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為什麼還在用70多年前的裝備?

哨兵ZH


下圖是越南現役的幾種蘇聯的老古董,分別是:T-34中型坦克、SU-100坦克殲擊車、ZIS-3型76毫米加農炮,這3種武器都是二戰時期定型並大規模裝備蘇軍的裝備,到現在仍然活躍在越南陸軍。

其實這些裝備自己不會壞,要是保養得當再來70年都沒有問題,但是能用不代表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美國雖然也有M1911手槍、M2重機槍這類“老爺”輩的武器,但是他們是一直生產並且現在依舊能滿足需求,這和越南那些70年前出廠的“老爺”坦克火炮有很大的區別。事實上越南儘量減少他們的使用頻率,特別是ZIS-3火炮,因為火炮身管有壽命,打一發減一發壽命,所以大部分時候都是走走場子以保留壽命,否則會炸膛的。下圖為M46式130毫米加農炮,這是1952年開始裝備蘇軍的火炮,現在也是活躍在越南陸軍。

說白了越南沒錢也沒有技術,換不起也造不起,想要維持現在東南亞“小霸王”的位置只能把這些蘇制裝備繼續超期服役,否則連數量都沒有那麼真的就完了。到現在越南陸軍唯一更新的坦克就是最近到貨的T-90S,總訂單數54輛,而之前裝備的是50-60年代的T54/55坦克,這幾十年來確實沒有什麼更新,只是在不斷改裝老坦克。下圖就是改進後的T54/55,但是這些改裝並不是越南獨立完成的,而是有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幫助。連坦克改造升級都完成不了,更不要說獨立設計生產現代化的坦克了。

越南這個國家的軍事工業實力基本為0,武器對國外的依賴程度超過95%,只能滿足部分輕武器的自產和保障能力。就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ZIS-3型火炮,實際上越南根本沒有生產身管火炮的能力,所以才一直這麼省著用。下圖為炮管內部的膛線,實際上生產炮管要涉及到冶金、機械加工、表面處理等多個方面,首先一個優質合金鋼就能把越南卡死,爐外精煉、電渣重熔,之後還要經歷鋼錠鍛造、粗坯精鍛、熱處理、超深孔鑽、拉膛線等多個工藝,如果炮管內膛有哪怕一個裂紋都會炸膛。說白了全世界有能力生產火炮的國家不超過20個,越南並不在這裡面。

上面僅僅是火炮的炮管,生產坦克除了冶金、熱處理、機械加工這些之外還要有化學、電子等方面的基礎,就越南現有的教育水平都無法培養出相關的技術權威,更不要提獨立設計和製造坦克了。毫不客氣的說越南現在連印度的拼湊能力都沒有。下圖為越南的“科研成果”,他實際就是把70年代繳獲的美製M109型105毫米榴彈炮安裝在俄製烏拉爾卡車上,這就變成了越南自行研製的“車載自行榴彈炮”

既然沒錢那就買唄,很遺憾,越南也沒有這個經濟能力。現代戰爭所使用的裝備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是價格也是瘋狂上漲,1架三代重型戰鬥機的價格配置在5000萬美元以上,而越南沒錢只能買“割閹”的。90年代購買的俄製Su-27戰鬥機連GPS導航都沒有,都是越南飛行員自己掏腰包買民用版臨時對付,而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幾乎被完全割掉,只能用於對空。越南的GDP在2017年只有2175億美元,還不夠中國一個省多,最近這些年購買的“基洛”級潛艇、“獵豹”級護衛艦等新裝備還是靠“軍隊經商”賺來的,他的國防預算只夠維持自己50萬軍隊的正常開支。所以其實越南連買的錢也沒有多少,剛買的54輛T-90S可以說杯水車薪,因為越南有超過1000輛各型坦克,只能在與泰國面前保證不全面佔下風而已(泰國有不少從中國引進的VT4主戰坦克)。

當年所謂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一度認為自己真的很厲害,侵佔柬埔寨老撾後妄圖“北上”,結果被打回原形。而這個國家自二戰以來一直到90年代全都是在打仗,打來打去耽誤了自己的發展,到現在越南在軍事工業方面仍是“白紙”,以後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澱才行。


雛菊西瓜Peterpan


想買,買不起;想造,不會造。所以,只有將就著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