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共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盤和林

數字科技如何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成為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主旋律和嘉賓討論的焦點。來自科技界、金融界的嘉賓一致認為,數字科技發展水平是重要驅動力,數字科技與傳統產業融合將是一個共建的過程,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京東數科CEO陳生強在會上表示,當前世界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還處在較低階段,數字科技有著巨大發展空間,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全球經濟將能夠不斷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數字科技公司與實體產業之間一定是一個“共建”的過程,這需要科技公司深度理解產業,也需要產業深度理解科技公司。

當前,我國正處於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而技術進步則是實現產業升級的主要力量源泉。在過去幾十年裡,我國在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傳統工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數據,但是相對而言,這些數據都沉澱在各個分散而獨立的企業內部,從整個行業來看,技術和經驗的外溢性也比較小,這實際上是這些寶貴資源的非充分利用。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共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如果仍然以傳統的方式尋求技術革新,則時間不僅漫長,還顯得那麼笨拙,尤其是在大數據方興未艾的時候。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行業的廣泛應用,則給傳統行業實現技術突破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大數據技術從一開始就指向大規模應用,這是與互聯網行業的基因一脈相承的。互聯網行業各項業務的開展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將無數個小場景連接起來,彙集成一張網,充分挖掘分離的小數據的應用潛力,並且在應用中取得新的技術突破。

但是互聯網行業的以大數據為代表的這一套打法,也不是萬能的,它在面對一些傳統制造業時也會捉襟見肘,這在汽車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互聯網行業善於應用大數據,大數據是關於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數據,比如我們的人臉特徵、消費習慣等,互聯網公司能夠利用這些數據精準地給消費者畫像,提供定製化服務,但是這些優勢在汽車製造行業似乎並無用武之地。

汽車製造商所擁有的小數據,則有關跟某個客戶的深度體驗,有關某個具體生產環節的微妙變化,有關安全性能、製造工藝、製造流程等。而互聯網行業精通的是面向消費者的技術,疏於生產流程、生產工藝的技術。所以,儘管過去幾年不少互聯網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新造車運動,但是最終不是無奈退出就是尋求轉型,即與傳統汽車製造商合作。就像李斌所說,蔚來汽車追求的是“技術變革帶來的情感體驗的提升”,而汽車的生產則交給了江淮汽車。而像其他傳統行業,比如零售,也都走上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道路。現在的行業共識是,傳統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虛擬經濟並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關係,相反,雙方的密切合作才是未來的大趨勢。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共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沃爾沃集團總裁兼CEO馬丁·倫德斯泰特所說,“技術不是一個最終的結果,而是技術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東西?我們並不是想做技術上非常炫酷的東西,而是要將技術落到實處。我們希望把技術做得更加便宜,讓每個人都用得上。”這段話可以說數字科技目前所做的事情相當契合。

陳生強認為,數字科技是以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既有知識儲備和數據為基礎,以不斷髮展的前沿科技為動力,著力於實體經濟與科技的融合,推動實體經濟各行各業實現互聯網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最終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用戶體驗、增加收入和模式升級。作為本屆論壇的科技熱詞,“數字科技”代表了企業以技術開放助力實體經濟、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經驗。

以京東數字科技為例,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金融機構去服務實體經濟,即發現做金融科技所積累的能力,疊加更廣泛的技術,結合實體產業既有的知識和規律,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數字科技這種增長動力,在陳生強看來,“實際上是一種新的科技手段和新的思維方式,可以把它稱之為數字科技”。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共建”,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與傳統的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相比,數字科技包含著時空大數據、深度強化學習、3D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芯片、傳感技術、邊緣計算、共識算法等一系列的前沿科技。數字科技不僅在消費端直接改善了消費者的體驗,而且逐漸進入供給端,為廣大商家賦能,助力產品製造商、服務提供商進一步提升其產品和服務質量,推動實體經濟各行各業實現互聯網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進而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而當下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巨大的市場就是數字科技恣意揮灑的畫布。數字科技帶有鮮明的應用色彩,在市場的檢驗下,不管是什麼技術或理念,只要能夠提升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都會得到市場的認可。同時市場也給了數字科技不斷試錯、迭代的空間,最後技術與市場會越來越匹配,在廣泛連接社會資源的同時,實現資源的更有效的配置,進而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