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書協副主席鮑賢倫:寫隸書,只有入古,才能有自家面目!


著名書法家鮑賢倫先生是浙江鄞縣人,1955年1月生於上海,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浙江省文物局局長。

鮑賢倫先生在中學時自學書法繪畫,1974年師從徐伯清為入室弟子,臨習楮遂良楷書,孫過庭草書及徐氏小楷,貴州大學讀書時得姜澄清指導,涉獵書史、書論。

鮑賢倫先生於1980年又得陳恆安指教,於漢碑、魏碑、漢簡臨學尤勤。他的書作多以漢碑略參簡書筆意出之,筆勢靈動,渾穆而潤雅,偶作草書亦於“二王”法外略參簡書意趣。

鮑賢倫先生書法作品1981年參加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比賽,獲一等獎。 1982年作品參加全國中青年書法家作品邀請賽,參加中日書法交流展。

鮑賢倫先生擅長隸書,他在隸書創作中,不是機械地順應隸書的歷史貫例,延續經典的模式,而是追本溯源,深造高古,徑直從上古隸書的源頭,創作出有自己風格的隸書,既合於古,又適乎今。

他在表現隸書書體個性的同時,又表達自己的書法個性,從創作中獲得縱心奔放、恣意豪邁的精神體驗。

篆書、隸書強調的是大格局、大氣象,很多書家都在努力體味秦漢的氣氛。但是,大部分書家認為注重技巧,掌握了書法技巧就能創作了,其實是不對的。

當代很多書家寫篆隸,很多人的技巧也不是從秦漢那裡得來的,僅僅是當代人之間的影響。當代隸書創作的主要弊端是路子太窄,受當代人的影響太大。

隸書的高峰在秦漢,秦漢人是自然而然地寫隸書,現在書家寫隸書的很多,寫出韻味的卻少之又少,原因是不入古,現在的書家只有入古,才能有自家面目;只有真正入古,才能開出新路。

寫隸書有古意很重要,但不要為了求古意而去求古意。古意是對碑、簡的忠實臨寫和悉心體會中才能漸漸悟得。

鮑賢倫先生告誡學書者:初學書,力避印刷體的影響;稍有成效後,力避時人的影響,才有可能與古人親近。

鮑賢倫先生的隸書作品!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關注書畫類資訊城市畫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