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未來50年內,還能再出現一個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嗎?

用戶9684861968


未來50年內,還能再出一個愛因斯坦嗎?答案是不可能!


很多人只聽說過愛因斯坦,聽說過相對論,卻不知道愛因斯坦到底有多偉大,一般不是學數學和物理學的學生,接觸到愛因斯坦學術機會的可能性等於零。

而我國很多師生一直賴以驕傲的數學,除非是理科專業的學生,否則即便到了大學學的也不過是幾百年前的皮毛而已。


數學和物理領域的深遠,是世界上99.9%的人光聽都聽不明白的,更不要提去學習和研究,而著名的牛頓和愛因斯坦非但研究了,而且應該說還創造了人類對於世界的理解方法。


在愛因斯坦之前,牛頓的時代裡,物理學研究的主要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即我們見得到的,我們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所以牛頓創造了“經典力學”,“萬有引力”,甚至開闢了微積分法解決物理問題,真正把數學跟物理結合起來。


而到了愛因斯坦的時代,很多抽象的數學成果在物理學中已經沒有對應的現實物理現象,更沒有前人留下的過多鋪墊,但愛因斯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很多晦澀難懂難以名狀的數學成果創造了直至今天引領物理學界的成果。包括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直至今日,雖然學術界早已確定了愛因斯坦的方向就是現代物理學的方向,可實現的突破卻並不多。


可以這麼說,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把物理學推入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且給後人留下了不少成果,但後人沿著愛因斯坦的方向卻沒能再有顛覆性的進展。


這樣一名偉大的科學家,是無法簡單依靠教育去締造的,很多人說如果愛因斯坦活到200歲,可以帶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次元。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智商超越愛因斯坦的也有,可惜至今,還沒有第二個愛因斯坦,相反數學和物理學界越來越陷入壁壘極其嚴重的問題中,人類的智慧、壽命、對科學研究的方法、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都在制約著我們,也許真的要等更高級的文明點化我們了。


未泯雙瞳


我們知道在物理世界有三個無法超越的大師,分別是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這三個人我們最熟悉不過,牛頓統一了天上和地下,創造了經典力學。麥克斯韋統一了電和磁,創造了經典電磁學。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創造了相對論。實話說,想要超越他們,不能說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只能說太難了。


我們來看看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出生的時間的關係。牛頓是1643年1月4日出生的,十七世紀出生,十八世紀去世,享年84歲。在牛頓去世的104年後,麥克斯韋便於1861年6月13日出生了,但是很可惜的是麥克斯韋僅僅只活了48歲,英年早逝。在麥克斯韋去世僅18年後,愛因斯坦便誕生了,也就是說,在牛頓逝世以後,過了122年愛因斯坦才出生。這裡的時間跨度超過了一個多世紀,如果從他們成名的時間算起的話,牛頓成名之時和愛因斯坦成名之時相差近約200年。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從一個物理大神到另一個物理大神出世的時間,起碼也要經歷1個多世紀。雖然可能這不是一個普遍性規律,但是至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沒有足夠長的時間,是孕育不出偉大的物理學天才的。


所以,題主問的這個問題,筆者只能說,在愛因斯坦去世50年後,是很難出現曠世物理天才的,但是若是從現在算起,再過50年,也就是說在愛因斯坦逝世113年後,世界上能不能出現超越愛因斯坦的人,其實在時間跨度上來說,這已經差不多了,50年後,應該會出現類似愛因斯坦的人,但是其綜合成就和綜合影響力想要同時超越愛因斯坦,恐怕是很難的。

歷史上似乎有這樣一種規律,亂世造英雄,也只有亂世之中的英雄才會被歷史深刻銘記,而愛因斯坦身逢亂世,剛好符合這個條件,我想在大多數人眼裡,愛因斯坦的影響力早就超越了牛頓以及麥克斯韋。這也很好理解,畢竟愛因斯坦的理論也曾推翻過牛頓引力理論。


當然,50年後會出現類似愛因斯坦的物理天才的這種可能性是有的,只不過依然很小,不僅因為綜合影響力可能不及愛因斯坦,而且因為涉及現代物理學的難度。我們都知道,物理學已經進入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極其晦澀難懂的,量子力學更是神秘莫測,想要突破現有的物理學體系,就必須要調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矛盾,或者全部推翻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但是很顯然,這基本不可能,因為相對論在實際廣義尺度上預測的精度非常完美的符合實驗的結果,不僅如此,量子力學更是眾多現代科技的最基本原理,更不能說量子力學是錯誤的理論。這也就是說,在兩個都正確的理論下,想要跨越他們更上一層樓,那隻能說難比登天啊。


現代物理學對智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若是沒有高智商,可以說在物理學上或者數學上基本上就已經判定是死刑了。除了智商上的硬要求,還需要有對物理的興趣和直覺,以及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這三樣都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說,百年才出一個曠世物理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綜上所述,世上再出一個愛因斯坦,這種可能性很小。除非時勢再一次造英雄,如真有下一個愛因斯坦的誕生,筆者希望這個人是一箇中國人,因為中國太需要這樣的天才了。


科學與歷史愛好者


幾乎不可能。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說:“二十世紀物理學的三大發展,即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兩個半都是愛因斯坦的,愛因斯坦所取得的成就只有牛頓可以與之媲美”。



楊振寧的評價可以說一點都不過分。牛頓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近代物理學基礎,特別是牛頓力學,極大推動了人類工業的發展。而愛因斯坦的研究不僅對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更指引著人類文明的未來。

至於你提的這個問題,50年後會不會還出現一個像愛因斯坦的一樣的科學家,就像你問50年後中國會不會再出現一個像毛澤東一樣的國家領導人一樣。本質上來講,一個體系的完善者是沒有辦法與開創者所比擬的,就像愛因斯坦說的,提出一個問題(這裡指有意義的問題),遠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難。

愛因斯坦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引力波,至今才得到實驗驗證,驗證了引力波的科學家也得了諾貝爾獎,可是此刻人們的焦點並未放在獲諾貝爾獎的那三位科學家上,反而聚焦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愛因斯坦,感嘆愛因斯坦的偉大。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了五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愛因斯坦,不是愛因斯坦的榮譽,而且諾貝爾獎的榮譽。

未來的五十年,或許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誕生,或許有突破性的進展,但也基本只是在一個板塊上添磚補瓦,而毛坯房已經大部分建好了。

以現在世界科學家的科研動態來看,未來五十年更有可能的是科技上的突破,而想要在理論上達到愛因斯坦這樣的成就,基本是不可能的。


DailyScience


時代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時代。而愛因斯坦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物理學界天空上飄蕩著兩朵巨大烏雲的時代,需要有一個巨人來撥開那兩朵烏雲。20世紀前一天,威廉湯姆生說道,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不過,遠處的天空上卻飄著兩朵烏雲。兩朵烏雲分別指的是:黑體輻射與紫外災難、以太。

之前人們對於光的認知是光是一種波,在滿是以太的介質中傳播。但1887年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想要證明以太存在,卻證明不出來,很多人都想證明以太存在,但確實那麼多實驗根本就沒證明出以太存在。

第二個就是能量的問題,吸收輻射電磁波是連續的還是不連續的呢?

然後愛因斯坦出來了,直接就捅掉了那朵“以太”烏雲,說以太根本就沒曾存在過,我們都走偏了,然後在前人的一些基礎上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於光速不變原理。

關於能量的問題呢,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認為能量是一份份來吸收輻射的,愛因斯坦解釋了光電效應,認為光是一份份快遞的,每一份就是光量子,光的“微粒說”又被提起了。

所以啊,時代造就英雄啊,英雄反過來也成就了時代。現在物理學正在完善著上個世紀提出的種種理論,還沒完全消化掉呢,不完全消化掉就遇不到新的“烏雲”。至於何時能消化完成,不知道。

在我看來,未來100年內都很難再出現一個像愛因斯坦那樣的科學家了。


科幻船塢


要看你怎麼定義這個“像”了,如果是要像愛因斯坦一樣憑一人之力創立並完善一整套力學體系,那麼別說未來50年了,未來5萬年估計都不會再有了。。。

倒不是說現在和未來的人智商都比不上愛因斯坦而是現在已經沒有那樣的環境了。現在理論物理已經細分,精通所有力學理論的全才已經很難出現,另外由於取得突破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每一個突破口都圍著一堆頂級物理學家在尋求突破,要一下子取得翻天覆地的突破基本上不可能,而當你取得一丁點的突破,就會有一堆最強大腦圍過來,你再要甩掉他們貌似很難,除非你由始至終臥薪嚐膽閉門造車,完事了再一鳴驚人,但連愛因斯坦都不是這樣搞的,你怎麼能確定自己能搞出個大新聞?誰能保證你已經取得的進展不會有同行先行發佈?所以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支持讓你一個人玩了。實際上愛因斯坦研究廣義相對論的十年也不是一個人玩的,他要不是跟格羅斯曼討論就不會發現黎曼幾何,要不是跟希爾伯特討論,引力場方程不知道還要再等幾年才能搞出來。。。

而在目前科學家裡有一位洞察力和前瞻性不弱於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家——愛德華威騰。

你如果沒聽說過這個人不要緊,M理論你一定聽說過,就是那個傳言最有可能統一四大作用力的終極理論唯一候選者,霍金晚年一直在研究的M理論,就是威騰創立的。他以超凡的洞察力整合了當時五套互相獨立的超弦理論,增加一個空間維把它們統一了起來,在由於空間維數變成偶數而面臨弱力無法導出手徵性而被判死刑後,又是他獨立提出平行空間概念完美解決手徵性問題,並最終整合十一維超引力理論創立M理論。雖然目前M理論研究者眾,但主體架構是威騰一個人搭起來的。

如果M理論最終被證明,威騰在物理界的地位應該能達到麥克斯韋級別了吧。◔_◔


星宇飄零2099


愛因斯坦不是神仙,王帝老爺。他完全是一個具有非凡想象力的的!無論是原子彈的製造,還是光電信號的轉換,都與愛因斯坦沒有一點兒關係!用上海人講的就是不搭界的!德國人比美國人造原子彈早得多!只是被人為破壞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如同牛頓運動定理,存在大量的概念不明,論述前後矛盾!如果你照著他學,那你就是十足的瘋子!打個比方,我們來說時間這種東西吧!數想記裡面己有詳細說明!實際上時間分時間和時間進程,兩者完全不同。時間公有,但時間進程不同。……


Rock181538653


一定能,並且成就遠超愛因斯坦,為什麼呢?在不久的未來,人類對宇宙萬物的和諧自洽演化性,萬物的不相同性,萬物的不重複性,都可在一個原理框架下解釋,將宏觀天體結構徽觀粒子結構統一於一個演化原理中,將一切力能量空間時間物質體統一於一個原理中解釋,將數學推向能描述自然演化狀態的數學科學體系,將人類對自然的古老認知與現代認識結合在一處,讓神學與科學走在自然演化存在的同一條路上,將當代的所有凝難秘團放在同一個原理理論中解釋,這些內容包涵的認識自然智慧量是牛頓愛因斯坦遠遠不能比的,在科學道路上無論多大的成就都有前人的智慧鋪墊,都不能無視前人的偉大。

未來是什麼理論有這樣大的功效呢?那就是《宇宙動態學》,動態平衡原理將是宇宙演化的終極原理,動態平衡方程體系將是數學成為描述自然的首要科學語言,人類將徹底認知能源解決能源危機感,人類將從根本上理解自然和自然界的生命創生與煙滅。(本文原創,探索自然研究結論供參考)


宇宙譜


【陳晨揭秘:萬有引力和星光彎曲】

愛因斯坦連以太都搞不明白,為了保住面子就虛偽地臆造了“時空彎曲

”的謬論。竟然有那麼多人迷迷糊糊地迷信他,吹捧他。星光拐了彎那不是空間彎曲了,而是因為超大質量的星體影響了以太的★★★★強度和以太的★★★勢。以太的★★強度引起了以太對星體核內質量的超強反彈作用。這種超強相互作用就是【牛頓的萬有引力】的真諦。

其中的數量關係正是F=G(M×M)/R²相對較小質量的物體之間因為以太的★★★★根本不會發生這種超強相互作用。所以,較小物體之間不存在萬有引力。(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


陳晨7201


這個真不好說。牛頓、愛因斯坦是現象級科學家,也就是物理學大廈的創建者。愛因斯坦創建的理論,及其理論推導出的設想,現代科學家只要努力用實驗證明了,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屢試不爽,從無失敗!

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相對論及量子力學,物理學家們努力想要統一,但是,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結果。可以認為,現代人對相對論的認知,還沒有達到愛因斯坦高度;而量子力學理論,人們只是知其結果,不知其理。因此大統一場理論,只是眾多人的一個夢想,遙遙無期。

如果說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是水到渠成的,那麼,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則是神來之筆,如果沒有愛因斯坦,至今是否有人會提出,也不得而知!四維時空觀,將人類的思維維度拓展了,以至於現代人腦洞大開,想要進一步拓展,卻不得其法。

由此看出,出一個愛因斯坦的難度了。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牛-愛 是飄在雲中的兩尊神,後人只能仰望。那一天,老天開眼,再降神靈,那是人類之大幸。


文化科學宗教探索者


  

個人覺得:目前人們把愛因斯坦的地位撥得過高,估計不久會摔下來的!原因是:相對論假設的光速不變可能不符合客觀實際。至少其推論:萬有引力可使時空彎曲和運動速度會使時間改變流失速率是錯誤的。還有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也是不對的。光電效應應該是電磁場對電子的同步加速結果。詳情可見下面的文章和實驗方案:

  今天剛上傳的重大發現:溫度只與物體熱輻射強度峰值對應的頻率相關,而與分子的熱運動速度、動量和動能無關。這與傳統的解釋完全不同。同時,此結果從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中推導出來的。理論有很嚴謹。實踐上也可以很好的解釋:多數物質相變時的溫度不變但會大量吸收或釋放熱量;同溫的金屬與非金屬的體感溫度差別明顯。有興趣者可詳細審閱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