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殲10航程不遠的問題?

風捲大地


殲10的設計尺寸就在那兒放著,解決的辦法都是各國常用的,無非就三種,攜帶副油箱、增加保形油箱、空中加油。當然,還有一種就是放大尺寸,不過那就成了一種新戰機了,所以這種不可行。

攜帶副油箱,殲10可同時攜帶1個800升和2個16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不低於3000公里。這個時候,殲10可以攜帶4枚中距彈和2枚格鬥彈,執行1000-1200公里半徑的對空作戰;或者掛載4枚500公斤或8枚250公斤炸彈,外加2枚格鬥彈,執行1000公里半徑的對地攻擊任務。

增加保形油箱,殲10早就進行過論證並進行了風洞試驗。但是試驗發現加裝保形油箱後,超音速飛行阻力明顯增加,而且由於殲10是鴨式佈局,鴨翼產生的脫體渦在經過加裝保形油箱後的機身(翼)表面時會產生較大變化,需要對飛控進行改動。相比之下,採用常規佈局的F-16加裝保形油箱就基本不存在這類問題。實際上,殲10可用於安裝保形油箱的空間並不大,保形油箱所能裝載的油量也不多,2個保形油箱總油量也就1噸左右,沒有多大意思。而且為增加這點油,殲10除了付出氣動設計、飛控等方面的複雜度,還會帶來結構重量明顯增加(保形油箱不可拋棄)的問題,如果不換推力更大的發動機,那麼殲10的飛行性能、機動性就會嚴重下降。所以,保形油箱增加航程對殲10是最不可取的。

空中加油增大航程是一個很有力的辦法,但空中加油對於不同機種間的組織、協調、安全保護、加油空域的設立以及飛行員的技術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像殲10機內油量本身就不大,要飛遠就需要進行多次空中加油,實際應用明顯不如攜帶副油箱方便。

所以,在綜合考慮之後,殲10還是常常掛載副油箱來增加航程。其實對於殲10增加航程這件事,還要放在空軍整個作戰體系裡來看。現在重型戰機數量可觀,性能也越來越好,沒必要苛求殲10也達到重型機的遠程能力。不同機型有不同的定位,殲10發展到C型,也仍然是堅持對空優先,適當增強對地能力,所以對航程並不用變態般的追求。(S)


聯合防務


殲-10航程對於制空任務來說完全夠用,對地攻擊是先天不足,單改航程沒用

殲-10機內油箱容量根據試飛員介紹的非官方不可靠消息是可用油箱容量2.9噸,超載最大油箱3.3噸。

這個數據對於單發戰鬥機來說已經足夠,畢竟同級別的假想敵F-16機內油箱一直是3.2噸。F-16的機內油箱最大作戰半徑是800公里,不過這是當年空重7.2噸時候的F-16 A/B block 15,到8.3噸的F-16 C/D block 50/52時,最大機內油箱作戰半徑已經跌到680公里。殲-10空重要比 F-16C/D重一些,不過鴨翼佈局飛機機用正升力配平,飛行阻力較小,所以航程要大些,航展上標示牌寫過800公里作戰半徑應該就是機內油箱作戰半徑。


F-16 C/D block 52+
開始通過加裝機身保型油箱的方式增加機內載油,但是這套油箱組件重880-930公斤,且空戰時無法拋棄,戴上後對於空戰性能影響較大。

這個數據掛少點用來制空截擊完全沒問題,帶上三個副油箱奶瓶估計可以跑到1300公里以上,可以跟得上蘇-27系列節奏。但如果想要多掛炸彈進行對地攻擊,那就不夠了,但是殲-10對地攻擊能力不足是先天性的,單純學F-16加保型油箱增加航程沒用。
殲-10出門基本上帶三個奶瓶,原因下面解釋

殲-10設計定型的80-90年代,可以說是完全制空壓倒一切,對於我軍來說,有個飛機能拼制空權,不要像海灣戰爭薩達姆一樣單純挨炸就心滿意足了,要啥自行車?空軍只要能阻止對方飛機跑到頭上扔炸彈,陸軍就敢拼死一切對手,只有娘炮才一天到晚哭著喊著呼叫空中支援。

殲-10在設計上有兩個方面對於開放對地攻擊非常不友好,一是掛點少分佈不合理,二是翼下內側重掛點只適合掛副油箱。

三角翼飛機本身展展較小,殲-10又去學F-15和米格-29一樣進行機翼切尖,沒有翼尖掛架,翼下只有三對掛架。採用的是腹部進氣道佈局,處在進氣道下方的腹部掛點承重能力有限,而且高度限制,不能掛大型武器,所以殲-10的有效掛點數量和掛載能力本身存在相當不足。
殲-10掛點看上去很


不錯,但真正有效利用的太少

在翼下三對掛點中,承載能力最好的內側掛點,又因為三個受力點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無法掛載大型武器。殲-10是採用一體式副油箱的方式,副油箱與掛架連在一起與機翼主樑連接。如果要使用武器的話,只能啟用兩個受力點以短掛架的形式,掛小型武器例如,火箭巢和激光制導炸彈的小型訓練彈。
殲-10的一體式副油箱,與掛架融為一體,用大號螺栓直接與機翼主樑相連,要拋棄的話會跟F-22一樣一起扔。


殲-10氣動設計上機翼內側是下反弧面,這種怪異設計可能出於氣動優化考慮,但也導致機翼內側無法掛大型武器。

所以殲-10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重掛點也就是翼下中間地位那對掛點,這個位置通常是掛中距空空導彈的。並且內側和腹部掛點距離進氣口位置太近,空空導彈發射尾焰容易吸入發動機,所以中距空空導彈也只能安放那個位置。所以如果殲-10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話,遇到敵機攔截時,將放棄超視距作戰能力。
殲-10B的掛載展示,進氣道兩側是偵察吊艙和瞄準吊艙,翼下內側是兩個受力點小型掛架激光制導炸彈訓練彈,中間是鷹擊91反輻射導彈,遠端掛對自衛用格鬥導彈。

所以殲-10的對地攻擊能力先天性不足,而他的航程本身對於制空任務來說已經足夠,再加上還有空中加油,足以應對特殊任務需求。


五嶽掩赤城


殲-10航程不遠?拜託,殲-10是單發中型戰鬥機,不是雙發重型戰鬥機,不要試圖去拿殲10跟F-15、Su-27這類戰機比航程。

有些人總喜歡比表面上的參數而不去看最根本的定位問題,殲10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9.2噸(殲-10A),他只是單發中型戰鬥機,與美國的F-16是同級別的(F-16C Block 50最大起飛重量19.2噸),所以要比就跟美國的F-16比比啊。F-16 A/B block 15機內燃油最大3.2噸,殲-10機內燃油也是2.9-3.3噸,二者機內燃油作戰半徑也都在800公里左右。所以殲-10的並不是什麼航程不遠,他是在同類機中是正常水平,而且在制空任務中直徑夠了,別忘了上面還有殲-11和殲20這兩種重型機。如果非要把殲-10去跟F-15、蘇-27的1300+作戰半徑相比,那麼真是選擇性的看不見這兩種是30噸+的雙發重型戰鬥機,那就應該問問如何解決你家轎車如何解決載重量比不過半掛。

如果硬要提高殲-10的航程問題,有這麼3種辦法(其實不光是殲10,別的戰鬥機也就是這些辦法):

1.空中加油。殲-10系列戰鬥機都是配備受油口的,具備空中加油能力。這樣就等於在天上把機內油箱再次填滿,航程自然增加。

2.加副油箱。下圖為殲-10吊3個副油箱+4枚空對空導彈,這種組合可以執行遠程截擊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殲-10的作戰半徑可以上升到大概1300公里,如果不帶武器直掛3個副油箱那麼航程可以達到3900公里。

其實上述兩種辦法已經足夠殲-10用了,殲-10本身偏向於制空作戰,帶副油箱能到1300公里的作戰半徑已經能夠滿足殲-10的任務需求了。如果用於對地攻擊,那麼在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本身也掛不了多少對地攻擊武器了。況且我們有飛豹、殲16這類專業用於對地對海打擊的戰鬥轟炸機和多用途戰鬥機。

還有一種保形副油箱,但是這種副油箱屬於跟機身融合的,並不是像副油箱那樣直接拋掉的,所以如果殲-10增加保形副油箱那麼空重也會增加空重,在制空任務中可能有點吃虧,還不如考慮使用複合材料或者增大機內燃油。保形副油箱在F-16上應用比較廣泛。


雛菊西瓜Peterpan


要解決殲10戰機航程不足的問題,首先就是要擴大油箱,然後是降低自重,還可以更換髮動機。以上三個方式是當年f16戰鬥機不斷髮展,並且變成大航程的f16cd戰鬥機用過的辦法。





圖為攜帶保形油箱的殲10設想圖。

殲10從某種程度上說,和f16戰鬥機非常類似,除了一個有鴨翼,一個沒有鴨翼外,這兩個戰鬥機都屬於單發中型戰鬥機,他們都有很強的機動力,但是其初期型都精於空戰,而不是對地攻擊,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載重不足,油量太少,航程有限。



殲10載彈量不多,必要時還要掛三個副油箱作戰。

殲10的作戰半徑在保證一定的空戰時間下,大約有1200公里,如果使用重載,在對地打擊時則只有900公里不到,在世界四代和四代半戰鬥機中堪稱是個小短腿,殲10在執行任務時,為了擴大攻擊半徑,經常掛上三個副油箱起飛,當然,在這種模式下他的作戰半徑非常大,接近2000公里,可是一旦進入空戰,就要扔掉副油箱,他的航程馬上又不足了。





f16使用保形油箱後,作戰半徑大增。

在前陣子,有媒體制作了一張帶有保形油箱的殲10圖片,他基本就是仿照的f16cd戰鬥機,的設計,一方面,增加保形郵箱可以擴大飛機內油,另一方面還能保證飛機的基本氣動佈局不被破壞,這樣,殲10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就大大提高了。





殲10b/c的自重比殲10a低不少,作戰半徑也更大。

另外啊,參考殲15的經驗,我們也可以通過降低飛機的自重實現作戰半徑的提高,目前殲15戰鬥機使用更多的複合材料,自重比早先的蘇33能輕一噸多,殲10如果繼續擴大複合材料使用率,可以有效降低自重,提高航程,但是這樣也會使飛機價格提高。 再者就是更換髮動機了,可以給殲10更換新型發動機,降低油耗,這方面是我們的短板,殲10目前使用的太行發動機和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油耗都不算低,需要進行技術改良。


海事先鋒


殲十的航程問題不是問題。說殲十航程短的人有點要求殲十大而全了。

殲十本來是作為制空戰鬥機設計的,除了非制導炸彈,就沒打算攜帶什麼精確制導武器。而且8、90年代,中國也沒有什麼對地打擊的制導武器。如果用於反艦作戰,機腹下一枚反艦導彈也夠用了。主業還是對空作戰,取代殲七。

殲十的作戰半徑有500多公里,基本上和F-16持平。F-16正常起飛重量帶1.8噸外掛的高低高作戰半徑也是500多公里。

有人喜歡拿蘇27的3000多公里航程和殲十比。卻故意不提蘇27的機內燃油相當於把副油箱挪到機身內。如果按照56%的機內油量,蘇27的航程雖然明顯大於殲十,但是也沒有高到離譜。這從反面說明殲十的航程雖然短,也沒短到離譜。

F-15帶副油箱的作戰半徑也就是1200多公里。殲十短一半是很正常的。殲十帶副油箱的作戰半徑也接近1000公里。雙發戰鬥機比單發戰鬥機的有優勢的首先是作戰半徑大,其次是載彈量大。如果這兩方面和殲十差不多,只能說F-15和蘇27的設計師腦子有問題。這也是不可能的事。

當初F-16的機內油航程超過了F-4,得益於新式發動機和較高的機內燃油率。這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而F-16永遠也不可能達到F-15的航程。這也是技術特點決定的。要想增加殲十的航程,就要增加機內燃油量,就會增加飛機結構重量和起飛重量,需要飛機提高飛行攻角,增加巡航飛行阻力,增加油耗。新增加的燃油有相當一部分耗費在飛行中。不僅如此,還要減少武器掛載量。增加航程,效率降低,打擊力降低,得不償失。

所以讓殲十和蘇27比航程,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天明遙遙山海關


所謂殲10航程不遠的問題,其實只是許多旁觀者的一種想象吧,所謂不遠的問題,實際讓殲10與殲11等重型戰機相比,作為一款輕型戰機,殲10的航程並不算儘可能的遠。從實際情況來說,殲10本身就是作為一款輕型戰機,航程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壓根不存在不足的問題。

殲10的設計目標當中沒有把航程作為重國之重,也沒有把載彈量作為優先考慮的問題,實際上,它的性能已經滿足了設計的要求。

殲10主要執行制空作戰任務,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是依靠大航程與大載彈量來完成的,這不是它改進的重點,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要增加航程,很簡單的方法,加掛副油箱或者安裝空中受油系統,通過空中加油來補充其航程問題,至於單純的為了增加航程而增加航程,那就沒有必要了,所以增加航,一直沒成為我軍對殲10的主要改進要求。

戰爭強調體系作戰,那麼在這種背景之下不必要求每款裝備盡善盡美,只要能完成自身的任務就可以了,不需要過分的強調某個性能。


麥田軍事觀察


解決不了,也不用解決。

一般而言,增加戰鬥機航程通常有3個做法:掛副油箱、空中加油、掛保形油箱、。

就制空任務來說,殲-10在掛3個副油箱、4枚PL-12/15、2枚PL-10的情況下,作戰半徑也能達到1000公里左右,這已經足夠了。而且殲-10還有空中加油能力,因此殲-10目前的航程還是和匹配他的作戰任務的。

當然,掛副油箱會佔據飛機寶貴的重掛點。尤其是殲-10,受原始設計的影響,機腹下的4個掛點沒法掛大型武器,尤其是空面武器。僅有的翼下4個掛點還得空出2個來掛副油箱,實在有點可惜。因此,很多戰鬥機會選擇加裝保形油箱,將掛點空餘出來掛載武器,比如F-16I。

但是,加了保形油箱之後,飛機就相當於憑空突出來一塊,飛行阻力增加。如果發動機的推力足夠且有冗餘,不然的話飛機的機動性會有很大影響。很不幸的是,殲-10設計之初就沒考慮過這事。當時的想法就是極盡可能的壓榨發動機的潛力,力求提供飛機的機動性。因此,如果這個時候給殲-10加上保形油箱,殲-10的飛行品質絕對下降。事實上,就算是F-16I,加上保形油箱之後,機動性明顯不如原始機型。只不過,加了保形油箱的F-16I主要用於對地攻擊,機動性下降一點也無所謂了。

但是,在有一大票殲-16和飛豹的情況下,還需要殲-10去玩對地攻擊嗎?腦子有包啊?


就這麼一天


飛機在設計時就是在航程、載彈量、機動上尋找平衡,其中最根本、最迫切的問題就是發動機問題,有了好的發動機這些問題就很容易解決,而發動機的問題就是解決發動機油耗,發動機的推力大,但是油耗有不能太高,不然就是會導致航程縮短。



所以現在如果保持殲-10的氣動外形不變的話,要增加航程的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攜帶外掛副油箱,所以在氣動外形和發動機不變的情況下就可以增加航程,不過載彈量就會受到影響,畢竟佔據了外掛點。像美國F-16在帶兩個副油箱的情況下航程可以和F-15差不多。而F/A-18E/F在攜帶3個外掛副油箱的情況下航程就已經能和F-14相媲美,基本上也就解決腿短的問題。



而最根本的問題還得說到發動機的問題,不過聽說現在殲-10B/C已經換了新型國產發動機,但是具體的性能提升就不得而知了,特別是中國目前的發動機技術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估計性能提升不會有特別大的提升。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改一下氣動外形,目前可以看得見的改變就是進氣口發生了變化。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美國人對空中力量依賴到什麼程度?



金將軍送你上西天


不能裝保形油箱嘛?還是技術不到?難道真的不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