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 包頭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清明节将至 包头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給親人獻花表達哀思 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楊曉紅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楊曉紅)“我母親是一名孤兒,同時是一名老黨員,她一生積極上進。在她生命垂危的時候,要求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院作為醫療研究。作為兒女當時有些不解,隨著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推廣,現在我們不僅接受了,並且決定在我們身後也會將自己的器官或遺體捐獻出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4月2日,作為包頭市第二例遺體捐獻者的兒子婁先生和妻子滿眼含淚地對記者說。

當日,為緬懷紀念為醫學事業無私奉獻、挽救他人生命的遺體(器官)捐獻者,樹立良好的社會新風尚,在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包頭市天堂園,包頭市紅十字會舉行“生命如花 遺愛人間”2019年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以此來寄託對捐獻者的哀思和對捐獻者家屬的誠摯感恩。包頭市紅十字會全體幹部職工,包頭市民政局、包頭市殯葬管理處、包頭市天堂園工作人員,包頭醫學院部分師生,包鋼醫院、包頭朝聚眼科醫院醫務人員代表及捐獻者家屬代表參加活動。

在現場記者看到,一大早,前來緬懷親人的家屬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人到中年的婁先生和妻子當天一大早就攜帶上早已準備好的鮮花,從青山區乘坐公交車趕到天堂園參加緬懷捐獻者的活動。

清明节将至 包头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

醫務工作者及捐獻者家屬共同緬懷遺體(器官)捐獻 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楊曉紅

據瞭解,婁先生的母親劉玉英,69歲患病去世,是包頭市第二例遺體捐獻者。2012年7月份劉玉英去世時,子女們曾對今後無法對老人表達哀思表示過疑慮。自從包頭市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園建成並投入使用後,婁先生和妻子連續4年來到此地緬懷母親。

一直以來,捐獻者將自己的身軀或器官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和需要救治的人們,卻沒有給自己的親人留下一處可追思的地方。為了褒獎捐獻者的愛心奉獻精神,給捐獻者的親屬提供寄託哀思及瞻仰的場所,2015年9月16日,包頭市紅十字會投入50萬元建成包頭市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園並投入使用,把那些無私奉獻的捐獻者的名字銘刻在紀念碑上,讓後人永遠懷念和敬仰,成為弘揚奉獻精神、傳承人文理念的精神家園。

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一項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是造福人類的高尚行為。自2015年起,中國已成功實現器官來源的轉型,所有移植器官均來源於社會公民自願捐獻,從器官捐獻到移植實現了全鏈條的可溯源管理。積極倡導和開展遺體(器官)志願捐獻工作是進行移風易俗,促進殯葬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

據瞭解,2018年,包頭市新增登記84人、實現捐獻12例,挽救了11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使2位眼疾患者重見了光明。截止目前,包頭市紅十字會已建立了包頭醫學院、包鋼醫院、朝聚眼科醫院三家遺體(器官)接收站,經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器官捐獻中心培訓的捐獻協調員14人,累計421位市民辦理了捐獻登記手續,74人實現了捐獻夙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