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自从播出以来,就引发了观众们的热烈讨论,就在大家都在声讨苏父怎么这么能作的时候,我却更想与各位父母聊一聊,这个家庭中的二儿子,一个集宠爱于一身的"妈宝男",他真的幸福吗?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回顾苏明成的成长经历,他就是典型的“妈宝男”

表面上看起来,苏明成似乎很幸福,至少比他的妹妹苏明玉要幸福得多得多。苏母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他,只要是苏明成的要求,苏母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满足。哪怕苏明成已经成家,他依旧可以依附在苏母的身上,生活在苏母的庇护之下。

苏明成小的时候,每次要帮苏母做事,苏母都会对他说:"不用你管,去做你的事。"

苏明成结婚,苏母拿出所有的积蓄帮他们付了首付,又把自己两室一厅的房子换成一室一厅的小房,用其中的差价给苏明成夫妻俩装修婚房。两人结婚后,花钱大手大脚,只要一没钱,苏明成就向苏母借钱,苏母也从来不拒绝。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因为啃老,自己的妹妹都瞧不起他

苏明成就是我们所谓的,获得了全部的爱与关注了。但是,苏明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想法简单、偏执冲动、情绪起伏大,永远看起来像个孩子一样,尤其是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他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偷偷地到苏母的墓前哭泣。

不知道,苏母看见自己用爱浇灌出来的儿子长成了这样,会作何感受。但是,我知道,没有一个女孩愿意找一个妈宝男终身伴侣,因为他们无法承担起男人该承担的责任。

之前,上海杀妻藏尸冰柜案曾一度登上热搜。不仅仅是因为当事人朱晓东惨绝人寰的杀妻手段。又或者是妻子死后的淡定异常,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当事人的母亲对孩子的包庇与纵容。在已经自己的儿子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时候,他的母亲还是在说,"朱晓东是小孩子、是乖宝宝、胆子很小,话很少"。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一个妈妈口中的“乖小孩”,竟然做出了如此恶劣的行为

不得不说,朱晓东的杀人行径与母亲的放纵、娇惯不无关系,最终导致妈妈眼里的"小孩子"成为了杀人凶手。

在现实生活中,妈宝男其实并不少见,甚至有越多越多的男孩逐渐成为了"妈宝男",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妈妈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就是爱我的孩子,我不想我的儿子生活得不幸福,我难道错了吗?"

妈妈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关注,难道错了吗?

在婴儿时期,母亲对孩子的要求给予无条件地关注与回应,这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处于婴儿期,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吃喝拉撒,而且婴儿任何生存以生活的能力都没有,所以充分的母爱不仅可以帮助婴儿存活下来,还可以让我们获得充足的价值感与安全感,从而有力量面对今后的人生。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婴儿期,给予孩子全部的爱,对他的全部要求都进行回应,这没有问题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无条件的爱与关注就应该发生变化,母亲就应该慢慢学会与孩子分离,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与困难,让孩子有独立探索的机会。

母亲可以给予孩子爱和关注,但是却不能去替孩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地成长起来,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妈宝男呢?

如果母亲一味地包容甚至是纵容孩子,大包大揽,甚至是替孩子去生活,那么孩子慢慢就会被母亲"吞噬",成为像苏明成一样的妈宝男。

妈宝男顾名思义,就是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都以妈妈为中心。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一切以妈妈的要求为标准,没有主见,更没有自我。可是,孩子为什么会成为妈宝男呢?有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妈宝"其实是来自"宝妈",该先省思和改变的,是不肯放手的家长。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不是孩子不想离开,而是妈妈放不开

不过,虽然看起来都是不肯放手,但是其中的原因却大有不同。

第一种原因,妈妈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加倍"关怀"孩子,这是一种补偿心理。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补偿心理",意思是说,是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而做出一系列弥补行为。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

这种原因多出在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尤其是对于妈妈来说,没有爱人的陪伴,儿子就成为了她们生命中唯一可以依靠的人,而妈妈们不想因为不幸福的婚姻给孩子的生活蒙上一应,所以她们会给孩子加倍的宠爱,觉得这才是给孩子最大的保护。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这种所谓的保护其实是一种伤害

可是,这种呵护对于孩子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切,他们不懂得自己享受的这些,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他们自己也就不会去珍惜,从而形成了自私、任性、懒惰、不学无术等人格特征。

第二种原因,妈妈自身很脆弱,通过控制孩子,找到自我。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所以就毫无控制地与孩子"黏"在一起。

之前,在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要和10岁的孩子分床睡,不到一个小时,她就偷偷潜回孩子的房间——怕孩子睡不着,这样折腾了三四次后,孩子说:"妈妈,你想和我睡吗?"

第二天,她问孩子:"你昨天想和我睡,为什么?"孩子说:"我怕妈妈太辛苦,你这么来回看我,我也睡不着。"

所以,根本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但是,妈妈的离不开不仅仅是在行为上,主要的问题是妈妈的内心渴望着被看见与被证明,而妈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孩子,希望通过对孩子的控制,来安放自己的情绪,找寻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妈妈害怕孩子的生活中没有自己,所以她们无处不在

不论是哪一种原因,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与母亲融为一体,没有界限,在母亲的操控下度过一生。由此看来,妈宝男获得的那些所谓的幸福,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幸福,他们以丧失人格独立、行为能独立为代价,在未来的生活里会遇到无穷无尽的麻烦。

我们究竟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爱,才能让他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第一点,妈妈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痛苦。

许多妈妈们都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去除痛苦,其实恰恰相反,想要让让孩子成长起来,我们不仅不能帮助孩子逃避痛苦,反而要让孩子去感受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从1岁起,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

而想要获得自我价值,就需要被肯定以及被需要,而这种需求不是平白无故获得的,而是需要孩子独立去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是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别人提供帮助才可以获得。

如果妈妈们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成人成才,那么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能做到的事情,给他机会体验挫折与困难,失落与痛苦,而不要剥夺孩子品尝人生百味的机会。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让孩子自己面对生活,也是我们给予孩子的一种保护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第二点,妈妈们要与孩子建立界限感。

妈妈们要与孩子建立界限感,这并不是说,孩子的事情我们就不管了,孩子以后愿意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界限感是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建立为人处世的分寸感,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帮助孩子明确界限,把属于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在他的著作《邪恶人性》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安吉拉的妈妈不能接受女儿安吉拉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要求安吉拉的卧室门永远都不能关上,而妈妈任何时候都有权利进入女儿的房间。而安吉拉在讲话的时候,妈妈也会随时要求她闭嘴。而且,妈妈会心血来潮地把安吉拉的头发染成金黄色,即便女儿并不喜欢。

结果,在安吉拉30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一名教师的她突然不会说话了。并不是因为她的嗓子出现了问题,而是安吉拉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她唯一保护自己空间的方式就是不说话。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过度干涉给孩子带来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所以,与孩子过于亲密地缠绕在一起,对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儿。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选择。

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那样,"一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总是被别人选择,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白活了"。

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而母爱也是以分离为目的的一种爱。分离的过程也许会很痛苦,看到孩子摔倒也许会很心疼,但是,这就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我们别无选择。

而孩子也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强,他们会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迎着风,向着光,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都挺好》苏明成:亲子关系缺乏界限感,孩子不会幸福

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杜江曾经在《爸爸去哪儿》节目念过一首海桑的诗,在文章的最后分享给大家。

《给我的孩子》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