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教育部發文嚴禁民辦學校掐尖招生?

教育案例剖析


這個早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還是做做樣子說嚴禁吧,沒有辦法阻止的。

一天存在民辦學校,一天還是會有掐尖招生的。現在他們都這樣,哪裡有民怨,哪裡就動一下手腳。很多廢物說英語沒用要取消,他們就高考不高英語,但高考前卻要考三次英語而且拿最好成績的一次,我們學英語的不禁偷笑,那些爭取不學英語的人,越爭取,到頭來子女要學得更多更辛苦。

家長說微信佈置作業不好,他們又禁止微信發作業,有人說學校放學太早,他們就讓都六點才放學,有人說老師課上不講課下講逼學生到外面補課,他們就下命令禁止課外補課,但卻從來沒有落實,也沒有罰過人,有人說課外輔導機構天價收費,他們責令禁止天價收費,也從來沒有人被罰……總之你說什麼不妥,他們就下什麼命令,但卻從不執行,因為根本執行不了。民辦學校掐尖選生這已經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民眾們還樂在其中呢,說民辦就是好,就是比公辦好,那就讓他們傾家蕩產去讀民辦呀,管他們幹什麼,公辦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窮人,都沒有資本去讀民校,就讓那些迷信民校就是好的人把部分家產或者全部家產貢獻給民校,那我們的資產就差不多平均了,多好。

想要真的禁止掐尖招生,除非你讓民辦學校消失,否則解決不了問題的。


教你孩子學英語


曾經民辦學校掐尖招生,讓公辦學校的校長欲哭無淚!



一個真實的案例:多年前,我家附近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中考成績揭曉後,有1名學生成績優異,獲得了所在區縣的中考狀元。學校為了宣傳自己的教學成績,也到處掛橫幅、張帖喜報。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報考自己的高中部。學校也積極給這名學生做工作,希望繼續在本校就讀高中。同時,承諾免除高中三年學費及伙食費。但是,當一所有名的民辦學校開出了比它更優厚的條件:只要報考這所名校,填報志願後,發獎學金2萬元,除了免三年學費及伙食費外,每年成績優秀可獲得獎學金,允許家長陪讀,並安排陪讀家長在學校後勤崗位上班。一位農家子弟,面對如此誘人的待遇,怎麼會拒絕呢?這件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風波。面對,民辦學校的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不少公辦學校是有想法沒辦法,顯得很無耐!



曾經不少人都說,你看某民辦名校教學質量就是好,每年有不少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我覺得如果繼續讓民辦學校掐尖招生,每年都有學生考上名牌大學,是很正常的。反之,考不上到不正常了。因為,升學率的高低直接決了學校的知名度,也是學校生存和壯大的生命線。所以,想方設法擇優錄取,是民辦學校保證自己生源質量的最佳方式。我查閱過當地一些民辦名校幾年的招生計劃,發現不少民辦名校從小學到高中的招生人數呈金字塔狀排列,小學人數最多,到了高中逐步減少。從中不難看出優質生源的重要性。

義務段公辦學校,只能執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的招生政策。學校的大門永運向學區內所有孩子打開,不能擇優錄取,更不能跨區招生。沒有選擇生源質量的權利,更沒有開除學生的權利。相對一些民辦名校,公辦學校無法與之抗衡。我認為,禁止民辦學校掐尖招生,有利於促進義務教育段學校的均衡發展,讓民辦學校不在有選擇優秀生源的權利,能促進義務教育良性發展。



民辦名校的辦學質量,除了保證生源質是一方面,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學校的嚴格管理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系例獎罰措施。民辦學校的老師,往往多一項任務,就多一份收入,極大調動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其次,民辦學校教學活動比較單純,很少受到非教學活動的干擾,沒有多餘的工作去消耗老師的精力,目標單一,任務明確。民辦學校在管理上的措施,有些值得公辦學校借鑑。

對民辦掐尖招生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匯智坊


我覺得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教育部再怎麼發文嚴禁,民辦學校能實現學生的願望,滿足家長的要求,家長願意學生同意,你能怎樣呢?

為什麼會存在民辦學校掐尖招生呢?還是民辦學校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要求,對於學生來說,教學質量好,對於家長來說,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很容易得到家長的支持。


比如我們縣的教學質量挺不錯的,一年考四五個清華北大,但是仍然有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轉到了市裡邊的民辦高中學習。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所民辦學校最近幾年高薪挖走了我們縣重點高中裡邊的很多優秀教師,包括當年我們的班主任,所以這所學校的師資力量真的很強,再加上市裡邊的校園環境很好,一些家庭經濟情況不錯的學生都轉到市裡邊去了。對於學生如果高考分數考得很好,那麼就可以免費上這所學校,那麼家長肯定願意送孩子去這所學校,所以我覺得我們縣裡邊的重點高中想要留住人才和學生,必須拼命的去提高本校的教學質量。


對於劃片就學,如果本片區沒有好的學校,那麼一些家長也願意為了孩子,而選擇民辦學校,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要解決實際問題,公辦學校必須要加把勁,提高教學質量,直接將民辦學校打趴,那樣就不會存在民辦掐尖招生了。


饕餮視聽


我小學初中都是在私立學校讀書。讀小學的時候,這個學校剛開始招生,能招到學生就不錯了。根本就沒掐尖的能力。

初中當時學校並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一所公立初中,但是沒幾年這所公立初中就不行了。現在最好的初中就是我之前上的兩所學校和另外一所私立初中。

考重點高中,全區公立初中人數加起來都沒其中一所私立學校多。

現在這些私立學校都在掐尖也有掐尖的能力,但是剛成立的時候哪個有掐尖能力?差的私立學校多了去了。

家長不是因為他是私立學校才送孩子去的,花那麼多錢是因為升學率高。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沒生在好的學區上不了好的公立,但是可以花點錢上私立,私立的學費再貴也貴不過學區房


一隻大鴿子


民辦學校掐尖現象不可避免。

同齡學生,智商和情商的差異是存在的,習慣的好壞也是存在的,80%以上的學生,在後期正常發展,優生就是優生,差生就是差生。

民辦學校要生存,必然想方設法“掐尖”。有了優質生源,加上老師的努力,學校的教學質量才會有保障,學校才能發展。

“掐尖”的監督量化的 可操作性不強。民辦學校可以跨學區招生,公辦學校就不能跨學區招生,你怎麼衡量民辦學校“掐尖”了?!

我是公辦學校的老師,我們學校是四川省一級示範學校,我們不怕民辦學校“掐尖”。我校的教學質量多年來一直全縣第一,全市前十。市內有一所民辦中學,教學質量不好,只能苟延殘喘。

但市外有一所民辦學校為了“掐尖”無所不用其極。不知怎麼得到了我校前100學生信息,給學生家長打電話,叫學生去他們學校讀書,不交任何費用,還許諾每年獎勵學生多少錢。買生源的錢是老百姓出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讓成績一般般的學生出更多的錢,這種行為就真的令人髮指!


平淡是真oymlq


我的孩子初中初一初二在公辦學校讀,而且是縣一中,該縣最好的中學了,成績也是比較優秀的,初三被一所出名的民辦中學挖去了。兩個學校最明顯的一個對比是:縣一中的優等生剛進入這個學校的成績排名基本上靠後,體育課對比起來就是零起步,學生從言行舉止,尊老愛幼,感恩等品德教育極其重視,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比孩子分數看得更重要,老師的責任和積極性不是公辦老師能夠比的。進入這個校園,整個濃濃的學習氛圍!這也成就了該校強大的競爭力,哪怕一年單一的學費15000元也不是你想去讀就能夠讀的!當然聽說老師的待遇也特別不錯,和公辦同樣的初中老師對比,人家一年的工資大概是公辦老師兩年半到三年的和了。這樣的待遇下,老師的積極性自然而然高,而且裡面杜絕了有償補課。學生是不可能讓你有嚴重違反校規的事發生,他們不會有公辦學校老師那麼多的顧慮,家長也害怕孩子被學校退學,畢竟想進這個學校太難了,所以學校對孩子是比較嚴厲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讓該校年年中考成績全省(市)前茅,也讓該校生源質量越來越好。僅僅一年時間,我孩子感覺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以前的生活陋習蕩然無存。作為家長多花幾個錢其實是特別樂意的!反觀公辦學校,私底下有償補課還少嗎?老師們有時間不如打打牌,做做其他的撈外水,他們才不會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教書育人去!


RW37762371


近年來,民辦學校的崛起,對公辦學校造成巨大的衝擊,使義務教育生態有失平衡,造成教育不公,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民辦學校收費高,動輒數萬學費一年,再用高薪從公辦學校挖優秀的老師,民辦學校掐尖招生,把優秀的生源盡收囊中。優秀的生源,高素質的老師,造就輝煌的升學率,再大肆宣傳,形成廣告效應,家長們對民辦學校更是趨之若鶩!

我所在的縣城有兩所全國重點高中,這也是全區人民的驕傲,都以考上這兩所學校為榮。前幾年,兩所學校同事宣佈設立實驗學校,校址沒變,老師沒變,校領導沒變,換了一塊牌子,就變成民辦學校了。

改變的是收費,由原來的義務教育收費變成了自主收費,一年一萬二,不包括書費;改變的是招生方式,面向全國進行招考,錄取前600名;被改變的是全區各鄉鎮的中學,優秀的生源源源不斷流失,升學率上不去,惡性循環,辦學規模急速萎縮,淪為“學渣”收容所。

國家實行義務教育,是為了實現教育公平,民辦學校做的是精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公辦學校優秀師資流失,優秀生源流失,造成很多鄉鎮中學難以為繼。一些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學生無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因學致貧的現象有所顯現。

所以,國家對民辦學校掐尖招生進行限制是完全有必要的,公辦學校遵循的是劃片招生的政策,不管學生成績如何,只要在學區內,必須接納。無法像民辦學校那樣自主招生,擇優錄取。民辦學校掐尖招生把優秀生源一掃而光,擠壓公辦學校的發展空間!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也必須嚴格規範的是,民辦學校高薪從公辦學校挖牆腳,聘老師。造成公辦學校優秀師資流失,變成民辦學校的教師培訓中心。前幾年江西南昌民辦學校用高薪,高福利誘惑,從臨川一中,二中大肆聘請優秀老師,官司都打到省教育廳,最後省廳下文禁止才算是暫時平息。

民辦學校只能是公辦學校的必要補充,滿足一些精英人士的教育需求,公辦學校作為義務教育的壓倉艙石,是連續公平的重要保障,國家在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的同時,不應該忽視公辦教育,應該保障貧困優秀學生公平的教育機會!


周老師的工作室


一泡雞屎染了一缸醬,把聰明的有錢的,家教三觀一致的學生放到一起培養,為社會輸出最好的棟樑,成為社會進步的基石,不是好事情麼?追求好的教育不也是致富後人民自然的需求麼?難道要越窮越光榮?

把聰明的,家庭教育三觀正的學生,和一堆垃圾放在一起教,首先不能因材施教,其次最好的師資沒有用到最好的學生身上浪費了資源,再次社會勤勞致富的目的在哪裡?

反對所謂擇校都是社會底層的人士,害怕競爭,不能教育子女,交不起學費,還想拉幾個墊背的,典型的窮弱思想。自然界弱肉強食,世界各國也是強盛弱滅,落後就要捱打,就要被吃掉,這是自然界自我淘汰,自然提高的需要。

只有資源是相對不充足的,競爭就一直存在,絕對的公平也是不公平,一刀切,對聰明的,勤勞致富的人公平麼?

讓胖子和瘦子,高個和矮個吃一樣的飯,幹一樣的活,自然是餓的餓死,撐的撐死,累的累死,閒的蛋疼。






大趣授漁公眾好


掐尖招生,不僅發生在民辦學校,很多公立學校為了優質生源,同樣會掐尖,只不過大家看待問題的標準不同,對待民辦學校便不能客觀看待。

雖然教育部明文禁止不允許學校提前招生,但不論公立還是民辦學校,私下掐尖招生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且很多家長也不會從教育和考試公平角度去考慮,往往會把民辦和公立學校的提前招生當作多出來的一條路看待,這也導致提前掐尖愈演愈烈。

當然,從整體的格局來看,提前招生,會打亂教育部的整體佈局,不利於教育的公平公正發展,也會導致學生及學生家長對統一招生考試的不重視,造成同一所學校不一樣的標準,至於所掐的尖到底是不是尖子生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對於多數家長來說,多個平臺多條路,也並沒有把掐尖看作去頭,只是把他看成孩子能力的體現,如辯證的看待,對於家長及學生來說,這還是好事。

當然,如果民辦學校為了提高整體教學成績,把一塊璞玉給糟蹋了,那麼這件事便有說道了,只能說學校太自私自利;如果你能為孩子更好的教育、更美好的未來,那麼這樣的舉措還是值得稱讚的。

現實中,家長也不是傻子,對各所學校的行情也很瞭解,如果招生的學校不怎麼地,即使學校開再好的條件也不會把孩子往火坑裡推,反之,如果學校的教學質量很好,家長也會趨之若鶩,那麼這種行為則是純粹的限制民辦學校的發展。

所以,掐不掐尖倒是無所謂,只要能更好的學習發展,那把好學生掐走了又能怎樣,不一樣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心情保溫杯


教育部嚴禁民辦學校掐尖招生。

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一,先舉個例子,比如,參加各種形式的國際比賽,為什麼要選拔?選拔是不是在掐尖?

二,嚴禁掐尖的理由是什麼?我看了很多回答,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看似合情合理,其實都是圍繞著一些錯誤認識的人的錯誤想法而做出的妥協行為。

任何時候,我都覺得要支持正確的民聲民意才是真正的解決民生問題。對不正確的民生民意,先解決認識問題思想問題。

三,每個人都要認識到,人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分層次教學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能挑八十斤,硬挑一百斤,是對孩子的摧殘。要合理評估孩子的能力。

四,解決掐尖問題不是掐尖有問題,是師資力量的薄弱,提高師資水平,培養更多的好教師才是關鍵。

五,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往往會被掐尖。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把一些對學習感興趣的和對遊戲感興趣的人放在一起,絕不是明智之舉。人的惰性,很大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為了感化一個對遊戲感興趣的人損害五個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

六,教育不僅是提高全民素質,不要忘了還有一個重要目的,為國家發展培養高精尖人才啊!歷史已經證明,沒有高精尖人才的國家絕對是個沒有話語權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