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領土,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

龍拳舞秀


這句話其實確實很有道理,因為在中國曆代所有的大統一王朝中,所有王朝興起之後都是對外開疆擴土,繼承先朝輝煌時的偉業。在說中國所有的大統一封建王朝中,在政治上面並不屬於敵對關係,而是屬於承上啟下的繼承關係。除了宋王朝僅能控制傳統的漢地十三省外,其它大統一王朝都是秉承上帶王朝初期的對外開疆擴土,擴大政治版圖的影響力,對前朝失去的領土進行武力回收,然後在順便到處瓜點肉。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自古以來........。曾經擁有過的就是自古以來,不曾擁有過的,只要我拳頭大,也可以自古以來。所以中國的大統一封建王朝才從原始的漢地十三省一直髮展到今天56個民族一家親的局面.......

明朝前期的政治原因,蒙古新疆等地都不在大明王朝的控制範圍內,到末期政治的腐敗更是讓大明王朝的版圖從巔峰期的近1000萬領土縮水到了350萬.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其巔峰期完成了與唐,明等一樣的使命,那就是軍事征討前朝失地,然後武力拓展疆域,擴大政治版圖。滿清入關後不僅把自己以前的老家囊括在內,而且還收復了近親蒙古,當時的蒙古部族包括現在的內蒙和外蒙。

康熙帝耗費巨大國力平定西藏,臺灣。雍正帝平定青海,乾隆正式確定西藏的領導班子由中央政府統一指定,對西藏正式行使中央政府的執政權利。看看大清王朝的歷史,不管是對外的中俄戰爭,清緬戰爭。還是對內的對平叛青海,西藏新疆等曾經不歸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土地,清政府算是封建王朝中做得很不錯的。至少比兩宋好得太多太多。雖然大清王朝在末期,德行有虧,積弱不堪。被俄國搶了不少土地,後期也因無力控制東南亞局勢而丟掉了部分,但是左宗棠仍然平定寧夏,甘肅等地,復克新疆,為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舔上了重重的一筆。清王朝正式走下歷史舞臺的時候,仍然為中華民國留下了包括新疆,青海,內蒙外蒙1000多萬的領土。豪不客氣的說,我們現在的版圖就是清王朝奠定下來的。別說自古以來和名義收復,看看外蒙還在的時候,我們和俄國在領土上面的爭端少過嗎,領土的爭端不都伴隨著戰爭嗎,沒有實力你就是說破天,人家會給你?

北宋時期的燕雲十六州自古就是中原的,趙氏皇族奪回來了沒有?蒙古自隋唐起就是中原的,明朝奪回來了沒有?清朝在巔峰時期1300多萬的領土直到滅亡還給過繼政府留了1000多萬,我們不說像老祖宗一樣對外收復和擴張,我們現在的領土都是守著清朝留下的老本,就這樣還丟掉了一部分!因為有了清朝統治的幾百年,別看這數百年的時間很短,但清政府的統治者對這些地方確實下了不少功夫,有了一定的民心,人家願意接著跟著你。在這個前提下這才有了兩代政府的自古以來......如果清王朝直到領盒飯都沒有對西北蒙古等大部分地區有實際控制權,你以為還輪得到你後面去搶?雞冠和雞背守了這麼多年,最後都讓人摘了,那些丟了幾百年的地方哪還輪得到你.......

你要是碰到兩宋王朝或前期不能打的王朝,現在北方所有省份的邊緣就是我們的國境線了。大清王朝確實是導致中國近代和世界脫軌,從而造成了近百年的動亂。但是在國土上面,大清王朝前期統治者確實做足了功夫,後代政府不求無功但求無過,不說恢復,你能守住現在的就是阿彌陀佛了。如果最後大清留給的是兩宋或者大明末期的土地,那你看看我們現在能不能成為今天的雄雞。


新和時代母嬰1


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佈退位之時,當時中國的面積為1100萬平方公里,在清朝入關之前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之後,當時的明朝面積,滿打滿算也只有350萬平方公里。這的確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清朝鼎盛時疆域

因此,有人得出了“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結論。那麼,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當然不正確,因為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清亡和明亡之時,為何領土差距這麼大?

其實不僅僅是明朝滅亡之時只有3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此之前,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時期,明朝的戰略其實是一直是收縮的。明朝先後放棄了東北、西域等大面積領土。甚至在韃靼和瓦剌的步步緊逼之下,邊境線也一退再退,土木堡之變更是明朝最大的恥辱。

明朝鼎盛時疆域

因此,作為得國最正的政權,雖然有諸多貢獻,但是,繼承了元朝疆域的明朝,疆域範圍卻遠不如被他覆滅元朝。明王朝對於周邊大面積領土的放棄,其實是起了個很差的示範,也十分愚蠢。即使最鼎盛時期,明朝的疆域也僅有不到1000萬平方公里,比之清朝還是有一定差距。

因此,雖然清朝剃髮易服、《四庫全書》編纂等諸多惡行打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晚清時期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更使得中華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難。

但是,清朝對於中國的領土的確是有貢獻的,並不能因為它的惡行,就徹底將其貢獻抹殺。至少在領土方面,清朝對外拓展的意願和功績遠大於明朝。但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說明,中國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都是清朝的貢獻呢?當然不是。

中國地圖

其實,觀看清朝疆域地圖就可以清晰的知道,無論是東北、西北,還是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這些明亡之時不再屬於明朝範圍的領土,並不是清朝第一次拓展而來。在明清之前在數千年時間內,這些領土都曾多次屬於中國,只不過,是由於末期中原王朝無能,暫時丟失罷了。

中華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之中,唯一一個未曾間斷的文明。也就是說,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輝煌,包括領土,我們這些後世是有“繼承權”的。

因此,清朝對於這些地區的統治並不能叫拓展,而是收復。而這些行為,縱觀中國所有的封建王朝,收復領土,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都是統治者的近乎本能行為。無論是為個人功業還是王朝利益,都是王朝興盛時期的必然選擇。

明末

所以,明亡之後,如果不是清軍入關佔領天下,任何一方勢力佔據天下的勢力都會選擇這麼做。而沒有了清朝統治者對漢人的百般提防和打壓,沒有了巨大的內耗,新生的漢人政權也許能夠將疆域拓展得更大,也未為可知。

因此,對於中國的領土,清朝當然是有貢獻的,而且貢獻並不小,但是,這並不代表清朝因此是獨一無二的,更不能代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全部是清朝的貢獻。

而且,新中國成立後的960萬平方公里,距離清朝滅亡已經超過了38年。在民國的這38年間,中國依然能保持大部領土完整,已經與清政府已毫無關係,自然也談不上清朝有什麼同貢獻。

民國地圖

民國期間,無論中國處於軍閥混戰割據的局面,還是短暫的名義統一,抑或是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中國各方勢力和仁人志士在領土完整和統一方面作出的貢獻,也絕不容抹殺。

所以,中國當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是無數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清朝當然是有貢獻的,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


鳶飛九天2018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

此說法最早來自於李敖和金庸

當然,這個說法來自於李敖。李敖在一次鳳凰衛視的談話節目中,曾經說清朝比明朝好太多了,清朝的疆域要比明代大,文化人和大臣也不會被打屁股。

金庸在《鹿鼎記》裡面也說,“我大清疆域要比明朝大三倍”。

他們對於清朝的評價(尤其李敖,李敖當年在臺灣“中研院”是研究元代歷史的,自然可能對少數民族歷史非常關注),更多的是主觀的感受,我們不去置評。

我們單單來看一下明朝和清朝疆域究竟有多大。

明朝極盛時期曾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不能不算羈縻地區

我們首先要知道,每個王朝它的領土和疆域,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同的變化,我們當然不能用一個確定的數字來指代每個王朝的領土。

比如,明朝領土到底有多大?根據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裡面對疆域的繪製,明宣德八年(1443年)時期,明朝的疆域大概在1100多萬平方公里。

當時,明朝在東北地區,已經佔據到了俄羅斯遠東地區,其疆域一直到了北冰洋。

北部邊界已經佔據瞭如今內蒙古的一半區域,西北地區則有了不丹、錫金和克什米爾將近一半的地區。

南部地區已經佔據了緬甸二分之一的土地,越南的一小部分地區。

當然,也有人指出,此時明朝正式的行政區域只有兩京十三司。兩京就是北京和陪都南京,十三個布政司主要是指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這些省份。

如果排除掉羈縻地區(拿走當地的軍事和政治權利,並給以物質利益。此外,保持當地的原油社會組織和管理機構。類似於現在的“一國兩制”),比如東北(奴兒干都司)、青藏地區(烏思藏都司)和新疆哈密地區之外,明朝所控制的疆域的確可能只有李敖所說的350萬平方公里。

但是,羈縻地區就不是中國的土地麼?只要外交、軍事等權力收歸中央,人員可以自由流動,當地政府和人民也認同明朝的統治,那麼就應該屬於明朝的土地。

因此,李敖的這個說法應該是站不住腳的。

到了明朝後期,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以萬曆十年(1582年)疆域為例子,這個時候,東北地區已經不再屬於明朝,女真族已經崛起。另外,現在內蒙、新疆哈密、青海和甘肅部分地區也已經不屬於明朝,有人估算,此時明朝土地面積大概600萬平方公里左右。


清朝全盛時面積達1316萬平方公里,這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時代

到了清朝時期,康熙、乾隆和嘉慶都曾經命人編纂過《大清一統志》,到了1820年的時候,距離鴉片戰爭還有20年,此時清朝的疆域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

清朝在1760年平定準噶爾汗國之後面積達到全盛,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

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

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

西南與印度莫臥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

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獲得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

清朝還領有臺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

康熙就曾經說過,歷朝歷代皇帝都是以長城為邊界,但我朝是以人民為長城。長城第一次成為了清帝國內部的城牆。應該說,在領土面積這個層面,清王朝的確達到了極盛。

當然,清朝對西北、西藏等地區也使用“多元統治”,比如噶廈、土司制度等等,但是雍正之後,改土歸流之後,土司制度已經基本消失。在對邊疆地區的管控方面,清朝更加進步。

到了晚清之後,中國土地面積的確有所縮小(主要是割地賠款),但是也還有1135平方公里!

我同意,現在我們中國的疆土是承繼清王朝的,沒有清王朝的多元民族政策,也就不會有我們現在和睦的五十六個民族,也不會有今天的中國。

在這一點上,我同意這樣的說法。


兮兮說事兒


現在的中國國土是毛主席帶領共產黨和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們打下來的。

清朝滅亡後,民國建立,一直到1949年以前,新疆和西藏幾乎處於半獨立狀態。

國民政府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承認了外蒙古獨立。

毛主席大手一揮,先是百萬大軍過長江,趕跑了國民黨反動派,然後果斷收復新疆和西藏。安頓國內,消滅了數以萬計的土匪和強盜。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我們把美國人趕回了三八線。

立國之戰。

要說天下得國最正,當屬中華人民共和國。

至於很多人說的法理那都是扯淡。

在當時那種大環境下,講法理繼承的民國為什麼會丟了外蒙古?

一個沒有軍事實力的國家,在列強侵略的時代,講法律道德只會成為笑話。

毛主席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如果不是共產黨,現在的中國領土也不會有960萬。

我衷心感謝共產黨的領導,如果沒有他們,講法理的我們早就被分解成N多塊了,到時候別說960萬,亦或是300萬,我看能有100萬就不錯了。

想要擁有廣闊的國土,就必須要擁有強大的實力。


小猴子的趣味雜談


準確地說清朝給民國留下了11,077,380平方公里,而清朝全盛時面積是13,100,000 平方公里。然而清朝留下給11,077,38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是——

漢人的功勞,以及美國的作用。

沒有左宗棠的平叛,不僅新疆省不保,就連陝甘也會被綠。如果沒有趙爾豐平叛,那麼則西藏難安。如果沒有袁世凱在清朝退位詔書加上“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麼一句話,那麼民國國土大概只有內地十八省的法理的疆域。如果沒有美國反對列強瓜分中國,那麼清朝將會在列強瓜分中土崩瓦解。當然美國尊重清朝疆域完整,提出門戶開放也都是為了一己之私,但客觀上確保了清朝的領土完整。福垊還想說的是,在清朝中末期,也正是漢人的督撫們為清朝統治者的統治保駕護航。沒有這些漢人,清朝早就沒了,何嘗留下這麼多領土呢?

福垊想說的是清朝的功勞就在於,他將羈縻體制改成改土入流,他通過聯姻、冊封的形式乃至直管的形式,確保了邊疆的穩定和掌控。不可否認的是,到了後期清朝的邊疆受了俄、英、日等列強的蠶食甚至鯨吞。

福垊再來說說明朝。

中原王朝最鼎盛的時候就是漢唐,尤其是唐朝非常強大,但唐朝也沒有將吐蕃納入自己的版圖。而作為元朝的繼承者,至少朱元璋是這麼想的。明朝將藏地納入版圖,但對蒙、疆的蒙古政權卻也是無可奈何。明朝初、中期的版圖達到997萬平方公里。因為我國自古禍患來自北方,中原皇朝真正意義地實現了蒙、疆、藏所囊括在內的國土,尚不存在。民國、共和國這方面很明顯遠的是繼承了元朝的版圖法理,近的是繼承了清朝的版圖法理,這也是福垊一直認定元清是我國皇朝的原因所在。

任何一個皇朝末期,其版圖都會縮水,甚至大大的縮水。明朝是這樣,清朝也是這樣 。明朝由997萬平方公里變成了350萬平方公里,清朝由1310萬平方公里變成了1100萬平方公里。

從某種意義來講,的確是沒有清朝1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沒今天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也不能說如果中國最後皇朝是一個漢人政權的外,就一定比清朝做得差!說不定還能恢復忽必烈的榮光也不一定啊。領土繼承既要看前後王朝的版圖的延續性,更要看歷史上曾經所達到的最輝煌範圍的法理繼承性。所謂自古以來某某地是我們神聖不可分分割的一部分。領土是打出來的,但你打領土的時候,也是要考慮歷史的繼承性的。

總之一句話,承認清朝的對版圖的貢獻不是打擊明朝的藉口,希望我們的版圖早日恢復清朝全盛時期甚至元朝全盛時期的樣子。


福垊


我連續吃了10個包子,每個包子大小差不多,第10個包子尤其大些,終於吃飽肚子了,我摸著肚子滿意地說:呃,還是第10個包子貢獻大,讓我一下子吃飽了,前面9個包子根本就不頂用嘛!早知道我就不吃前9個,直接吃第10個包子了!

清朝的版圖在歷朝歷代確實是最大的,最大時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特別是收復了臺灣,鞏固了對西藏、新疆、蒙古、東北地區的控制,即便後來不斷割地,到清朝滅亡前夕仍有1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可見家底有多厚,這一點是清朝的貢獻,絕對不容抹殺。

但拿清朝1100萬平方公里領土與其他朝代疆域直接比較,進而得出清朝對國家版圖貢獻更大,其他朝代無足輕重的說法,無疑十分可笑,違背基本邏輯。

中國現在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送的,不是僅靠清朝幾百年打拼來的,更不是空手套白狼套來的,而是中華民族歷經5000多年曆史,經過多少朝代奮鬥、數千年的開疆拓土才逐漸積累起來的。


明朝滅亡,清朝入主,清朝是在繼承明朝疆域的基礎上,才不斷開疆拓土,擴大領土面積的,試想如果清朝始終蝸居在東北地區,沒有佔領明朝原有疆域,沒有控制明朝留下的土地、資源和人口,他有什麼能力去開疆拓土,把疆域拓展到1300萬平方公里?

同樣的道理,明朝也是繼承元朝的領土,而不是跨過元朝,直接繼承宋朝版圖的,因為宋朝的版圖很小,反而是元朝先後滅了金、夏、大理、吐蕃、西遼等政權,留給後人一個統一的版圖,這樣明朝只要擊敗元朝,“驅逐韃虜”就能實現全國統一了。


那我們應該感謝明朝給我們留下很多領土,而抱怨宋朝版圖很小嗎?

顯然不是,因為宋朝特別是北宋也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格局混亂局面,基本統一大半個中國。當然,宋朝同樣應該感謝唐朝,畢竟宋朝之前的唐朝是封建社會時期的一個盛世,疆域空前廣闊,儘管後期形成分裂局面,但畢竟沒有被外族所征服。

同理,唐朝也要感謝隋朝,因為畢竟是隋朝結束了南北朝這個分裂時期,統一了全國,唐朝是在繼承隋朝版圖的基礎上不斷開疆拓土的;而隋朝同樣要感謝北周,畢竟隋朝是篡奪北周後建立的政權,是在全盤繼承北周的版圖基礎上,才得以統一全國。

……以此類推,每一個王朝推翻了前一個王朝,形成了比以前更廣闊的疆域,但這不僅是這一個王朝的功績,而是在前一個王朝基礎上取得的,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中國的基本版圖,後面每個朝代的輝煌都無從談起。

我們常說“長江之水天上來”,雖然長江在下游和入海口最寬,但如果沒有源頭的涓涓細流,以及一路之上不斷注入的支流,長江之水哪裡來?中國如今的版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苦心經營而來,每一個朝代都有貢獻,不必對哪一個朝代歌功頌德,分出高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明朝滅亡的時候,直接控制的實際領土差不多隻剩350萬平方公里,這的確是事實。而清朝滅亡的時候,清朝實際控制的領土連300萬平方公里都沒有,何談1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誠然,清朝巔峰期的時候,領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這個在歷史上,算是最大的朝代之一了。不過,巔峰期的清朝領土,和後期的領土差異是很大的。尤其在辛亥革命以後,清朝實際控制的地區只剩下直隸、河南、甘肅、東北、以及內蒙的部分區域了。這個區域的總和,其實不過300萬平方公里而已,相比明朝滅亡時候的區域還要更小。

明朝巔峰期的時候,領土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比清朝的巔峰期小了那麼一點點,不過也是歷史上最大的朝代之一。只不過,到了明朝後期,由於對邊疆控制能力的減弱,以及李自成、張獻忠和後金的崛起,到明朝滅亡的時候,明朝的實際控制區域僅剩下北直隸和南方數省了。這個國運態勢,其實和清朝滅亡的時候非常相似。

因此,看待明清兩朝滅亡時候的實際控制土地,不能用兩套標準來看待。用明朝滅亡時候的規模,來和清朝滅亡前的規模比較,原本就不合理。兩朝的控制範圍非要做一個比較的話,也只能用巔峰期比較巔峰期,滅亡時候比較滅亡時候,這樣才是公正的。同樣,用清朝滅亡時候的300萬平方公里,去和明朝平常時期的900萬平方公里相比,也是不合理的。

由於明朝領土的奠基,清朝建立之後,才能夠志在恢復明朝巔峰時期的領土,這也是清朝領土的核心根本。同樣,由於清朝領土的奠基,清朝滅亡以後,後代也只能以清朝曾經的領土為志,並做最大的保持。

從這一點看,清朝不可能只繼承明朝滅亡時的那一點領土,必然會尋求恢復。清朝滅亡以後也一樣,後代也不可能只繼承清朝滅亡時留下的300萬平方公里,必然也會尋求恢復。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自然也就是清朝滅亡以後,經過後代的努力而維持下來的。


蘇綻


清朝控制的疆域最大是無疑的,像漢唐強盛時軍隊北到燕然西到吐蕃南到越南但都沒有實際控制那裡。

清朝的統治之術可以說是最厲害的,首先內部的八旗制度相互制衡,武將很難獨掌大權,再者在立太子方面從雍正開始的秘密立儲去掉了因爭位的內耗,朝中滿漢又互相制衡使有兵權滿人很難結成個人集團對皇權造成威脅,再就是用儒家思想奴化漢人,用宗教手段使西藏人民一厥不振,在以前的朝代,吐蕃一直是中原王朝勁敵,清朝抬高僧人的地位,鼓勵岀家,西藏自此對中原毫無威脅,對北邊的蒙古則與主要部落採取互相通婚的方式來控制。所以直到民初,清朝國土所丟失的並不多,清朝王室下場也只是從王爺變成了老百姓並無性命之憂。清朝對中國國土的貢獻還是不少的,這不能否定。清朝前面的明朝實際控制的疆域並不多。看漢朝的投筆從戎,唐朝的邊塞詩,書生都想開疆報國,自宋開始,理學禁錮漢人思想,漢人雄風早就沒了。宋朝明朝加強集權都是為了防備漢人造反,對於那些化外之地能丟就丟,雖然軍隊也曾到過那裡,但並沒有實際控制。


晴空梵音


這個問題以前有人提起過,筆者覺得這種說法對大明有點不公平。因為一提到蒙古帝國的領土,大家多說是3500萬平方公里;一提到清朝的領土就是1100萬平方公里。說的都是鼎盛時期的疆土。可是,一提到明朝的領土,普遍的說法都是350萬平方公里。為啥用明朝衰落時的疆土面積和其他朝代鼎盛時期去比較呢?要知道,永樂年間大明朝的疆土也是997萬平方公里的。<strong>

我覺得說明朝350萬的人都是有種恨鐵不成鋼心態,畢竟大明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家封建王朝。之後就是清朝,清朝之後中國就告別了封建王朝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大明朝的皇帝,後世的口碑都不太好,大家都有種小黑的成分摻雜其中。這也使得很多歷史工作者和歷史愛好者,一提到明朝,都是說那些君臣之間制衡術,帝王術等腹黑的一面。

而在近些年的影視劇中,極大程度的美化了清朝。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大清王朝盡善盡美的印象。所以,一提到清朝的事,大家都往好的一面說。於是就出現了拿清朝的1100萬vs明朝的350萬。

其實在各個王朝打天下的初期,都是以屍骨成山為代價才能最終坐穩江山(宋朝稍微好一點),清朝也不例外,而且滿清剛入關的時候種種作為比起皇軍來有過之無不及。只是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了華夏200年,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本來漂白自己。這事和本題無關,不再細說。

實事求是、不吹不黑的講,清朝的版圖確實給現在的960萬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但是,又是誰給清朝的1100萬打下了基礎呢?大明朝鼎盛時期的997萬就不算數了?即便到明末,明朝已經無力迴天的時候,那些藩鎮,邊幫曾經的大明的土地都不算我華夏領土了?這些都是明朝的業績啊!

如果不是明朝在蒙古人手裡搶回997萬平方公里,大清坐穩中原後,能名正言順的把版圖擴大到1100萬嗎?

當然,大清的1100萬,主要還是靠清朝那幾位明主持續努力的結果。但是明朝給清朝的明主留下了一個收復河山的理由,要不然清朝對外作戰就變成了赤裸裸的侵略了。

寫這篇文章不是要漂白明朝的弊端,也不是要黑大清王朝。只是覺得拿清朝鼎盛時期的1100萬VS明朝沒落時期350萬太不公平了。畢竟,三番之亂時清朝也曾經短暫的失去過半壁江山,太平天國時期也有大量土地被漢人收復。如果拿三番之亂時康熙大帝手裡實質控制的領土VS明末的350萬,恐怕康熙大帝也多不哪去吧!<strong>

本文只是個人見解,歡迎有不同觀點的讀友在評論區指正。


無筆史官


這是要一棍子打死明朝的感覺呀!首先說這個問題的邏輯本身就存在問題,領土是不可能隔代繼承的。其次我們現在擁有的領土應該歸功於歷朝歷代的積累。




首先說歷朝歷代的領土都是繼承的上一個朝代,也就是說領土不可能隔代繼承

我們以元明清為例,元朝滅亡後,明太祖朱元璋以中央政府的姿態宣佈從元朝手中接管了西藏。之後在拉薩設置了烏斯藏衛,後來還改為了烏斯藏都指揮使司。注意西藏在元朝之前根本沒有納入過中原王朝的管理範圍。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將西藏納入中原王朝,並不是因為宋朝的原因,而是因為元朝曾經將西藏的主權和治權收歸了中央。

同理在明朝滅亡以後,清朝能夠名正言順的出兵江南、西藏、以及西部地區,也是因為明朝曾經將這些地方納入過中原王朝的管理之內,因此中原王朝也對這些地方擁有了絕對的主權。

當然也不可否認清朝為中華民族的領土所做的貢獻,在原有的基礎上囊括了整個蒙古地區以及整個東北地區。另外還將國土擴張到了自唐朝以後,我們不曾到達的西域地區。



我們現在的領土是歷朝歷代的積累,不能靠著打壓前朝而抬高清朝的貢獻,當然也不能過分的貶低清朝

自秦始皇第一次完成大一統時,每個大一統的朝代都在努力的開疆拓土。也因此我們的現在所擁有的領土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

秦朝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平百越,開拓五嶺,奠定了後世漢地十八省的疆域。

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擴展,將西域地區收歸中央管轄。因此整個漢朝實際控制的領土已經超過600萬平方公里。



隋朝結束動亂之後,正式將海南島納入了中央管理。

唐朝時期,首次將漠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版圖。整個唐朝的版圖深入如今的中亞地帶,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里。



宋朝由於遊牧民族的壓制,導致了領土大面積縮水,僅有287萬平方公里。

元朝時,中原王朝面積為1372萬平方公里。首次將青藏高原、臺灣列島統歸中央政權。



明朝時,中原王朝最大疆域為997萬青島公里,當時朱棣在元朝的基礎上派人登上了庫頁島,並且宣誓了主權,勢力一度深入外興安嶺至西伯利亞一帶。

清朝時,中原王朝在前代的領土上進行擴張鞏固,面積達到了1316平方公里。由於清朝時期進入了近代社會,所以清朝的領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承認。




另外再說兩件事情根本沒有可比性

明朝屬於被清政府暴力推翻,在這個過程中,明政府在逐漸的喪失對周圍領土的控制權。比如明清薩爾滸之戰前,明朝對遼東有絕對的控制權,但在薩爾滸之戰以及後來的松錦會戰失敗後,才徹底的失去遼東的控制權。

反觀民國取代清朝時,兩個政權屬於和平的交接過渡,民國政府從法理上繼承了清政府遺留的土地,所以清政府在滅亡時宣稱有1100萬平方公里。如果是清政府被暴力推翻,或許清朝滅亡時的領土也不會超過明朝滅亡時的領土。



當然我們能夠擁有今天的領土,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