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的段子是大家共享的,還是是誰寫的就歸誰用?你怎麼看?

西一嗷


德雲社的相聲作品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傳統相聲作品和原創相聲作品。傳統相聲作品來源於相聲界的老前輩們所創,大多數作者不可考,然後由前輩們口口相傳而來;郭德綱在學藝期間遍訪名師,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傳統相聲作品,在自己參透和改編的基礎上,再教授給徒弟們,所以在傳統相聲作品上,德雲社是共享的,所有人都可以用。

現在德雲社的學員們一開始學的都是傳統相聲作品,相當於背書一樣的表演,在熟練掌握了相聲基本功和相關技巧以後,可以創作一些自己的包袱加到傳統相聲作品中去,使其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成為自己的代表作。


現在的德雲社小角兒中,把傳統相聲表演出了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的非常多,比如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當行論》,通過千人大群口的《糊頂棚》早已成為經典;另外,《繞口令》《黃鶴樓》也是孟鶴堂改編的比較成功的,有個人特色的傳統相聲作品。張雲雷的《論捧逗》《黃鶴樓》《汾河灣》《歪唱太平歌詞》《捉放曹》等和“唱”有關的作品,都改編的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其他還有張九齡和王九龍的《禮儀漫談》,郭麒麟和閻鶴祥的《託妻獻子》,岳雲鵬和孫越的《對春聯》《金龜鐵甲》等等。

關於原創作品,如果是郭德綱原創的,那徒弟們是可以隨便用的,但是由於郭德綱的作品具有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所以大部分徒弟並不能很好的駕馭,目前來看也只有岳雲鵬改編的《我要幸福》比較不錯,另外郭德綱原創的《四方詩》也有燒餅等幾位徒弟偶爾表演一下,其他作品徒弟們都不太敢碰。


其他演員的原創作品一般是自己演自己的,只是在個別包袱上會互相借鑑。比如四種語言版《女兒情》,歪唱《套馬杆》等等都是張鶴倫原創的包袱,但是在德雲社內被廣泛使用。


當然了,德雲社內有幾個原創能力比較強的演員,其他演員也會求作品。比如孟鶴堂和周九良去年在參加《相聲有新人》節目時曾經表演了一個原創作品叫《老賴》就是燒餅創作的。

作為相聲演員來說,必須有創作作品的能力,這樣才能夠揚長避短,因為沒有人有自己瞭解自己,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長創作適合自己的作品,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相聲演義


稍微瞭解相聲,或者常聽德雲社相聲的觀眾,自然不會提出這種問題。別說德雲社演員自創段子不可能握在手心裡,只有自己能用,就算相聲界老前輩留下的段子,也經常被各路相聲藝人拿來改編或原文搬上舞臺表演。

比如郭德綱說過的段子,岳雲鵬也有拿去修改,加入自己認為不錯的包袱、符合自己特點的元素,然後展現給觀眾。郭德綱早期很多經典段子也是拿老段子加以修飾、甚至有的改得面目全非,才上臺演出。

當然,就像德雲社各個藝人風格迥異一樣,相聲界每個演員都有自己擅長的作品素材方向,別人的作品未必適合自己說。同個作品,也許郭德綱表演時,觀眾也許能笑得抽筋,拿給郭麒麟、張雲雷、岳雲鵬等去演,包袱未必能抖得響亮。

也就是說,德雲社演員除了偶爾拿師父郭德綱的段子進行改編並表演,多數情況下不會拿師兄弟的作品去表演,觀眾很很少聽張雲雷的相聲中出現了岳雲鵬的作品,或者聽張雲雷的段子居然是張鶴倫創作的。除了風格不同的因素外,還有就是“拿來主義”容易顯得自己沒創作水平。

有點名氣和能耐的藝人,除了採納或模仿老段子,進行加工加料、“添油加醋”,一般還是原創更有說服力、更能被觀眾接受和熱捧。及時原創者沒異議,觀眾聽出來了也會覺得厭煩。

這也就是為什麼身為五隊隊長的燒餅,據傳要求隊員每三個月至少創作出一個新作品,否則罰款兩千的緣故吧。


岑詮


德雲社的段子是大家分享的!

常看德雲社的都知道,同一個傳統段子可能很多演員都說過,比如《大上壽》,《對春聯》、《當行論》等等,但是每個人說的時候都加入了自己的東西,。可見,在德雲社,傳統的段子是相聲前輩留下的寶貴財產,是大家都可以說的。只不過說的時候,保留了傳統的框架和大致結構。其他的內容就靠自己根據需要而補充了。



德雲社也有很多能寫段子的演員,比如燒餅,比如張鶴倫,特別是張鶴倫,他的創作才能特別突出,他自打能上臺演出,已經寫了200多個段子,每一個都很出色。


那你說要是其他的師兄弟看上他的段子怎麼辦呢?我想,張鶴倫肯定會分享給他們,讓他們也可以拿去表演。但是每個人的風格不同,表演方式不同,怎麼辦?這就要求演員們有靈活應用的本事了。用別人的作品加入符合自己的元素,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呀!也是一次創作過程呀!

比如,岳雲鵬有個段子叫《白蛇傳》,張雲雷也說過的,就是同樣的名字,同樣的框架,加入了辮哥哥自己的東西,他會唱,裡面就加入了很多唱的部分。觀眾們非常愛聽,這就是本事!




孟鶴堂表演過一段相聲《老賴》,作者還是燒餅呢!由此可見,德雲社的成員們是分享自己創作的段子的!


相聲迷老於


其實說段子不如說包袱,相聲是一個個包袱鋪平墊穩,響了就成功,包袱沒響就乜了就算失敗。相聲所謂的原創其實並不存在說這個包袱是你寫的,別人就不能用,只是有個大忌諱是,同一場,不能出現重複的同一個包袱。曾記得有一年,馬季先生年輕時與侯寶林劉寶瑞等大家同場,馬先生勿將劉寶瑞的一段作品的包袱提前使了,讓劉寶瑞措手不及,因此捱罵。所以說,任何相聲演員的包袱不存在說抄襲,而是尊重相聲場的規矩即可。




音樂人趙永濤


你說的這個問題很好,“為什麼郭德綱的相聲亂七八糟的沒名字?”其實這正是老郭與其它主流相聲演員不同的地方。老郭在小劇場說相聲起碼一個星期不能重複,再加上郭德綱的相聲允許錄像,新相聲第二天網上就有了。第8天老郭怎麼辦?於是和於老師後臺對詞,把說過的相聲再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新包袱上臺說,新觀眾沒問題,老觀眾有新內容也可接受。一個相聲段子不斷的根據演出的不同的地點,大劇場小劇場,北京西安。增加去除段子裡的包袱以適應不同的觀眾。一來二去,時間長了。誰也不知這個段子該叫什麼名字了!這就是許多人聽過郭德綱的100段相聲,其中的內容包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你說出5段著名的段子,還真不容易。而姜昆,馮鞏牛群等主流相聲演員,他們一年說不了幾段相聲,在春晚,在慰問演出他們演出的段子比較固定,如虎口遐想,電梯奇遇,小偷公司,巧立名目等。有固定的名,完整的內容,再加上十幾年的反覆播放,一說大家都知道。要是姜昆在小劇場賣藝為生,第一天說了7段相聲,那麼第2天怎麼辦?還說虎口遐想等,重複的7段你還花錢聽嗎?第三天怎麼辦?姜昆餓死了。


用戶53133152919


都有張嘴,誰說出來的不是話呀,你打個嗝,還不允許人家放個屁呀。誰想說誰說,管你誰寫的,你說一加一等於二,那別人是不是就不能等二了?


用戶878555994930


德雲社的相聲也叫段子?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雲山霧罩、前言不搭後語的也叫段子?您聽完相聲後的第二天,您要能記住題目,能再說出他的內容來我就服了。


手機用戶54820396435


首先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老相聲翻新,很多時候演員都是會拿老相聲做一個框架,然後加入一些新東西。另一個就是自己創新,比如張鶴倫這種創作型演員,就算他和別人去分享他的成果別人也來不了。每個人風格不一樣,每一個演員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如果你不能創新,那麼註定會被淘汰。


鋼絲俱樂部


願意看看唄。庸俗的觀眾是他成功的


用戶7966286965765


段子肯定是共享的,但返場時的唱可能就不一定了,好像是誰唱出名(正規的唱),其他人就只能不正經的唱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