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知道“為什麼”, MES知道“怎麼做”!


ERP知道“為什麼”, MES知道“怎麼做”!

導讀:製造型企業面臨著緊張的經濟和競爭壓力:利潤越來越少,交貨時間越來越緊迫,生產週期縮短,同時產品變得更復雜。大部分企業已經在使用ERP系統,他們就會認為:我已經使用了ERP,為什麼還需要MES(生產製造執行系統)?

1

MES能為製造企業解決什麼問題

製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簡稱MES);是一套面向製造企業車間執行層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MES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製造數據管理、計劃排程管理、生產調度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生產過程控制、底層數據集成分析、上層數據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塊,為企業打造一個紮實、可靠、全面、可行的製造協同管理平臺。

ERP知道“為什麼”, MES知道“怎麼做”!

1、MES能為製造企業解決什麼問題?

要怎麼解決這些鴻溝,答案就是MES!標準並模塊化的MES是車間和高層ERP系統之間的協調信息系統,它提供了通常ERP系統所不能提供的生產車間信息的透明性;提供了連通上層管理系統(如ERP)與底層車間(操作終端與設備)的可靠數據界面等,MES能為製造企業解決什麼問題:

① 出現用戶產品投訴的時候,能否根據產品號碼追溯這批產品的所有生產過程信息?能否立即查明它的:原料供應商、操作機臺、操作人員、經過的工序、生產時間日期和關鍵的工藝參數?

② 同一條生產線需要混合組裝多種型號產品的時候,能否防止工人部件裝配錯誤、產品生產流程錯誤、產品混裝?

③ 過去12小時之內生產線上出現最多的5種產品缺陷是什麼?次品數量各是多少?

④ 目前倉庫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後工序線上的每種產品數量各是多少?要分別供應給哪些供應商?何時能夠及時交貨?

⑤ 生產線和加工設備有多少時間在生產,多少時間在停轉和空轉?影響設備生產潛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設備故障?調度失誤?材料供應不及時?工人培訓不夠?還是工藝指標不合理?

⑥ 能否對產品的質量檢測數據自動進行統計和分析,精確區分產品質量的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將質量隱患消滅於萌芽之中?

⑦ 能否廢除人工報表,自動統計每個過程的生產數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碼?

通過減少負面的流程影響,並且持續地監視您的成果,完整的流程將會最大程度上被改善。這些將轉換成為改善的利用率,功率和效率等等,減少生產成本,逐步提高產值效益,最後獲得更高的利潤!

2、MES系統為企業帶來的具體效益

現代企業的目標是追求精益生產,也就是通過減少資源浪費以最小投入實現最大產出的生產理念以及以具有最優質量和最低成本的產品,對市場需求做出最迅速的響應的理念。MES是實施精益生產必須的環境條件。為了達到精益生產,MES必須實時監測、控制、統計、分析各個生產環節全部細節,這也是MES的主要功能。MES系統為企業帶來的具體效益:

①確切掌握生產狀況,提高交貨準確度,理順廠內配送物流,達成產、供、銷配合;

②正確掌握在製品數量,及不良品追蹤,降低在製品生產成本;

③以條碼及RFID等手段追蹤產品序號,收集完整資料及過程質量信息,提高產品售後服務水平及滿意度;

④及時反應品質問題,追蹤品質歷史記錄,提高產品品質;

⑤減少人工統計和手工報表,提高現場管理人員生產力;

⑥充分掌握工具、設備等使用狀況,製造資源做有效運用等。

MES源自制造工廠經理們的底層管理需求,採用全新的理念設計,基於B/S結構可實現輕鬆部署,對基礎數據依賴少,對企業初始管理水平要求低,系統操作簡單、易行,支持用戶行業化自定義,支持個性化的系統集成方案設計。MES倡導企業遵循精益生產模式,透過系統的數據分析達到精益化持續管理改善的目的,它幫助廠長經理們在鍵盤上即可輕鬆、科學地掌管生產動態。

ERP知道“為什麼”, MES知道“怎麼做”!

2

ERP需要MES系統功能的五個理由

在大多數製造企業中,生產價值鏈中的主要成本未能被詳細並透明的反映出來。更重要的是,許多通常在ERP系統或者電子表單來維護的生產領域的目標數據全都是在假設或者過去的經驗中估計出來的。

在車間的現場只有很有限的IT系統,並且這些系統通常以機械控制與自動化為導向;或者根本是沒有IT系統,從而必須有額外的管理人員,花額外的時間,為了不必要的溝通、聯絡、接洽、電話諮詢,產生了很多文件,時間耽擱,查找,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上層的管理(ERP系統,電子表單等等)與下層車間環境之間產生了鴻溝,因此產生了低效率與附加成本,從而降低整個公司的績效。

1、我們的生產線經常出現如下問題:

①車間的反饋數據(設備運行時間、停滯時間、產能、廢品原因、利用與生產效率、有效率等等)有多可靠?

②底層的車間數據反饋和高層的ERP系統的數據識別間的延滯到底有多少?

③哪些是真正的人工成本(工日、工時)需要提供給上層的ERP系統?

④儘管我們還沒有全負荷運行,為什麼我們仍會有這麼多交貨時間問題?

⑤為什麼儘管我們滿負荷生產並且有最好的營業額,但我們並沒有預期中的收益?

……

2、ERP需要MES系統功能的五個理由

①ERP不是車間級產品

儘管ERP系統包含著生產執行的功能,但目前沒有一個ERP系統可以實現每生產一件就更新一次的功能。車間生產系統和ERP系統對“實時”的解釋不同:ERP是從典型的企業戰略管理角度上解釋,而MES系統則是生產過程的實時概念。生產系統需要作為一個滿足客戶,監管機構,供應商以及內部員工的不斷變化的需求無縫的整體。這,顯然更適合MES的概念。

②ERP上微小的變動會造成大影響

ERP級別上的策略和市場改變造成的影響幾乎是生產級別上的變動的10倍。因此,應該專門製造一個生產系統,用於管理生產過程中產量和生產速度的變化。

③ERP所提供的信息和生產人員所需的信息不同

不同需求的員工不僅信息不同,而且所需信息呈現的方式也不同。傳統的ERP項目的界面是為那些分析,決策者設計的。在生產部門中,由於變化更快,應該更快的呈現這種變化。生產過程中,通常不會去分析過時的靜態數據,而是會去分析正在發生的信息以及趨勢。不同職位的人,需要的信息種類不同,系統呈現的方式也就不同。

④供應鏈需要在戰略或商業級以上的層次整合起來

如今,公司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兩個公司之間的事了,而是兩條供應鏈之間的事。這也意味著提高效率不僅要從戰略或商業層面上進行改善,而是要從整個供應鏈改善。信息整合只能從車間級開始的各個層次開始整合起來。只有具備及時,準確的信息流。供應鏈才能高效的運轉起來。

⑤ERP知道“為什麼”, MES系統知道“怎麼做”

前者用來策略制定,而後者則是操作層面上的東西。知道怎麼做的人給知道為什麼的人做事,知道為什麼的人需要知道怎麼做的人實現他們的想法。這是一種很重要的互相依存的關係。

ERP知道“為什麼”, MES知道“怎麼做”!

3

MES與ERP如何分工合作?

MES能通過信息傳遞對從訂單下達到產品完成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優化管理。當工廠發生實時事件時,MES能對此及時做出反應、報告,並用當前的準確數據對它們進行指導和處理,這種對狀態變化的迅速響應使MES軟件能夠減少企業內部沒有附加值的活動,有效地指導工廠的生產運作過程,從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廠及時交貨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產回報率。MES系統還通過雙向的直接通訊在企業內部和整個產品供應鏈中提供有關產品行為的關鍵任務信息。

從ERP和MES的分工進行比較。我們從管理範圍、管理對象、管理內容、管理時效四個方面來看:

(1)管理範圍:ERP是對整個企業或企業集團業務的管理,而MES的管理是針對車間或生產分廠的。即使是功能最完備的MES系統,對整個企業來說,也只是提供了一個比較狹窄的視角,缺乏管理層管理和決策所需要數據的寬度和深度。

(2)管理對象:ERP是對企業整個運營資源(人、財、物)的管理,強調物流、資金流的統一,也即所謂的“業務財務一體化”。MES的管理則更集中於生產現場資源,即設備、工藝、物料等。

(3)管理內容:ERP管理整個企業的內部價值鏈和供應鏈,即銷售、採購、生產、庫存、質量、財務、人力資源等,強調所有這些業務的整合,強調計劃(銷售計劃、生產計劃、採購計劃等)的協調和控制;MES主要管理生產的執行,包括生產質量、生產作業調度、生產實績反饋等。

(4)管理時效:ERP對計劃和業務管理的時間區段比較寬,以年、季、月、旬或周、日為單位;由於對生產現場管控的需要,MES的管理更加細緻,管到日、班、小時。在ERP系統產生的長期計劃指導下,MES根據底層控制系統採集的生產實時數據,進行短期生產作業的計劃調度、監控、資源配置和生產過程的優化等工作。

ERP知道“為什麼”, MES知道“怎麼做”!

總結:實現MES與ERP的整合,關鍵在於業務流程的優化和整合以及對所涉及MES和ERP系統的具體分析以充分發揮各系統的長項。首先,信息系統都是為業務服務的,MES和ERP各自解決一部分業務問題,分別反映一部分業務流程,流程是MES與ERP整合的“粘合劑”,通過流程的整體優化劃分出哪些流程在MES中處理、哪些流程在ERP中處理。不管MES還是ERP,都有自己的實現邏輯,在決定某功能的“歸屬”時,一定要保證該功能在所選系統中實現邏輯的完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