500,000-1,5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7,534,800, 拍賣專場:澳門中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5年秋季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5-11-08, 尺寸:高24cm;口徑4.3cm。

圖5:清乾隆 洋彩月白地錦上添花開光籃花圖茶碗,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7,000,000-9,000,000,最終成交價格:\tRMB  7,573,500, 拍賣專場: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 2017年春季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7-04-05, 尺寸:9.8cm。

圖6:清雍正 五彩山水人物筆筒,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RMB  26,000,000-36,0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35,650,000, 拍賣專場: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 2015秋季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5-11-28, 尺寸:高15.3cm。

圖7:青花五彩花卉紋盤,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12,000,000-12,0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15,059,250, 拍賣專場:雷納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17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7-06-30, 尺寸:口徑27.3cm;高5.1cm;底徑18.1cm。圖8:五彩魚藻紋大罐 ,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6,600,000-6,6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6,104,000, 拍賣專場:英國皇室貴族拍賣有限公司 2018阿聯酋迪拜藝術精品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8-09-29, 尺寸:高36.2cm。

圖9:明隆慶 五彩龍紋蓋盒, 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4,200,000-6,2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4,331,544, 拍賣專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賣會, 拍賣成交時間:2016-11-29, 尺寸:寬12.7cm。


芝麻開門收藏網


我也有一隻康熙爺的花神杯之一的梅花杯






南孔古藏


康熙五彩 自成一番氣候





明清瓷韻堂


這是一幅琺琅彩畫,是圓明園一景,應是宮廷畫師所畫圓明園,取一景而作。畫作細膩精緻。

琺琅彩盤,作品,畫工精細,傳統提材,麻菇獻壽。宮廷畫師所作。






文化長廊605


五彩繽紛高溫燒製,顏料色澤深沉厚重,畫工比粉彩略次,胎質沒有粉彩細膩,色澤沒有粉彩鮮豔,感覺有一種陳舊的感覺,粉彩就不一樣了,耀眼,光豔,人物或圖案疑是新貨,不上手懷疑自己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