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布“最嚴”招生令,民辦校升學率是否會降低?會影響教師行業嗎?

漫影夢幻


教育部發布“最嚴”招生令,民辦校升學率是否會降低,會影響教師行業嗎?關於此問題,小徐老師仔細翻閱了教育部3月21日發佈的《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涉及中小學招生和考試的方方面面,力求整頓和規範教育招生市場。

在此項整頓落實中,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社會培訓機構。其次就是民辦私立學校。

對於多年來,和公立學校齊頭並進的民辦學校而言,一直存在單獨招生,掐尖招生以及開除不良學生等行為,同時也因此在學習環境、生源質量上的競爭力要優於公立學校,但是此《通知》明確表示:

1、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

其中“免試入學”的要求,讓民辦教育無法“掐尖”,並且義務教育期間,無論公立、民辦學校都不能開除學生,這對民辦教育的生源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2、民辦義務教育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此項規定同樣有效遏制民辦義務教育的“掐尖”形為。

原文件如下圖所示:

由此可見,多年來民辦學校真的不以學生成績作為入學標準的話,相信生源的質量也會大打折扣。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民辦學校的升學率。但是就我地的民辦學校而言,每年報考的學生有很多,學校又無法全部接收,因為通過入學考試來擇優錄取已成常態,如果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人數,按《通知》要求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的話,這確實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原因如下:

一、於民辦學校而言,升學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校的知名度,進而決定了民辦學校的壯大和延續。因此,一旦學生報名人數高人招生人數,“擇優錄取”是民辦學校保證生源質量的最好方式,所以即使不考試,通過面試或讓家長提供學生在校學習狀況的說明也依然能實現“擇優錄取”。

二、於公立學校而言,相對於民辦學校的自由性較差。公立學校既沒有權利選擇學生,也沒有權利開除不良學生,因此公立學校的門口永遠向學區內所有學生開放,不能跨區招生,更不能擇優錄取,相對民辦學校卻可以面向符合條件的學生開放,對於已被老百姓認可的私立學校,無形中其競爭力與之無比抗衡。

因此,小徐老師認為,按《通知》規定辦事,雖然民辦學校受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一些辦不條件和教學質量高的民辦學校一旦被人們所認可,勢必會吸引更優秀的學生進入該校學習,如果沒有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監督,民辦學校面對大量想進入自己學校的學生進入選拔,也不會受到有效遏制。因此生源不會受太大的影響。

三、民辦學校的辦學質量,保證生源質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源自嚴格的學校管理和促使老師拼命工作,不余余力的提高學生成績的一系列獎懲制度。而且民辦學校有著比公立學校更大的自由。民辦學校的教學活動比較單純,很少受到一些非教學活動的干擾,所以升學率並不會受到太到影響。

另外,此《招生通知》對教師行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特別是嚴查私塾類社會培訓機構,嚴查非法辦學行為,因此,一些在校外培養機構上班的教師有可能面臨失業。

如果真能保證不同性質的學校生源均衡發展的話,相信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會再為公立學校優秀學生的轉出而煩惱,工作的幸福感也會有所提升。


指尖教育帝國


我反覆閱讀教育部新發的《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通知》,發現確實有新亮點,尤其對老百姓關注最多的一些熱點問題,幾乎都有涉及。這說明國家已經開始整頓原來設計不合理的一些招生政策,實為大好事。

一、民辦校升學率是否會降低?

對比通知來看,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要看民辦校的辦學質量,對於以往那些辦學質量差的民辦校,可能真要面臨被淘汰的危險性了。如此說來,如果民辦校數量減少,必然會強化辦學水平,升學率反而會有提升。當然,這也只是預測,需要一年以後才能初見成效。

二、至於說會影響教師行業嗎?

公辦學校的教師肯定不會受到影響,編制就在那放著,學校撤併的可能性基本不大,甚至有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公辦學校的數量,以容納更多的學生。但是對民辦學校來說,則會是一個衝擊。如果辦學質量上不去,再加上通知所要求的管控力度提升,必然會無法生存,這樣一來,部分民辦學校的教師可能就需要考慮出路了。

三、關注《通知》的“十個嚴禁”,看中小學校教育新變化。

1、嚴禁無計劃、超計劃組織招生,招生結束後,學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
2、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採用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
3、嚴禁提前組織招生,變相“掐尖”選生源。
4、嚴禁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混合編班。

5、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
6、嚴禁任何學校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
7、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8、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
9、嚴禁初高中學校對學生進行中高考成績排名、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教育行政門也不得對學校中高考情況進行排名,以及向學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績數據。
10、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不得為違規跨區域招收的學生和違規轉學學生辦理學籍轉接。

各地如果嚴格執行“十個嚴禁”,可以說會讓中小學教育呈現一個新秩序,新面貌。但是實話講,落實起來真的很難,因為有些嚴禁需要各省市單獨設置具體執行的部,去門落實執行和督查執法。如果和原來那樣各自為戰,很可能會在落實過程中又走了形。

但不管怎麼說,《通知》中能夠將老百姓最關注的熱議問題都能反映出來,這本身就是為推動中小學校健康發展的新起點。當然,身為家長必須要及時學習通知內容,瞭解新的變化,這樣才能讓你不會再抱著老觀念去面對孩子入學等問題。


寒石冷月


關於教育部發布的最嚴招生令,我覺得非常的有必要。都說沒有規則哪來的方圓,發佈招生令是對教育事業的規範化。特別是民辦學校自主性較大,更容易混亂。

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時候山西省晉城的鳳蘭民辦學校就被爆出有數百名學生沒有學籍,將來畢業的時候沒有辦法拿到畢業證,也沒有辦法參加高考。他們的未來他們的命運就這麼被這所學校給毀了,而導致這一切的發生就是因為鳳蘭學校違規招生,招生指標嚴重溢出。

而教育部發布的最嚴招生令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民辦學校違規招生的問題,最嚴招生令的第一天就是“嚴禁無計劃、超計劃組織招生,招生結束後,學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看到這裡我不禁拍手稱快,超額招生害了多少學生,毀滅了多少學生的夢想。

至於民辦升學率是否會降低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不僅會降低,還有可能很多民辦學校會被取締。最嚴招生令的背後是打擊民辦學校超額招生的問題,以前民辦學校還可以忽悠學生和家長,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問題被曝光出來,教育部也會更加重視,從根源上杜絕問題的發生。像此次曝光出來的鳳蘭學校學生無學籍的問題,停止鳳蘭學校2019年高中招生資格。


民辦學校立足的根本就是辦學的質量,辦學質量的好壞是決定了學校能夠招到生源,能否讓家長放心的把孩子送去學校,能否拿到國家的資金投入。對於那些辦學質量差的民辦學校即使國家不出手,在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之下也會被淘汰。

而對於教師行業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畢竟教師的編制放在那裡,每年教師的編制差不多是固定的。收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社會上的教育機構,在最嚴招生令中規定了“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採用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


這一條規定讓很多教育機構可能因此丟掉了飯碗,教育機構開不下去,那些在教育機構任職的老師也面臨著失業了。每次改革都會迎來一次陣痛,而陣痛過後才是重生。最嚴招生令的頒佈在短時間內會引起衝擊,但是衝擊過後將會是一個新的發展。


大三老學長


無論是公立學校、私立學校都劃片就近招生入學,嚴禁拔尖招生。國家根據地區人口量設立公立學校,逐步取締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加重了受教育者的成本。私立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提前到各地、校打廣告,拔尖考試招生。很多公立學校的優秀教師也被他們高薪挖走。所謂教師高薪,尖子生優惠或免費,這錢難到是辦學者給的嗎?答案是NO!錢全是那些盲目追求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出的。國家投資辦學是為了國家後繼有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素質,強國先強民。如果私立學校也是這樣的辦學目的的話,那就感謝這些投資辦學的人啦!老闆投資鉅款辦學,就看的是投資有穩定的市場和良好回報前景。不然的話,當初把錢捐給當地政府好了,何比挖空心思地去經營學校?辦好公立學校,穩定國家教師隊伍,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文化、學知識、學做人。


四維155995615




一、教育部發布“最嚴”招生令

我們先來看看教育部公佈的《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內容1.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內容2.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

內容3.嚴格規範普通高中招生行為;

內容4.紮實做好中考組織管理工作;

內容5.規範特殊類型招生;

內容6.保障特殊群體接受義務教育;

內容7.建立招生入學工作預警制度;

內容8.落實“十項嚴禁”紀律要求;

內容9.嚴格執紀問責;

內容10.營造良好氛圍。

通過認真詳細讀《通知》內容,感覺非常具體到位,關係著廣大百姓教育問題的方方面面!對規範教育秩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民辦校升學率是否降低?

我認為對於大多數民辦學校升學率會大受影響,不斷降低。不過,不靠優質生源,有實力的民辦反而能夠提升升學率。

我們知道民辦學校為了提高名氣和升學率往往提前招生,各種“掐尖”選生源,分快、慢班,或A、B班教學,各種浮誇宣傳等等。有些名校都是全省選拔優質生源,這樣的升學率不用想都很好。

落實“十項嚴禁”,總體來說,民辦學校的升學率會大打折扣。規範後,真正的優質民辦學校會越來越好,嶄露頭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真心對學生好,對孩子的教育好。



三、會影響教師行業嗎?

我認為對學生有利,對教師來說也是最好的,促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然很多老師教差班,好多老師在很差的學校,教學成績沒法比。不要和我說話,只有不好教的老師。生源太差,神仙也幫不了考上清華北大。

公辦學校都能嚴格執行教育部的各項要求,教師也有編制,不會有什麼影響。對於民辦學校,一些質量比較差的很可能競爭壓力會大大增加,教師工作量會增加,福利待遇會減少。封住其他路徑,只能專心做好教育。我認為公辦教育實力更強,就像重點高中,大學一樣。民辦初中也有自己的生存之地,不過沒那麼瘋狂了。

我堅信教育會越來越好,偶爾走走彎路,出現問題也是非常正常的。隨意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教育一定會碩果累累。我們要多關注教育,特別是國家的教育政策規定,不然繼續走老路會拐到腳的,對孩子是不利的。

以上個人經驗和見解,不到之處還望多多指教,歡迎交流探討。


徽鄉小居


其它地方我不知道會不會受影響,但我認為我們這不會受太大影響。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不讓考試,民辦學校、或好點兒的公辦學校還是會想辦法提前招生的。


在我們這兒,每年一進入五月份,縣城的一些初中就會到全縣的各小學做宣傳。六月十日後,全縣幾所實力較強的民辦和公辦學校會同時考試,相互爭奪優質生源。有一年,不允許公辦學校考試,如果私自考試,讓校長離職,結果公辦學校的校長想了個對策,讓在全縣小學生畢業會考中,兩科成績均達到九十分以上的,全部錄取。有些家長在民辦學校已報名交過錢,又在這所有名的公辦學校報名交了錢。家長寧肯浪費錢,也想把孩子送到自認為較好的學校。


就算你出臺再嚴厲的招生政策,民辦學校為了生存,也會想辦法招生。規定不讓考試,可以不通過考試選拔。比如,借鑑每年各鄉鎮的期未考試成績,或者通過各學校校長,到學校面試學生,或者通過班主任介紹,招收班裡排名靠前的學生。

我們這兒的私立初中,與各小學的關係都特別密切。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各小學的校長都是他們的貴客,只要招待好他們,就不會愁優質生源。差生自然由公辦學校接收,就這樣,我們這所公辦學校還得感恩戴德,感謝人家沒把全部學生收完。

我們這兒的各小學,課程設置很單一,只有語文、數學、英語三課,其它美術、音樂、體育等幾乎都是隻存在課表上,不在正常教學中。學校都很注重抓學習成績,考試的次數也很多。所以,誰要想知道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是很容易得到的。


教壇雜談


3月25日教育部在一起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上發佈了《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該通知雖然是針對所有的中小學校作出的,但是隻要稍微分析一下就會發覺這份通知“暗藏玄機”,其中有很多規定就是直接指向民辦學校。

過去有些地方為了鼓勵民辦學校的發展,民辦學校在招生上享有“特權”,民辦學校可以和公立學校分開進行招生。

民辦學校在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方面,肯定和公立學校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招生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也無可厚非,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很多民辦學校都是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甚至引起了很多老師和家長的不滿。

比如就曾有新聞報道說,浙江某私立高中為了搶佔優質生源,在4月份就開始招生,並且要求學生4月15號入校報到。4月中旬很多學生都還在複習備考,這樣過早的提前招生,不僅會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而且對於其他學生和學校也非常不公平。

掐尖招生,提前招生,搶佔優質生源,這些都還算是“正常”的現象,更惡劣的是有些學校虛假宣傳,和一些公立學校串通,違規收集家長考生信息,甚至採用欺騙的手段超計劃招生。

就在今年1月份,有家長向媒體反映自己的孩子就讀於山西某民辦學校,目前已經讀高二,最近才發覺自己的孩子沒有學籍,這意味著不僅不能夠參加高考,而且上了高中,連高中畢業證也沒有。並且這種現象也非常普遍,這個學校有將近好幾百人沒有學籍。

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公佈的最嚴“招生令”,整治民辦學校招生亂象,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有的民辦學校覺得招生寒冬來了,可能是以前過得太舒適了,如果只要有錢,躺著就是辦教育,這樣的教育註定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如果現在再不整治,估計公立學校正常的教學和招生也會出現問題。

通知主要是從以下幾個途徑來約束民辦學校的招生:

民辦中小學嚴格落實免試入學;

逐步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

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以國際部等名義招生;

民辦高中也納入到招生範圍;

加大違規招生的處罰力度。

其中對於民辦學校影響最大的是嚴格落實免試入學和民辦高中也納入到招生範圍,原來大部分民辦學校的招生主要就是通過給予高額的物質獎勵,吸引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報考,有了好的生源,就會有好的教學成果,和較高的升學率,而教學成果和升學率就是生源的保障。

如果逐步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入學,就意味著民辦學校的教學成果會顯著下降,“尖子生---升學率---生源---收費---物質獎勵”這樣的招生模式失效,而高中納入到統一招生範圍以後,民辦學在升學率上也將不會有任何優勢,甚至還不如公立學校更受歡迎,畢竟大部分公立學校在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上要比民辦學校好很多。

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升學與考試


教育部於25日晚出臺《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的通知》,從內容來看,對於教育工作要求較為嚴格,這是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和關注。

但該通知沒有直接或間接要求對民辦教育的特殊要求,這就說明,該通知並非是針對民辦教育而設,我覺得所謂針對民辦教育的“最嚴令”不存在,此“嚴格”是對所有教育單位的嚴,而非是民辦教育的寒冬!

民辦教育從2002年以來,一直在教育事業中提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1%的教育資源貢獻18%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同時也是對我國公辦教育的填充。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教育事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提倡和鼓勵的機構,這不得不承認。

同時,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教育部對教育制度和要求的不斷完善和改革,促使教育事業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民辦教育在中功不可沒,它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公辦教育的很好補充,應當給予肯定。設想,沒有民辦教育,我們農民工朋友的子女教學問題如何得到解決,誰還有心思能很好的去建設國家?沒有民辦教育,留守兒童的數量得增加到多少?沒有民辦教育,多少家庭會不圓滿?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很多人對民辦教育存在誤會與偏見,往往不外乎幾個主要方面:

1.民辦教育師資力量。

2.民辦教育監管不夠到位。

3.民辦教育教師整體水平素質。

4.民辦教育的制度問題。

5.民辦教育的費用較高。

教育部近年來所發出的一系列要求和通知來看,這些問題基本上都在逐漸得到改善,包含此次要求,它不僅包含民辦教育,同時對公辦教育也是進行要求和提示,這沒有針對誰之說,是對整個教育事業的要求,所以,不存在所謂的民辦教育之“嚴冬”。





一根菸3777


我剛剛看了幾所私立學校今年的招生簡章都掛網上了。打臉啊。


期待做本質工作


根據原來政策,小升初民辦可以通過考試提前全市掐尖,公辦只能劃片撿漏,由於優質生源帶來的高升學率帶來的馬太效應,義務教育階段家長不得不花錢購買高價教育……如果民辦真的那麼牛,為何高中大學招生政策統一錄取後,民辦就歇菜?所以大家不要迷信靠政策扶持的產物,自己努力,金子哪裡都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