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退休進行視同繳費年限認定,社保部門說缺少材料,不給認定,怎麼辦?

在職離職那些事


視同繳費年限簡單粗暴的理解:就是你沒有繳社保費卻在計算退休工齡時算作工齡。視為繳費工齡只能發生在93年之前,因為93年之後社保已經開始繳費了。



根據原辦公廳《關於印發的通知》(勞辦發〔1997〕116號)文件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

很多地方1993年底對於職工進行了工齡核定。而真正的全民下崗大潮是在1998年至2000年之間,也就是檔案在轉的交接時,工齡是已經核定完畢的,檔案整理完畢,交到當地檔案管理部門兒(一般為就業局)。


視同繳費資料不全有這麼幾種情況:

一、當兵算工齡。

有的單位在完善檔案的時候沒有加入當兵的資料,致使在核定工齡時兵齡沒有被計算工齡。這個完善資料相對簡單一些。當兵的資料在當地民政局、武裝部、檔案局等部門可能有你的相關資料。

持身份證去複印應徵入伍表和復員表,能證明你參軍的時間段兒。拿著這些資料到當地勞動局(合併後叫人社局)去核定就可以。


二、下鄉算工齡。

檔案裡如果缺少下鄉部分的記載方法同上,到當時下鄉的地方檔案局、下鄉地方、回鄉後主管局,等等,凡是能想到能複印出下鄉資料的地方都看一下,複印出相關資料再核定。

三、工作單位工齡核定偏差。

職工檔案的歸檔整理要求嚴格規範,但也不能排除一些單位管理上有漏洞。



1、工商臨時工。

就算當時檔案裡記載齊全,在實際工作中,工商臨時工也無法算工齡,而是在做工傷臨時工這幾年按一定的標準補齊社保費用才算做工齡。

2、核定工齡下海經商。

93年前在單位上班,但是在核定工齡的時候,卻已經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如果只是缺少工齡核定表去核定就可以。

3、上班檔案記載不全。

這種情況很少很少發生,如果確有,到原單位或者原單位的主管局找到當時的開資傳票,證明這個時間段兒確實在單位工作開資。帶這些資料去核定工齡。

4、檔案資料缺失。

因為企業的原因檔案資料不齊,如發生自然災害,火災、水災、失竊等原因致使檔案丟失或部分丟失,按補檔案的要求補齊相關部分。



總結歸納:檔案管理是一件很嚴肅的事,缺少材料就得補齊材料,檔案裡的記載不是說推翻就能推翻的,但是當你能夠提供出核定工齡所需的資料核定“視同繳費年限”也是挺簡單的事!


網悠然


缺少檔案材料,不予認定工齡,這是在辦理退休時經常遇到的事情。

過去幾十年,由於企業的用工體制變動很大,職工的檔案也流動非常頻繁。經常會造成一些職工檔案要件丟失、甚至職工檔案損毀的現象,這種情況下,職工的檔案權益就會受到損失。

《社會保險法》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社會保險費有國家承擔,個人不需要繳納費用。

可是視同繳費年限,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認定的。必須是特殊身份人員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才可以。

一般來講,主要有:上山下鄉知青的上山下鄉時間。國有企業固定工人在國家全面實施全面養老保險制度以前,依據檔案材料確定的連續工齡。需要安置工作的復退軍人,入伍時間。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國家認可工作時間。

每一份職工檔案材料都非常重要,職工本人不應當擅自查閱或接觸本人檔案。

一般來講,如果檔案材料丟失,就是相關檔案管理部門的責任。可是有的時候檔案管理部門隨著用人單位破產清算都滅失了,也就無法追究責任了。

一般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才服務機構的檔案管理部門,還是非常有責任的,一般也不會將職工檔案丟失損毀。所以,建議大家將檔案託管給他們。

檔案丟失後怎麼辦?檔案是證明職工一生工作經歷的重要材料,一經丟失不能補辦。不過,根據檔案的不同作用,我們可以提供其他證明材料。



比如上山下鄉知青,上山下鄉的審批表,在各地的縣區級部門的檔案館中都有備案。職工本人去申請提供複印件,加蓋檔案部門公章的話,也是具有證明效力的。

當兵入伍時間也是一樣,不過需要從當地武裝部門所有的入伍信息中調取,回原部隊的入伍人員檔案中調取,非常麻煩。

如果是國有企業,可能涉及到改制問題,相應企業被註銷掉。如果企業的檔案滅失掉的話,這種證明就很難了。一般需要企業發放工資的工資表和原始會計憑證,如果是固定工,需要勞動主觀部門審批的審批表,企業的用工計劃等等材料。丟失很難補辦。

如果確實證明不了的話,那麼職工視同工齡的權益確實有可能損失。因為以前用工身份非常重要,有計劃內臨時工、計劃外臨時工、季節工,全民合同制工人、勞動合同工、固定工等等很多種類和區別。不能說你在那兒工作了,你就是固定工的。


所以,職工檔案非常重要,即使不允許查閱本人檔案,建議也通過提交檔案到社保部門提前審核的方式,知道自己檔案缺什麼東西,提前補辦比較好。


暖心人社


報退休進行視同繳費年限認定,社保部門說缺少材料,不給認定,怎麼辦?

視同繳費是什麼?指實際繳納養老保險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在辦理退休時,這個年限就是真金白銀,是人民幣,是錢!

舉個例子說,某人男性,1980年進入國企,以固定工身份參加工作,該地1996年開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該人也一直以社平工資為基數繳納養老保險,至2018年末退休,個人賬戶本息為55000元,該地上一年社平為5000元。

如果有視同繳費年限:

養老金=5000(1+1)/2*39+50000/139+5000*1*16*1.2%=3269.71元;

如果沒有視同繳費年限:

養老金=5000(1+1)/2*23+50000/139=1509.71元;

看到了麼,相差16年視同繳費年限,兩者退休後的養老金相差1760元。


也正因為視同繳費年限的重要性,所以,在認定視同繳費年限,一定要有依據的。依據是什麼?檔案,原始檔案,如果檔案中沒有相關資料,要想辦法去找尋證據。

一般而言:有視同工齡的,是過往在國有或集體所有制企業工作的年限、上山下鄉的年限或軍齡等。人社部門說少材料,而沒有說你沒有視同工齡,那麼就證明您檔案中是有一部分資料的,您需要根據人社部門的要求,補齊所差的部分。

如知青,去檔案部門查詢;入伍時間,去人武部門查詢;企業年限,可去原企業、勞動部門或檔案部門,查找招工審批表、原始工資表或會計憑證。


老王觀職場


一般來說,個人檔案中包含了招工表、報到時間、工資定級及在單位歷年該放入個人檔案的數據表格,實際繳費後會有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的統計。國企改制時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文書,後面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可以在養老保險繳費手冊中體現,即從參加工作到退休年齡時的情況一環扣一環,退休時辦理退休手續就不會太麻煩,如果缺少某些如招工表失蹤、特殊工種崗位年限記載不清楚,會讓你回原籍檔案館找招工表原件複印,回單位複印工資底冊確定特殊工種崗位年限,這些材料補齊就行,不會說視同繳費年限不能認定。

你的視同繳費年限不予認定,不知何故沒講也無法解答。有的人確實有過國企工作經歷,但如果當初在沒實際繳費前離職情況不明,沒有正規手續,有一個人所講她是從外省離職回原籍照顧老父的,但手續又不清楚。.有的離職後又不是直接聯繫在實際繳費時續繳費,而是按無業的靈就人員身份參保,但臨退休時記得自己有過國企員工身份經歷。這樣的話,社保就可能不會認定你的視同繳費年限,如果能認定視同繳費年限,完全可以從實際繳費開始補繳至後面的繳費接續年限。所以說並非只要有國企員工經歷者就必然可以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社保不好明說,只叫你補齊材料,但是如果當時沒有手續,現在補開的證明無效,這樣就沒戲了。


執君之手觀日落月升


這個問題,在自由職業者退休時,經常會遇到,我也是如此。

簡單回答你的問題:缺少材料怎麼辦?找去,找材料去!

詳細回答你的問題:問清楚缺少什麼材料?例如招工表,最權威的材料,但檔案裡有可能沒有(我就沒有)。退而求其次,第一次的職工登記表(我有這份職工登記表),可能會比參加工作時間,晚上一兩個月(我就是晚一個月),這時要學會接受事實,總比沒有任何材料強強強。開始社保人員也跟我強調招工表,我去社保局信訪處諮詢,告訴我去檔案局試試查找?我去找第一次參加工作的所屬局信訪(原單位已經註銷了),接待人員讓找原單位所屬的託管中心查找,另外推薦嘗試去畢業的中學查看是否有招工表的存根,這個學校回答,查找原來上學時的成績有可能,存根類沒有了。當一切都要山窮水盡時,社保人員來電話讓過去一趟,他們接受第一次職工登記表作為視同工齡的認定依據,只是少一個月工齡。

如果已經到了退休的時間,可以按繳費的時間先辦理退休,錢多錢少先拿著。天津社保局在兩年內可以有一次更改退休材料的機會,但是天津不補償更改時間段的工資。如果不按時間辦理退休,就會白白損失,一分錢退休金也沒有。所以不管所在地社保是否補償還是不補償,都要按時能退休就退休,當然如果繳費年限不足15年,首先想想能不能補繳夠15年,這個相對容易,先辦理退休。

希望能幫助到你。


蕎麥花991


樓主你好,退休時如果你要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話,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主要是,針對於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並且有工作年限的個人,那麼這部分人群,才有這個視同繳費年限,一般情況下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是需要通過你的個人檔案來進行認定的,因為只有個人檔案中的原始記錄才是比較有效的一個記錄,也是社保部門作為視同繳費年限認定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

那麼如果你在辦理退休的時候,你們當地的社保部門要求提供相應的材料。實際上這就說明你的個人檔案當中的一些材料不足以證明你是從繳費年限的認定,那麼你就要根據社保部門的要求去提供相應的材料,那麼你就需要,去,曾經在92年之前工作的這家工作單位,尋找相應的原始資料,並且開具相應的證明,證明你曾經在這家單位工作過。

實際上視同繳費年限對於個人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在計算退休養老金的過程中,是有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的,那麼這個過渡性養老金,他的這個繳費指數都是按著140%來計算的,如果說你平時的實際繳費年限是按照60%來計算的,那麼就相當於這一年的視同繳費年限,相當於你兩年的一個實際繳費年限,所以說對本人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儘量按照社保部門的要求,提供相應的材料和證據,這樣的話就能夠認定你的視同繳費年限了,最終在辦理退休的時候,也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社保小達人


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審批認定,就無法辦理退休領取養老保險金。

謝謝《頭條問答》老師邀請。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補齊認定視同繳費的法定檔案材料。否則只有放棄,按實際繳費時間辦理退休,領取養老保險金。

辦理認定視同繳費時間是退休之前一個月的任何時間。這個問題國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專門部署統一由設區(縣)的市級勞動局認定過。由於全國各地國企、集企數量多,差異大和職工到企業用工方式不一樣,致使一些員工的視同繳費時間沒有及時認定,影響了及時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

辦理視同繳費的法定檔案材料:全民或集體企業工人招工登記表,勞動力調配通知書(俗稱勞動小票),企業職工工資審批表(按年度晉升工資)。只要這三種原始材料完備,認定繳費年限沒有問題。如果缺少某一部分,就視為手續不全,無法認定。

這個認定程序和手續把得很嚴。只有1991年11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國企職工,和1992年6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的集體企業職工,並有完全的勞動用工審批手續,可以獲得認定,否則視為手續不全,不能認定。

視同繳費也是真金白銀。從表面上看是人社勞動部門認定,實際上認定後當地財政部門要向養老保險基金如數撥付養老保險金的。所以把得很嚴。

建議題主審查一下檔案材料。如果缺失招工登記表和勞動力調配通知書,又無法補充,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認定的。如果僅是職工工資審批表不全,通過協調,還是有可能獲得認定的。

管見了。











商世好


缺什麼材料,問清楚,找齊,補上,補全。不就得了!辦個退休,難度不會太大!一般說,視同繳費,關鍵點在參加工作時間上,也就是在1992年,或1993年前參加工作的,才有視同繳費。


清碧閒人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和各地社會保險制度運行的實際,社保部門為社保經辦機構,主要負責參保登記、社會保險費的核定、徵繳、社保待遇的發放等。現實中,常有職工在辦理退休時,先到社保部門初審,提出初審意見建議,但不是最終的決定。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屬行政審批,是人社部門的職能,所以一定要及時向人社部門提供檔案資料,免得拖延時間,影響待遇及時發放。


溫馨社保


簡單講,去補正材料,別無他法。

例如,招工表,新辦集體企業登記表,知青下鄉登記表等等。

有的就算找到材料還牽扯費用的補繳。

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