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林家墳在豐臺區王佐鄉,東為河西村,北為劉太莊村。村西、村南均為房山區界。村建在山坡上,村丘谷之間有平地。 看書上說那有一座唐朝墓葬。於是騎車去尋訪了兩次,第一次只瞭解了大致方位,第二次去要把具體地點看一看。這次去從東面進村,到村口遇到姓鄭的老先生夫婦,一打聽告訴我村西一家有個紐礎對面,也就是樹林裡就是那個墳。我就去找那個紐礎,真找到了,西面是一大片林子,具體在哪還不知道,於是我又回去,此時鄭老先生門前已又來了幾個人,我就跟他們聊起來了。一位姓王的老太太說她參加了平地,看到銅牛出土情況,後來鄭老先生及其他幾個人你一咀我一咀,後來我聽明白了,他們說的與書上介紹的差不多。

墓葬在林家墳西約100米處,原來地面有高大的封土堆,當地稱之為“大疙瘩”。1966年春,村民在平在平整土地中,露出漢白玉石塊和石條、灰磚。發現是一座古墓,形制很大。在村民們挖掘中,發現玉冊、銅牛、嵌金鐵馬蹬等,遭到哄搶,玉冊幾乎全部失落,後追回銅牛、馬蹬後來交文物部門保管。村裡把墓中的石條、灰磚挖出來部分弄到村南邊砌井了。挖的過程中發現墓道、墓室,此墓早已被盜過,後來把這地方又填埋了,

1981年春第二次由原北京文物工作隊對墓葬進行正式發掘,墓已被破壞。從遺蹟處,尚能看到有墓道、甬道、前室、後室等。墓室帶雙耳室,由漢白玉砌成,東西長5.54米,南北寬5.05米。耳室僅西側保存有痕跡,墓道相對約100米處有雙闕。墓道末端有相對的壁龕4個,並有壁畫殘片,此次又出土有零散玉冊、陶俑、黑釉瓷器等。兩次挖掘共出土器物有鎏金銅牛、鎏金鐵馬鐙、玉冊、鎏金銅坐龍、銅鋪首,象牙化石(龍骨)之帶飾等珍貴文物數十件。其中坐龍通高16.5釐米。玉冊44枚(段),其中完整的八枚,44枚其中包括諡冊一套,哀冊一套,(哀冊背後刻有“哀”字)均有殘缺。玉冊是由漢白玉磨製而成,長28.4~28.6釐米,寬2.8~3.2釐米,厚1.2~2.1釐米。兩端1.5釐米處有直徑0.3釐米的小孔,以便玉冊連綴。玉冊每枚滿刻字為11個,字口填金,共計252字。玉冊文中有“血未乾唐有異端讒人罔極”,“帝朝義孝乃因心親惟口口”等。

根域據墓葬形制及玉冊文字等可以說明,墓主人為唐代帝王級。而玉冊“帝朝義……’三字,又說明葬時史朝義已稱帝,史思明已死,墓主人應是史思明。

此次發掘後又回填了,對墓室、墓道及墓裡的漢白王大石門,都埋在地下了,這個墓具體位置在村西路上小橋南面,我又去找小橋,其時就是一個洋灰管子口那砌了個磚牆,我進到樹林裡,後來鄭老先生也到樹林裡給我指出具體地點,這次弄明白了確切地點,鄭老先生還說要挖的話,得挖一房深才能見到墓室墓道大理石門。

回來又找資料看了看,整個“安史之亂”過程也是安祿山、史思明兩個野心家父子相殘的過程。唐代僭越稱帝者始於安祿山。據《新唐書.逆臣傳》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起兵於范陽(今北京),第二年“僭稱雄武皇帝”,至德二年(757年),為其子安慶緒所殺。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又殺安慶緒,“僭越大聖周王”,“夏四月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自稱應天皇帝”。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因為寵愛小兒子,不喜歡大兒子,結果被其長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即位,建元顯聖。

史朝義在洛陽宮玉芝殿雖然弒父,殺死史思明後用駱駝將其屍體從洛陽馱回范陽(今北京),但是他將史思明厚葬於北京。根據出土玉冊記載,唐寶應元年(762年)五月十八日丙申,史朝義才宣佈史思明遺詔,併為他選地現在林家墳之南發喪下葬,諡號為“昭武皇帝”。安史之亂前後歷經八年,直到史朝義兵敗,腦袋被砍下來送到長安而止。盛唐就毀在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手裡。

最近去首都博物館參觀,才看見村民所說的玉冊、鎏金銅牛、鎏金鐵馬鐙、鎏金銅坐龍等史思明墓出土的部分文物。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與這幾位參與或看到平墳、挖掘考古的老鄉聊了半天,其中穿蘭衣服的鄭老先生還在樹林裡現場告訴我史思明墓所在地。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從這個所謂的水泥管子橋往南40米就是史思明墓遺址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我站的地方就是史思明墓的位置,鄭老先生親自指點,因為這個地方比別的地方稍凹一點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最近去首都博物館參觀,才看見村民所說的玉冊、鎏金銅牛、鎏金鐵馬鐙、鎏金銅坐龍、玉山等史思明墓出土的部分文物。

參觀首都博物管實物照片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玉冊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鎏金銅坐龍坐龍是中國古代龍紋飾中獨特的一種,唐宋年間較為流行。這件銅坐龍前腿直立,後腿曲踞,龍尾揚起卷至腰後。坐龍怒目張口,弓起腰身,一種蓄力待發之勢躍然而出,顯示出英雄霸氣。在中國歷史上的龍,或盤或飛,或走或遊,龍身若蟒,而這條坐龍為蹲坐狀,與眾不同。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祥瑞之物,也是王權的象徵,一般為皇室宮廷所專用,民間不可僭越。史思明曾經自稱皇帝,因此在其墓中放有坐龍就不足為怪了。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鎏金鐵馬鐙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鎏金銅牛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玉山

尋訪“安史之亂”稱帝之一史思明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