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亮劍》中的張大彪沒有戰死,在大授銜期間,會被授予少將軍銜嗎?

金樓家Kening


1955年解放軍授銜的時候共設置了六等19級,其中少將銜首批授予了798名(後面有部分補授),這次大授銜其實有一個基準依據,即大家不太熟悉的1952年“幹部評級”,在這個基礎之上再考慮“德、才、資”等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評定。我們不妨根據《亮劍》的劇情進行一個推算,假如張大彪這個人物存在並且健在,首先來確定他在授銜之前的“幹部級別”應該是什麼。



1952年3月所確定的軍隊幹部級別共分九等21級,具體標準如下。一等:一級軍委主席、副主席級。二等:一級大軍區司令員、政委級、二級軍委委員級。三等:一級正兵團級;二級副兵團級;三級準兵團級。四等:一級正軍級;二級副軍級;三級準軍級。五等:一級正師級;二級副師級;三級準師級。六等:一級正團級;二級副團級;三級準團級。七等:一級正營級;二級副營級。八等:一級正連級;二級副連級。九等:一級正排級;二級副排級。

我們知道,在解放戰爭收官階段,李雲龍已從華野二師師長晉升為代理軍長,這是四等的範疇,可以視作正軍級,而張大彪作為華野二師的參謀長只能是五等三級,即準師級,因為評級時還有補充規定:“各級正副參謀長、政治部正副主任一般應評為準級”,即便在三年中(淮海戰役結束是1949年初)再有所進步,張大彪的職務最多停留在副師級,不可能再高了。



而1955年授銜時對評級的參考標準是:“第四等的正、副、準軍級,多數可評為少將;第五等的正師級,多數可評為大校;副師、準師級,多數可評為上校”。由此可見,《亮劍》裡張參謀長的基準軍銜應該是上校,除非有特別突出的戰功或資歷,否則授銜大校都很困難,更別提少將了。

先說資歷,張大彪並非是土地革命戰爭期間入伍的老紅軍,他原本是西北軍餘脈宋哲元第29軍的中尉排長(新版亮劍的人設是中尉副連長),是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脫離國民黨隊伍參加八路軍的,跟李雲龍、孔捷、丁偉這樣的老紅軍有著根本上的差距。這種情況下的特例大約只有呂正操上將,但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在起義之前就已經是地下黨員,職務是東北軍上校團長,張大彪完全沒有可比性。



再說戰功,張大彪幾乎可以說是李雲龍的“影子”,他參與的所有戰役戰鬥都是在李雲龍的指揮下進行的,老李在授銜時都沒有因為特殊的戰功而破格拔高,只是按正常標準授予了少將軍銜,說明華野二師雖然具有“亮劍”的戰鬥精神,但確實沒有達到戰功卓著的地步,作為老部下的張大彪,在這方面也不可能有加分。

後說職務,參謀長這個角色畢竟不是軍事主官,在評定功勳和榮譽時其實是比較吃虧的,哪怕張大彪再升一格成為副師長,依舊不是軍事主官。歷史事實已經證明,只有一線“部隊長”才具有取得輝煌戰果和破格晉升的機會,而副職和參謀長鮮有先例。韓先楚上將雖然是兵團副司令員,但是他兼著40軍的軍長,在海南島戰役中堪稱功莫大焉。



金門戰役我軍雖然登陸三個團,卻是分屬三個師的部隊,並沒有師級指揮員上島統一指揮,恐怕也是戰役失利的原因之一,已經成為師參謀長的張大彪犧牲在金門島是不符合歷史的,《亮劍》原著中也沒有張大彪參與這場戰役的明確文字,應該是誤傳。作為主角光環之下的配角,既然李雲龍都已無仗可打了,張大彪這個角色必然失去了繼續存在的意義,所以沒有給出特別的交代。

綜上這些因素足以說明,張大彪雖然英勇善戰,但受限於紅軍資歷、文化程度、軍中職務等條件,在沒有重大戰功的情況下,再攤上一個喜歡惹事經常犯錯誤的領導李雲龍,即便參加了1955年的大授銜,實際上他最合理的軍銜也只能是上校,根本達不到少將這一級。


度度狼gg




首先明確一點,張大彪並沒有資料證明戰死了。我查了《亮劍》的原著,參加金門戰役死在前線的極有可能是李雲龍的副手邢志國,參加金門戰役只有李雲龍的一個團,團長姓邢。

然後我又向後查了一些資料,李雲龍擔任軍長時,軍隊的參謀長叫蘇公權。不管是副軍長還是其他職務,都找不到張大彪的名字。



估計張大彪極有可能是調到其他軍隊去了,如果是在戰場上原著也不可能不提。張大彪作戰經驗豐富,擔任過軍隊政治和參謀長,完全可以更上一層樓,當一個師長是綽綽有餘的。

張大彪但屬於西北軍戰鬥序列,後來在29軍中任職。在長城抗戰中,用大刀砍下了不少日本人的腦袋。這就證明他從軍的時間至少不比李雲龍晚,甚至有可能比李雲龍還早。



當李雲龍擔任新一團團長的時候,張大彪就擔任了營長。當李雲龍擔任獨立團團長的時候,張大彪擔任過營長和參謀長。當李雲龍擔任2師師長的時候,張大彪擔任師參謀長。

當抗美援朝打響的時候,李雲龍已經擔任了軍長。按照常理推斷,這時候的張大彪至少也是師長,也有可能是副軍長、軍參謀長。


當李雲龍在南京軍事學院高幹班學習的時候,評定軍銜的結果已經出來了。李雲龍、孔捷和丁偉都是少將,孔捷曾經非常不服氣的說:在朝鮮戰場上,自己手下的兩個師長都被授予了少將。

以張大彪從軍多年豐富的軍事經歷來看,他的晉升速度應該也不會很慢。在解放戰爭後期和朝鮮戰場上,他如果有機會去歷練一下的話,更是加分項。



1949年底,華東野戰軍的部隊就部署在福建前線,準備對臺灣作戰,其中就包括李雲龍的部隊。後來由於朝鮮戰爭爆發,其中最精銳的部隊被派往了朝鮮前線。

這些軍隊的士兵命運非常悲慘。按照原來的構想,這些作戰勇敢的軍隊到朝鮮戰場後,能夠把美軍包圍起來吃掉幾個團。

然而當時是冬天,他們出發的時候福建溫度還很高,他們穿的是薄軍裝。後來經過東北的時候,火車站的同志看到他們穿的衣服比較薄,就臨時給他們發了一點點大衣。

在朝鮮戰場上,這一部分軍隊擔負伏擊美軍的任務。他們穿著單衣埋伏在雪地中,大部分人都凍死凍傷,迅速失去了戰鬥力。當時美軍的偵察機發現他們以同樣的姿勢埋伏在那個地方,當美軍經過時,才發現他們全部凍死了。

很難說張大彪的軍隊有沒有參加朝鮮戰爭,但在事實上,完全是有可能性的。



因為在原著中張大彪不是一個主要人物,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配角中的配角。因此在小說和電視劇中,後半部分只提到了段鵬,而沒有提到張大彪。

如果張大彪參加了1955年的首批授銜,被授大校和少將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因為張大彪沒有參加過長征,肯定是在山西參加八路軍的,在解放軍中的資歷不夠。

但我們同時要考慮到另外一個事實,1961年到1964年,解放軍在高級將領中,從大校晉升為少將533名。因此我們不排除張大彪先被授予大校,然後晉升為少將的可能。

雖然後來李雲龍去世了,但張大彪是那種做事比較謹慎的人,又比較忠心。像這樣的幹部在後來應該不會受到多大沖擊,按部就班的晉升對他來說問題不大。按照解放軍的晉升規則來看,如果他活得夠久,不管是少將還是中將,都是有可能的。


新知傳習閣


崤山小虎第206條回答。

張大彪如果不戰死,也絕對不可能在55年授銜時授少將。

原因如下:

一、張大彪29軍大刀隊排長。

55年授少將時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時任正軍或副軍職以上(至少正師),且在紅軍時期是營連一級主官以上幹部。

《亮劍》原著中提到,張大彪是原宋哲元部29軍大刀隊的一名排長(這也是張大彪經常背個大刀的原因)。並非像李雲龍一樣,屬於根正苗紅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

所以,張大彪首先資歷不達標。


二、金門現役是我軍的痛楚。

《亮劍》中李雲龍所在二師,在淮海戰役中與楚雲飛部交戰,李雲龍親率特戰大隊與楚雲飛的警衛營交火,結果“兩敗俱傷”,楚雲飛吃了槍支,李雲龍捱了一炮。後兩人均被所部抬去醫院。

而此時二師的指揮權交給了張大彪和邢國志,原著裡說二師後來參加了第一次金門戰役,張大彪和邢國志戰死。

金門現役是我軍歷史上少有的敗績,最終近萬人因沒有支援,全軍覆滅。(大家可以去看看劉亞洲將軍的《金門戰役檢討》)

所以就算張大彪在金門戰役中苟活下來,按照當時的審查制度,以後能不能授上校都難。

三、李雲龍所在C軍並未入朝作戰。

再做極端假設,張大彪因故未能參加金門戰役而活了下來。那麼二師已經不存在了,他這個師參謀長就只能到別的部隊去當師副參謀長(苟活的光桿司令),運氣好能有個副師職崗位。

待李雲龍復出後,擔任C軍軍長(戰傷復出),張大彪頂好也就能到C軍接個師長或者C軍副參謀長(二師沒了,苟活難辭其咎)。

而C軍並未入朝作戰,張大彪再有能耐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個正師級也就是他55年的巔峰了。

所以,結合他的出身,55年的職務,最多也就是個大校。

題外話:強烈推薦年輕人去看看劉將軍的《金門戰役檢討》,難得的實事求是檢討我軍敗績的文章。另外歡迎大家關注小虎,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謝了。


哨兵小虎


在大授銜期間,張大彪絕對是不能被授予少將軍銜,最多隻能授予大校軍銜。


在55年大授銜中授銜少將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時任正軍或副軍職以上(至少正師),且在紅軍時期是營連一級主官以上幹部。張大彪是原宋哲元部29軍大刀隊的一名排長。並非像李雲龍一樣,屬於根正苗紅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

在原著中,張大彪這個人物在李雲龍負傷進入醫院就沒有再出現過。在李雲龍重新擔任軍長時,部隊裡所有的任職裡都沒有張大彪的名字。這就讓人匪疑所思了。其實在李雲龍離開2師到上任軍長的這段時間,2師的指揮權是交給張大彪和邢志國兩人負責。在解放戰爭後期,李雲龍的2師被調配到福建駐紮,參加了一次金門島戰役。金門島戰役是我軍少有的敗仗,最終近萬人因沒有支援,全軍覆滅。這次金門島戰役有李雲龍的一個團參加,團長姓形在金門犧牲。可能張大彪也在金門戰役中犧牲,就算沒有也估計被調離去其他部隊,所以就沒有再出現過這個人物角色。

張大彪在李雲龍擔任新一團團長的時候就已經是一營營長,在後面的調任中從新一團的營長到獨立團的團參謀長兼一營營長。到抗戰後期,李雲龍違反紀律受罰從團長降為營長,張大彪差點做了代理團長,說明張大彪在抗戰期間功勳卓著。到解放戰爭,張大彪直接成為師參謀長,這更是對他能力的可定。到後來李雲龍負傷入院,張大彪和邢志國接管2師指揮由張大彪做代理師長。金門島戰役打響,假設張大彪沒有參加金門島戰役被調進其他部隊,根據他的戰功和能力最起碼也是個師長的位置。到55年大授銜可能因為資歷不夠不能授銜少將,但是最起碼也得是大校軍銜。


談古今品歷史


首先糾正張大彪並沒有戰死,小說中寫到黑雲寨就已經沒有張大彪什麼事了,而所謂的金門戰役張大彪戰死,其實無法考證,因為金門戰役死的最高的是團長級別,而在解放戰爭的時候,張大彪已經是師參謀長,所以金門戰死一說不太可信。

如果張大彪一直出現到後面會被授銜少將軍銜嗎?

這個是可能的。

在一場惡戰中李雲龍被楚雲飛部下發射的迫擊炮擊中,身受重傷。李雲龍無法參與後續的作戰任務。

而李雲龍的二師由邢志國和張大彪帶領部隊參加後續的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後李雲龍被調到福建省軍區C海防軍任軍長職位。

李雲龍升為軍長後,而當時張大彪在二師任師部參謀長,可以推測解放戰爭後張大彪的職位應該是軍部參謀長。

而根據1952年幹部評定級別標準:

正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上將;

副、準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中將;

正、副、準軍級,多數可評為少將;

正師級,多數可評為大校;

副師、準師級,多數可評為上校;

張大彪是軍部參謀長屬於準軍級,所以是可以授銜少將的,雖然說李雲龍也是少將但是不代表張大彪就不能是少將,孔捷手下的兩個師長不就和孔捷一樣是少將嗎?丁偉一個縱隊司令不也是少將嗎?

所以張大彪授銜少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歷史黔


張大彪啥時候戰死的?金門嗎?小說裡完全沒有提及啊。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剛看完《亮劍》原著不久,可能是作者故意這麼安排的,後半段主要寫段鵬,幾乎沒怎麼提及張大彪,給讀者留了個坑。有很多人說張大彪戰死在了金門島,但其實原著裡只說李雲龍手下一個姓刑的團長死在了戰場上,並沒有提及張大彪的結局。所以張大彪很有可能是在某一個時期外調了,不再跟著李雲龍了。張大彪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都梁留給讀者討論的。


張大彪是半路出家當的八路軍,原本是國民黨宋哲元部29軍大刀隊的一名排長,後來部隊打散了才跟著李雲龍加入了八路軍。因為個人能力突出,張大彪得到了李雲龍的重用,幾乎每次出去作戰李雲龍都要大喊一聲,張大彪!而且在正面對抗坂田聯隊突圍的時候,已經突出重圍的李雲龍還端著機槍把被鬼子包圍的張大彪救了出來。後來李雲龍因為戰場抗命,去了邊區被服廠繡花。當時孔捷的獨立團因為遭到鬼子特種部隊的襲擊損失慘重而被彭德懷老總斥為發麵團,後面李雲龍去獨立團接替孔捷的團長一職時還向旅長陳庚提出條件,要把自己在新一團當團長時的一營長張大彪調過來。

張大彪的軍旅生涯幾乎是跟著李雲龍發展的,一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立功無數。在李雲龍當新一團團長時,張大彪是一營長;李雲龍到了獨立團,張大彪從新一團調過來繼續擔任一營長,還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團參謀長。後來,解放戰爭時期,李雲龍升任二師師長,張大彪擔任師參謀長。李雲龍升任C軍代理軍長以後,對張大彪的描寫就非常少了,甚至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結局。

當時李雲龍,孔捷,丁偉三兄弟在軍事學院進修的時候,55年授銜的結果就已經出來了,這哥三都是少將,一個個起的跳腳的找院長劉伯承,結果被臭罵一頓。當時孔捷就說了這麼一句話,連他在朝鮮戰場手下的兩個師長都授了少將銜,老子怎麼著也得是個中將啊!孔捷當時已經是正軍職,按照55年的授銜標準,正軍職,副軍職級別大部分授予少將軍銜,部分戰功突出的可以授予中將軍銜。所以其實當時這哥仨的軍銜都挺正常的,其中丁偉當時已經是縱隊司令,也授的少將軍銜稍微有點冤。


李雲龍成為正軍級幹部,一路跟著李雲龍升官的張大彪肯定也是緊跟其後,很有可能已經成為軍參謀長或者是師長級別的軍官。不過當時對張大彪的描寫非常少,所以我推測張大彪很有可能已經不再跟著李雲龍了,而是調往別的兄弟部隊。並且很有可能跟隨志願軍入朝作戰了。以張大彪的資歷和能力,在朝鮮戰場也立下汗馬功勞的可能性非常大。
按照原著中的描述,張大彪在55年前後要不是軍參謀長要不是師長,這兩個級別非常靠近,軍參謀長可能高一點,應該算是準軍職,所以張大彪授少將和大校的可能性都有。不過因為張大彪和李雲龍等人相比,在軍中的資歷稍微淺一點,而且準軍職授予少將的人數其實並不多,所以張大彪授予大校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如果加上朝鮮戰場的戰功,破格授予少將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赤焰噠噠噠


誠邀,如題。《亮劍》作為一部優秀的戰爭作品,其中李雲龍為授銜儀式上躥下跳的片段頗為引人注意,由此可見,軍銜對一個軍人的意義是難以估量的,難怪毛主席都說過“男兒有淚不輕談,只是未到授銜時”。那麼在劇中,與作為老李參謀長的張大彪如果沒有犧牲,能不能和老李一樣得到一顆星呢?

眾所周知,55年授銜的時候國家是綜合考慮了很多要求的。比如,國家明確規定55年少將以上軍銜的領導幹部,基本上都是戰功卓著的老一輩革命家。除去幾位率部起義的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和4位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八路以外,其餘都是老紅軍。

那麼張大彪可以嗎?

根據劇中描述,張大彪在抗戰時期幾年內歷任八路軍連長,新一團營長,獨立團參謀長,成為了副團級幹部,李雲龍受傷後,張大彪代理二師師長,率部繼續南下橫渡長江,攻下南京,最後一直打到福建廣東等地,並配合了劉鄧席捲大西南的戰鬥。但是老張有一個毛病,他的出身不好,張大彪一開始並不是八路軍,或者說不是老紅軍,他原先是西北軍大刀隊的,所以按照規定來說,張大彪是很難被授予將官的,他的軍銜很有可能是大校(副軍級)。

以上就是小變得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1.首先張大彪並沒有明確是戰死金門,在小說中上金門的是邢團長和團參謀長董大海。當然如果說張大彪去金門邏輯上也沒問題,因為大彪也算是李雲龍手下的頭號打手。

2.因為篇幅原因,小說和電視劇對55授銜講的不多,也主要集中在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和孔捷,大部分角色的授銜都沒交代(好像趙剛也是授了少將軍銜)。

3.別看李雲龍嫌少將低了,但實際上授銜時少將的要求可不低,基本上正軍到準兵團,還得兼顧紅軍和抗戰時期的資歷和貢獻。對於當時的解放軍高級軍官來說,少將就是一個分界線,過了這條線,少將和中將的分界倒真沒那麼明顯,比如李雲龍,少將偏低中將也行,你看他那麼多牢騷,如果真給他個大校(就他發那麼些錯誤,不是不可以),他非翻了天不可……

4.簡單來說,授銜就三個要素:職務(含戰功)、資歷和山頭。

5.張大彪當時的具體職務不詳,但可以參照他的老上司李雲龍,重傷之前,李雲龍是華野的主力師長,重傷歸隊金門之後提了代理軍長,算正軍級。趙剛時任軍政委吧,也是正軍z那張大彪的職務不可能比老李和老趙還高,時任師長的可能性大,也有可能是軍參謀長,正師級。

6.再看資歷,這點上張大彪也沒優勢,因為他是29軍大刀隊出身,抗戰之後才加入我軍,也就是紅軍時期的資歷是零,整個抗戰時期他也就是做到主力團參謀長、營長,這個資歷可吃虧不淺……山頭就更不用說了,老李都說不好自己是哪個山頭的,別看他出身紅四,跟華野、中野甚至四野都能扯上關係,曾在彭林劉粟陳等我軍名將手下扛過活,但你也不能就說他是誰誰的人……別管在哪裡,李雲龍乾的都是賣命的苦力活,真沒見的享受到超級主力的待遇——得看看十萬大軍挺進東北,山東軍區主力佔了6萬人,看看都是什麼部隊:老紅一、老115師……那可都是老領導林總當年的主力。就連黃克誠帶到東北的新四軍三師,那也是林總當年的115師開枝散葉的成果……所以連李雲龍都靠不上,大彪同志就還得再等等。

7.所以綜合考量,大彪同志如果順利的話做過正師,55授銜正常是上校,頂天就是個大校頂天。少將不可能!!

8.36年之後加入我軍,55授銜還能授將級的也有,比如呂正操、陳明仁、陶峙嶽、董其武、孔從洲、曾澤生、韓練成、鄧兆祥(海軍)、劉善本(空軍)、張全珍、林遵(海軍)、巍鎮等等……但人家都是什麼資歷,可以去百度一下……


搬不動的小強


不會,連李雲龍、趙剛、丁偉等人都是被授予的少將軍銜,這些人都是他的上級,而且李雲龍、丁偉軍資也比他長。<strong>


《亮劍》是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戰爭題材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現在在網絡上被大家玩壞了,有許多梗,比如:雲龍開炮、旅長罵娘、寶慶溜冰、有勝閱兵、雲飛打鳥、雲龍輕點、雲龍繡花、乃超拉練等等,其中張大彪最出名的梗便是大彪摔帽。

張大彪原來是29軍大刀隊的一個排長,參加過喜峰口戰役。後來開小差去安置自己的母親,不料自己的母親和村民已經被日本鬼子燒死了,於是參加八路軍跟了李雲龍。

在小說中張大彪的戲份不多,而在電視劇中就很豐滿。

張大彪雖然看著老大粗,但是打起仗來絕不含糊,很有一套,因此很受李雲龍喜歡,他也極會揣摩上級的意圖,在戰場上屢立奇功。

秀琴被捉後,李雲龍召集本團人馬圍攻平安縣城,張大彪被李雲龍提拔為團參謀長,直接負責前線的指揮任務,在張大彪組織多次衝鋒無效後,李雲龍用意大利炮轟了平安縣城樓,隨後張大彪帽子一摔,帶著兄弟們就把平安縣城拿下了。

到了解放戰爭,李雲龍升為了師長,而張大彪也被提拔為參謀長,以前多次擔任突擊隊隊長的張大彪在這個時期便很少擔任突擊隊隊長了。李雲龍在楚雲飛對轟之後,張大彪在電視劇便沒有出現了,他應該是代理了二師師長一職,帶著部隊渡過長江,南下解放去了。

電視劇中並沒有交代張大彪的結局,在小說中張大彪應該是犧牲在金門島上了。

如果張大彪沒有戰死,按照電視劇裡的升遷情況,張大彪極有可能被授予大校軍銜。


司馬長史


作為一名亮學家,一天不寫《亮劍》我就渾身難受!

如果要給張大彪評少將,那至少得給李雲龍評個中將才說得過去,否則是沒機會的。

在評定軍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標準和條件,實際上很多地方都說不通,然而到評定完事之後你就會發現,嗯,很合理!

從出身看命運

這個“出身”是指在軍中的資歷,張大彪的資歷是原來29軍大刀隊的排長,是長征結束後才參加八路軍的。

不是說參加了西北軍就失去了評定的資格,而是八路軍這個系統的人,你必須經歷過長征才算是核心的戰士,沒有經歷過長征的,最後肯定會減分,這應該算是對那些歷經千辛萬苦走過兩萬五千里路的軍人的一種肯定吧!

這一點在粟裕大將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我們知道粟裕將軍在解放戰場上指揮幾十萬大軍如魚得水,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以粟裕的戰績評定元帥是絕對夠用的,但是最後評了一個大將,原因很多,除了是新四軍方面只能有一個元帥,另一方面資歷比較淺,沒有參加過戰爭,開國元帥中好像只有一個沒有參加過長征。

很多人會說,你看張大彪能打仗,敢於衝鋒陷陣,殺鬼子那是不眨眼,對不起,這個只能用作評模範戰士用,評將軍顯然說不過去。

從職務看軍銜

所以說,張大彪屬於起步上就輸了一點,當然,我軍並非只看出身,如果在後來表現的出色的話,也有機會。

但是張大彪在電視劇(比原著的職務有所提高)最後在金門戰役之前擔任華野二師參謀長,這個職務稍微有點勉強,儘管亮劍中一再表示李雲龍的部隊怎樣怎樣,實際上二野和三野一般情況下人數比較少,都是縱隊的情況下,四野可能有五萬多人,二野、三野可能就兩三萬多人,張大彪所在的部隊人數上肯定吃虧。

即使排除部隊人數上的差距,最起碼也應該是正師級人物才有資格,張大彪的參謀長顯然還差了點,參謀長職務雖然比較高,畢竟不是正職。

在評定少將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軍長以上職務,極少數是師長,也就是說軍長級別的職務是評定將軍的先決條件,有了軍長職務也不一定評定將軍。

而且張大彪最後參加的金門戰役是失敗的,如果張大彪有機會參加朝鮮戰爭的話,還有一定機會往上走一走。

但是大概率的情況下也就是個大校,少將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