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胃病”越來越多?提醒你 這4類“傷胃”食物 少吃

胃癌,是一個“沉默潛伏”的健康殺手,發病時,很少有明顯症狀,容易被誤診。

提醒你,這4類“傷胃”食物,少吃!

第1類:太燙的食物

為何“胃病”越來越多?提醒你 這4類“傷胃”食物 少吃

剛出鍋的食物熱乎乎的,是一些人的偏愛,如有些人喜歡吃熱湯麵,趁熱吃,才能暖身。

殊不知,食物太熱時進入體內,容易燙傷食道和胃部的黏膜,誘發炎症,黏膜可自我修復,但在不斷“高溫”刺激下,容易出現增生,使黏膜出現增生性病變,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病變,誘發癌症,尤其是食道癌、胃癌。

“趁熱吃”是一種禮儀,吃東西時,最好不要太熱了。

第2類:含酒精飲品

飲酒是一件養生的事情,現如今,人們將喝酒當做社交上不可缺少的行為,有很多人“不得不”的狀態下,經常酩酊大醉。

胃不好的人,一定少飲酒,最好戒掉。酒精進入胃部,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引起粘膜下血管收縮、痙攣,從而易引發胃潰瘍、胃出血,增加胃黏膜的病變。

喝酒要適中,千萬別喝過量,不僅傷胃,還傷肝、傷血管。

第3類:加工肉製品

加工肉製品多數會加入一些添加劑、防腐劑等,為了有更長的保存時間,包括亞硝酸鹽,它也是常用的防腐劑。

但,亞硝酸鹽進入體內會發生反應,轉化為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會增加胃癌、腸癌的發生率。

此外,加工肉類的原料也沒有完全的保障,既然要進行加工,一些廠家可能會選擇一些廉價原料。

第4類:醃製類食物

為何“胃病”越來越多?提醒你 這4類“傷胃”食物 少吃

鹹菜、榨菜等醃製類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增加胃黏膜病變的發生。

此外,醃製類食物製作過程,會加入大量的鹽分,而鹽分過高,容易破壞胃黏膜,加快潰瘍的發生,增加癌變的可能。

此外,高鹽攝入會使血壓升高,誘發高血壓,對高血壓者來說,儘量少吃些鹹菜。

預防胃部癌變,日常做好4件事:

第1件:飲用溫水,少喝飲料

日常生活中,養好胃,最好多喝些溫水,保護胃黏膜,避免黏膜受損,或加重病情。

溫水,最好在35-40℃左右,這個是胃黏膜最舒服的溫度,喝水時,避免太涼、太燙更不要喝一些損傷胃黏膜的飲料,像碳酸類飲料、咖啡等。

第2件:飲食規律,定時定量

俗話說“病從口入”,養好胃,一定要管好嘴巴。

不要等到餓了,才吃飯。胃,也是有“規律作息”的器官,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有高峰和低峰。

若飲食不規律,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太多時,胃裡沒有食物可消化,就會損傷胃黏膜。

保證一日三餐,飲食規律,定時定量,保護好胃部,減少胃腸道的負擔,讓胃慢慢恢復。

第3件:少吸菸、少熬夜

為何“胃病”越來越多?提醒你 這4類“傷胃”食物 少吃

吸菸時,香菸中有害氣體隨消化道進入胃部,會增加潰瘍的發生,同時增加胃癌的發病率。

吸菸,不僅會增加胃癌,還會有誘發肺癌、鼻咽癌等,損傷血管,誘發血管堵塞。

最好的選擇,就是戒菸!戒菸!戒菸!戒菸5年後,可明顯減少癌症的發生。

熬夜,會使睡眠不足,從而削減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增加胃潰瘍的發生。

熬夜的人,多數有吃夜宵的習慣,這樣一來,也會增加胃腸消化負擔,誘發胃病。

中醫認為“胃不和,則寐難安!”胃黏膜修復一般在夜間進行,若睡前吃宵夜,會增加胃腸負擔,還會影響胃黏膜修復。

保證作息規律,減少熬夜、晚睡的機會,擁有良好的睡眠,也是一件好事。

第4件:重視檢查,定期複查

胃內病變,一般最先發於胃黏膜,而胃鏡是檢查胃部疾病的首選。

對40歲以上的人,尤其是胃癌高危險群的人,要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

①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②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⑤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