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牟氏莊園

莊園是指鄉村的田園房舍;大面積的田莊。中國古代包括有住所、園林和農田的建築組群。根據莊園主的地位,莊園有不同的名稱。皇室的為皇莊,稱苑、宮莊、王莊等;貴族、官吏、地主的為私莊,稱墅、別墅、別業、別莊等;屬於寺廟的稱常住莊。中世紀英、法等國出現帶有防禦設施的莊園宅邸,宅邸中的大廳為莊園主的會議廳和佃戶集會的場所。

中國十大莊園有山西省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皇城相府、周莊沈廳、川西劉氏莊園、李家圩、姜氏莊園、西藏郎色林、康百萬莊園、牟氏莊園。

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牟氏莊園

(圖片源於網絡)

在棲霞,家喻戶曉的故事當屬《走不出牟家的地》,講述的是:有一個乞討的人,有一天走到牟氏莊園乞討,管家對其不耐煩,正好牟墨林走上前,讓管家拿點吃的給乞討者,管家不樂意,最後還是給乞討者吃的,牟墨林見管家仍舊生氣,便對管家說“他吃的是咱家的,拉屎也是拉在咱家地上”乞討的聽了最後這句話心裡挺不服氣。 他賭氣離開,從上午走到傍晚,他有點憋不住了,問路邊一個老漢:“大爺,這是誰家的地啊?”“牟二黑家的。” 他賭氣又走了一程,再問,還是“牟二黑家的”,一直走到傍晚,他長長嘆了一口氣:“牟二黑啊牟二黑,你的地到哪裡是個邊呢,今天算輸給你啦!”

此故事可以看出當時牟二黑家的地產非常多非常大。

提起牟氏莊園,煙臺人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如果說,《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是明末清初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的話,那麼,牟氏莊園則是清朝晚期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

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牟氏莊園

(圖片源於網絡)

興盛時期的牟氏莊園主要包括六大家主人的住宅,油坊、粉坊等各種作坊,以及草園、菜園、場園、花園以及古鎮都與邢家疃兩個佃戶村,佔地面積近30萬平方米。同時還擁有六萬畝土地,十二萬畝山巒。

牟氏莊園坐落於山東省棲霞市城北古鎮都村(霞光三路北首),是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牟氏莊園以其恢宏的規模、深沉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莊園之活化石”,“傳統建築之瑰寶”,“六百年旺氣之所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牟氏莊園

(圖片源於網絡)

俯視整個莊國,佈局為三組六院,各組一至三院不等,均呈四合院結構,房舍多是雕樑畫棟,明柱花窗,氣勢恢弘,蔚為壯觀。日新堂”、“西忠來”“東忠來”並排三院南北縱貫。各院四至六進相間,皆以中門相貫,側有甬道相通。 主宅儀門居中,配以左右兩廂。整個莊園四合院重重疊疊,井然有序,房舍疏密有致,鱗次櫛比,渾然一體,做工精良 造型樸實,既呈現出我國北方傳統民居建築的典型特色,又展示了牟氏家族的豪華。

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牟氏莊園

(圖片源於網絡)

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的牟氏莊園,到1935年才形成至今規模。整個莊園面南背北,共分三組,包括六個院,佔地2萬平方米,建有萬堂樓廂480多間。縱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內立體建築多屬二層樓房,房舍多是雕樑畫棟、明柱花窗、浮雕圖案,栩栩如生。莊園建築鱗次櫛比,富有特色,色彩斑斕的“虎皮牆”,用形狀各異、色澤不同的河卵石壘砌而成,“制錢蓮花圖”、“蓮生貴子”等圖案,精美絕倫,歎為觀止。“三大怪”建築更是耐人尋味,引人入勝。“煙囪立在山牆外”便是其中一怪,它看似一個小小樓閣,凌空聳立,別具特色。

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牟氏莊園

(圖片源於網絡)

2008年,隨著電視連續劇《牟氏莊園》在全國各大電視臺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棲霞關注牟氏莊園,瞭解牟氏莊園故事,研究牟氏莊園文化。

《牟氏莊園》雖以家族人員的陰險狡詐表述人在利益之前的猥瑣和強勢,但也從一系列勾心鬥角的爭鬥中,反映出老式農耕家族對生命的狹隘認識,同時對封建舊制下大家族的消亡有了更清醒和更宏觀的認識,並非是新時代的到來將其完全摧毀。外界新環境形成的新觀念,家族式作業的侷限性以及人心渙散都將舊時代沒落引發的舊式家族消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同時也將舊式家族中對人之常情的嚴苛規定進行展露,全面述說姜振幗悲情一生的形成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