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在未得到國際援助時,我國的槍械裝備水平如何?

綻放那人之本色


抗戰時期,我國軍隊裝備了來自10來個國家的14種步槍!抗戰期間,我軍共計消耗各種步槍600萬多支。而我國在抗戰時期,所有兵工廠才生產了181萬餘支步槍,肯定不能滿足需求。所以,我國大部分槍械還是依賴國外援助和購買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在未得到國際援助時,我軍裝備的槍械。

第一,中正式步槍(二四式步槍)。

中正式步槍是根據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為原型進行仿製。蔣介石對此槍特別重視,為適應國人體型,蔣介石還建議下,將槍托略微縮短、刺刀加長。國民政府為了表示對蔣介石的尊敬,將此槍命名為“中正式”,(蔣介石名中正)。


此槍自1935年開始生產以來,到1949年結束,共計生產了約60萬支。當時,整個國軍兵工廠共計生產各類型槍械181萬支。中正式佔了三分之一。這些槍優先裝備中央軍(“德械師”|“德式師”)。因為生產數量少,也不算是國軍制式裝備。其實,當時的我軍,真的就是“萬國造”。

這款槍使用7.92×57毫米尖頭型毛瑟槍彈,初速高,殺傷威力大。比三八大蓋使用的6.5×50毫米步槍彈威力明顯大。7.92×57毫米子彈,也是我軍最常用的子彈,可與和捷克ZB26、“二四式”馬克沁的子彈通用。這樣,也能減輕後勤壓力。

第二,漢陽造(八八式)。

該槍是仿製德國1888式步槍而成。當時,清政府其實是想要毛瑟步槍,結果,被德國商人忽悠了。這款槍,從1896年開在漢陽兵工廠生產。一直到1944年,這款槍在我國生產了50來年。(1932年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想仿製1924年式毛瑟步槍,代替漢陽造。這就是上面說的中正式。)

漢陽造在仿製初期,使用全長式槍管套筒,因此其早期槍型也被稱之為"老套筒"。1904年以後,將老套筒去除。

辛亥革命時,革命黨程定國就是用這把槍,開的第一槍。這款槍也是我軍抗戰時最主要的步槍裝備。甚至到後來的抗美援朝,也能見到此槍身影,真是我國步槍史上的傳奇神話。

漢陽造使用7.92mm圓頭子彈,不能使用尖彈。其有效射程為300米,比不上三八大蓋和中正式。這也是國軍想用中正式替換漢陽造的原因,不過,因為日軍侵華和我國落後的工業生產基礎,國軍沒有能力將部隊步槍全部替換中正式。我國共計生產各種型號的漢陽造約108萬支!

第三,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

這款槍是我軍在抗戰時,最拿的出手的自產槍械。也是讓日軍瑟瑟發抖的重機槍。

此槍以德國造7.92mm 08式馬克沁重機槍為藍本,在1935年仿製成功。可靠性極高,與洋人生產的馬克沁不相上下。其射速600發每分鐘,優於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200發每分鐘。其採用的100或250發彈帶供彈,能提供更持久的火力輸出。

(神劇劇照)

在抗戰時期,我軍工廠平均每月生產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195挺,大於每月119挺的損失數量。

以上三種,是我軍主力槍械。除了上面這些,我國還通過接受國外援助和購買的方式,又裝備了很多種槍械:馬克沁M1910,ZB37式重機槍,拉提M26輕機槍,布倫輕機槍,M1911美軍的制式手槍,M1卡賓槍,盒子炮,M1903春田步槍,莫辛-納甘步槍,等等。



甚至還有大名鼎鼎的德國MG34通用機槍。不過,數量不多。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裝備水平基本就在二十年年代左右水平。高低參差不齊,主要特點,品種多、來自的國家多。大體可分為國產仿製與進口。

進口的:

1、日本30式金鉤步槍。30式步槍進入中國較早,早在“北洋六鎮”時期就是兩大主力步槍之一,一直到抗戰時期很些雜牌部隊都在使用。

2、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李-恩菲爾德短步槍在一戰前就進入中國。在軍閥混戰時期英美支持的“代理人”是直系,因而有大量的李-恩菲爾德步槍No.1型”和“No.3型”被賣給了直係軍閥。另外山東張宗昌、廣東陳濟棠和西北馮玉祥也曾裝備過數萬支。

3、奧匈帝國“M1895斯太爾-曼利夏步槍”。袁世凱曾是它的忠實“粉絲”,早在“小站練兵”時就購進了6500支,後更是北洋六鎮的兩大主力步槍之一。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於是更多的曼利夏步槍被軍火販子輸入中國,抗戰時多為雜牌軍使用,後來偽軍也裝備了很多。

4、德國91式短步槍。當時進口了一部分,後授權在國內仿製生產漢陽造騎槍。

5、蘇聯M1891莫辛-納甘步槍,又叫水連珠,大約十月革命後進入中國,首先是逃到中國東北沙俄軍隊將此槍大量賣給了奉軍,後蘇聯援助孫中山的廣東政府和馮玉祥部數萬支。抗戰開始後,蘇聯又先後3次援助了5萬多支M1891/30莫辛-納甘步槍給中國。

6、意大利卡爾卡諾步槍,當時直系買了約6萬支,湘軍也裝備一些;抗戰時中國軍隊還是有不少軍隊裝備~福建的軍隊就大量裝備了該槍。

7、捷克Vz.24步槍,1925年開始奉軍、張宗昌部、孫傳芳部、滇軍、西北軍等共購進了數十萬支。直到37年中央軍還一次性地購進10萬支全部裝備給了自己的精銳部隊”德械”師

8、比利時FN1924步槍,最早在中國的出現1924年廣東商團叛亂大約有5000支被革命軍繳獲。到了抗戰爆發時,除了滇軍大量其改進型“FN1924/30”裝備外,中央軍德械師也裝備了相當一部分。

9、法國勒貝爾1886步槍。只有滇軍批量裝備了幾萬支勒貝爾1886步槍。


然後就是國產仿製的:

1、晉造仿三八式步槍又名“六五步槍”。國內仿三八式步槍以山西最多,晉軍都是使用6.5×50mmSR彈。

2、遼造十三式步槍。集合了毛瑟1907式及三八式步槍的特徵。槍栓為三八式的設計,撞針彈簧在撞針之中,保險為毛瑟設計、槍匣有減壓孔及防塵蓋的配置。東三省兵工廠在九一八事變之後, 日本人撿了個便宜, 成為日本軍部的四大兵工廠之一。

3、元式步槍。清末中國曾訂購了一批毛瑟1907型步槍,因是光緒33年,當時叫光緒33年式,民國後改稱元年式6.8MM步槍.。1907年廣東製造軍械總廠首先仿製,到1915年口徑改為7.92×57mm。上海、成都、廣西、鞏縣兵工廠等都有生產。

4、八八式步槍,也就是最著名的漢陽造。1891年湖廣總督張之洞聽說了新型步槍毛瑟1888式,1895年漢陽兵工廠開始仿製成功並正式生產。至1944年停產,大約生產了100萬支以上。

5、鞏造九八式步槍。民國建立後袁世凱任第一任大總統,擇定河南鞏縣孝義鎮建築新廠,即為鞏縣兵工廠。33年根據遼寧兵工廠從1898式毛瑟步槍的基礎上加以改良生產的遼造7.92mm98式步槍圖紙, 改進鞏造步槍,1934年正式量產, 稱為鞏造九八式步槍。

6、四年式步槍。民國四年,陸軍部明定製式四年式步槍,口徑由6.88m改為7.92mm。至民國六、七年間,所有的國造步槍均改為7.92mm。

7、七七式步槍。浙江省省主席黃紹竑1938年1月在浙江麗水大港頭成立浙江鐵工廠。該廠生產的武器都以七七為名,其步槍以中正式為藍本。

8、中正式步槍。仿造德國毛瑟1924年式步槍~在當時算國造中性能最好的步槍了。。

最後簡單說說當時的輕機槍,並不像電視演的那樣,都是捷克式,捷克式正式大量進入中國是在1935年的中央軍,而此前也只有部分地方軍閥裝備了少量。實際上1935年前中國使用輕機槍還有很多來自於美、法、波蘭、意大利、丹麥、比利時、瑞士等國。。。這些當年才是中國各類軍隊主力槍械,比如

1、丹麥麥德森機槍;

2、法國哈奇開斯M1922式;

3、瑞士啟拉利輕機槍;

4、比利時M1930機槍

5、法國紹沙輕機槍;

6、美M1918勃朗寧


斯圖卡98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盡最大努力詳盡透徹的回答每一道問題。(當然有時可能篇幅有點長)。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


抗戰初期中國多數武器購自德、美、英、捷克等國,也有不少國產武器。可謂品種多,型號亂。具體水平如何還要逐步分析。

步槍

1.漢陽造

漢陽造步槍,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戰爭史上的一款傳奇武器。該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該槍從清末編練新軍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活躍在中國軍隊當中。

2.德國毛瑟1898步槍

大名鼎鼎的毛瑟步槍,不過當時國內的毛瑟1898步槍很多是一戰時期的老步槍。一戰時期,德國生產了大量的槍支,後因《凡爾賽和約》的限制,軍隊規模不大,大量槍支只能放在倉庫裡,並且還有大量外債要還,這麼多一戰老槍怎麼辦?正好,中國的軍閥在打內戰,於是乎這些老步槍就來到了中國。

此外20世紀30年代中德蜜月期,中國也進口過不少毛瑟98K步槍。

3.中正式步槍

中正步槍國人都很熟悉。中正式步騎槍為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使用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在民國21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全國制式武器會議,決定用中正式步槍取代國民革命軍所裝備的漢陽八八式步槍。該槍的命名因蔣中正而得名。中正式步騎槍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

4.遼十三式步槍

遼十三年式步槍,可以說是毛瑟和日式三八步槍的混合。主要裝備東北軍和過去的奉軍,使用毛瑟79步槍彈。它採用了三八式的洩氣閥、防塵蓋和槍栓,其餘參考了德國毛瑟步槍。918事變後,東北軍撤駐關內,帶來了大量的遼十三步槍。

5.晉造仿三八步槍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閻錫山實力弱小,為了自保,閻錫山急需武器彈藥擴充自己的實力。而山西地處內陸,不能走水路運輸,陸路又容易被人卡脖子。自己動手成了閻老西的唯一選擇。不過閻錫山對毛瑟步槍並不感冒,卻對日本的三八步槍情有獨鍾。遂仿製了大量的三八式步槍,稱之為“六五步槍”。

手槍

當時中國進口的手槍型號非常雜亂,要說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毛瑟軍用手槍,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駁殼槍”、“盒子炮”。德國生產此種享譽世界的手 槍 100 多萬 支,多 數 銷 到 中 國,軍官和豪紳都喜歡這種槍。三十時年代的中國軍隊班長排長清一色配備這種手槍。從民初軍閥混戰, 國民革命軍北伐, 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一直到朝鮮戰爭, 盒子炮幾乎無役不與, 和中國現代史緊密的纏繞在一起。

衝鋒槍

中國軍隊使用衝鋒槍比日軍要多(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不裝備衝鋒槍),但中國裝備的衝鋒槍種類繁多,裝備數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俗稱“花機關”的德國MP18/MP28衝鋒槍。一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允許擁有這種自動射擊的武器,因此被大量出口到中國。總的來說,MP18是一支優秀的衝鋒槍,它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近半個世紀的傳奇經歷

此外,中國三十年代中國各地的兵工廠曾經大量仿製M1湯普森衝鋒槍。仿製較多的是M1921型,口徑有兩種,山西採用11.25毫米,四川則為7.63毫米。

輕機槍

中國抗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輕機槍就是“捷克造”。捷克ZB26式輕機槍,1926年定型並大量生產,是抗日戰爭中我國軍隊使用最為廣泛的武器。火力兇猛,最大理論射速為500發/分,子彈初速為830米/秒,有效射程800米。射擊精度極高,操作簡單,對一個新機槍手來說,稍加訓練,就能提著機槍上陣殺敵,可靠性強,可以連續射擊 1~2 個小時。可以連發和單發,射手可以根據戰場情況自由選擇射擊模式,有利於節省子彈。進攻時,機槍可以伴隨步兵迅速前進,機槍手可以端著機槍一邊衝鋒一邊以重大殺傷,可謂攻防兼備。

重機槍

在抗戰時,我國軍隊裝備最多的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是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中國稱賽電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早已不算先進,但在落後的中國仍然大量裝備,並在歷次會戰中都有不俗表現。而且馬克沁機槍使用的子彈與當時中國軍軍隊的步槍、輕機槍通用的,均為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極大的減輕了後勤的壓力。


總的來說,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的槍械,品種多,型號亂,不過質量還不錯,甚至略優於日軍裝備,不過中國的武器裝備配套性很差。而且操縱武器的戰鬥員素質,才是對作戰起決定作用,像川軍拿著單打一,還能與日寇浴血奮戰,痛擊日軍;而湯司令指揮精銳中央軍卻指揮跑跑跑。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打個廣告,喜馬拉雅APP搜索“王存旺”,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聽一下。


東斯坦因


總體上應該還是比一戰先進,有了飛機,坦克,汽車,火炮也從架退式變成管退式。問題是各強國都在快速進步。以二十九軍為例。九一八事變後在長城抗戰中,還能夠與日軍抗衡,十九路軍在上海與日軍打成平手。到了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再與日軍對抗,已經出現代差式慘敗。蔣苦心經營的德械師淞滬一戰,全部報廢。


龍熊鷹689


萬國牌啊!一戰前後的都有,子彈口徑也不一樣,綜合一下不如一戰中的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