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摩托車不如外貿摩托車的原因在於這幾點,痛心啊!

“摩托車”對於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國產摩托車為什麼不如外貿摩托車?差距多大?參考日本摩托車,摩友的回答各異,不外乎“人家老外有錢,生活水平高”、“外國廠家實力強,能耐大,質量好”、“中國摩托車是給樸實憨厚的農民造的”、“美國機車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探究 國內並沒有成體系的機車文化 ”是的,大家說的都有道理......


國產摩托車不如外貿摩托車的原因在於這幾點,痛心啊!


(1)路權問題:美國那麼繁榮強盛,禁摩了嗎? 日本,人均gdp緊逼美國,禁摩了嗎? 德國,這個在科技、經濟、文化上絕不比美國差的歐洲巨人,禁摩了嗎?

(2)摩托車廠家自身定位:本田、雅馬哈、鈴木、川崎、寶馬、阿普利亞、杜卡迪、比亞喬......這些大腕哪個沒有幾十上百年的歷史???如今,世界變了,汽車唱主角了,但人家放棄摩托車了嗎?不! 人家不但沒放棄摩托車這個低端產品,反而把摩托車越造越好了,直逼汽車產品!

我們呢?我們的摩托企業老總,一心想的是:“趕快賣摩托車,等錢掙夠了,咱去搞房地產開發、汽車製造、股票投資......摩托車?這種土立土及,我已經造夠夠了! **才會繼續造呢!” 本田起家是汽車(起碼是在紅火之時),可本田卻同時發展汽車和摩托車;寶馬的汽車地球人都知道,可寶馬的摩托車年年都是歐洲銷量第一的!川崎,原本是造飛機輪船的,飛機強過多少個摩托車? 可人家的摩托車從沒有放棄過!川崎的摩托賽車,在世界上可以說蓋過了其飛機產品的名聲!


國產摩托車不如外貿摩托車的原因在於這幾點,痛心啊!


(3)摩托車賽制問題:咱不是沒有比賽,可咱們的比賽象什麼樣? 嘉陵杯,幾年了,賽車還是老樣子,宗申公路賽車隊,從老總到賽車,從賽車到車手,全他媽老外,就zongshen二字是中國的,鑫源,和宗申一樣,據說在世界越野大賽上連拿冠軍,可車手是比利時人,賽車是yz(cr吧,沒弄清楚),技術支持什麼的全是德國的!而且,還和日本本田、雅馬哈、鈴木、川崎並列為國際摩聯特許的亞洲五大生產企業...可笑啊!嘉陵、五羊都沒評上,你鑫源憑啥就......

國產摩托車不如外貿摩托車的原因在於這幾點,痛心啊!


(4)收入水平:老外(主要指日本人)比咱們待遇好,工資高,甚至活輕卻酬高。。。這些都是片面之詞,哪個國家的工人上班不辛苦? 掙個錢都那麼好掙嗎? 不要羨慕外國人的生活水平,我們不比他們差! 甚至日本的繁榮只是片面的,因為窮人還是大多數,經濟危機,日本受害最大! 以本田為代表的日本摩托車四大企業,造車理念是:“車子越造越貴,車子越造越好!你雅馬哈不是出了款5萬塊的跑車嗎?鈴木不是出了款5萬5千塊的跑車嗎? 老子出6萬的同類產品!看誰的質量好,看誰的顧客多!掙夠了顧客的大錢,然後再拿這些錢研製、生產更好的摩托車,讓顧客更滿意,花了大錢卻不感到冤枉!”

國產摩托車不如外貿摩托車的原因在於這幾點,痛心啊!


反觀中國摩企,正好和人家相反,產品越造越便宜,越造越好!比如a廠想:“同樣外觀的車,別人賣5000,我賣4000......你b廠不是新出個4000塊的鈴木王125款嗎?c廠不是造了個3500塊的鈴木王125款嗎? 老子出個3000塊的鈴木王125款,看誰的車賣的快” 惡性循環,至使中國摩托車質量遠遠落後於外國同類,罵聲越來越多。


(5)國內並沒有成體系的機車文化:在美國機車圈,盛傳兩句話:“Ride or die”和“Live to ride ride to live”,這是美國流傳的俚語,“Ride or die”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投入; “Live to ride ride to live”的意思是:生來騎手,為騎而活。這兩句話並被視為是摩托車手的信條,縱使在機車文化的發祥地——美國,抑或是不受選購的摩托幫派,也很難在現實中兌現。


國產摩托車不如外貿摩托車的原因在於這幾點,痛心啊!


回到現實中,雖然國內的機車俱樂部多如牛毛,遺憾的是僅僅是摩托車的聚集地,並沒有成體系的機車文化。原因是缺少機車文化生存的土壤,更不敢妄談談機車文化的發展與推廣。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喜歡機車的普通人,過著普通人的日子,騎著普通的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內心沒有隱藏著”狂野“和等待掙脫的”自由“。無論你的騎行原因是什麼,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摩托車帶給了騎士無與倫比的感覺。有摩托車和車友相伴的日子,使心中的“自我”得以釋放,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奪目。

摩托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它更是自由的象徵,是一種基於規範之內的灑脫生活的一部分。

當你騎摩托車旅行時,每個角落都可能有驚喜在等待你。

幾十年前,一個想法引發了一場運動,且最終成長為一種社會認同,一種機車文化,並深深植根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中。

摩托車俱樂部的成立是機車文化誕生的標誌。就像考古學上對“國家”誕生的認定一樣:第一座城市的產生標誌著國家的誕生。要了解機車文化的起源,我們必須明瞭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