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短暫的高熱驚厥是無害的,大多和錯誤治療有關,應如何處理?

孩子短暫的高熱驚厥是無害的,大多和錯誤治療有關,應如何處理?

臨床發現有驚厥歷史的小孩都有錯誤或過度治療的歷史,比如之前發燒時很比較多、抗生素或掛水治療,或者大量的使用退燒藥。也有少數與先天體質有關。

驚厥是因為發燒時身體需要消耗津液(有時候喝水不能第一時間轉化為津液),而如果產生津液的能力不足,就會導致發燒時部分機體缺乏津液濡養,這個時候人體的本能反應,就是開始抖動和抽搐,讓津液快速均勻分佈。

短暫的良性的高熱驚厥是為了快速輸布津液:想象一塊浸溼的毛巾,你把毛巾抖一抖,是有助於水溼均勻分佈的。

如果不是癲癇體質,持續時間短的驚厥是無害的,是小孩身體自己在處理問題。

當然驚厥反應也不只是津液輸布的需要,所以從本能反應的角度理解,實際上驚厥不都是有害的。

如果被錯誤處理,反而導致傷害。當然這裡面存在一個度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程度的驚厥才是無害的,這個沒有標準,擔心的話還是去看醫生更好。

當然驚厥的現象裡,也有不能本能反應的部分,就是津液不足導致的現象。從津液這個角度分析,我們就知道驚厥是跟發燒溫度沒有關係的,只與小孩當前的體質狀況、與當時產生津液的能力有關,有的小孩發燒38度就要驚厥,有的發燒41度了還是精神正常。

孩子短暫的高熱驚厥是無害的,大多和錯誤治療有關,應如何處理?

驚厥的誘因

也從津液出發,我們就能知道如何加速驚厥。

一種就是不辨證的過度使用退燒藥,比如非風寒感冒的情況下,退燒藥會致大量出汗,那就會喪失大量津液,會推動驚厥的產生;

也有用退燒藥後沒出汗,但是也很快就驚厥的,這是因為雖然沒有出汗,但是退燒藥會導致津液開始往體表輸布,這樣的話對於津液本來就不足的小兒,內臟的津液就不足了,所以也可能加速驚厥。

當然,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中醫發汗的方法,比如艾葉煮水泡腳出微汗,對於不適合發汗的情況,也是可能導致加速驚厥的。

孩子短暫的高熱驚厥是無害的,大多和錯誤治療有關,應如何處理?

驚厥的表現

高燒驚厥的患兒通常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呼叫寶寶也沒有反應,頭向後仰或歪向一側,雙眼往上翻或斜向一側或頻繁地眨眼,臉色、嘴唇顏色蒼白或發烏,牙關緊咬,口吐白沫(如果咬傷舌頭時會吐血沫),四肢僵硬或有節律地抽動,還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

發燒,尤其高燒時,會偶爾四肢或全身抽動一下,這個不是驚厥。一般小孩都會這樣,只有持續時間幾分鐘的才考慮驚厥。

驚厥的中醫方式處理

小兒推拿

先上三關把手腳推熱(當然還可以溫水熱或搓熱或捂熱),然後再退六腑。不能貿然退六腑,否則會加速孩子驚厥。上三關向心推,退六腑離心推。

孩子短暫的高熱驚厥是無害的,大多和錯誤治療有關,應如何處理?

穴位刺激

崑崙穴,太溪穴對掐。崑崙穴在足外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偏下方的骨頭上緣。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與腳後跟跟腱之間連線的中點或凹陷處。兩個穴位差不多在內外踝相同高度位置,用拇指、食指對掐。

孩子短暫的高熱驚厥是無害的,大多和錯誤治療有關,應如何處理?

迅速復甦

做到以下三點,多可馬上覆蘇:

1) 掐頰車(咬牙時在咬肌隆起處)

2) 讓孩子側臥並拍背

3) 把手腳搓熱

掐頰車可讓孩子甦醒,避免咬壞舌頭;拍背可促進甦醒,避免痰液嗆入喉嚨;把手腳搓熱泡熱捂熱,促進體表散熱,有效快速降溫。

放血

孩子短暫的高熱驚厥是無害的,大多和錯誤治療有關,應如何處理?

古人發現小兒高熱時,其耳後靜脈充血變粗,色澤變深,於是便用針刺該靜脈放出一二滴血,小兒的高熱抽搐病症很快消失!耳後靜脈在成人不明顯,但在兒童卻很明顯,年齡越小越明顯,而且在小兒高熱抽搐時最明顯——摘自《黃龍詳看針灸》

刺血可以用三稜針,一次性採血針更好用,實在沒有也可用縫衣針消毒後使用。刺破後擠出幾滴血,直到血變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