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豆,這種病害要及時防治,否則有絕收的危險

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它還是諸多豆製品重要的加工原材料。

大豆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且在各地均有栽培。大豆病毒病在我國各大大豆產區普遍發生,且近年來呈加重的趨勢。主要有大豆花葉病毒病,大豆矮化病毒病等。不同地區的病毒病危害程度不一,一般減產40%左右,植株染病後,矮化嚴重,結莢量銳減,嚴重影響大豆的產量和質量,發病嚴重時有絕收的危險。

種植大豆,這種病害要及時防治,否則有絕收的危險

發病症狀

大豆染病毒病後,最主要的症狀有:植株明顯矮化,葉片退綠狀花葉和皺縮易碎,葉緣向下捲曲。

發病多從上部葉片開始,出現淡黃綠相間的斑駁,葉肉沿著葉脈呈泡狀凸起。一般嫩葉較老葉嚴重、明顯。繼續侵染髮病,斑駁皺縮越來越重,葉片畸形,葉肉凸起,邊緣下卷,植株生長明顯矮化,結莢數量稀少,且豆莢小而畸形狀,產量、質量明顯下降。

種植大豆,這種病害要及時防治,否則有絕收的危險

發病條件

導致大豆發生病毒病的病原物比較多,一般大豆花葉病毒佔的比例較大。雖然致病菌較多,但它們在防治和染病時需要的條件大致是相同的。

夏秋季乾旱少雨,苗期缺少水分,田間有利於蚜蟲的繁殖和遷飛,造成田間蚜蟲數量大,密度高,這時大豆病毒病易發生、流行。植株水肥不足,營養不足,生長不良發病嚴重;連作地發病往往也較重。不同的大豆品種,對病毒病的抗病性有明顯的差異,一般蔓生品種發病較重,反之則較輕。合理使用水肥,增施磷鉀肥,及時清理田間地頭雜草,培育健壯大豆,提高大豆對病毒病的抗性。

種植大豆,這種病害要及時防治,否則有絕收的危險

防治措施

一般作物的病毒病,都沒有較理想的防治措施,只有切斷病原物到寄主染病之間的某個環節,才能有較明顯的預防效果,也可以說防治作物病毒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

帶毒種子是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並可隨著遠距離調種傳播。如一些地方一年種植一季大豆,田間的病毒病主要來源就是帶毒種子。另外,該病病原物還可在越冬作物,如蠶豆、土壤中的病殘體中越冬。帶毒種子播種後,易在田間形成中心病株,然後由蚜蟲來“負責”傳播,蚜蟲通過吸食健康和染病植株後,使病毒病在田間很快蔓延開來。

由上述可見,我們可以通過選用抗性品種,切斷病原物循環、傳播中的途徑(也就是防治蚜蟲),再配合適當的田間管理和藥劑輔助防治,可起到不錯的效果。

1,選用抗性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宜選用無褐斑、畸形,飽滿的豆粒作種子

2,

加強田間管理,與非豆科作物輪作換茬種植,實行三年以上為佳。培育健壯無病幼苗,間除病弱苗,及時中耕鬆土,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幼苗生長,增強抵抗力。

3,積極防治蚜蟲,從幼苗期開始就要防治蚜蟲,防止或減少病毒的侵染。可用吡蟲啉等藥劑噴霧防治。

4,發病初期,可用病毒A或植病靈,做葉面噴施,也有一定的效果。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種植大豆,這種病害要及時防治,否則有絕收的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