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什麼很多種植戶都缺少科學種植技術?

雲南李問


農村種植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不能不說,當今的農業種植,有很多都是需要技術含量的,種得好,產品高,效益高;種得不好,產量低,效益差。有人說,現在的很多農民都不懂農村科技,不懂種植,為什麼呢?

現代農業科技種植,確實需要高的科技技能,很多農民什麼都不懂,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覺得:一、是失去了做農業的積極性,由於種地不賺錢,又沒外出打工賺錢,做農業種植等僅僅是為了維持基本的果腹之用,所以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完全放在心上。

二、不懂技術的農民沒有學習的地方,不知道哪裡可以學習農業科技知識,也不知道哪裡學習農業科學技術效果更好?當一個熱愛農業的人知道了如何學習科技種植的話,會否想方設法去學習並提高呢?

三、不想學習專業種植技術知識,很多人認為自己的年齡已經越來越大,學習那些東西沒什麼用處,還費腦力、費能量,耽擱時間,重在娛樂的很多農民會認為,有那時間去學習那些不著邊際的東西,還不如喝茶聊天與打牌。

世間的任何一種事情都是不容易的,要做好就必須懂得學習與提高。如果怕燒腦而不願學習,如果以為自己年齡大了而不去學習,那就會失去增加知識、提升自己的機會。久而久之自己就會變得啥也不會,而被世界淘汰了!





貴州山妹妹


咱們老百姓種地也是與時俱進的。現在我們農村種地都大規模的使用了高科技產品!

簡單的說我們大蒜的種植吧!以前我父輩的那一代人種植大蒜基本上沒我在打過農藥,因為他們覺得大蒜本事就有殺菌的功能,切不會有蟲子來吃大蒜葉子。所以在就沒有在大蒜田打農藥的習慣!現在就不一樣了,冬季溫度下降之前就開始噴施一遍葉面肥+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來提高大蒜的抗逆能力。在大蒜的返青期,出苔前和膨大期都會選擇合理的殺菌劑,葉面肥,其他微量元素肥來給大蒜和補充所需要的營養元素費。

打農藥的噴霧器現在也不在使用手動的了,而選擇了電動的,機械化的和植保無人機式的。

對於種植管理方面也是每年都在不斷學習和進步,比如是施肥,大家以前只知道種地上肥料就可以了,區分不開地下塊莖的需要上什麼肥,有的農作物能上含氯化鉀的有的就不能使用,不是說什麼肥料便宜就買什麼樣的。科學施肥和田間管理才是農作物高產的關鍵。

總的來說未來幾年農村種地的主力軍必然落到我們這些7080後的農二代三代身上,所以我覺得學好科學種植和管理才是我們正式踏入農業領域的第一步!


豫東小農


這個問題可以理解成當前的農業生產新技術為什麼難以推廣?

前些日子,農業部的官方數據說,中國的農業生產主體98%還是農戶,說明當前國內農業新技術推廣的主要對象還是農戶。

農戶的生產技術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隨著農業生產資料來源,供應商提供的技術服務,這種服務的趨利性非常強,風險也比較高,農戶一般也都將信將疑。這種技術推廣模式,推廣速度比較慢。

二是,地方農技部門做的技術培訓。這種技術培訓主要是公益性質,但由於缺乏根本的利益鏈接,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流於形式。

我和很多的農業技術專家聊過,政府的農技部門對當前農村農業生產面臨的情況還是非常瞭解的,他們也有著推動農業技術升級的基本情懷,但是苦於現狀無從著手。

如果說,農業技術推廣是國家責任一點也沒錯,但實際工作中,農技推廣的確難以獲得合理的回報,大家又都有業績責任,這就是根本的矛盾。農戶是分散的,不可能獨自支付農技輸入成本。而村委會又在農業生產體系中一分錢也沒有,靠撥款支持農業生產技術輸入,有些太勉為其難了。

從根本上說,最好的農業技術支持,可能需要農技人員長期待在農村,全面跟蹤瞭解農戶生產過程,僅靠蜻蜓點水式的合作不可能做到如此深入的技術輸入模式。

所以說,農業技術輸入難題的解決不能僅僅從狹隘的技術推廣難問題來看,而應該從重構農業的內部生產關係,將農技部門有效的融合到農業生產過程中,成為一個合理的獲利主體的時候,農業技術推廣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



神經刀2019


我把種植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那些真正的種植戶,將種植收入作為主要生活經濟來源的。包括種田大戶,還有種瓜果蔬菜的,也包括東北一些土地面積較大的種田老手。對於這些人,地種得“精心”一些,可能會帶來千元、萬元的額外收入,和受人稱讚帶來的精神滿足。而對於那些以其他收入為主,地租出去每畝也可以收¥400地租,交給老年人管理可能收入¥500,再加上“科學”種田,也許收入¥550。這樣百十元的差別講究什麼採用新的科學技術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對於那些真正的種植戶,所謂沒有多少人採用新的科學技術提法不妥。首先這些人很有經驗,地種得已經相當不錯了。而且他們也很關注新的農藥、肥料、調節劑和栽培方法。還有,無論你是用哪家的生產資料,只要是正規公司,他們都有專職的技術人員為你提供技術服務,免費的。那些技術人員也是有知識有經驗的。所以我不認同“很多人不用新科學技術”的提法。


種田博士後


現在的種植戶缺少科學的種植技術,說句不好聽的,其核心就是現在的種植戶缺少認真學習科學種植的精神及態度。不是唱高調,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學習而進步的。多少強者都是在不斷學習,何況我們普通種植戶。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技能,才能適應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在這方面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這個問題也充分顯示了當前農村的現實情況。我們現在用的還是七八十年代種植的模式和經驗。為什麼有的農產品會滯銷?今年315晚會上為什麼會出現土雞蛋問題?我們種植的農產品究竟還安全嗎?等一系列問題。

只有我們通過努力的學習科學種植技術,才能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實現產銷雙贏局面。



半生煙火a


現在很多種植戶都缺少科學的種植技術?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現在大多數的種植戶都懂科學的種植技術和方法。因為現在學習科學種田的機會很多,種子銷售商,化肥農藥經銷商,都會帶著專家進村給農民講授科學種田知識,雖然他們帶有商業目地但知識不是假的。鄉鎮和村級組織也會在農閒時舉辦科學種田講座,網絡的普及,農民每個家庭都會使用智能手機上網,在網上查詢種田知識,天氣預報,市場行情等,所以說不存在大多數種植戶缺少科學的種植技術這種情況。

那為什麼有時候會覺得農民缺少科學種田技術呢?現實是有的科學技術與農民實際應用銜接不上,是專家在實驗室實驗田裡總結出來的,一旦大面積推廣會出現很多實際問題,農民不接受,然後就會有人說農民不懂科學種田技術,像早些年我這裡推廣大雙覆玉米種植技術,玉米產量會增加一些,但是用工量太多成本高農民不接受。還有就是農民懂科學種田技術,但實際操作時圖省事,流程不規範,八九不離十差不多就行了。比如玉米種植,都知道要深松追肥,但很多種植戶一次性底肥,噴兩遍除草劑,坐等秋季收玉米了。其實科學的技術都懂只是不想那麼做,只要省工少收點無所謂。

當然,我說的是我們東北這噶的情況,別的地方不太瞭解,一家之言,還要請朋友們多多指教。我是老趙,和您分享咱們村裡的那些事。




老趙的東北特產


種植戶大多數都缺少科學種植技術。這問題比較寬泛。講的不對,請指教。

第一,種植戶從事的農業項目很多,各門類都有優秀的種植戶,但大多數不僅僅缺少科學種植技術。優秀的人,思考的問題多,深,廣;學習的東西多,深,廣,落實的事情多。科學種植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或者只是種植中的一方面。

第二,種植項目是週期很長,環節多的農業項目,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出現結果,成功與否花費的時間長,完全區別於工業生產。種植環節多,影響的因素多。多數種植戶不能夠完全掌握種植技術,這也是其中之一。出現問題,解決問題,週期長。甚至是出現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原因造成的,往往是多個因素的結果,解決一個問題花費的時間成本高。所以,種植戶大多數都缺乏科學種植技術。

第三,種植戶自身的素質有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科學學習的態度,方法等等。

第四,種植戶所處的環境有關。別的種植戶賺錢了,大家也跟風,殊不知大環境也變化了,失敗也難免。


瀘州仙桃緣


當前農民科學種植的意識明顯增強了,尤其是在我們這一帶。由於黑龍江農墾多年來一直實施科技種植措施,農作物產量逐年提高,農墾種植戶嚐到了甜頭。這樣就引領和帶動周邊農村的農民,紛紛效仿並學習科技種植的方法。所以,在本地區科技種田的農民在逐步增加。


信恆老陳


我也是種植戶,其實我也想用科學的技術種植,首先科學的種植能提升種植的效益。你要知道一般的種植戶都是學歷比較低的,而且時間都花費到種植上去了,沒有時間去學校科學技術,


虎大叔66


一沒有經驗,二少接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