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是為了紀念臨沂城的兩次解放而命名的。1938年4月18日,日本侵略軍侵佔了臨沂城。1945年8月17日,八路軍包圍了臨沂城,經過了26個晝夜的浴血奮戰,於9月11日上午7時,臨沂城第一次宣佈解放。參戰部隊舉行了莊嚴的入城儀式,浩浩蕩蕩地開進臨沂城。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駐在臨沂的華東局、新四軍、山東省府、魯南行署等機關主動撤出,二月,國民黨佔據了臨沂城。1948年10月10日,臨沂城再度解放。1958年,地、縣兩級團委發共青團員及青年,對該路進行了義務整修,當時命名為共青團路。1980年地名普查中,為了紀念臨沂城的光輝歷史,故更名為“解放路”。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洪水淹沒了解放路沂河老橋(1987)

八十年代的解放路基本分四段,從最東頭沂河至沂州路,叫東關。和解放路相接的是老沂河橋,聽說是日本鬼子盤踞臨沂時修的。橋很窄,也很矮,每逢夏天發洪水,沂河水滿布幾公里的河面,就把橋面淹沒了,附近好多市民就站在河堤上看洪水。偶爾有幾個膽大的,聽不進老人勸阻,硬著頭皮從橋上過。橋上的河水超過膝蓋,河水湍急,一不留心就被洪水沖走。

緊靠著河堤的是地區運輸公司,那是臨沂最大的國營企業,養著上千號人。不但有著十幾處車站和修理廠,自己還有放電影的大禮堂,每到星期天,東關的居民就一塊擠在大禮堂裡看電影。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路兩邊是土產雜品小門頭 (1987年)

沂州路往西至沂蒙路,馬路兩邊全是土產雜品和白鐵加工的小門頭,是臨沂土產雜品最集中的地方。什麼水舀子、鐵簸箕、煤球爐子、煙筒拐脖,以及鐮、鋤、頭、鍁,繩索、水桶、涼蓆子等等應有盡有。除了這些土雜門頭,一些修理鋪也夾雜其中。

從沂蒙路至臨西一路,是當時臨沂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八十年代臨沂商業兩大巨頭是臨沂紡織品站和臨沂供銷社,他們相互競爭,互不服氣。分別在解放路蓋了兩座五層的臨沂人民商場和鐘樓大廈,幾乎成了臨沂的名片,那時候來臨沂的人,這兩個地方是必到之處。特別是鐘樓大廈更是引人注目,碩大的鐘表高聳在樓頂,不但夜裡閃著幽幽的藍光,到點還能敲打出東方紅的音樂來。這兩家商場為了拉攏顧客,經常採用降價銷售的形式吸引市民,經常看到排著長隊的市民爭相購買那些過期和便宜的商品,成了解放路上的一景。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上早期的髮廊 (1985年)


解放路在當時就是時尚的晴雨表,好多時髦商品,流行樣式,都在這些商店裡最早展示。路邊那些理髮店,一夜之間變成了髮廊。以前只在畫報和電影裡看到的捲毛女郎,也開始在臨沂羞答答地露面了。緊跟著有一些大膽的,不顧男人的強烈反對,溜到髮廊裡,偷偷地燙個雞窩頭,引來男人一通臭罵……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臨沂長途汽車站 (1982年)


從臨西一路往西,就屬於西郊了。零星分佈著鄉鎮企業局和新新影劇院和中醫院等單位。從臨西五路往西,基本上就是農村了,間雜著臨沂勞改隊和紅旗車輛廠等幾個省直單位。

西郊最熱鬧的就是長途汽車站,這是臨沂地區最大的車站,每天有幾十班發往全省各地的長途汽車。每天凌晨天不亮就有旅客坐車,一直到晚上黑天才結束。我的一個親戚就在車站工作,每天過著“月亮當燈星作伴,兩頭不見太陽面”的日子,看著他天天拖著疲憊的雙腿回家,累的連晚飯都懶得吃,倒頭便睡。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東頭的沂河 (1981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東橋洞(1985)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上的雜品店(1985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全臨沂最集中的雜品一條街(1985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雜品店的孩子 (1985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上賣衣服的攤子 (1987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上的鐘表修理店 (1986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上的臨沂警備區 (1985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在解放路西段趕集的農民(1983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西郊的解放路(1986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上進城的父子(1984年)



這是“老臨沂”的城市記憶 也是那個年代所有人的記憶


解放路上王羲之塑像(198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