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被奸人陷害致死,曾經名聲大噪的岳家軍為何無動於衷不去討伐?

lianzichen


岳飛一闋《滿江紅·怒髮衝冠》:“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曾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在國難當頭之際,用自己柔弱的身軀,築成鋼鐵長城,為保衛我們的祖國而拋頭顱、灑熱血,奮起抗敵,血濺沙場。

隨著時間的流逝,岳飛作為南宋抗金戰爭中湧現出來的民族英雄,已經越來越成為了一種愛國主義和民族英雄主義的象徵了,他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風骨,一種滿滿的正能量。

1142年初,岳飛被趙構和宰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大理寺獄中,時年39歲。據說,金國人聽到岳飛被殺的消息後,紛紛舉杯慶賀。於是,趙構以稱臣、割地、賠款等最昂貴的代價,得到了金人的一紙和書,當上了金國承認的作為其附屬國的皇帝,從此,一隅偏安。

岳飛之死,千古奇冤。那麼,岳飛被奸人害死,那曾經名聲大噪的岳家軍為何無動於衷,而不去揮師討伐呢?其實原因十分簡單,那就是南宋當局收拾岳飛的同時,已經對他的許多部將進行分割、瓦解,對其軍隊進行了調防,採取了很多措施,使那些義憤填膺的部眾天涯各處,孤掌難鳴。

岳飛的“岳家軍”,一部分來自於他當年與王彥分道揚鑣後轉戰太行山區的部眾,一部分是與宗澤並肩戰鬥時的戰友,一部分是招降的匪軍,一部分是戰爭中的壯丁(也叫籤軍),一部分是收編山東兩河忠義社李寶、梁興等人的部眾,一部分是平定內亂時收編的楊麼農民軍,再加上戰爭中吸收的牛皋、董先等部義軍,這些雜牌軍構成了岳飛的軍隊,但他們跟了岳飛後,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最後成了一支精銳,稱為“岳家軍”,金兵都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在抗金過程中,曾收復建康,取得郾城、穎昌大捷,又接連收復襄陽、郢州、隨州、鄧州、唐州、信陽等六郡,追擊金軍到達距開封只有20多公里的朱仙鎮,取得反攻中原的重大勝利。

然而,岳飛被殺前後,除張憲、岳雲被殺之外,朝廷還逼王貴辭職,牛皋調離、不久猝死,董先、徐慶、李道先後調離,分別到其他軍中任職。岳飛的幕府僚員,如孫革、黃縱、於鵬等人,因受岳飛案牽連,被髮配編管,成為罪犯。胡閎休為自保,甚至裝瘋賣傻多年,才逃過一劫。

趙構和秦檜通過殺害核心將領,迫害中堅力量,調離分化其他部將,同時還收買了王貴、傅選、王俊等將領,讓他們揭發岳飛,通過這些手段,徹底消除了“岳家軍”對朝廷的威脅。


帝國的臉譜


岳飛被害之際,岳家軍為什麼不為主帥出頭?咱不來虛的,就看事實!岳家軍那些大將謀士是怎麼做的?

首先,陷害岳飛的人,就包括岳飛的部將,鄂州前軍副都統制王俊,是他到都統制王貴這裡告狀,聲稱副都統張憲謀據襄陽準備造反。緣由是朝廷命令諸將相繼到朝廷上朝,張憲恐懼被扣押,於是編造謊言說金兵侵犯上流,希望朝廷歸還岳飛復重掌兵權,而由自已擔任岳飛的副職。於是王俊向王貴告發,王貴又報告給樞密使張俊,張俊聽到之後,就抓了張憲。王俊後來因為舉報有功,升正任觀察使。

張憲被抓後,被指謀反,而後牽連到岳飛。十月,岳飛便被抓到大理寺。

另一種說法,則是王貴參見樞密使張俊之後,遭到脅迫,而後被迫接受王俊的誣告狀,遞發鎮江樞密行府。宋廷遂據以設置冤獄,殺害岳飛等人。然在此冤案中,王貴本人仍受牽連,說他與張憲共同接收岳飛策動謀反的書信,當即焚燒。所以在岳飛遇害後,王貴自知處境危困,遂引咎辭職。

所以在岳飛軍中,王俊這樣的屬於告發派,王貴這樣的屬於被動派,而張憲這樣的就和岳飛一樣被害了。

知名度比較高的牛皋,演義中說他在岳飛死後輔佐嶽雷徵金,最後騎在金兀朮背上,將金兀朮氣死,自己也大笑而亡。但歷史上真實的牛皋,不是笑死,而是忍氣吞聲,但秦檜依舊沒有放過他,在岳飛死後五年,秦檜密令都統制田師中,以宴請各路大將為名,用毒酒將牛皋害死。

這是岳家軍的武將,而文官呢?

頭一個是岳家軍幹辦公事孫革,被誣為岳飛書寫諮目通書張憲謀反,除名勒停,送尋州編管。

次一個是曾提出北伐計劃,聯絡河北、平定中原的北宋末年進士黃縱,岳飛被害後,受到牽連歸田裡。

第三個是岳家軍幹辦公事於鵬,被王俊誣告替岳飛通書張憲軍中謀反,除名送萬安軍編管。

第四個是北宋的太學生胡閎休,被岳飛闢為主管機宜文字,岳飛被誣,他杜門裝病活了十年。

第五個是岳家軍北伐,高宗派赴岳飛軍前議事的李若虛,也就是甘願獨當矯詔之罪,支持岳飛北伐的那個人。岳飛死後受到牽連,勒停官職,最後也被害死。

第六個是岳飛討楊么時建議造木筏斷其水路的薛弼,此人於紹興八年出任戶部侍郎,他一離開岳家軍,岳飛就出事了。為什麼?因為他與秦檜有交情,顯然秦檜故意這樣做,以免他受株連。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事實是明白無疑的,在把岳飛打入大牢的同時,南宋朝廷拉攏了一部分人,同時把一大批支持岳飛的人罷職流放。

所以最終岳飛遇害,岳家軍連個聲響都沒有,因為能發聲的人,要麼一同遇害,要麼被流放貶官。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岳飛是經過大理寺審核合議,罪名成立,證據確鑿的,岳家軍副統制王浚實名舉報,包括王貴,姚政、傅選、龐榮,牛皋這五個將領,都是跟隨岳飛多年的老部將。九名高級將領出庭做證。鐵證如山。

來看看岳飛事發時,下屬將領的態度

被告發:岳飛、張憲、岳雲 。

岳家軍將領:王貴、姚政、龐榮、董先、傅選、李興、徐慶、牛皋、王俊、胡閎休、李道等 鄂州御前諸軍權都統制王貴,岳飛發小,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遊奕軍統制姚政,岳飛同鄉,和右軍統制龐榮一塊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踏白軍統制董先親自到大理寺作證,證明岳飛曾經議論過朝廷和皇帝

背嵬軍統制傅選主動參與告發岳飛 還有左軍統制李興 前軍副統制王俊。

岳飛案大理寺審理了三個多月,如果是“誣陷”。高宗皇帝要“冤”殺一個小節度使,三天足夠了。岳飛案三人處死,岳飛,岳雲,張憲,六人刑罰,

於鵬——為所犯虛妄,並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等,妄說岳飛出使事,並令張憲妄供探報。

孫革——為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稱“措置擘畫”等語言,並節次依隨岳飛申奏朝廷,不實。

王處仁——為知王貴申奏朝廷張憲背叛,洩漏供申岳飛,並說與蔣世雄。

蔣世雄——為見王處仁說,王貴申奏朝廷張憲待背叛事,於岳飛處復。

僧澤一——為制勘虛妄,並見張憲等待背叛,向張憲言:“不如先差兩隊甲軍防守總領運司衙門”,並欲與張憲詐作樞密院札子,發兵過江;及要摹榻樞密院印文。

智浹——為承岳雲使令,要將書與張憲等,並受岳雲金、茶、馬,令智浹將書與張憲等,共估錢三百二貫足。

看詳(法寺判決):岳飛等所犯,內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並系情理所重;王處仁私罪流,岳雲私罪徒,並系情理重;蔣世雄、孫革、於鵬並私罪徒,並系情理稍重;無一般例。令奉聖旨根勘,合取旨裁斷。

有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餘並依斷。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除名。內:於鵬、孫革永不收敘,於鵬送萬安軍、孫革送潯州、王處仁送連州、蔣世雄送梧州,並編管。僧澤一決脊杖二十、刺面、配三千里外州軍牢城,小分收管。智浹決臂杖二十、送二千里外州軍編管。 岳飛、張憲家屬,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聞奏。

出榜曉諭:應緣上件公事幹涉之人,一切不問,亦不許人陳告,官司不得受理。

岳家軍主力就是投降的農民起義軍,他們知道造反的後果很嚴重。所以根本不可能為了一個證據確鑿的犯罪分子,去和朝廷對抗。


曉風2016


看問題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自唐安史之亂至五代十國,潘鎮割據,軍閥頻繁黃袍加身,民不聊生。

宋以後軍隊的控制權收歸中央,原本一方大員既管軍隊,又管地方財政,及地方一切事務的權利被收回中央,國家還會根據需要換防,自此至民國建立基本地方無法抗衡中央。

軍隊是國家的,人事由國家安排,即使副手由長官安排,副手自然感謝長官,但一旦長官叛亂,副手當然出於感謝會有同情心,極少部分人會想辦法偷偷幫助善後,比如牛皋。

一般會避之不及,大難臨頭各自飛,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部分岳家軍將領。

也有聰明的改變站隊,重新站隊,予以檢舉揭發,比如王貴等將領。

原因是什麼,知道胳膊拗不過大腿。

當然也有看似不識時務者硬為之,那是與長官長期高度一致,只知有長官不知有朝廷的所謂驕兵悍將,自己眼裡也從來無法無天,自己的軍隊天下無敵,國家根本不放在眼裡,他將自己的切身利益與長官綁在一起,無法隔開,長官有事只能無知無畏去救,當然等待他的可想而知,當然效果怎樣不知道,也可能適得其反,自以為做了好事,實則把事情弄得更糟,甚至因為無知,讓領導不但沒有解脫,反而因之受牽連,比如張憲。岳飛死於張憲這一驕兵悍將,驕橫跋扈的岳家軍副手之手。張憲素來不服從朝廷號令,唯岳飛馬首是瞻,而不知有朝廷。

岳飛離職後軍事託付給張憲是一個致命錯誤,皇帝已收軍權,為穩定不方便直接調離岳家軍骨幹,等岳飛自行上奏申請調離,岳飛知道皇帝起疑心,卻不主動將張憲等調離,是明確用行動告訴趙構留戀軍權,特別是飛揚跋扈的張憲,告訴朝廷軍隊仍有我女婿張憲這一傳說中嶽飛的女婿控制,即軍隊仍由岳飛控制,讓人覺得交權只是一個幌子。


聽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最近除了工作比較多以外,大多時間都花在了看書上,所以回答不夠及時,深表歉意!迴歸正題,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答。在封建社會,由於一方將領被朝廷拘捕或冤殺之後,經常會出現其麾下將士譁變的事件,甚至有的竟然豎起“清君側”的旗號公然進攻朝廷。但岳家軍為什麼沒有出現上述的情況呢,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岳飛一直教導部下“精忠報國”“事君如一”,因此,岳飛的部隊是斷然不會做出反抗朝廷的事情來;第二,岳飛麾下將士深知岳飛治軍為人,斷然不會相信岳飛“謀反”的罪名能坐實;第三,宋高宗和秦檜在事先經過了有預謀和有步驟的佈置,從制度上杜絕了岳家軍起兵的可能。我認為第三個原因比較重要,據史料記載,在嶽案之前,宋高宗和秦檜已經把岳飛調離了岳家軍,解除其樞密副使的職務,保留少保的官階,授予其武勝,定國軍兩鎮節度使,充萬壽觀使的閒職,使岳飛徹底脫離了軍隊。接著將岳雲也調離部隊,保留其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的遙郡官階,授予提舉醴泉觀的虛職,與岳飛一同退閒。宋高宗為了麻痺岳飛,向其作了“保功臣之終”的誓言,使其放鬆警惕。在岳飛和岳雲罷官之前,宋高宗和秦檜還將誓死追隨其的於鵬、黨尚友、孔戊、孫革、張節夫等十一人調離岳家軍,分授到地方為官,有的如高穎被以“無能”為名削官罷職,以防止他們為岳飛出謀劃策。自此,岳飛一無兵,二無權,對皇權已毫無威脅,對宋高宗和秦檜的降金乞和也無力干預。但是在金兀朮“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的大前提之下,宋高宗和岳飛為了儘快與金人達成求和願望,開始了下一步的陰謀。大家知道,岳飛的罪名是“謀反”,而最能證明其“謀反”罪名的非麾下將領莫屬,於是秦檜開始在岳飛舊部中物色合適人選。大將王貴因在潁昌大戰中一度怯戰,差點被岳飛處斬;此外,王貴部下曾趁民居失火之時竊取百姓蘆筏,被岳飛發現後立即斬首,並責打了王貴一百軍棍。秦檜以為王貴必定怨恨岳飛,於是引誘其誣告岳飛。但王貴說岳飛賞罰分明,他心悅誠服。秦檜看到王貴不上鉤,以脅迫其全家性命為由逼迫王貴屈從。接著秦檜又安排心腹之人林大聲到岳家軍駐地鄂州繼續特色誣告人選,岳飛大將張憲門下副統制王俊,因寸功未立,未獲升遷,一直懷恨在心,在林大聲引誘之下立即串通姚政、傅選和龐榮另外三個統制加入陷害岳飛的陣營中。上述五人雖然有心誣告岳飛,但因為級別較低,按道理來講見到岳飛的機會都不多,更不用說成為岳飛“謀反”案中的核心人物了。於是他們把目標首先瞄上了岳飛最為信賴的大將張憲,只有先把張憲“謀反”的罪名坐實,那岳飛自然脫不了干係。於是王俊首先發難,與王貴一同誣告張憲聽說岳飛罷官之後曾與其密謀統率大軍前往襄陽府,而張憲之所以出兵是因為收到了岳飛”救他“的密信,以威逼朝廷將軍權交還岳飛。但這份狀詞漏洞百出,只要稍一用心即看出端倪。在狀詞中王俊聲稱與張憲素來不和,雖“同軍而處,反目如仇”,二人關係非常糟糕。既然如此,那張憲為何會把“謀反”的絕密告知他的仇人呢?這不是自取滅亡嗎?因此這份狀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但秦檜已然顧不了這麼多,他如獲至寶,立即通知其心腹林大聲出兵拿人。張憲被捕後,雖受盡嚴刑拷打,但拒不招認。秦檜不奈,只得將張憲和岳雲押送大理寺再審,並報批宋高宗把岳飛一同召來審訊。岳飛到了臨安之後,立即被投入獄中,在獄中他看到了身披重枷,遍體鱗傷的張憲和岳雲。接著獄吏將事先寫好的供詞放在岳飛面前讓其畫押,並威脅岳飛凡進入大獄的根本沒有生還的機會,讓岳飛放棄自辯的想法一心受死。雖然岳飛跟岳雲和張憲一樣受盡嚴刑拷打,被打的體無完膚,但至死不肯招認。最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岳雲和張憲也被秦檜處斬於鬧市之中。嶽案結束之後,宋高宗和秦檜對他們的家屬和麾下將士非常不放心,擔心他們為岳飛起兵報仇。於是先把岳飛和張憲的家屬流放到嶺南和福建,家業抄送入官。在出發前,宋高宗還特意下旨多派些人護送,防止途中有變,而且不允許岳飛和張憲的家屬同時上路。處理完他們家屬後,宋高宗和秦檜接著對岳家軍開始下手,一同參與誣告岳飛的王貴雖然在嶽案中表現積極,但因為是岳飛舊將,因此倍受秦檜猜忌,王貴只得主動請辭以虛職去官。王貴罷官之後,宋高宗和秦檜安排田師中接替王貴,田師中一面拉攏,一面打擊,將很多反對者罷官調離岳家軍。接著他又把岳飛生前愛將牛臯毒死,另一愛將徐慶極盡打壓排斥,使其鬱鬱而終;勇將董先被調離岳家軍,赴行在宿衛。原先岳家軍約有十餘萬人,宋高宗和秦檜立即對他們進行了縮編,降為四、五萬人。原岳家軍文官武將如王處仁和蔣世雄分別被流放嶺南和編管的重罰。文士智浹和僧人門一因為上書為岳飛鳴冤,分別受仗刑,智浹被流放後受虐而死,門一被“刺字”後流放三千里。幕僚朱芾、李若虛、高穎、王良存、夏珙、黨尚友、張節夫等都被貶逐流放。岳飛的親兵王敏求等也被除名,編管。宗室齊安郡王因上書為岳飛鳴冤也被宋高宗逐出臨安府居住,並受到嚴密軟禁;大臣劉允升也因為替岳飛鳴冤被投到大理寺後慘遭殺害。除了岳飛的部將幕僚外,因同情岳飛、反對議和的朝中大臣,包括宦官等都受到嚴厲的處罰。如官員劉洪道,因反對議和,聲附岳飛,被秦檜流放到今天的廣西柳州市,並終生不能返回中土。宦官黃彥節,犯顏直上,力主抗金,為岳飛聲援,被宋高宗除名,帶枷送到今天的廣西容縣編管。更可笑的是,直到岳飛死後十五年,江州知州範漴也因同情岳飛而被罷官。宋高宗和秦檜為了徹底消除岳飛在全國和軍中的影響,又在“嶽”字上做起了文章,將嶽州改為純州,其節鎮名岳陽軍改為華容軍。由此可見,以宋高宗和秦檜為首的投降派是多麼憎恨岳飛的抗金大業而影響他們偏安一隅的尋歡作樂。終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果:因嶽案事關南宋對金的議和成敗,但宋高宗和秦檜又不願意落個殘害忠良的罵名,因此竭盡全力羅織罪名。但歷史不是當代人寫的,歷史終究還是還了岳飛一個公道。從上面的敘述我們也可以得知這樣一個答案:宋高宗和秦檜在嶽案前後逐一將岳家將裁撤肢解,使其沒有起兵報仇的可能,而這個辦法是主要原因。

歷史的小學生


南宋五大護軍,平時軍隊分散由統制撐控,一名統制官下轄部隊8000~10000人,岳家軍十二萬軍隊中分十二支部隊,正副統制22名,總共將軍253人,能叫得出姓名的一百多人,這些人都是朝廷任命升遷獎賞的,十二支部隊中,與岳飛心腹鐵的只有前軍統制張憲,中軍統制王貴二人而已。右軍統制龐榮,左軍統制牛皋後軍統制王經這些都不是岳飛的鐵哥們,更不要說其它軍的統制官了,眾所周知岳飛案就是由前軍副統制王浚告法張憲的,這或許是副職為轉正而使壞,於是朝廷抓了前軍統制張憲和中軍統領岳雲。中軍統制王貴怕事指證了岳飛歷來狂妄自大的種種劣跡,包括岳飛親手掏了親舅舅的心肝,這樣虎狼一樣的人使高宗趙構有不殺岳飛睡不著覺的擔憂。岳飛軍紀嚴得罪了絕大多數將領,包括王貴本人在郾城大戰時差點被岳飛斬殺,所以嶽下獄後,僅僅是是前軍統領徐慶(岳飛同鄉)怕事私逃。王貴牛皋等9名統制都是指證了岳飛有不忠的跡象的,所以岳飛父子遇害,後護軍(岳家軍)風平浪靜是不可能有人造反的


用戶61090196729


岳飛有罪但沒有錯!都知道朝廷十二道金牌調岳飛,國人為此義憤填膺。

但反過來想一想,岳飛身為大將,對朝廷十一道金牌調令都置若罔聞,拒不從命。

高宗皇帝會怎麼想,朝廷會怎麼想,朝廷的戰和大計不是由你岳飛來定的,你岳飛公然抗上,藐視朝廷,你想幹什麼?你想造反嗎?

戰場抗命,而且是連續十一次抗命,作為上司誰也受不了,擱到現在那也是大罪,恐怕也得槍斃。

我覺得,說岳飛遭人陷害,恐怕也不全對,岳飛確實有必殺的理由,不殺岳飛,以後諸將有樣學樣,那還不亂套啊,今後誰還把朝廷放在眼裡!


暴雨狂風一片海


岳母刺字"盡忠報國",岳家軍得勝,宋高宗授旗"精忠岳飛"。"精忠報國"是民族英雄岳飛的理想、信念,是岳家軍治軍的軍魂、鐵律。如果岳飛反了,就沒有大忠大義的民族英雄岳飛了。同樣,如果岳家軍反了,歷史上也就沒有了岳飛統帥的,精忠報國、無敵天下的鐵軍岳家軍了!


天之吉星


岳飛被趙構和秦檜給害死,為什麼曾經名聲大噪的岳家軍在岳飛遇害後無動於衷?我們可以從岳家軍的主要將領中得到一些答案。

影視劇中是由於岳家軍中的一名副將王貴所出賣,其實歷史上的岳飛之死,要遠比影視劇中的更加殘酷,岳飛自己忠君愛國,誓死打江山就是為了還趙構一個完整的國家,然而,由於岳飛軍功卓著,軍權過大,趙構心裡自然不是滋味;

此時,趙構倘若盲目的去剝奪岳飛的軍權,勢必引起軍中打亂,所以只能找一個藉口殺了岳飛,以圖後患,所以秦檜和趙構狼狽為奸,製造了千古冤案,致使岳飛慘死風波亭。

趙構殺岳飛之前肯定想過,殺岳飛,他岳家軍軍中的那些個憤青怎麼辦,斟酌一番之後,決定先從岳飛身邊的人開始,找內奸,錄口供,坐實岳飛罪不可赦,所以選擇了王貴。古話說的好“家賊難防”。


南柯多萌


標題嚴重錯誤!誤導民眾!岳飛抗旨數十次不抗金乃誅九族大罪!沒有人害這個不忠不義不仁不孝的抗金敗類!岳飛後代是不是得了受迫害妄想症,神經錯亂?!寧可杜撰岳飛事蹟,忘恩負義造謠詆譭恩人秦檜,胡編亂造為岳飛脫罪!宋室皇帝以仁德治天下沒想到養出來岳飛家族如此厚顏無恥,敗壞民族道德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