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南京等江蘇沿江八市應納入長三角核心區

《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水平研究報告》在京發佈,專家建議—

南京等江蘇沿江八市應納入長三角核心區

南報網訊(記者 宋廣玉 通訊員 王自創)4月2日,“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研討會暨《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水平研究報告》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專家建議,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長三角核心區範圍應擴容為“上海市+杭州灣七市+江蘇沿江八市”,G60科技走廊要建,滬寧合科技走廊也要建。

會議由南京大學、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佈中心聯合承辦。會上,長江學者劉志彪教授領銜的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項目團隊,發佈了《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水平研究報告(2018年)》。《報告》構建了包括空間、市場、產業、創新、交通、信息、貿易、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以及制度10個子系統45個基礎指標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對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結果顯示,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差距持續縮小,經濟聯繫更加活躍,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整合度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及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與此同時,由於區域外延不斷擴展,內部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在深化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如,上海作為“龍頭”的擴散效應不足,安徽尚未深度融入長三角地區;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滯後於商品市場;尚未充分發揮整體聯動效應,優勢產業重合度依然較高;地區間創新人才投入差距擴大,產學研協同創新潛力較大;地區間鐵路交通網密度差異較大,亟待打通省際斷頭路;省際間貿易強度偏低,地區間對外貿易發展差距較大,等等。在此基礎上,《報告》為推進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出八條建議: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展所長;轉變地方政府職能,構建區域共同市場;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構建統一競爭規則;打造區域聯動機制,拓寬合作領域;建立區域開放市場,構築全面開放新格局;合作支持自貿區建設,複製推廣改革創新經驗;落實具體項目,推動合作協調;加強頂層設計,探索更高規格的區域協同決策。

在隨後的主題演講和圓桌論壇上,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系的最新內容,它肩負的國家使命是發揮長三角對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作用、代表國家實力和水平贏得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戰略主動權和戰略制點、探索區域協調發展的更加有效新機制。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表示,長三角要率先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並在加快縮小地區差距上發揮使命擔當。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認為,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國家需求出發,長三角核心區範圍應擴容為“上海市+杭州灣七市+江蘇沿江八市”,才能承擔起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任。“上海和南京之間的沿江集中了長三角乃至全國最豐富的科教資源,然而現有的G60科技走廊,繞過了南京等江蘇沿江大多數科技發達地區。”他說,在科技創新越來越依靠高校科研院所基礎研究的趨勢下,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必須要再建一個滬寧合科技走廊,以高科技產業化為內容推進產業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