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再回復微信,然後名字出現在涼山火災犧牲名單裡

他沒再回復微信,然後名字出現在涼山火災犧牲名單裡

二人的聊天記錄

他沒再回復微信,然後名字出現在涼山火災犧牲名單裡

圖中左一是代晉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鑫昕

深夜坐在開往西昌的火車上,我刷著手機屏幕,翻看消防員代晉愷的微信朋友圈,幻覺和現實在大腦中錯亂交替。

在3月31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縣的森林大火中,代晉愷犧牲了。根據應急管理部發布的消息說,撲火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發林火爆燃,瞬間形成巨大火球,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失聯。

4月1日傍晚,我突然接到了代晉愷殉職的消息,那一刻,我的手停在鍵盤上方顫抖。看著朋友發來的那句因為少字、錯字而顯得不通順的話,我需要向對方排除可能的誤解:“您說明白點。”

“上次一起採訪的涼山支隊報道員,也遇難了。”

“×!”

我沒忍住粗口。也沒能忍住淚水。

就在1日中午,我還給代晉愷轉發了有撲火人員失聯的消息,想向他求證。一直沒有收到回覆,我猜想他可能正忙於這次火情的處理,顧不上回消息了。

我沒想到他會在失聯人員名單裡。他是報道員,正如他給自己和戰友的角色定位:“你們負責衝鋒陷陣,我負責還原現場。”

2019年春節前,我到涼山採訪剛剛轉隸的森林消防隊伍,代晉愷一路跟著我,還給我解說,幫助我這個外行了解這支因應國家應急管理體制改革而組建的隊伍。

他外貌很普通,話不多,穿著制服和消防員們走在一起,就更認不出誰是誰了。採訪快結束時我們互加了微信好友。他說,需要補充什麼材料,可以和他聯繫。

後來,為了核實人物身份、收集視頻素材,我們聊過幾次。我的報道是過完春節後發表的。除夕那晚,他給我發來一句過年問候。聽說我回老家過年了,他還說“真好呀,好羨慕呀”。那一天,他們一早就去火場,下午才回到駐地,正月初一一早又上山打火。

他在微信朋友圈裡說:“有一種戰鬥叫做:吃了‘炫邁’一樣,停不下來。”

涼山州地處高原,植被茂盛,秋冬季節十分乾燥,是火災高發區域。森林消防隊伍經常過不了安穩年。有時候剛擺好年夜飯,戰士們就上山打火了,剩下炊事班的戰士守著幾桌豐盛的年夜飯。

應急管理體制改革之後,作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他們有險必出,任務量比過去大大增加。代晉愷數著參加過的每一場撲火行動,有時候在朋友圈曬一曬:今年第11場火!今年第12場火!今年第14場……

不知道木裡的這場大火是他今年打過的第幾場。可以看到的是,3月29日那天,他的朋友圈裡發了16條關於涼山州冕寧縣火情的報道。

他的微信朋友圈裡記錄了森林消防員的日常。接到火情時,他會一邊叫著“瘋了吧”,一邊換衣服出發。他用一條短視頻記錄“什麼叫遮天蔽日”,描述“第一次體會到煙把自己包圍的感覺”。

2019年以來,他沒有停歇過。這次出發去木裡之前,他突然對戰友說:有點累了,我不想去了。但是當車準備出發時,戰友們看到他又揹著包下樓來,登上了趕往木裡火場的車。

這種狀態,就像他一年前在朋友圈裡說的那樣:“雖然不知道我們還能再當多久的兵,但只要軍裝一天在身,時刻要保持衝鋒的姿態。”

他沒再回復微信,然後名字出現在涼山火災犧牲名單裡

犧牲者名單

本文由中國青年報獨立出品,首發在中國青年報頭條號,加入樹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