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鯉魚不吃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魚被釣猾了、自身警惕性強,以及氣象條件等等。想要解決鯉魚不吃鉤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找到它不吃鉤的原因,確定了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措施去破解。

比如如何對付被釣猾的鯉魚,上網能搜到很多辦法,似乎一招就能破解。如果真那麼簡單的話,魚就好釣了。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如何釣猾魚

我們通常把吃鉤謹慎、警覺性高的魚叫做猾魚,而魚變猾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例如,有的坑塘收費很高,魚也較大,釣友們都存在著怕丟口的心理,於是在調釣上趨於靈敏。過於靈敏的後果就是,大鯉魚一旦進窩,遊動產生的水流或身體觸碰到魚線就會產生標相,釣友發現浮標動作就暴力刺魚,倒黴的魚就很可能被錨到,被錨到的魚大多會在劇烈掙扎的過程中脫鉤,這些脫鉤的魚便成了猾魚,會對窩料、魚線心存恐懼,不敢進窩子,更不敢吃鉤。就算是僥倖沒被錨到的魚,也會嚇了一跳。都說魚的記憶力只有7秒,我並不這麼認為,要不然為什麼"回鍋魚"不好釣?

應對這樣的猾魚,我們首先要消除魚的恐懼感,方法是不打窩子或少打窩子,將釣組調鈍,鉛墜到底,子線躺底,使鯉魚吃鉤時觸碰到主線的可能變小。沒了恐懼源,鯉魚就會吃鉤了。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我們通常把吃鉤謹慎、警覺性高的魚叫做猾魚,而魚變猾的原因多種多樣

還有一類鯉魚,它們有過正口被鉤傷的經歷。這種魚嘴上有傷,進食不便,再加上脫鉤的經歷使它們不敢放心去吃,進食的動作是淺吸一口再吐出,反覆試探,標相動作很輕微,似小魚啄食一樣,給人鯉魚沒吃鉤的錯覺。

針對這種猾魚,我們可對釣組稍作改動——用更細的子線和小鉤,既增加了隱蔽性,又能使魚更方便地吃進魚鉤;小的軟黏餌對魚鉤的依附性更好,但是為了方便魚吞餌入口,餌團不要搓成球狀,因為魚嘴都不是圓的,鯉魚在小口吃食時,嘴只是張開一條縫,因此將餌捏成一個小扁片最合適。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水庫漲水好釣魚,但是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最初漲水的數個小時內,連續漲水超過兩天,魚則不再好釣

還有一種情況。大家長期在某一水域釣底,致使該水域中的魚對於在底層覓食產生警惕性,它們當中有些有過被鉤的經歷,有些是目睹了同伴被鉤,進而不敢下底,更不敢在水底吃餌。應對這類魚,釣者只要使釣餌懸浮起來即可,因為它們沒在半水被鉤過,所以對漂浮的餌料沒有很強的戒備心。

用這種釣浮的辦法時,我建議使用單鉤釣組;如果用雙鉤,上鉤子線和下鉤子線並在一起,鯉魚的嘴又長在魚頭偏下的位置,吃上鉤的時候下鉤子線會礙事,甚至能引起魚的警覺,所以單鉤的效果比較好。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被錨到的魚大多會在劇烈掙扎的過程中脫鉤,這些脫鉤的魚便成了猾魚

以上是針對幾種常見的猾魚的應對辦法。其實,所謂的"鯉魚不吃鉤"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它真的不吃,而是一些假象造成的誤判。解決的辦法就是先找到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破解。這種破解所針對的不僅僅是人工池塘中的鯉魚,還包括野釣。

釣鯉魚,靈還是鈍?

我認識一個擅長釣鯽魚的釣友,他經常在用小鉤細線釣鯽魚時遭遇鯉魚,但是專門去釣鯉魚時,效果往往不好。他經常說鯉魚不吃鉤,有時大家在一起玩時也會發現他釣獲的鯉魚確實比別人少,就算釣位相鄰,他也很少有表現出眾的時候。

有一天夜釣,他在我和另一位朋友中間,天剛黑的時候,他率先開張,中了一尾不到2斤重的小鯉魚。開局不錯的他,隨後就陷入沉寂。我和另一個朋友雖然遠沒達到連口的節奏,但總會有口,魚的個體還不錯,最小的2斤半,大的3斤多。直到天亮時,他才又釣了一條依然不到2斤的小傢伙,總共兩條。我和另一個朋友每人都有五六條,而且沒有小的。

一起出去釣魚,釣位離得那麼近,都用青玉米作釣餌,差距為什麼如此明顯?。回顧我們的釣位——三人在大壩上一字排開,用的都是6.3米竿子,他的位置沒魚這一點肯定排除了。剩下的就是每個釣魚人都能想到的,並且常常心存顧慮的一點——有魚吃鉤,但信號表達不出來。但他卻肯定地說:"這絕無出現可能,晚上小蝦米拱玉米粒的小動作浮標都有反應。"

聽到這兒,我恍然大悟——他出於野釣鯽魚的習慣,還在調靈釣靈。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所謂的“鯉魚不吃鉤”在很多時候並不是它真的不吃,而是一些假象造成的誤判

我趕緊剪下一條不到3毫米寬的鉛皮夾到他的鉛墜上,又重新調了一下浮標。在這之後,我們三個幾乎沒有什麼差距了,而且他沒再釣到2斤以內的小鯉魚。究其原因,很簡單——毛病就在釣靈和釣鈍上。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鯽魚的嘴長在頭部的前面,而鯉魚的嘴是朝下的(青魚也是如此),嘴的位置不同,直接導致魚進食方式的不同。這一細節很關鍵,卻往往被人忽略。如果釣得靈敏,子線垂直立在水底,鯉魚在進食時,餌料還沒入口,上唇就會觸碰到子線,這就會引起鯉魚的警惕,從而致其放棄進食。這時,浮標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小頓口,甚至可能輕微到無法被人捕捉到,進而造成鯉魚不吃鉤的假象。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桑拿天是最難釣魚的,尤其是釣體型比較大、耗氧比較高的鯉魚

在這裡,我提醒各位釣友,如果同在一座水庫釣鯉魚,有人釣到了兩條以上,而你自己沒有釣到,這固然不排除運氣使然,但是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不是運氣,也不是釣餌的區別,而是自己的釣組是否在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鯉魚是需要生存的,況且它們在自然水域中獲得的食物未必很多,它們無法長久忍受飢餓,所以需要進食。所謂的"鯉魚不吃鉤",其本質不過是它們食慾低下、動作謹慎而已,因此釣者在垂釣時會誤認為魚不吃鉤。假如我那位擅於釣鯽魚的朋友獨自出行沒有對比,是不是會認為鯉魚不愛吃鉤呢?

對於釣鯉魚時子線躺底這個小細節,我做過多次試驗。結果是,釣得越靈收穫越差,甚至上鉤的鯉魚體型也偏小。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有過正口被鉤傷的經歷的鯉魚,它們不敢放心去吃,進食的動作是淺吸一口再吐出,反覆試探

我還做過更誇張的試驗。有一次,我們去一個鯉魚很多很大但特別難釣的小水庫野釣。我故意不調標。這是有原因的。以前的我也有這種心理,越是渴望釣大魚,就越怕丟口,於是千方百計把浮標調到最靈,但是事實證明,這招是最愚蠢的。越是大魚,對釣組的存在越敏感。別人口中的"難釣",很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當晚,我剪了一條鉛皮,捲到鉛皮座上完全未做修剪(當然,這條鉛皮的長度是我根據浮標的浮力憑經驗估計的)。結果,釣組落底的速度奇快,浮標到位"嗖"地一顛,我前推魚竿,浮標才能露出醒目的目數,鈍得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忍耐程度。浮標的位置要比同樣竿長的浮標的離岸距離近了半米多或者將近一米,說明主線是傾斜的。

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用極端的方式做對比。

那一夜,我共收穫四條5斤以上的鯉魚,兩支7.2米竿子就數最鈍的那支愛上魚——一共釣獲三條,其他體型的鯉魚也比另一支調平水釣2目的多。我並不是向釣友推薦這個辦法,因為當晚我的目標魚是4斤以上的生口魚,魚的個體大,進食生猛,多出的一點鉛皮產生的障礙感可以忽略。而這麼做的最大優點是因為主線是傾斜的,更遠離了釣餌,加上40釐米的子線,恰好釣窩子的邊緣,最大程度地隱蔽了釣組。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某些長期被釣底的水域,其中的鯉魚會對底層覓食產生警惕。針對這類猾魚,釣者宜用單鉤釣組釣浮

由此可見,釣鯉魚時,隱蔽釣組遠比追求靈敏來得實在,調鈍也沒那麼可怕;釣者覺得鯉魚不咬鉤時,其實只需略微對釣組進行一下改變就會發現鯉魚其實是吃鉤的。

氣象原因

太多的氣象變化也會造成魚的食慾降低,造成魚不吃鉤的假象。最常見的就是桑拿天。

桑拿天是最難釣魚的,尤其是釣體型比較大、耗氧比較高的鯉魚。桑拿天悶熱低壓,水中溶氧降低,而魚對氧的消耗卻因為高溫而加快。試想,一個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人會吃東西嗎?鯉魚也是。

想在這種氣象條件下釣到鯉魚,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魚餌的味型和成分,而是應該尋找氧含量高的區域,這才是重中之重。下風處、進水口、相對淺一些的位置,氧含量都高;或者選擇是雨後出釣。總之,解決了低氧的問題,桑拿天鯉魚不吃鉤的問題就解決了。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鯉魚的嘴是朝前下方生長的

漲水和落水

水庫中最常見的漲水和落水也嚴重影響著魚口。漲水好釣魚不假,但是這現象更明顯地體現在最初漲水的數個小時內,連續漲水超過兩天,魚反倒不好釣了,箇中原因很多,比如持續漲水勢必稀釋魚的密度,漲水的過程中大量新鮮的食物被衝進湖庫,魚兒得以大快朵頤,已經開啟了一次盛宴的它們,短時間內自然沒有飢餓感和覓食的慾望。這種情況下,我不建議釣友出行;如果水位不下降的話,不妨過個三五天去釣淺灘、被淹沒的草地或莊稼地的邊緣,就會有收穫。

落水的情況是最難釣的,所有魚都會本能地逃往遠處和深處,釣深水釣遠處算是一招,但效果往往不會很理想。假如能夠找到放水口,且有足夠的水深,那麼放水口附近倒是可以釣獲鯉魚的,因為所有魚都有追逐水流的天性。

鯉魚不吃鉤可能只是你的誤判,遇見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釣鯉魚時,釣組宜鈍不宜靈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關於鯉魚不吃鉤的現象的解析,我只是想通過解析來提供一種垂釣思路。鯉魚不吃鉤的原因有很多,找到關鍵的原因才能見招拆招。什麼叫會釣魚?拿著魚竿懂得黑標時提竿就算會釣魚了嗎?當然不是。能夠在現場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這才算入門;如果能想到更高明的辦法,那才算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