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菜網餐廳食材B2B前景的分析和見解。

在2014年六月,劉傳軍創建了美菜網,同年八月首獲真格基金天使輪融資,到2018年十月高領資本E+融資,短短四年多,經過六次融資,融資金額高達100多億人民幣,其速度之快,金額之大,次數之多,令人咂舌。於當年ofo小黃車不分上下。

美菜網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醉心於瘋狂的擴張,到處“攻城略地”增加數據流量,擴充業績,講各種美麗的故事和企業精神。美菜網發展迅速已擴展到全國100多個城市,並設立幾十個倉庫,10000多部物流配送車輛,儼然成長為同行業的獨角獸企業。

美菜網採用輕資產模式運營,沒有自建的物流,購買車輛。全國10000多部物流配送車輛,全部採用社會資源,以眾包的物流模式,招收自帶麵包車司機配送,百分之95以上都是客運麵包車經過非法拆座改裝而成。這種違法畸形的配送模式,法律風險非常大,表面上眾包物流會節省一大筆資金開支,其實這種模式有著極大的不穩定性,司機工作替換流動大,每個月乃至長期以來,成本開支也並不小。經過調查,每部麵包車每個月配送費用都在12000元~16000元之間。配送司機每天都是凌晨兩點到倉庫領取單據,核對商品並自行裝車,每部麵包車都是按照固定的路線送貨。每天保底送12家商戶日底薪230元,超出每家配送戶數,每家補貼7元。每部麵包車基本上配送18家~35家商戶,10點前必須送完,司機為了個人利益,經常性多超載超速行駛於城區道路上,其次選擇凌晨送貨也是為了完美躲避交警檢查。下午還要負責收賬上繳公司財務對賬。

餐廳食材B2B行業交易規模確實巨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上下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還有幾百萬家小型配菜公司和批發商。餐廳食材這個市場是我國最早的市場化,改革開放之初就打破了國有市場壟斷經營,屬於進入門檻極低,價格最為透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 並且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也沒有任何一家形成單品壟斷的行業,可見其行業的透明度。並且小配菜公司和批發商在本地紮根許久,有很強的主人翁意識,其配菜服務,送貨效率以及靈活性比起美菜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菜網為了獲取客源,都是採用燒錢補貼及各種優惠券給予商戶,眾所周知,食材行業其利潤空間本就微薄,再加上本地一些小配菜公司和批發商的激烈競爭下,美菜網根本沒有任何利潤空間可言,為了穩住客源,甚至有些產品還要虧損出貨。

這些商戶沒有像外面平臺或者滴滴出行那樣有粘性,基本上都屬於牆頭草,很多商戶都同時下載有3.4個app,每天都在對比價格,商戶為了真正做到貨比三家,哪家便宜就在哪家下單購買。為了穩定客源美菜網就必須持續打價格戰,進行惡性競爭,燒錢補貼等一系列手段,美菜網的一些業務員為了衝業績,就會弄虛作假,自創一些新用戶,利用新用戶的優惠券以及各種花樣,來提高業績,造成虛假的流量。

美菜網這幾年一直處在燒錢長跑狀態,從2014年到2018年10月,總計融資金額高達100多億人民幣,其中杭州股份銀行(文創支行)那邊債券融資10億元人民幣是要付利息的,美菜網還壓著供貨商十幾億的貨款,從其融資的金額和次數,可知美菜網所需的運營成本非常巨大,從中不難看出美菜網還都是靠融資支撐著,且還未走出盈利困局。也未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和企業盈利模式

餐廳食材B2B配送是個勞動型密集的企業,商品的損耗率非常巨大。倉儲物流配送,倉庫裡面分揀打包管理部門都要承擔類似市場一級批發商的角色和工作,承擔極高的各種費用成本,美菜網拿著融資的錢,不斷地盲目擴張規模,持續燒錢補貼,在企業還未走出盈利困境,缺乏造血功能的情況下,規模越大,越容易造成企業虧損持續擴大。2018年在資本寒冬下,已經倒閉了許多創投公司,2019年會不會更寒冷呢?必須引起警醒。倘若僅靠資本支持的企業是很難走遠。尤其是在風口過後,故事講完。當投資者清醒過來,資本失去耐心和信心之後,美菜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小黃車一樣的結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