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波波沙衝鋒槍,彈鼓設計使其名噪一時,二戰後為何慘遭棄用?

寫哯茬


只是衝鋒槍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已。

衝鋒槍這種東西之所以大行其道,本身就是步兵突擊戰術中對自動火力的要求與全威力步槍彈難以長時間無依託全自動射擊之間的矛盾所帶出來的產品。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西線戰場,交戰雙方

的步兵突擊戰術普遍是炮兵火力準備——前沿步兵進入攻擊出發陣地——塹壕火力支撐點以重機槍火力掩護——步兵分隊上刺刀後向敵軍前沿陣地發起密集衝鋒——奪取敵軍前沿後轉入白刃格鬥。但是接下來,步兵的擴大突破口、清理塹壕、向二線縱深發展進攻往往會苦於兩個因素——一是重機槍陣地難以移動,因此步兵分隊的發展進攻往往會立刻陷入無火力掩護、自身又掉進敵軍縱深火力支撐點火力覆蓋的窘境中;二是塹壕清掃時空間狹窄,各種雜物很多,長度很長的老式手動步槍容易勾住掛住,而較慢的射速也不便於瞬息萬變的近戰。二者結合起來,帶來了兩個東西——一種是使用全威力步槍彈,但是可以“扛在肩膀上跟著步兵分隊突擊”的自動步槍,也就是後來的步兵班組一級的伴隨支援火力輕機槍,比如法軍後期裝備的怪模怪樣的“紹沙”式輕機槍;另一種就是使用後坐力較小的手槍彈,可以由單兵手持,十分便於在塹壕、房屋等狹窄區域實施近戰火力壓制的“自動手槍”,也就是所說的衝鋒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德軍的精銳“風暴突擊隊”就大量裝備了MP-18型衝鋒槍,並同裝備手動步槍的步兵分隊實施混合編組,在“皇帝會戰”等攻勢中,深度實踐了自動武器廣泛參戰的步兵突擊戰術——衝入第一道塹壕後由衝鋒槍手掃蕩塹壕並擴大突破口,炮兵徐進彈幕掩

護射擊掩護步兵分隊向縱深擴大戰果。這種相對較新的作戰形式在一戰後期的戰場上取得了良好效果;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蘇、德兩軍不僅面臨著裝甲突擊中近戰火力壓制的問題,還面臨著城市爭奪戰中房屋爭奪的問題,因此各種衝鋒槍不可避免地也被大量投入戰場。諸如德軍的MP-38/40衝鋒槍,還有蘇軍著名的PPsh-41衝鋒槍。尤其是波波沙衝鋒槍,其彈鼓可以攜帶71發子彈,且射速極快,近戰火力極為猛烈,幾乎相當於一支手提式機槍,受到紅軍戰士的廣泛歡迎,就連納粹德軍都曾經下發過手冊,教會自家士兵怎樣使用繳獲的波波沙,可謂雙方都愛的戰鬥利器。

但是,隨著戰後中間威力步槍彈的逐步投入使用(尤其是以蘇聯的B43型短彈與美軍的SS109子彈為代表),加之步槍設計水平的逐步提升,步槍不再是難以單兵長時間自動射擊的武器了。戰後蘇軍很快

就推出了“可以自動射擊的步槍”——AK-47突擊步槍,而北約方面也連續推出了可以半自動射擊,也可以自動射擊的FAL、G-3等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步槍,美軍在M14項目上掙扎了好久之後,也終於換裝了M16/AR15型自動步槍。在這種情況下,衝鋒槍可以自動射擊的優勢不再凸現出來,而它威力小、射程近的劣勢又被自動步槍的優勢比了下去,這種情況下,衝鋒槍很快就脫離了正規軍單兵武器的作戰序列,除了少量裝備給戰車駕駛員或飛行員等技術兵種,逐漸成為警察或者特種部隊使用的裝備了。


軍武次位面


波波沙衝鋒槍的彈鼓設計,使該衝鋒槍的彈容量可以達到71發,因為重新裝彈的次數大大降低,大大方便了士兵,也加強了衝鋒槍短時間內的火力輸出,波波沙對標的德國標誌性衝鋒槍MP38-40衝鋒槍彈容量只有32發。

在蘇德的巷戰中,波波沙衝鋒槍力壓德國衝鋒槍。

(MP40衝鋒槍)

今天,縱橫就跟大家講講蘇聯波波沙衝鋒槍,然後再分析一下,二戰結束後為何會被蘇軍拋棄。

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會大量製造波波沙衝鋒槍

二戰之前,主流槍械主要分為機槍、步槍和手槍,隨著戰爭形式的演變,裝甲坦克、火炮的進步,步兵作戰距離明顯縮短。各種槍型都進行了發展,機槍由一戰前的重機槍,發展出輕機槍和通用機槍;而步槍為了增強活力,先後出現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等槍型。

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介於步槍和手槍之間,還缺乏一個過渡,衝鋒槍在戰爭中的作用逐漸凸顯出來,德國閃擊西歐,蘇聯攻打芬蘭的過程中,衝鋒槍發揮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芬蘭的M1931式索米衝鋒槍給了蘇聯當頭一棒,隨後蘇聯經過研發製造出了波波沙衝鋒槍。

(M1931式索米衝鋒槍)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的衝鋒槍在巷戰中橫掃蘇軍,使得蘇軍將領強烈要求給部隊配備衝鋒槍。

1942年開始,蘇軍開始大量製造波波沙衝鋒槍,在製造衝鋒槍的時候,採取了金屬衝壓技術,將波波沙衝鋒槍的零件用鋼板衝壓成形,再加上焊接和鉚接技術,由於波波沙衝鋒槍結構簡單,可以短時間內通過勞工完成組裝,並且大規模生產。

除了戰爭形勢的需要外,當時蘇軍擴充的軍隊大多沒有經過訓練,而波波沙衝鋒槍相對來說,操作簡單,上手快,尤其是給新兵無腦突突。

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了超過六百萬支波波沙衝鋒槍,而德軍在二戰中生產的衝鋒槍才一百萬支,戰爭後期,蘇聯常常整個師裝備波波沙衝鋒槍,專門負責打巷戰,近距離衝鋒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以1942年為分界線,1942年之前蘇軍一個步兵班的火力配置是配備一挺輕機槍,兩把衝鋒槍,剩下全是步槍,而到了1942年,武器換裝,除了一挺輕機槍,剩下全是衝鋒槍。

二戰結束後,曾立下大功的波波沙衝鋒槍為何會被棄用

波波沙作為一款具有時代意義的衝鋒槍,更多的是為了蘇德戰爭而誕生的,只有超大規模的陸地巷戰才適合波波沙衝鋒槍,蘇德戰爭結束後,也代表著波波沙衝鋒槍的使命完成。

相對來說,波波沙衝鋒槍的彈鼓設計易吃土,供彈口部位易變形,而波波沙衝鋒槍相對於後流行的突擊步槍來說,存在諸多缺點,首先是射擊距離短,威力不足,射擊精度低,槍械粗糙等等缺點。

蘇聯由上千萬的軍隊裁撤成三四百萬,當然需要追求槍械的先進性。

二戰後期德國研發的StG44突擊步槍,想要用這款槍全面取代步槍、衝鋒槍,然而因為德國當時已經是秋後螞蚱,沒有完成換裝。

德國槍械一直引領世界潮流,德國研發StG44突擊步槍,蘇聯隨後也進行了跟進,1947年面市,1949年定型,最終研發了AK47突擊步槍這款神槍。

相對於AK47突擊步槍,波波沙衝鋒槍根本就沒有任何招架能力,AK47結實耐用,故障率低,威力巨大,造價低廉,後來成為世界各國爭相裝備的槍械。

因此,儘管波波沙衝鋒槍名噪一時,生產規模超過六百萬支,但是在作戰環境的改編,更新型的槍械誕生後,只能是被蘇聯拋棄了。


史論縱橫


波波沙衝鋒槍,殺傷精度好,彈藥量大,方便攜帶。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步兵輕武器。

但是在戰爭當中,也暴露出很多缺點,射程太近,手槍子彈威力太小等等。而且,在二戰爆發以後,M-1卡賓槍,M-1半自動步槍,STG全自動突擊步槍的大量出現,都讓衝鋒槍變得非常尷尬。

無論半自動步槍,還是自動步槍,在實戰當中的表現都不是,衝鋒槍可以比擬的。特別是1946年,蘇聯開發出SKS半自動步槍,也就是我國的56式半自動步槍。戰鬥射速35-40發,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操作輕便。

可以殺傷400米距離敵人,而衝鋒槍只能殺傷幾十米到100米距離敵人,而且精度還更低得多。二戰結束以後,蘇軍就在很短時間內淘汰了波波沙衝鋒槍,大批量換裝SKS半自動步槍。

隨後又在1949年開始大批量換裝更先進的AK47自動步槍。從性能上來說,AK47對波波沙衝鋒槍形成了絕對的碾壓優勢。

就是在我國,從1956年開始生產56式半自動步槍以後,也隨著產量的提升,全面淘汰了波波沙衝鋒槍,53系列步騎槍。全面進入半自動步槍時代,同時班長副班長可以裝備AK47的國產版56式自動步槍(我國根據習慣稱為衝鋒槍,實際上是自動步槍)。


深度軍事


波波沙衝鋒槍是蘇聯於二戰時期投入使用的單兵武器。其有兩大著名型號PPSh-41,PPS43,我國在抗美援朝時曾大量使用,不少為仿製。在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朝鮮,越南的戰爭中也能見到其身影,並不是被棄用,而是被突擊步槍的發展淘汰了。它本身就是一種優秀的武器。

PPSh-41

波波沙憑藉其火力在對德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當然我們對此種槍械是有一定喜歡的,因此誇獎它不完全能夠否定波波沙也有缺點,由於戰時需要,數量和質量極為重要,且注重簡單,低故障率。因此波波沙就設計的很重,且粗糙。蘇德兩國士兵交戰時總喜歡撿對方的衝鋒槍,就因為德軍鍾愛火力,蘇軍喜歡輕便。

突擊步槍首先是德國規模化生產使用的,就是突擊步槍的種種優勢,已經開闢了輕武器的另一道大門。輕武器的發展方向側重於突擊步槍了。最重要的佐證就是在沒有導軌用於槍械安裝瞄準鏡時,突擊步槍和衝鋒槍一樣,也很粗糙,ak47便是這樣的。

當導軌用於槍械戰術改裝後,衝鋒槍也隨即誕生出戰術導軌的型號,奈何波波沙原本就重,現代化改裝幾乎不可能,所以現在主流國家軍隊沒有使用這種武器了。不過沖鋒槍的發展並沒有停止,直到現在各國都有大量制式衝鋒槍服役。衝鋒槍未來也有可能因此衰落,畢竟外骨骼體系的完善,用於戰爭,既是矛又是盾。單兵可以在提升防護的同時攜帶更大威力大武器,不對稱或對稱使用,屆時衝鋒槍不能叫大口徑衝鋒槍吧(滑稽)。二線部隊倒可以繼續使用一段時間,最終淘汰將是趨勢。

裝有導軌的突擊步槍

裝有導軌的衝鋒槍


客觀評論的愛國者7


彈鼓和彈匣在作戰使用中的最大區別不是載彈量多少,而是攜帶和使用過程中是否方便。這很關鍵!最明顯的實例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同樣使用過的蘇式波波莎衝鋒槍,中方用彈匣(裝彈35發),朝方用彈鼓(裝彈71發),因此中方士兵可以將彈匣(五個、加槍上共六個)攜帶在前胸或者側挎位置(換彈匣方便),而朝方士兵只能將彈鼓(五個、加槍上共六個)裝在雙肩包裡背在身後(換彈鼓速度較慢)。雖然彈鼓載彈量較大(重量增加),但在實際作戰中換彈鼓的速度影響了火力的持續性,這也是中方在採購蘇式波波莎衝鋒槍時充分考慮到了戰場的實際需要(也有後勤供應更困難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兩國作戰理念的不同,中方看重的是時間和速度,朝方要的是強大的火力。而至於波波莎為何被淘汰?那是因為更新換代的結果。


牧馬人1720


對於衝鋒槍來說,二戰末期出現的突擊步槍實際上就已經開始取代衝鋒槍的地位了。

二戰中的衝鋒槍實際上是一種步兵班的支援火力,由於當時的步兵班主要還是使用老式的手動步槍,火力密度不高,主要就是靠機槍,但是機槍由於重量的原因,一個班一般只有一挺,這種情況下,一個班2-3支衝鋒槍就成了重要的支援火力。

但是衝鋒槍是用手槍彈的,有效射程太近,通常只有200米,一般是100米左右使用效果最好。其實軍方對於這個搭配並不滿意,衝鋒槍火力猛,但是射程近,老式步槍射程遠,但是火力太弱。而突擊步槍的出現結合了這兩者的優點,既有衝鋒槍的猛烈火力,射程又比衝鋒槍遠,在400米內精度殺傷力都夠用。在這種情況下,軍方用突擊步槍取代衝鋒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世界上最早全面換裝的國家自然是蘇聯,德國的MP44突擊步槍給蘇聯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借鑑了MP44和它使用的7.92短彈,蘇聯人搞出來自己的7.62中間性威力彈,並且根據這種子彈研製成功AK47,迅速替換了原來裝備使用的莫辛納乾和波波莎。

從世界範圍看,軍隊淘汰衝鋒槍在二戰後各個大國都是差不多的時間,主要就是軍隊開始全部換裝突擊步槍,而衝鋒槍則是迴歸了警察武器的地位。

至於波波莎的大彈鼓是在第一代衝鋒槍普遍使用的供彈具,象湯姆遜衝鋒槍標配就是100發彈鼓。但是彈鼓的體積和重量都太大了,到了二戰後期,各國的衝鋒槍基本上就沒有再使用彈鼓的了,都是用30發彈匣,不過波波莎在蘇聯還是用彈鼓的時候多,而到了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一般都是用35發彈匣,也沒有使用彈鼓。

武器的更新換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慘被拋棄的問題,一件武器裝備由於時代的進步,技術戰術的性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求,那麼淘汰也就太自然了。


有痰


有AK-47還用波波沙,這是蠢呢?蠢呢?還是蠢呢?

AK-47不但比波波沙威力大射程遠,重量還比波波沙輕


PPSH-41空槍重3.63千克,使用7.62×25手槍彈,初速488m/s,有效射程150米,AK-47空槍重3.47千克,使用7.62×39中間威力步槍彈,初速715m/s,有效射程350米,有了AK-47,傻子才用既笨重,威力射程又低的波波沙。

突擊步槍的崛起將衝鋒槍趕出了步兵戰鬥武器的行列

作為戰鬥武器,威力射程不足的波波沙被AK-47之類突擊步槍吊打,作為治安和自衛武器,笨重的波波沙又被短小精悍的MP-5(重2.5-3千克)這類現代衝鋒槍吊打,不淘汰等啥?

笨重的波波沙也無法勝任像MP5這類現代衝鋒槍作為自衛和治安武器的用途


DDG的老船塢


1、內部空間浪費大,裝滿情況下,彈匣2/3內部空間裝子彈,而彈鼓1/2不到;2、相比彈匣,彈鼓有些子彈是無法發射的(可替換為假彈),加上結構死重大,單兵攜行體積和重量上,效率不高;3、生產成本高;4、可靠性不如彈匣。

還有這裡討論的是波波莎放棄彈鼓,而不是衝鋒槍邊緣化。事實上二戰結束後波波莎仍長時間在服役,而且這段時間是衝鋒槍發展的黃金時期,各種優秀衝鋒槍層出不窮。


332148


簡單的說就是AK47太優秀,AK47突擊步槍服和衝鋒槍和步槍的共同優點,取代衝鋒槍是很正常的事,AK47後單獨的衝鋒槍已經沒有必要,AK47可以取代,只要有了更優秀的替代品,被棄用是很正常的事,中國開始分不清突擊步槍和衝鋒槍的區別,把仿製的AK47命名為56式衝鋒槍,成本更低性能更優秀,波波沙成本也並不低,性能比56式差的多,在可以選擇的前提下沒人會再用波波沙了。波波沙用的是手槍彈殺傷力小還要專門生產手槍彈,遠不如AK47子彈通用殺傷力還大。


海中巖haha


圓形彈鼓就是一個反人類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