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1》

烹飪食材,不同地域的人,有著不同的心得。

對待海鮮,四川人和廣東人就有著不同的烹飪方式。

川式風味,麻辣熱情,能將海鮮烹調出鹹鮮熱辣的滋味。

廣式做法,原汁原味,能將海鮮的鮮美本味,呈現在餐桌上。

地域不同,口味不同,兩種做法,孰好孰壞,不好論斷。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借鑑一句話,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煮白茶,也有點像煮海鮮。

將白茶煮著喝,適不適合加料,加紅棗、枸杞、陳皮同煮?目前存在兩派的說法。

一派觀點認為,加料同煮,會影響白茶純正的茶香、茶味。

另一派觀點則認為,煮茶加點紅棗枸杞,更為養生,同時喝著更有味。

不知茶友們,站的是哪一派的觀點呢?下面一起來聊聊。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2》

將白茶煮著喝,可以加料嗎?

烹飪,要講究五味調和,性味相同的食材,方才適宜放在一起同煮。

像是往冰淇淋里加入辣椒,紅油火鍋裡添上甜膩的奶油,這樣食材碰撞產生的冰與火之歌,大部分人的味蕾,是無法承受的。

在探討煮白茶適不適合加料,添紅棗、枸杞、陳皮同煮前,先來看一下,它們的性味,是否相同。

性味相同,那一同煮飲,對滋味不會造成太大的衝突。

性味不同,則如火星撞地球一般,難以融洽相處,味道會產生很大的衝突。

煮茶過程中,額外添加的料,紅棗枸杞等,性味相同,才是兩者可以一同煮飲的前提。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適合煮著喝的白茶,性味如何?】

將白茶煮著喝,不是所有的白茶,都能適合拿來煮。

白茶之中,當年出產的新白茶,以鮮爽清新風味為主,在沒有發生轉化之前,是不適合拿來煮飲的,容易煮出苦澀的滋味。

只有經過時間轉化之後,上了一定年份的白茶,方才適合煮著喝。

在此基礎上,品質好,內質豐富,保存得當,儲存轉化效果好的白茶,更能煮出好茶味。

白茶不炒青,不揉捻的特殊製茶工藝,保留下大量自然本味,其中就包含著大量的天然活性酶物質,在得到妥當保存的前提下,這些活性酶不斷的促使著白茶內質物發生轉化。

經過轉化之後,白茶能從新茶時期的鮮爽,轉化為愈加甘醇滋味。

上了存放年份的白茶,無論是存了一年、兩年的陳年白茶,還是存了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老白茶,其性味,皆是溫平甘和,適宜大部分人群喝茶飲用。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紅棗、枸杞、陳皮性味如何?】

按照中醫傳統的理論,紅棗、枸杞、陳皮等,在性味上同屬性甘溫平之物,與白茶同煮,風味不會產生太大沖突。

紅棗:根據中國的草藥書籍《本經》中記載,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功能。

枸杞子:性味甘平,有滋陰潤肺,護眼明目的功效。

陳皮:性味溫,根據《本草匯言》記載,味辛善散,故能開氣;胃苦開洩,故能行痰;其氣溫平,善於通達。有止嘔、止咳,健脾和胃功效。

可見,紅棗、枸杞、陳皮,都是很好的養生食材,性味與老白茶並無衝突,可以將其煮著喝。

然,可以同煮,不一定意味著適合同煮,這是因為,白茶加這些料同煮,好不好喝,這是另話。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3》

煮茶清飲,更能品到純真茶味

將白茶煮著喝,在理論上可以加料同煮,但若品到真正的茶味,還是更為建議清飲。

是的,在探討煮白茶適不適合加料的辯論上,村姑陳支持的是,將茶清飲。

尤其是遇上品質好的老白茶,在煮茶的時候,加料同煮,對其美好本味,未免是個破壞。

曾經喝過加了料同煮的老壽眉餅,那餅本來就棗香沉沉的壽眉餅,被朋友加了紅棗同煮。

茶的棗香,與紅棗的香,1+1之下,並沒有得出更好的茶味效果。

額外添加的紅棗,反而起到了畫蛇添足的作用,在茶湯中,被過分甜膩的棗香,喧賓奪主。

那餅壽眉,在幹茶時,嗅聞到的是沉鬱的棗皮香,加了紅棗後,香濃的棗肉全然壓住了茶香。

茶湯喝入口,順滑甜潤,但少了份清爽感,而是帶著甜膩感。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紅棗的加入,使得茶湯中的甜度上升,對血糖偏高的人群來說,就不適宜這樣加料喝茶養生。

這樣煮出來的茶湯,不能說其不好喝,若是偏好甜食的朋友,反倒會覺得其更有滋味,但其實上,這就並非壽眉本身的純正茶味。

若是偏好紅棗煮出來的甜,可以另煮紅棗枸杞養生湯,反倒是更佳的體驗。

就像烹飪海鮮一般,在食材夠新鮮,品質足夠的前提下,簡單烹飪,其鮮美本味,是十分難得的。

而若作出麻辣風味,其獨具一格的本味,會被紅油辣椒所掩蓋,成了一種損失。

是以,品茶,清飲為妙。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4》

漫談喝茶清飲的茶文化

喝茶清飲,是自明代以來,主流提倡的品茶方式。

明人沈德符《野獲編補遺》中對此記述: “今人唯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淪便暖,遂開千古茗飲之宗。”

這樣直接用沸水沖泡葉片的淪飲方法,不僅大大簡化了茶葉的製造與品茶程序,並且使得明代對茶葉的內在品質追求更趨向於迴歸到茶葉的自然本性之美。

明代是我國茶文化一個重要發展時期,其中很大的原因,正是在於簡化了製茶工序和品茶方式,讓更多的平民百姓,喜歡上喝茶品茶這一雅事。

明代以前,人們製作茶葉,將茶葉製作成龍團、鳳餅,並在其中摻雜香料,在喝茶時,還有著不少的考究。

在飲用這些茶餅壓制而成的團茶時,飲茶的方式,以煮飲或衝點為主,飲茶過程較為繁瑣。

是以,關於喝茶,明代以前,限制於士族大夫、文人雅士、禪門寺院等階層。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明代以後,茶文化獲得更為廣泛的發展,成為普通百姓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簡化喝茶方式,是茶文化發展的契機。

風格簡潔的明式傢俱,留出了更多空間,以供欣賞,有著雋永的美感。

明代的喝茶方式也是如此,回到質樸的清飲方式,更能注意到茶味本身。

大道至簡,留白,是種智慧,喝茶也是如此,清茶的美,是無限的。

時至今日,喝茶的方式,變得更為廣泛。

方便快捷的袋泡茶、都市時尚的奶茶、地方特色的擂茶、保健功效的薑茶、桂圓茶等……

喝茶的選擇,豐富多樣。

但在傳統的六大茶類中,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烏龍茶,越是品質好的茶,在品茶過程中,越不適宜加料。

品質越好的茶,清飲為上,加料同飲,是對好茶的浪費和破壞。

是以,對於風味簡樸的白茶,無論是沖泡,還是煮飲,均建議細品其純正茶味。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5》

煮白茶,觀賞壺內的片片茶葉,在盈盈茶湯間,沉浮飄舞。

若此時,投一兩片乾紅棗,或是添些陳皮同煮,反倒是攪了這幅清簡韻味的畫面。

簡簡單單,細品一杯清茶,透過素樸的茶味,更能品到茶的真滋味。

好茶,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飾。

好茶的美感,添一份則減,修飾反倒對其無益。

是以,遇上好茶,更建議將其清飲。

白茶。清品。別無事。

人間。有味。是清歡。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