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荊州是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城市,還是一個省?

草莓奶昔ru


劉邦建立西漢後,實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郡國制,在中央政府管轄的地區實行郡縣制,在遠離中央的偏遠地區實際分封制。

郡國制經過文、景兩朝的削藩,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逐漸演化為獨特的郡縣制,之所以說獨特,是因為封國仍然存在,但已經很小很小,甚至比一個縣還小,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東漢時期。



東漢時期,將整個天下劃分為十三個州,最初的州不是行政區域,而是監察區,負責監察所屬的郡和國,郡是郡縣的郡,國是封國的國,同西漢後期一樣。

州的長官稱為刺史,刺史直接向中央和皇帝負責,刺史的官職和俸祿起初都小於太守,是負責監察地方的事務,是皇帝派出控制和監察地方事務的官員,刺史和太守形成了制約,維護了政權穩定。



這十三個州就是:荊州、揚州、交州、益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幷州、幽州、冀州、涼州、司隸。

東漢時期的荊州是天下三十州之一,最初荊州不是行政區域,而是天下十三個監察區之一,到了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動亂四起,州牧逐漸取代刺史成為一州之長官,並且州牧成為太守的上司,這個時候的天下十三州,逐漸演變為天下的十三個行政區,是當時隸屬於中央的一級行政區,東漢晚期的州相當於今天的一級行政區-省。



換句話說,東漢晚期的荊州相當於今天的省,東漢時期的一級行政區有12個州加一個首都行政區(司隸),算起來是十三個州,而今天中國的一級行政區有34個,其中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東漢時期的荊州在不同的時期管轄的範圍有所變動,就以191年到207年劉表主政荊州時,有七個郡,分別是:南陽郡、江夏郡、南郡、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

東漢時期的荊州地盤主要是今天湖北省和湖南省的面積,除此外還包括今天的河南南部、貴州東部、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



荊州最北邊是南陽郡,南陽郡是東漢時期最大的一個郡,管轄37個縣,人口240萬,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南南陽市、河南信陽市到湖北的棗陽市、隨州市及襄陽市的北邊、西邊部分地區。

荊州的最南邊是桂陽郡,下轄11縣,包括今天的廣東英德市、韶關市、清遠市的連縣、陽山縣,湖南的耒陽、郴州市等地。

荊州最西邊的是武陵郡,下轄8縣,包括今天湖北的來鳳縣,鶴峰土家族自治縣,湖南的石門、常德,湘西州自治區,吉首市,懷化市,貴州的銅仁市,黔東南州的鎮遠縣,錦屏縣,黎平縣等地。



荊州的最東邊是長沙郡,下轄9縣,包括今天湖北省的崇陽縣、通城縣、蒲圻縣,湖南省的岳陽市、長沙市、株州市、湘潭市、衡東縣、茶陵縣等地區。

而今天的荊州市是湖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東漢時期的荊州比今天的荊州市要大的多。今天的荊州市在三國時期叫江陵,是當時南郡的治所。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對於不瞭解三國的人,最大的誤解就是——荊州是一個城市。

這不能怪誰,因為三國故事裡荊州好像很容易打下來,讓人感覺像一座城池一樣。就連張藝謀根據《三國.荊州》改編的電影《影》,也直接把荊州簡化為了一個城市。

實際上,三國時期的荊州,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省,而且是一個大省。

從秦始皇開始,中國的基本政治格局就定調了——郡縣制。漢承秦制,繼續了朝廷——郡——縣的制度,中央政府直管郡太守,太守直管縣令。

而九州制度,最早從大禹時代就確定了下來,但只作為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在行政上是沒有這一級的。

情況到什麼時候改變的呢?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時,朝廷決定設立監察官監察地方官的行動,每個郡都設監察官就太分散了,於是將全國設為十三個大區,每個大區的監察官負責監視境內的幾個太守,監察官的名字叫做“刺史”。這就在地方行政上最早有了州的概念——十三刺史部。

但西漢時期,刺史和太守沒有隸屬關係,刺史不是太守的上級。

情況到了東漢逐漸改變,東漢時期,地方情況實在太亂,刺史就逐漸有了省長的意思,開始管理太守了。

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後,刺史需要一個正式的名分來管理地方了,否則實在壓不住境內的起義軍。所以從劉璋他老爹劉焉開始,益州刺史改稱益州牧,正式成為了說一不二的封疆大吏。

而荊州,就是天下十三州中的一個,荊州下轄九個郡,最早的荊州牧,是劉表。

荊州管轄的地方,包含現在的湖南湖北兩個省,還有現在河南的一部分,面積將近五十萬平方公里,絕對算是個大省。放在當年的十三個州里,荊州也算是面積最大的幾個省之一。

可是面積大並不代表實力強,雖然荊州的經濟實力也算可以,但三國時期,中國的農業生產基本還以北方為主,荊州相比於中原地區的各州,在人口經濟方面並不佔優勢。但荊州在劉表的統治下,戰亂較少,社會穩定。所以有很多中原地區的人民來荊州躲避戰亂,比如諸葛亮年幼時,就是因為徐州地區在曹操的打擊下民不聊生,才逃到荊州的。也正因如此,荊州的人才特別多,三國志裡有傳的人物中,荊州人佔了超過一半。

但荊州之所以是三國競爭最激烈的幾個州,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


簡單的說,荊州佔在三國的三岔口上。

佔據荊州,北上,可以直接威脅曹魏的統治核心——許昌,相距不過幾百里,關羽北伐時打的曹操一度想遷都。西進,可以沿著長江威脅四川,東吳方面就想通過南郡進攻劉璋。最重要的是——荊州佔據長江中游,從此地進攻下游的東吳首都建業(南京),將會有巨大的優勢。

所以,對於魏蜀吳任何一家來說,荊州都非常重要,是自己安全的保障和發展的窗口。也正因為如此,荊州在三國中從來沒有統一在一個政權下。

荊州最早歸屬劉表,曹操南下之後,全部歸屬曹操。可惜曹操很快赤壁大戰,丟掉了除南陽之外的所有荊州土地,而劉備佔領了荊州的大頭——除南陽、南郡、江夏以外的六個郡。

在之後,為了鞏固孫劉聯盟,魯肅勸孫權把辛苦打下的南郡借給劉備,劉備得到了除南陽、江夏以外的荊州七郡。這就是所謂“借荊州”的來歷,借的不是整個荊州,而是南郡。


再之後,劉備西征,進攻了益州,佔領益州以後得劉備橫跨荊、益。此時東吳來爭奪荊州,劉備和關羽列好架勢準備開戰,正當大戰一觸即發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必須回援。因此劉備與東吳緊急簽訂合約——將長沙、桂陽和零陵的一部分還給東吳,史稱“湘水劃界”。

(圖中就是湘水劃界以後得三國勢力)

荊州就這樣一直是三家共享,各佔一部,劉備得到了大頭。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關羽北伐,東吳背後捅刀子,關羽敗死,劉備部分的荊州全部丟掉了。東吳佔領了除南陽以外的荊州全境,三國疆域由此劃定,蜀漢成為了勢力最小的一方:

丟掉荊州以後,蜀漢政權再也沒有了發展空間。從漢中北伐的難度,比從荊州北伐的難度大的多,而對我曹魏的威脅卻小的多。可以說,從失去荊州以後,蜀漢政權的悲劇就註定了。


小約翰


三國時的荊州,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政區域,相當於現在省一級的行政區劃,但是比現在的省還要大一些。

第一,首先要明確的是,三國時的荊州與現在的荊州根本不是一個概念,現在的荊州只是一個地級市而已,但那時候的荊州確實是個“州”。資料顯示,東漢時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但是,不管是九郡還是七郡,荊州管轄的行政區劃沒有大的變化,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三國時的荊州相當於現在湖北省、湖南省的大部分,及河南省、江西省、貴州省、廣東省、廣西省的一部分。


第二,赤壁之戰前,荊州屬於劉表的勢力範圍。因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曹操、孫權、劉備都一直覬覦荊州,但是因為劉表此人還有點能耐,所以誰都不敢輕易妄動。劉表死後,曹操立即動手,但是在赤壁大敗而歸。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佔據江夏郡。不久,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後來,孫權把自己佔據的荊州部分“借”給劉備,於是劉備佔有了荊州的絕大部分地盤。

第三,荊州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荊州地處中國大陸腹地,水陸交通便利,是東西南北交通的樞紐,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三國的時候,荊州的位置則更為重要。荊州西連漢中巴蜀,北邊隔著長江與曹魏的統治區域接壤,東邊長江的下游即是東吳孫權的統治區域。從戰略地位上看,荊州不僅是蜀漢與曹魏和東吳鬥爭的前沿陣地,而且是一個戰略緩衝區, 曹魏和東吳要進攻蜀漢,就必須要通過荊州。另外,荊州地處長江中上游,而東吳地處長江下游,對於東吳來說看,等於被荊州扼住了咽喉。所以,東吳才想盡各種辦法想解決荊州問題。


老眼讀書


三國時期的荊州,說白也是東漢時期的荊州。如果要說清楚三國時期的荊州是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市,還是一個省?那就必須要了解一下東漢時期的地理。

東漢的行政區域劃分為十三個州,天下十三個州,荊州為其一,是不是聽起來就比較大?具體怎麼劃分的,且具體往下看

幽州: 包括河北省北部和熱河(今遼寧省西部,河北省東北部)、遼寧兩省,還包括朝鮮半島的北部。

冀州: 河北省南部。

幷州: 山西省的大部分,陝西省的北部和察哈兒(今河北、山西)、綏遠(今屬於內蒙)兩省的一部分。

涼州: 大致是現在的甘肅和寧夏兩省。

青州: 山東省東北部。

豫州: 河南省的東南省和安徽的江北。

徐州: 山東的東南部和江蘇的江北。

揚州: 江蘇、安徽的江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

益州: 陝西省的南部和四川、雲南兩省。

交州: 廣東廣西兩省。

荊州: 河南的西南部和湖南、湖北兩省。

由此可見,三國時期的荊州(為圖中劉表所在位置),既不是現在的一個市、一個省。而且現在的大約兩個半省。


風雨奕生局


簡單說一下,

秦朝的郡 是省,也是大郡,略微小於現在的省。

先秦以前 州是地理方位叫法,不是行政區,即使是前漢和後漢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只有短短几十年行使州牧制,州作為行政區。

秦 地方最大就是郡守,也就是太守,天下36郡。每郡一監察使。

劉邦建前漢,不再每郡設監察使,而是以地理方位上的九州 設置監察使,一個州內的郡共用一監察使,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州剌使。只有彙報權,沒政權和軍權,俗話沒兵沒地盤,可能連固定辦公室都沒有,也不能干預郡守的事。郡仍是一級行政區,與封國平級(這裡僅指區域的行政級別,而不是說太守跟封王平級)。

州剌使向御史臺彙報,長官是御史大夫,次官是中丞,中丞品秩一千石,剌使八百,郡守兩千 級別基至高過御史大夫,但畢竟人家是京官,所以也談不說太守就一定比御史大,但比剌使大那是肯定的。

王莽行過州牧制,後漢光武廢除,到劉焉(劉璋他爹)時又要求做益州牧,恢復州牧制。與其說董卓是禍害,我個人認為劉焉才是,諸候相爭伐的罪魁禍首,為啥,因為把體制搞亂了, 本來剌使沒兵沒地盤,太守說了算,這一搞 剌使又像州牧,不知道誰管誰,就開始拉幫結派搶地盤了。

在兩漢不停的拆郡,郡越拆越小,到三國時就有一百多郡了,比如原來整個成都平原及周邊都為蜀郡,漢末時拆成了 廣漢 犍為 蜀郡 梓潼等。

說了前面那些廢話再回到正題來說, 荊州是啥,原九州之一,後說十三州, 以兩湖為主體,含河南部分,江西和重慶一小部分, 漢中東三郡後劃入荊州,原屬漢中也就是益州。 另外還含兩廣略微一部分,見後面附的荊州剌使部圖。

簡單總結就是 以漢而言 大多數時間不是一個行政區, 所指面積大於現在的省,約將近三省。 比如益州 主體就是雲貴川渝四省(市)加陝南。

題外話,劉表初為荊州剌使,弄明白了是什麼級別,再來看人家一人一馬入荊州,還是相當不容易的,沒有書上說的那麼不堪。劉焉是帶著州牧的頭銜,籍東州兵武力威服的。

至於我們常聽到的說 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是指兩郡半,也就是1/3個荊州,其它2/3在曹孫手裡, 狹義上的荊州特指南郡 劉表實際掌控的地方,治所城池是襄陽,也就是郭大俠抗蒙古的地方。

圖一 劉表 仁厚長者之風

圖二 劉璋他爹 奸邪之氣

圖三 荊州剌使部





文說三國


毫無疑問,三國時期的荊州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省級行政單位,但是其控制面卻遠大於現在的一個省。

包括我們熟悉的徐州、冀州、益州,和荊州都屬於同一個級別的行政單位。

所以《三國演義》以及電視劇裡面經常說的徐州城、荊州城,其實都屬於錯誤的說法。

東漢十三州,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是十三個省。

州的下級行政單位是郡,基本上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

就好比我們常說的荊襄九郡,就是荊州下轄的九個郡。

趙雲打得桂陽、關羽打得長沙,這都是荊州下轄的郡,也就是相當於想在的兩個市。

後來劉備從曹操手中奪下來的漢中,其實也就是益州的一個郡,不過長期被張魯佔據,割裂於益州之外,所以顯得漢中是個很大的地盤一樣。

每個州都有一個治所,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省會城市。

荊州的治所襄陽,徐州的治所下邳,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荊州城、徐州城。

劉表死後,劉琮投降,曹操據荊州。

赤壁一戰,孫劉兩家趁曹操新敗,趁機搶奪荊州地盤。

荊州從此一分為三。

劉備所佔的荊州,不過就是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遠遠不是整個荊州。

而且這個南郡,還是曹操在原本南郡基礎上,分離了一部分出去之後的南郡。

後來迫於借荊州要還荊州的壓力,劉備割讓桂陽、長沙給東吳。

所以說,所謂的關羽大意失荊州,也不過就是丟失了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個郡而已。


盜帥夜留香YE


首先明確一點,三國時的荊州不是一個城市,而是和幷州、涼州、益州、徐州等其他州一樣,是由幾個郡組成的,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省,是省而不是一個省會!

很多讀過三國的人知道荊州這個詞,都是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典故上知道荊州的,也有很多人誤以為關羽大意失荊州丟的只是一座城。


其實事實不是這樣的,關羽丟的只是荊州里面的三個郡,而不是整個荊州。三國裡面的蜀國也不是獨自佔有整個荊州的,荊州是由魏蜀吳三家共同佔有的,魏國佔的最少,只佔了個南陽郡,蜀國和吳國佔領的土地相當,都是三個郡,而且蜀國的三個郡也是從吳國借來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劉備借荊州,當然這裡面借來的也不是一整個荊州,只有荊州的一小半。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一個荊州有7個郡,郡相當於現在的市,當然郡也不是一個城市的意思,和州一樣,郡是一些縣的上級,和現代社會的市類似,所以7個市組成的荊州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省,並非一座城或者省會城市。


以上就是我對三國時荊州是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省的分析,如果你認為有不妥之處,歡迎到留言區留言指正。

我是歷史白話君,關注我,觀看更多精彩回答!

歷史白話君


現在的荊州是一個設區的市,也就是俗稱的地級市。人口和麵積在湖北省內,分別排第三和第六的位置。屬於典型的姥姥不疼,水果湖也不愛的城市,一直是平平無奇般的存在。但是東漢時期的荊州,卻是當時人口第一大,面積第二大的州(僅次於益州)。

當時荊州的範圍,按現在的行政區劃,涵蓋了七省一直轄市一自治區。即:湖北和湖南兩省的大部分,河南、廣東、貴州、廣西三省一自治區的一部分,以及陝西、江西、重慶兩省一直轄市的一小部分。

後來漢末軍閥混戰,曹、劉、孫三家將荊州一分為三。再後來,東吳背盟吞併了劉備手中的荊州,於是荊州就被魏、吳瓜分了。而由於曹魏和東吳都互斥對方是偽政權,於是便各自設立荊州刺史部,因此,在東吳被滅之前,當時有兩個荊州同時存在了六十年。



先詳細介紹一下東漢荊州各郡的情況。

東漢的荊州分為七個郡,面積最大的郡是西南部的武陵郡,但是該郡的人口最少,情況也最複雜。因為該郡中有大量的武陵蠻夷不服中央的統治,東漢一直沒有解決這個煩人問題,後來是東吳出兵鎮壓,才算是徹底的解決了蠻夷不服的問題。

武陵郡的範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湖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涵蓋了常德市、湘西州、懷化市和張家界市等地市;現在的貴州省銅仁市和黔東南州,當時也屬於武陵郡;另外湖北省恩施州的一部分,重慶市的秀山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龍勝縣,也屬於武陵郡的管轄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漢末軍閥混戰前,荊州刺史的駐節地設在了武陵郡的漢壽縣。


面積僅次於武陵郡的是稍北一點的南郡。該郡的人口在荊州七郡中排第四,但是因為南郡扼守三峽口,並且郡中的兩座大城:襄陽和江陵一個扼漢江,一個扼長江,因此南郡在漢末混戰時期,是當時荊州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南郡的範圍,基本都在湖北省。包括了現在湖北省的宜昌市、恩施州、荊州市、荊門市和襄陽市。只有西面有一小塊地屬於今天重慶市的巫山縣。



關於南郡,可說的點很多。漢末時期的劉備借荊州,其實就是指的借南郡,準確的說是借南郡的江陵。因為荊州被一分為二,南郡也被一分為二了。孫、曹雙方各據南郡一部分,孫權為了保江東,無暇顧及南郡,便把自己領有的南郡送給了劉備。劉備因此地而得益州,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帝王偉業。

後來呂蒙偷襲南郡,收回了當初孫權借給劉備的地盤,蜀漢的勢力徹底退出荊州。於是南郡北部的襄陽地區就歸入了魏國設立的荊州刺史部;南郡的江陵、夷陵等地區則劃入了東吳設立的荊州刺史部。

荊州面積排第三的是長沙郡,該郡的治所就在現在的湖南省會長沙市。長沙郡的人口在荊州排第二,同時也是當時少有的人口過百萬的大郡。西漢時,這裡叫長沙國。最早是異性藩王在這裡封藩,後來長沙王吳氏一族絕嗣,漢景帝便把長沙王的封號給了自己的兒子劉發。這個長沙王劉發就是光武帝劉秀的五世祖。劉秀平定天下後,削減西漢藩王待遇,將長沙國撤銷,改為長沙郡。

長沙郡的範圍,基本上都在湖南省,大致相當於現在湖南省的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婁底市、岳陽市、益陽市。只有東北和東南部的兩個邊角屬於現在湖北省的通城縣和江西省的蓮花縣。



從以上列舉的縣市名單就可以發現,長沙郡的管轄範圍,其實就是現在湖南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因此當年長沙郡的經濟也不算很差,是荊州經濟比較好的郡。只不過長沙郡的地理位置偏南,在三國時期是不是很受重視的地區。

與長沙郡相鄰,面積也相當的是江夏郡。這個郡基本都在現在的湖北省,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武漢市、孝感市、黃岡市、黃石市、咸寧市、鄂城市,以及荊門、荊州兩市的一分部。此外在該郡北部地區,還有一部分屬於河南省的信陽市。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江夏郡,無疑是湖北經濟最好的地區,畢竟有武漢嘛。但是三國時期的江夏郡,那不是一般的落後。

當時的江夏郡的人口,排荊州倒數第二,只有區區26萬口,只比武陵郡高一點點。但是武陵郡人口少,是因為蠻夷不列入朝廷的人口統計名單中,很多人沒有被列入統計。而江夏郡的人口少,那是真的少。

那麼為什麼人口會那麼少呢?很簡單。因為都是大沼澤地。

現在湖北的江漢平原,一直到唐朝之前,都是大沼澤地。在沼澤地附近居住,種田是不可能的,所以後來孫權將首都從建業搬到武昌(湖北鄂州)時,江東士族對此項決定的反對之聲不絕於耳。甚至還有人揚言: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最後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將首都從武昌遷回了建業,這個事件才算是得以平息。

另外,江夏郡也是魏國和吳國各佔一半。魏國的江夏郡治所在現在的湖北省雲夢縣,吳國的江夏郡治所則仍設在當時的武昌(湖北省鄂州市)。

面積略小於江夏郡的是南陽郡,但南陽郡是當時巨無霸級別的一個郡!

南陽郡的面積雖然不算大,但是該郡的人口在當時排全國第一。並且,光武帝劉秀小時候也是在南陽長大的(湖北棗陽市),可以說南陽郡是光武帝劉秀的龍興之地。

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當時的南陽郡大致相當於現在湖北省的隨州市、襄陽市、十堰市的一部分,河南省的南陽市、洛陽市、駐馬店市的一部分,以及陝西省商洛市的一小部分。



南陽郡原本屬於荊州。但是漢末軍閥混戰開始後,該郡就脫離了荊州管轄。先是被四世三公的袁術霸佔,後又被西涼軍出身的張繡繼續霸佔,最後曹操徵張繡,奪了南陽郡的大部分轄區。公元208 年,曹操徵荊州,荊州刺史劉琮投降。南陽郡便全歸了曹魏。

除了以上五郡外,還有零陵、桂陽二郡。這兩個郡在東漢時期的荊州,也屬於人口不算少的郡,但是由於地處南方,遠離中原中樞,因此在漢末軍閥混戰時期,二郡的地位非常的尷尬。基本是誰胳膊粗,二郡就順勢倒向誰。

按照現在的行政劃分,零陵郡的大致範圍相當於現在湖南省的永州市、懷化市、衡陽市的一部分,以及廣西自治區的桂林市的一部分;而桂陽郡的大致範圍相當於現在湖南省郴州市和衡陽市的一部分,以及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的一部分。



由於這兩個郡在漢末三國時期的戰略地位不重要,就不多說了。

以上便是東漢時期荊州七郡的大致情況。後來三國鼎立,東吳與曹魏由於各佔據荊州的一部分,便各自設立荊州刺史部。於是當時的中國大地上,便就有了兩個荊州。

首先是曹魏設立的荊州,其轄區大致相當於東漢荊州的北部。即南陽郡大部,南郡、江夏郡的一部,另外益州的漢中郡,有幾個縣也被劃入了曹魏荊州。

這幾個縣是當年關羽北伐失利,蜀漢降將孟達引魏兵攻蜀,攻佔的幾個縣。但曹魏並沒有設立益州刺史部,於是就劃入了荊州。

隨後曹魏對北荊州區劃進行了重新劃分,在南陽、江夏之外,又增加了襄陽郡、新城郡、上庸郡、南鄉郡、魏興郡。

於是,曹魏政權的荊州,便有了七個郡。

曹魏對荊州重新劃分,東吳也不甘示弱。東吳在原有的南郡、江夏、武陵、長沙、零陵和桂陽六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建平郡、宜都、臨賀、湘東、衡陽五郡。

於是,東吳的荊州,便有了十一個郡。



後來東吳被西晉所滅後,南北兩個荊州合而為一,荊州又合成了一個大州。不過,西晉的荊州比東漢時期略小一點。

後來五胡亂華,偏安東南的東晉和宋齊梁陳四朝為了打壓荊州(因為威脅大),便不斷地對荊州進行分割。於是荊州也就被分割的越來越小,昔日的那個大荊州,也就不復存在了。與荊州同樣命運的,還有揚州和徐州。

總的來說,三國時期的荊州,相當於現在兩個半省的面積。在《三國演義》中,喜歡將孫權借給劉備的江陵城代指荊州。這個叫法在原則上說,是不正確的。但是由於當年的江陵城城址,就是現在的荊州市荊州區,給很多人帶來了誤解。所以把荊州看做是一座城,也就這麼默認了。


Mer86


  東漢時期全國分為十三州:司隸、荊州、青州、幽州、幷州、兗州、徐州、冀州、揚州、交州、涼州、益州、豫州。公元194年漢獻帝興平元年從涼州析置雍州直至漢亡,全國行政區為十四州。

  

  漢末三國時期,行政區劃保持不變,所以荊州屬於十四州之一,相當於現在的省級行政區劃。三國時期荊州大致包括現今湖北、湖南全省和河南、安徽、江西部分地區;行政面積僅次於益州,與揚州相當。古荊州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魏蜀吳三國圍繞荊州展開的政治爭奪是貫穿整個三國時期的核心!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相繼統一北部各州兵鋒直指荊州,而依附與荊州劉表勢力的劉備無力抵抗,棄新野走夏口。危急關頭劉備與孫權結成戰略同盟,最終通過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力格局!

  荊州地處長江流域,物產豐富,兵強馬壯,劉備佔據荊州後勢力大增,派關羽駐守荊州,我國南方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荊州古城便是關羽所築。荊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現今的荊州發展不盡人意不得不令人深思;當然古荊州非彼荊州,現在的荊州是湖北省五大老牌地級市之一,下轄沙市、荊州兩區和江陵、公安、監利三縣以及松滋、石首、洪湖三市;2017年gdp達到1900多億位列‘’一主兩副‘’之後居湖北省第四位。

  所以,古荊州是一級行政區劃而現在的荊州只是湖北省一個普通的地級市


歷史論


東漢時期全國分為十三州:司隸、荊州、青州、幽州、幷州、兗州、徐州、冀州、揚州、交州、涼州、益州、豫州。公元194年漢獻帝興平元年從涼州析置雍州直至漢亡,全國行政區為十四州。

漢末三國時期,行政區劃保持不變,所以荊州屬於十四州之一,相當於現在的省級行政區劃。三國時期荊州大致包括現今湖北、湖南全省和河南、安徽、江西部分地區;行政面積僅次於益州,與揚州相當。古荊州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魏蜀吳三國圍繞荊州展開的政治爭奪是貫穿整個三國時期的核心!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相繼統一北部各州兵鋒直指荊州,而依附與荊州劉表勢力的劉備無力抵抗,棄新野走夏口。危急關頭劉備與孫權結成戰略同盟,最終通過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力格局!



荊州地處長江流域,物產豐富,兵強馬壯,劉備佔據荊州後勢力大增,派關羽駐守荊州,我國南方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荊州古城便是關羽所築。荊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現今的荊州發展不盡人意不得不令人深思;當然古荊州非彼荊州,現在的荊州是湖北省五大老牌地級市之一,下轄沙市、荊州兩區和江陵、公安、監利三縣以及松滋、石首、洪湖三市;2017年gdp達到1900多億位列‘’一主兩副‘’之後居湖北省第四位。

所以,古荊州是一級行政區劃而現在的荊州只是湖北省一個普通的地級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