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NBA球隊的總經理、總裁、CEO……都是些啥?

美國一直以來都以成熟、發達的體育市場產業而著稱,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中,每個僱員(包括球員)像一個個零件一樣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在體系中如魚得水,維持著這個世界最大體育產業機器的運轉。

NBA是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一,也是最為國人熟知的一個。NBA的30支球隊每支隊伍(俱樂部)都擁有數十人至百人規模不等的團隊,他們分成數十個不等的部門,分別負責球隊的籃球運營、票務、傳媒、俱樂部發展、財務、行政、市場開發、媒體關係、社區關係、客服、場館運營、數據分析、信息支持、法律、器材維護、人力資源、周邊產品零售等,每支球隊下設的部門具體會有所出入,但是基本會涵蓋上述的所有領域。其規模之巨大,分工之細緻,種類之豐富,覆蓋之全面令人歎為觀止。

科普:NBA球隊的總經理、總裁、CEO……都是些啥?

在平常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往往能看到多個不同的稱謂,但是往往很難將他們區分開。有的隊有職位叫籃球事務總裁(basketball staff president或basketball operation president),有的職位叫總經理(general manager),有的職位叫總裁(president),有的叫球隊主席(chairman),有的叫CEO,有的時候還會看到老闆(boss)直接出面(庫班和多蘭)……區分來看,除了老闆是所有者以外,這些職位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

科普:NBA球隊的總經理、總裁、CEO……都是些啥?

一類負責球隊有關籃球事務,包括球員簽約、交易、選秀、主教練與教練團隊的任免,這個工作看似單一,實則工作量巨大。據說,火箭總經理莫雷就有兩支神秘的數據分析團隊,一支負責計算球隊的合同薪金空間,研究、合理利用聯盟的各種條款與規則;另外一支相對被外界瞭解許多,負責通過各種複雜的公式篩選出優秀的自由球員、國際球員、校園球員,或在選秀中淘到寶貝球員。負責此類業務的通常是總經理或籃球事務總裁。

另一類則是負責除籃球業務以外的幾乎上述所有業務,通常由總裁、球隊主席(較為少見)、CEO擔任,職責權限大出許多,他們主要負責球隊的市場、票房、傳媒、公共關係、場館運營、周邊產品零售等除了籃球以外的主營與其他業務,兼管信息技術、器材設施、人力資源等其他部門。

科普:NBA球隊的總經理、總裁、CEO……都是些啥?

通常情況下,球隊的組織架構與一般的公司無異,都是由球隊老闆授權總裁或CEO組建團隊,總經理受總裁或CEO節制,對總裁或CEO以及球隊老闆負責。但是由於籃球事務的特殊地位,總經理在日常很多具體運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權與獨立性,有的隊總經理也直接向老闆報告。從行政級別上講,總裁或CEO其實是高於總經理的,只是二者職責側重各有不同,總經理的職責更單一一些。理論上說,雖然總裁的業務範圍覆蓋總經理的業務範圍,但是通常不會直接過問或插手管理總經理的運營與操作,所以有的時候會給外界二者平起平坐的感覺。

科普:NBA球隊的總經理、總裁、CEO……都是些啥?

例如,一說火箭隊,人必想到神算子莫雷,他就是火箭隊的總經理,在簽約、交易、選秀這些臺前的事務上存在感比較高。其實火箭隊另有一位CEO,名叫泰德·布朗,在他的苦心經營下,火箭隊的市值從亞歷山大的購入價8500萬美元一路飆升至22億美元,漲幅驚人。

科普:NBA球隊的總經理、總裁、CEO……都是些啥?

由於總經理與籃球事務總裁的專業性,有的時候也會出現主教練兼任籃球事務總裁的情況,例如波波維奇、布登霍爾澤、錫伯杜等都有過此經歷,這樣的好處與弊端一樣明顯。賦予了教練在執教以外更大的權限,給予了主教練們運動員的人事權,給了他們按照自己想法構築球隊未來的權力,有助於主教練根據自己的想法整體統籌規劃球隊的籃球事務,避免了外界的掣肘。但是同樣,由於主教練的權限過大,有時可能會影響到決策的判斷與最終的準確性,也會佔用主教練的精力。比如道格·裡夫斯就難免被外界扣上用人唯親的帽子,而事實剛好是,快船在收回裡弗斯的籃球事務總裁權力後戰績一路看漲。

科普:NBA球隊的總經理、總裁、CEO……都是些啥?

不同的球隊出於不同的實際狀況,在職位的設置上會有一些特殊情況出現。例如,馬刺同時擁有總經理RC-布福德與籃球事務總裁波波維奇(兼主教練),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布福德行使的部分職責就是有些總裁的意味。

不管怎樣,說到底,只需記住,總裁、CEO的職責更傾向於全局,且側重於籃球事務以外的工作,而總經理與籃球事務總裁更注重籃球本身的操作運營、經營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