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自主招生不得不提的四大懸念

每年進入4月,大學招生逐步進入預熱階段。尤其是自主招生報名,格外引人關注。截止到目前,參加自主招生的大學均陸續公佈了自主招生的簡章。由於今年是新高考的過渡年,作為新高考和現在高考模式中間的自主招生模式,實施了16年了。今年自主招生政策號稱史上最嚴。在即將大面積實施新高考的背景下,今年的自主招生撲朔迷離,有很多令人費解之處。

大學自主招生不得不提的四大懸念

大學自主招生不得不提的四大懸念

大學自主招生不得不提的四大懸念

懸念一 今年報名人數會大減嗎?

今年關於自主招生的條件這麼苛刻,會出現大量的考生會遇難而退,不參加自主招生選拔嗎?這屬於第三方的合理想象。我不這麼認為。

實際上,每年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大都是城市裡優質高中裡的學生。這些學生家庭環境相對優越,大約從高二階段就開始有專門的機構運作自主招生的套路。對他們而言,不會由於今年自主招生嚴控,而放棄自主招生的。自主招生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並不意味有真正的學科特長,而是增加一次雙一流大學錄取的機會。萬一能錄進去呢,這種功利性主導自主招生報名人數趨勢。

現在一些大學自主招生報名人數, 多的每年有10000人左右,低的也有1000人左右。全國這幾年參加自主招生報名的總人數80萬左右。約佔全國考生總人數的8%左右。總報名人數不會出現大幅下滑現象,但是,由於自主招生政策嚴控,分母考生的人數會暴漲。即大量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被淘汰出局,大學自主招生條件,只要乾貨。

懸念二 文科生還有沒有出路了?

高考改革的趨勢勢實行文理不分科,但是在今年自主招生的簡章裡,很多人都發現了一個蹊蹺:只招理科生。讓很多文科生痛哭流涕,為什麼高考改革了,自主招生還玩歧視文科生的古老遊戲?

有人統計過,今年有接近一半的大學自主招生取消了文科生。這是有內在原因的,參加自主招生的大學,基本上都是雙一流大學,即以前的985大學和211大學,這些大學大約接近70%是理工類大學。這些大學以往有文科生自主招生計劃,屬於掛著理工招文科,不倫不類。今年等於是更規範了。

對於那些參加文科類專業自主招生的考生而言,並不是沒有出路了。一些綜合性大學或文科專業見長的大學今年依然招文科生。對於那些參加自主招生的文科生而言,大都從高二階段開始,參加商業機構的套路操作,他們不會因此而放棄,而是選擇有文科專業計劃的大學。意味著文科專業的報名人數今年會出現暴漲趨勢。

懸念三:多餘的招生計劃去哪裡了?

今年自主招生門檻很高,很多大學以前都不好意思提學生必須有奧賽“省賽區一等獎”,但今年很多大學把奧賽一等獎設置為自主招生的必備條件。每年各個學科奧賽一等獎總人數1000多人,顯然不夠這麼多大學分。

今年很多大學自主招生的計劃進行大範圍壓縮,有的大學計劃幾乎壓縮了一半。而且,今年自主招生的總基調是“寧缺毋濫”。潛臺詞是,沒有得到奧賽一等獎,我就是自主招生計劃錄不滿,也不錄你。當然,這是我的理解,未必如此。但自主招生的計劃肯定不再是過去的5%了。

自主招生計劃屬於特殊類型招生,沒有分省計劃,但屬於招生總計劃的一部分。如果某大學當年招生總計劃和往年相比沒有變化,自主招生會多餘出一部分計劃,那麼,這些計劃投向哪裡了?根據我的估算,一些大學在生源地相對好的地區,今年的投放計劃可能會比往年多幾個,這些計劃就是從自主招生的計劃那裡來的。

會有體育不達標的學生被淘汰嗎?

我今年最關注的是自主招生測試體育。這是今年高校招生最為重大的一個變化,具有導向性。雖然今年不是所有大學自主招生都要測試體育,但這是一個跡象明顯的趨勢。或許未來新高考都會測試體育,不是沒有可能的。

今年,有大學明確表示,體育不達標,取消資格。還有大學含蓄表示,體育測試達標的考生,才會確定考生名單、優惠分值及認定專業範圍。意味體育真不是可有可無的了。但根據我的觀察,大學在自主招生體育測試環節,今年不會太嚴格,硬貨是奧賽獎項。奧賽一等獎,體育測試不達標,大多數大學在這個環節會高抬貴手的。不重視體育的校長不是好校長,重視體育,是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我相信,各大學未來體育測試會越來越嚴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