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買武器的錢都是從哪來的?

黃泰然


中印是鄰居,但由於長期以來,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對印度的認知,並不是很到位,今天讓我們來詳細說說。我們所知道的印度,總是不停買武器,買成了天下第一,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那是因為印度國防技術自主能力很差,不買手中沒用的。比如其空軍戰鬥機,由於自己製造的LCA缺陷嚴重,而且自主率明顯不足,價格高,實用性太差,充其量不過一個準三代的水平,明顯不能滿足空軍作戰需求,而舊有飛機一水外國貨,現代化程度較高的不足三分之一,其它全是準三代以下水平,還有大量的米格-27和米格-21,老化已十分明顯,世人總見印度不停往下掉飛機,原因即由於此。即便如此,戰鬥機數量仍在不停萎縮,現在只有區區32箇中隊,隨著二代機的退役,更加劇了無機可用的尷尬,也只有通過外購,來達到建設現代化空軍的目標。外購軍機,從來價值不菲,如新購法國“陣風”,36架竟高達88億美元,其中不只飛機平臺,還包括武器和培訓費用,以及法國為其量身打造的高原型發動機型號等,這樣加在一起,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毫不奇怪。

▲軍費並不高。印度2018年的GDP達到了2.69萬億,而軍費只有507億美元,只佔GDP的1.56%,應該說是不高的,也就是一般國家水平。印軍大有意見,2017年印度自曝家醜說,其彈藥持有量遠低於大多數國家40天戰爭損失儲備要求,就是明顯的例子吧,一方面,印度國產自主技術太差,另一方面,不得不說,長期以來軍費不高也是原因。軍費不高,卻養著一支擁有132.5萬的軍隊,據網上公開消息,印軍工資水平並不低,僅人頭費即佔據了絕大部分,還要用於日常訓練,這樣算來,也就剩下不多,用於外購買武器的費用少之又少。可奇怪的是,我們常在國際市場,每見之一擲千金,買遍了世界先進武器,那麼這些錢哪來的呢?除了使用每年的一部分軍費開支,額外的部分,恐怕唯一的解釋是,政府另外撥給。

▲錢從何來?外購武器從來貴,然而印度高額軍購的背後,我們看到,其戰鬥機數量不停在萎縮的實事,這說明印度外購數量也沒有多少,對吧?如美製C-17運輸機,一架高達4.7億,也就只買了11架,如果按照合同分期逐年支付,印度還是有能力歸還的。高大尚的武器,印軍採購了不少,而戰術武器採購,卻長期淪於停滯的狀態,有限的軍費,買東就買不了西,如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啟的陸軍火炮現代化計劃,四十年來只外購了幾百門,原因就在於錢緊。陸軍手中的“英薩斯”步槍,裝備數量幾十萬支,1999年在卡吉爾衝突中發現存在諸多技術問題,說升級改造,因難度太大,只有停產了事,世上幾曾見一個國家的軍隊,手中沒沒有一支可靠的步槍可用。大量的軍費幾十年來,都用作外購,而對自研投入明顯不足,所以一點軍費,都用作外購,政府要另外撥給,也見沒有多少。

▲難以為繼。印度有野心,加之經不住誘惑和蠱惑,一點錢卻揮金如土,買來了看似高大尚的裝備,加之維護能力不足,軍隊裝備存在使用性差,不得不再次外購,即給世人造成幾十年不停買武器的印象,其實也沒有買來多少,一是貴,二是使用性不高,越渴越吃鹽,乾急不出汗,這便是印度長期購買外國裝備的結果。總是買一些不實用的裝備,如航母也自外來,因實用性不高,不得不高額費用用於維護,從而加劇了裝備緊張的狀況。國防現代化買不來,這就是裝備發展的規律,所有國家如此,印度也難以擺脫。每遇戰事,總能看到印軍因手中武器不能滿足使用,一次次擺脫不了緊急向外購買武器的尷尬與無奈。只靠外部購買裝備,明顯就是不夠的,花錢買不來國防現代化。印度就是教訓。


魂舞大漠


印度在國際上一直是不差錢的形象,同時也是一副傻白甜的形象,雖然和白,甜不太沾邊。印度還有一個癖好就是總喜歡以比別人貴的多錢去購買裝備,而且還樂此不疲,比如俄羅斯就總是喜歡拿印度當提款機,研製五代機沒錢了,讓印度出點,航母快完蛋了,讓印度出點,不光俄羅斯還有美國,2016年印度向美國採購了一批M777榴彈炮,數量為145枚,總價格竟然達到了驚人的7.5億美金,平均500萬美金一枚,沒有概念是吧,給你個參考物,俄羅斯的T-90報價400萬美金,知道有多貴了吧,美國這是往死裡坑印度啊,但是為什麼印度這麼喜歡給別人送錢呢?這和印度的野心分不開,或者說印度的夢想,印度總是喜歡以大國自居,想法設法的想要提高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軍事實力,提高軍事實力的根本是自我研發,但是無奈基礎太過薄弱只能用這種辦法來彌補,用高價格購買裝備和技術,已達到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目的。

印度的軍費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平均大約每年500億美金的軍費佔GDO百分之二左右,軍費的水平和俄羅斯差不多,對於俄羅斯來說這點軍費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但是對於印度來說日子就好過的多了,就自己那點家當,還都是買來的,不買能怎麼辦自己又造不了。

至於說印度的錢哪來的?印度的經濟還算不錯,雖然說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連個公共廁所都沒有,但是印度的經濟增速還是挺可觀的,並且印度還在進行各種的稅收改革,以促進經濟的增長,印度在醫藥,IT,還有文化(比如寶萊塢)方面比較發達,除以之外印度石油產品,電子產品,金銀,機械,化工產品的出口也為印度創造了大量的外匯,那錢還是不夠用怎麼辦?答案一個字 借,但是隨著印度國際信譽的下降,這條路變得越來越難。


軍武小咖


印度窮,印度落後,沒錯這是不爭的事實,印度的人均GDP不足2000美金,甚至排在了有些撒哈拉國家的後面。

然而印度沒錢嗎?它可是要超過英國成為第五大經濟體的存在,而以ppp計算則只排在了中美之後的第三大經濟體,每年軍費雖然達到500億美金,除去一些必要的開支,還是能剩下不少資金購買武器的。

不僅如此,人家印度購買武器,一般都是分期付款,能還的起就還,實在還不起就欠著,列強們也不能把他怎麼樣,誰讓他們在訂單的開始就設計好圈套坑印度來著,比如俄羅斯一美金賣給印度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便宜吧?我也能買得起,不過修不起,改裝費一漲再漲,最後花了29億美金。

再比如2000年印度購買了51架幻影-2000,單價13.3億盧比,不過升級之後價格可就漲到了19.5億盧比,這簡直就是"赤果果"地坑人,然而印度人民顯示出了極大地包容力,這都不算事,紮緊腰帶欠債還是要買,誰讓自己連步槍與子彈都不會製造呢?

被坑的多了,印度人也變得聰明瞭,新型武器必須的買,不過要加上自己的條件,在2016年印度購買了36架陣風戰機,其條件就是技術轉讓以及把零組件交給印度生產,印度不但不會賠說不定還能賺一筆。

印度雖然貧困,基礎建設十分差勁,民生狀況也十分不理想,不過在這方面的花費也相對較少,可以節省出很大一筆錢去購買軍事裝備,不僅如此,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去年增速基本與我國持平,相當強勁,也帶動了出口的增長,去年印度對中國出口額增長了40%,雖然與中國還處於逆差狀態,但對別的國家可是順差的。

不僅如此,大量的印度裔移民以及勞務輸出人員從全世界向印度匯款,使印度的外匯儲備達到了3000億美金,這些錢也足夠它購買武器裝備的了。

然而雖然印度買了米格,買了陣風,買了美洲虎,買了海鷂,買了c-130,買了反潛機預警機,買了“長釘”導彈,然而光靠購買,是買不來一個軍事強國的,即便它老是吹噓自己為僅次於中美俄的全球第四大軍事強國,也許看上去的確有些唬人,欺負欺負小國還可以,事實上沒人真正地把印度的軍事能力當回事,40年摔了1000架飛機,幻影幾乎摔了了個精光,國產航母十年沒任何進展,阿瓊坦克43年的研製計劃被擱置,光輝戰機被印度海軍拒絕使用,試問這樣的軍事能力能算軍事強國嗎?

當然了它還可以再買,前提是印度經濟能一致保持高速發展,以及那些賣給他們裝備的國家非常厚道地給出一個合理的價格,而不是越長越高。

我是煙雨醉逍遙,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煙雨醉逍遙


印度這個國家,給人的感覺一般都是極度的貧窮,落後甚至還有許多來自古老風俗的野蠻。但是,這些都只是印度的平民百姓所經歷的生活,他們的領導層卻不像百姓一樣窮,反而給人一種非常闊綽的印象;這是由於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印度在各種軍事裝備的採購方面大手大腳的緣故;每次印度要賣武器,都會有一堆軍火企業圍上來,搶著要宰印度這個衝頭;既然印度這個國家這麼窮,那麼他們購買武器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呢?

其實,印度雖然是窮,但事實上並不是整個國家都很窮;印度的貧富差距非常大,儘管大部分印度人民都生活在惡劣條件下,但是仍舊有數量不少的印度人處於極度富裕的狀態;這些人就是印度的剝削階級,他們的富裕程度甚至可以達到世界一流發達國家的水平。

這批人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如何更加有效的剝削普通的窮苦印度人民;印度加起來高達十多個億的窮人,有著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剩餘價值可以剝削,長此以往印度這個國家轉的盆滿缽滿;這才使得印度擁有了高達三千億的外匯儲備和豐厚的財政收入。

這才使得印度能夠源源不斷地有更多的資金來高價引進各種軍事裝備;儘管印度這個國家整體上來說很不堪,但是在一些比較基礎的領域其實實力也並不是很弱,作為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國,印度人的數學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著名的印度帝國理工大學,就是許多美國硅谷IT人才的起源地;不過目光短淺的印度經常為了和美國交換先進武器,而把自己國家培養的人才送到美國;這可以說是非常愚蠢的“自廢武功”行為了。

不過,印度也並非什麼時候都買得起先進武器,許多時候印度也會賒賬,許多發達國家就抱有大量的來自印度軍購的債務;很多時候,為了儘快提升軍事實力,印度在沒有錢的時候也擠破頭的貸款來進口軍備,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方法,如果一直持續下去,那麼印度遲早會有崩潰的一天。


霹靂火軍事


印度給大家的印象除了狂妄,無知和開掛之外估計就是軍購上的大手筆了吧!但印度乞丐遍地,到處都是平民窟,哪裡來的這麼多錢來買買買?

最近幾年,印度頻繁的軍購和對外擴張,其發展軍事欲成為世界一流軍事強國的野心不言而喻。而且印度軍購的大多是高科技先進武器,這無疑會拉高其軍費支出,所以印度用了不少方法來解決軍購的問題。


第一,外匯儲備。印度的外匯儲備有三千多億美元,其中一部分用來購買武器,但外匯對印度來說是很珍貴的,其國內各個方面都會用到,所以只能使用一部分。

第二,出口糧食和售賣武器。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但糧食產量卻只有我國一半不到,在我國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糧食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時候,印度卻在出口糧食,無疑,賣糧食的一部分錢被挪用與軍事上。除了糧食,印度還威逼周邊小國購買其本國武器,但由於質量問題,慢慢被抵制。


第三,賒賬。有時候印度看中了武器卻沒錢買怎麼辦?先欠著。單單美國印度就欠了1.4萬億美元,每年用於支付的利息達到印度政府收入的%26,這個坑印度很難填了,估計以後都得給美國打工了。而且,印度甚至有過賴賬的行為,所以導致很多國家不是很信任印度!
印度不在國內下力氣,卻一心的窮兵黷武,導致印度無法自行研究生產只能依賴進口,這無疑是個惡性循環,坐看印度未來!(歡迎大家腦補。)


迷斯特里斯基


印度雖然不富裕,但是拿出一部分錢出來買武器是很正常的。但是對於印度軍隊的規模和裝備程度,讓人有種誤解,覺得印度在購買武器上投入很大。首先現在印度軍隊的主戰裝備幾乎都是印度之前購買的蘇聯武器,裝備不算落後,數量很龐大,但是這筆錢是以貸款的形式購買的,在蘇聯解體後,由於盧布大幅貶值,這筆貸款幾乎算是白給。而從蘇聯解體後,印度的大宗軍事採購是很有限的,100多架蘇30MKI,1000多倆T90,一艘二手航母,米格29K,還有一些其它零零碎碎的,分在20幾年裡採購,每年也就10億美元左右,並不多,不如同時期的中國。近段時間的陣風采購反反覆覆也沒定下來,倒是採購了一些美製的火炮,運輸機,無人機,反潛機,金額也有限。所以印度購買外國軍火一向雷聲大雨點小,軍備更替也很緩慢,以現有軍費和貪腐體制,印度根本無法有效完成三軍的正常裝備替換。


思辰44526752


印度哪來那麼多錢買武器?印度目前作為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怎麼會沒錢買武器?印度跟中國一樣是個發展中國家,而且經濟增長速度很快,整體收入非常可觀。印度的醫藥,IT,文化等產業很發達,印度的大米,礦石出口創匯能力不容小覷。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簡單形容來說印度目前是國富民窮,貧富差距大,印度是將近80%的國民收入全部用來發展軍事和國防了。而且印度在大宗武器購買上大多數都是選擇貸款和分期付款的。


huaqiangkill


建屎坑的錢,拿來買武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