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評】一個歷史的死結:改革改到皇帝頭上就改不動了

【醉評】一個歷史的死結:改革改到皇帝頭上就改不動了

宋仁宗 趙楨

北宋慶曆三年(1043),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珠而已,但是一滴水珠也可以見出太陽,見出歷史風雲,見出世事百態。這一年,在歷史舞臺上“鉅公輩出”,推動歷史的車輪前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越發地顯出真切的面目來。

這一年,江山社稷重任一肩挑的宋仁宗面臨著諸多棘手問題:土地兼併嚴重,官僚隊伍龐大,財政危機加深,士卒饑民暴亂,遼和西夏威脅黑雲壓境。為了解決內亂外患等積弊,宋仁宗急需一場革命,“先天之下憂而憂”,有擔當精神的范仲淹進入了他的政治視野,成為委以改革重任的首要人選。

九月,宋仁宗頒佈手詔,點名要求范仲淹、韓琦、富弼陳奏聞可以實行的“發世急務”,責成他們在政治上有所更張,以“興致太平”。范仲淹呈上《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了十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部分地為宋仁宗接受推行,這就是歷史上的“慶曆新政”。

改革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一場政治的博弈,縱觀中國歷史,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利益爭奪使每一次改革都充滿明爭暗鬥、血雨腥風。“慶曆新政”從一開始就遭到了保守派頑強的反對,“朋黨”是反對派揮舞的大棒,他們誣陷范仲淹等人結黨營私,搞小圈子利益,圖謀架空皇上,要求皇上罷黜革新派。

改革派如何回擊,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改革派的中堅力量之一,歐陽修面對“朋黨”輿論的構陷,奮筆疾書,寫下了議論風發的宏文《朋黨論》,向皇帝奏陳“小人無朋”和“君子有朋”的道理,劃清小人和君子之朋黨的界限,提出小人結為朋黨誤國害民的論點,肯定君子結為朋黨的正面作用,指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結成朋黨,而在於辨別是什麼人結成什麼性質的朋黨,建議皇上“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歐陽修是歷史上第一個為朋黨正名的人,不過,他對朋黨的認識還是沒有跳出君子小人之辯的傳統儒家思想樊籬。

所謂“偽朋”與“真朋”的對立,實質上是改革派與保守派的鬥爭藉口。可是在皇帝看來,不管是偽朋還是真朋,不管是小人黨還是君子黨,無非是拉幫結派的利益共同體,是好是壞並不以小人和君子來分,而是以是否有利於自己來區分。

皇帝親近小人黨,可得吹捧之樂,得賄賂之實,得漁利之美,但容易落得個親小人、遠賢能的惡名,容易激起剛直之臣和下層民眾的反對,一意孤行的結果,輕則禍國殃民,重則江山不保。因此,親近小人黨要有個度,一旦於己不利時,就借“清君側”之機拿小人黨去當祭品。

皇帝親近君子黨又如何呢?皇帝可能會博得一個明君的好名聲,但時時被糾正,處處被“監視”,也是煩不勝煩的。皇帝固然要倡導仁義禮智信,孰不知這些是用來要求臣民的,而不是要作繭自縛的。君子黨正直不邪,難以明瞭這些道理,所以拿來匡臣民,也匡君主,結果雖然國泰民安了,可皇帝得名不得利,過得並不瀟灑,一旦討厭了這種生活,就會借小人黨之手將君子黨掃地出門。

因此,不管是小人黨,還是君子黨,在皇權專制之下,都是皇帝利用的“走狗黨”。皇帝希望君子和小人對立地存在,希望君子和小人不斷打架,好讓他從中調解,掌握裁決權、主動權,此一時親小人黨,彼一時親君子黨,歷史就在這種搖擺之中顛簸前行。

當然,皇帝希望君子黨和小人黨對立地存在,並不意味著希望他們做大做強,皇帝對大臣結為朋黨是很有戒心的,害怕權臣拉幫結派,擴張扶植私人勢力,架空自己;害怕武將功高震主,變成尾大不掉的隱患,危及自己。眼見了唐代牛李黨爭造成的禍害,心有餘悸的宋代君主們對“朋黨”、“黨爭”都極為敏感。

有了前車之鑑,為維護皇帝的專制統治,宋初以來設立了許多防微杜漸的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嚴禁臣僚們結成朋黨,明令禁止科舉考試中考官與考生之間結成座主與門生的關係。改革派果真如保守派所說的搞“朋黨”,既觸犯了先祖定下的老規矩,也直接戳到了宋仁宗的痛處,他豈能坐視不管。

慶曆五年初,范仲淹、富弼就被更張綱紀、紛擾國經等罪名貶黜,支持新政的歐陽修等人也被貶官到地方任職。已經頒行的新法被宣佈作廢,“慶曆新政”推行僅僅一年左右就草草收場。

有人認為“慶曆新政”的失敗是保守派反對,改革派內部分紛爭(范仲淹與韓琦政見不同)的結果,其實不然。鑑於武人亂國的史實,北宋自太祖、太宗就制定了恩養士大夫的國策,士大夫是宋朝的政治根基。

可“慶曆新政”中的諸多措施,如“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無論是裁汰不稱職的官員,限制官員子弟蔭補職位,還是減少科舉考試的錄取名額,都在動搖北宋的統治基礎——士大夫階層,觸及皇室的根本利益,這才是改革失敗(廢止)的根本原因。

換句話說,專制皇權之下,改革一旦改到皇帝自己的頭上,要皇帝革自己的命,得有多大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勇氣才能“天縱英明”?倘若現狀還可以勉強維持下去(何況宋夏和議已成定局,兵民騷亂已平息,宋仁宗所面對的燃眉之急已解),就只好踩剎車,改革註定要“銳之於始而不究其終”,這是一個歷史的死結,是那個歷史中的人、專制皇權制度下的人無法解開的。

【醉評】一個歷史的死結:改革改到皇帝頭上就改不動了

【醉評】一個歷史的死結:改革改到皇帝頭上就改不動了

來源:廖保平的思想國(ID:sixiangguo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