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支持知識付費嗎?

通政司


習慣了互聯網的免費知識模式,願意花錢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現在明顯可以感受到知識付費已經不知不覺的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例如現在在QQ音樂、酷狗音樂等平臺上我們若想聽一首新歌,基本上都要付費,更誇張地是,有些新歌版權被某一平臺買斷之後,在其他的平臺根本就聽不到,必須要下載該平臺的app並且付費之後才能聽歌。


這不過是知識付費的冰山一角,知識付費不僅僅包括在線音樂平臺,還包括各種不同的以提供專業內容獲得收入的平臺。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人,預計2019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將達3.87億人。在政策加強知識版權保護、線上支付普及為知識付費提供支持、全民輸出尋求變現出口和消費升級驅動文化支出增加等驅動因素下,知識付費市場不斷擴大。


以上內容節選自《艾媒報告 |2018-2019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研究與商業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查看全部內容,請前往下載:http://report.iimedia.cn/report.jsp?reportId=36264&acPlatCode=IIMReport&iimediaId=63439


艾看戲


其實,你在網上訂閱某個付費課程,跟你去書店買本書,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這本書是在線上的。而因為在線上,所以能有更好的手段條件來幫助你學習知識。舉兩個點:

1、呈現形式更豐富,閱讀體驗更好。因為有些知識僅靠文字,是很難講清楚的,所以除了圖文,在線上我們還能使用音頻、視頻等形式,讓知識的傳遞更加方便、直觀、立體、易懂。

2、知識不再只是單方面輸出,可以有更多的互動。現在除了看,還能有老師通過直播來跟你互動,也可以設置簽到打卡,作業等等方式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學習。

無疑,知識付費的形式更有價值和效率。

但是,知識付費並不能幫你輕輕鬆鬆地就獲得知識,或者投入一點點時間就學成某項專業技能。因為,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開心愉快的事情!是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當然,也要看你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

知識付費只能幫助你更便捷地獲取知識(獲取跟獲得不一樣哈),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但最終是否能夠學有所成,還是要靠你自己。

很多人花錢買了一些課程或專欄,學習不怎麼認真,作業不做,不懂也不問,等到結課了感覺什麼也沒學到,生活職場什麼也沒改變。於是就大呼被收智商稅,吐槽知識付費是販賣焦慮,是年輕人的精神保健品。

哎,學生不努力,再好的老師也無能為力啊,你說是不是?

當然,目前知識付費行業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

1、學習時間碎片化。市面上很多知識付費課程都會標榜碎片化學習,什麼公車上,睡前20分鐘,隨時隨都可以學。可是我們前邊已經說過了,學習是需要投入時間的,更要有計劃地學習,如果只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就想要學習到複雜的專業知識,基本不太可能,至少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是做不到的。

2、複雜知識簡單化。為了照顧大部分讀者的理解能力,讓大部分讀者讀後都能夠有獲得感,知識付費一般都是降低了維度的,或者說都是一些很淺很基礎的知識。(這是出於商業考慮,為了覆蓋更多的受眾,所以維度肯定要降低的)。既然是簡單的淺的知識,那麼你覺得學了這些就能改變命運?不太可能嘛。

而這些問題也會影響到學員的學習效果。不過我相信,隨著行業發展,後續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被解決的,比如可以通過打卡學習手段,規範學員學習時間;面向高端人群提供有用的專業課程等等。

最後我想說的是:

即使別人分享的是知識,但如果你不能真的理解,不能為我所用,那你得到的,不過是一堆資訊,看完很快也就忘了。

學習,還是得有計劃地、系統地、深度地學,還要多練習,多應用,這樣才能有所成就。沒有捷徑!

知識本就是無價的,我們付費是對別人提供給我們知識所付出的一種肯定,這是對媒介的報酬!





絡腮鬍小偉哥


首先,知識付費不是什麼自媒體先行者提出的。知識付費早在十年前就有了,只是那時的形式和現在有所不同,是一些講師把視頻傳到網站平臺上,人們在網站上付費就可以學習知識。像慕課網,51自學網,經管之家,百度文庫,網易雲課堂這些,還有一些公司做的專業學習設計,網絡營銷的網站平臺。

其實,嚴格來說知識付費的大佬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地方,叫學校。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學習知識都是付費的,俗稱學費。

只是這一兩年自媒體的興起,把這個概念變得更加普及,使更多的人知道了。知識付費不單是支不支持的問題了,而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常態,無可避免的。

知識付費既然已經興起,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垃圾知識衝斥市場,隨便一個人都要自己是高手,是大師。各種知識魚龍混雜,不好辨認,需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值得付費的知識我認為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專業知識類的,像設計,程序,網絡營銷,醫學,建築製造,營銷管理這些專業性教程。這類知識專業性很強,而且學會了也對人幫助比較大的,很多知識大學都有專業的學科。

第二類是可以幫助你在職場晉升的技能,比如辦公軟件技能,溝通技能,寫作技能,銷售技能等。具體的看你從事的職業來定,你認為這種知識對你在社會上工作有幫助,可以提升你的軟技能的都可以。

第三類是一些研究報告,這類文檔一般是專業的調查機構調查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價值,如果有需要,還是值得付費的。


不值得付費的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成功學,這類知識沒有多大用處的,能提升你的自信心,能激勵人,有一定的演講口才作用。這些都是比較虛的能力,在平時工作當中也用不到,相當於給你畫了一棟別墅,只存在畫裡面的,但你實際並不擁有,而且你也不具備擁有的基礎和能力。

第二類是心靈雞湯,提升學習力,改變人生,學會某某技能讓你月入十萬的,這類課程,不太建議去買,只是吹得厲害,實際知識沒有多少的,而且你看完之後幫助並沒有多少。每個人底子不同,別人能達到的,可能是人家已經堅持做這件事好幾年了,某一時段突然爆發,你沒有積累,底子都不夠,如何能夠成功。即使有效果也是很少的,除非你本身有積累,受到課程啟發突然開竅了,懂得某種方法,然後就成功了。

第三類是隻講思維層面的課程,這類課程適合公司的大佬看,但不適合一個普通的職場人士。普通人要倒過來學習,學習基礎層面的才是對的,那些高大上的東西等到你學會了基礎的才能操作的。比如,你連營銷都不懂是什麼,人家告訴你用一份營銷策劃文案可以賺十萬,那是別人有底子,你去做,沒基礎是不會成功的。你寫出來的營銷策劃文案只值1毛錢,和人家的差距巨大。

這年代要具備的是分辨知識優劣的能力,不要見到某某高手說哪種知識有用,就去學習,而要考慮自己需不需要這個知識,如果不需要,打住,再便宜也不要買。我在這方面吃了不小的虧,買了不少課程,但實際有用的沒多少,有些看完也沒有什麼用處,過一段時間就丟了。

學習知識最貴的不是你花了那幾十塊錢,而是你花了的時間,那課程你買下來了,但你要學會,還得實踐練習,不是看完課程就可以的,所以,在付費的時候多想一下。


網事君說


支持知識付費

一、從需求者角度來看

升米恩,鬥米仇,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知識若不付費,知識就顯得廉價,廉價便不會被珍惜重視,而人一旦有了輕視之態,知識就不能被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能力。

如很多人都會有“可能有用病”,看到一篇文章,可能有用,點擊收藏,這個東西,可能有用收藏等等,一系列只用手不過腦的行為加重了我們的存儲空間,使得腦子運轉減速,研究表明,人在一定壓力情況下能更好地發揮,在有限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去上完一堂課,人就會集中注意力,專注才能長久,長久才有實效。

二、從創作者角度來看

都市中人,實際的很,用付費的方式鼓勵創作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創作者也能拿著這錢去讓知識升級深造,更好服務於需求者,這是個良好的需求循環鏈條,付費始終是那根牽動往前走的軸。

三、需求者可以轉化成創作者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需求者在學習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便可以開始操作傳承,從這裡就實現了角色轉換,原先的付出得到反饋式收穫,在滿足自身能力的同時教予後來者,是時代進步的標誌,所以無論從任何角度,知識都應該被尊重,通過付費外化。


燕鼠小時


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

很多人說知識付費是因為大家的知識焦慮才應運而生,我卻覺得或許當人們不再那麼慌張地渴求知識,而是把終身學習當成習慣的時候;當商家不再以聽完之後月薪幾萬為噱頭,而是提供真正的好內容的時候,知識付費這個領域才能得到健康長足的發展。不管現在知識付費的商業性有多濃厚,我們終身學習的意識已經開始覺醒,更多的需求在湧出,知識付費將引領市場主流階層前進到什麼地步,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期待。


妙嘉爸爸育兒筆記


以下是 關於本條問題的個人觀點:

【支持知識付費】

1.在如今這個信息氾濫的社會中,圈子哥認為信息分為有用信息和常識性信息,還有網絡能夠搜到的信息!

2.然而,知識是信息,信息不一定是知識;有用信息才有機會轉變成知識。

3.圈子哥支持的是對自己有用且網絡上不會輕易搜索到的信息,以及有知識版權的知識贊成知識付費。因為人與人之間就是價值互換,產品或者服務等值交換——就如上學要交學費一個道理!


重慶大足圈子哥幫您忙


知識付費其實在中國自古有之,我們都知道古代念私塾是要給老師束脩,因論語裡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要求他的學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餘乾肉作為學費。後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脩”,用作老師報酬的雅稱。這其實是知識付費的最早由來。


到了現在,我們國家雖然實施了九年義務教育不收費,但是其實這並不代表這我們學習的知識是免費的,對於學生來說是免費的,但是國家撥款付了錢的。高中大學更不用說了,都是要交學費的,課本還得交書本費。到了社會,你買書學習知識也是要交錢的。有人說在網上學習下載知識是免費的,其實這也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再怎麼說你上網要交錢,下載東西瀏覽東西那都是要流量的,流量那也是錢。說到底現在獲取知識也是要付費的,只是錢多錢少的問題。這裡我們先不談知識的論版權和專利費的問題,牽扯太多,一時半會說不完,而且也不是這個話題的重點。


那麼好了,其實知識付費這個觀點想要引申出來的重點是什麼,重點就是知識收費需要制定一個合法合規合理的制度出來。那麼這個制度應該主要包括什麼呢。


一、哪些人哪些機構可以開通知識付費,意思開通知識付費的人或機構要有一定的門檻,需要什麼條件,要有什麼證書職稱等。不能我們花了血汗錢報的知識付費班,結果是地痞無賴文盲騙子開設的,那肯定不行。

二、哪些知識可以進行付費交易,意思是知識需要達到一定的門檻,比如是否是原創的,是否有版權的,多少年版權內的,是否是在大眾教育之外的等等。你不能隨便拿個幾十年前的知識點來賣吧,也不能把九年義務教育知識或高中知識拿來收費吧。也不能掛羊頭賣狗肉。

三、需要對知識付費價格進行監管,費用怎麼收取,按照什麼標準定價。雖然有一字千金的說法,但是知識收費你不能漫天要價,坐地起價。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圖片


流水偶然


被商業和金錢奴役,這種知識也沒啥用


錢小郎


關鍵看這個知識是不是能幫到對方,如果只是泛泛而談的,當然不支持。

但是,專業問題,需要專業知識解答疑難,解決問題,提升自我,這種只是當然需要付費。畢竟除了義務教育,上大學也要繳學費的啊。

其實問答就該學別的平臺,開通諮詢收費服務。





法醫阿一


全力支持!知識是珍貴的商品,是別人通過腦力勞動生產出來的有價值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產生了價格,當然需要付費去獲得和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