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大將王平後來去哪了?最終結局如何?

來不及說再見


王平字子均,原先是曹操手下校尉,漢中之戰時投靠劉備。由於王平是個文盲,大字不識幾個,所以他平日為人低調謹慎,不善言談,但這不影響他成長為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他年幼家貧,被寄養在外祖父何家,所以又名何平,長大後才改回本姓。曹操征討漢中張魯時,王平和同郡的少數民族歸附曹操,隨他們遷移到洛陽,被任命為代理校尉。

劉備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後,王平隨曹操來漢中抵禦劉備,因戰敗而歸降劉備,後因軍功和謹慎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等職,開始在蜀漢軍中嶄露頭角。

到諸葛亮北伐時,王平已經成為蜀漢軍中的中堅力量,諸葛亮因其謹慎持重,被任命為副將隨馬謖鎮守街亭。

在街亭之戰中,王平一直規勸馬謖,但遭到馬謖的無視。雖然街亭最終失守,但王平帶領的兵馬非但完好無損,還遲滯了張郃的進攻,為蜀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因此王平被諸葛亮任命為參軍,統領精銳的無當飛軍,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街亭一戰可以說奠定了王平在蜀軍中的地位。

此後王平又在北伐中屢建奇功,深得諸葛亮的器重。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發生火拼。王平以大局為重,憑一己之力遣散了魏延兵馬,制止了更嚴重後果的發生。而魏延最終兵敗被殺。

魏延死後,王平輔佐吳懿鎮守漢中,不久兼任漢中太守。237年吳懿去世後,王平正式都督漢中,成為蜀漢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得到蔣琬的重用。

244年,曹爽發兵十萬進攻漢中,王平沉著應對,固守興勢,最終和費禕前後夾擊大敗曹爽,這是王平一生當中最經典的一戰。漢中在王平的鎮守下固若金湯,王平因此和鎮守永安的鄧芝、鎮守南中的馬忠各保一方平安,被人們稱為“平安三侯”。

248年,王平病逝於任上,其子王訓承襲了爵位。直到蜀漢滅亡時,當地百姓還在稱道王平的功績“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


石頭說歷史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那時臥龍先生眺望著蒼茫五丈原,自知作為蜀漢丞相的他已時日無多。在他身後,一如他擔憂的那般,漢朝大業已是漸行漸遠。當諸葛丞相離世之後,蜀漢人才凋敝的短板愈發明顯。

但即便如此,也並不代表蜀漢就無人可用,而王平便是後期可堪大用之人。王平,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原先為曹魏將領。在曹軍大將夏侯淵被殺後投靠了劉備,拜為門牙將、裨將軍。

▲94版三國電視劇中的王平

作為降將,王平自然很難有展露身手的機會。直到諸葛亮開始北伐,才將其委以兵權。在第一次出征的時候,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而王平便是馬謖麾下的先鋒。對於如此難得的信任,王平自然很是珍惜。可惜的是,馬謖沒能給他這個機會。在街亭之戰中,馬謖犯了很多戰術上的錯誤:舍水上山、下不據城等。王平曾經多次對馬謖的部署提出意見,但是馬謖均沒有采納。這便有了後來蜀軍痛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且說當時蜀軍的對手,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魏將張郃。他深知糧食飲水的重要性,便截斷水源。失去淡水補給後,蜀軍很快就大亂並陷入困境。當蜀軍將士漸漸失去戰鬥力的時候,就是張郃取勝之時。一如預料那般,此時的蜀軍根本無法跟全力的魏將對戰,很快就陷入了奔潰。在倉皇地撤退中,唯獨王平臨危不亂。他命手下的千餘士兵鳴鼓聲威,重整部隊,固守營寨。見此景,張郃小心謹慎、唯恐蜀軍有詐不敢貿然進攻。待魏軍離開後,王平集合散兵向後方撤去。馬謖由於街亭失守被斬,王平因為有功被諸葛亮封為參軍。在那之後,他累遷至精銳突騎——無當軍的軍監。

建興九年(即公元231年) ,諸葛亮繼續北伐中原,派王平駐守南圍。司馬懿一方率大軍攻打諸葛亮,另一方派張郃攻打王平身處的南圍,王平在防禦方面很有一套,沒有讓張郃佔到便宜。

在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相爭。王平以魏延叛亂為由起兵鎮壓,後馬岱斬殺魏延,完成平叛。隨後,王平的地位不斷上升,在後期他已經是抵抗魏國的大將了。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國率十萬大軍進攻漢中,當時漢中的蜀漢兵力僅有三萬,但是在王平的帶領下還是打了勝戰。從此以後,王平就負責蜀漢漢中的防禦任務。

不過,王平領兵有方但卻為人多疑,這也導致他不能成為像諸葛亮那般的中流砥柱。公元248年,在歷經數次北伐後,王平也駕鶴追向臥龍先生。


WarOH協虎


王平這個名字,喜歡京戲的人可能不會陌生。京戲裡面有一出名段,叫做《失街亭》。

說的是馬稷剛愎自用,不聽部將勸駔,執意在山頂安營,從而丟失街亭的故事。這個故事裡,那位勸阻馬稷的部將,就是王平。

王平:


王平又名何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蜀漢後期重要將領之一。 王平起初在曹操手下效力,因為他是四川人,熟悉漢中地理情況,在漢中之戰時擔任徐晃的副將,戰鬥中,自命不凡的徐晃非但不聽王平的勸諫,甚至還想要除掉王平,王平無奈之下歸降了劉備。

劉備大喜說:“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封王平為裨將軍。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派馬謖守街亭,王平為副將,可馬謖無視王平的忠告,慘遭大敗。敗軍之際,王平鎮靜如常,率本部人馬鳴鼓自持,並沿途收納敗兵,平安歸還。


此戰蜀軍雖敗,但王平表現突出,戰後被諸葛亮討寇將軍,封亭侯,孔明很欣賞王平的老持成重,便把蜀漢精銳部隊之一的無當飛軍交給他統領。 三年後,諸葛亮圍祁山,派王平駐守南圍。

司馬懿派譴名將張郃進攻南圍,在魏國大將張郃面前,王平表現極為出色,雙方攻守你來我往,難分勝負。這場戰役顯現了王平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是他以後擔當重任的開始。

之後的十幾年,已是蜀國後期重要軍事將領之一的王平,參加了大大小小各種戰役,官職也一升再升,由安漢將軍進封安漢侯,繼而升任前護軍,再任鎮北大將軍,領漢中太守。

公元244年,魏大將軍曹爽率軍十餘萬進攻漢中。王平手下只有三萬士兵,但他卻力排眾議,死守陽平關,憑藉有利地形,以疑兵之計擊退了曹魏的十萬大軍。

王平平時遵守法紀,說話嚴正,從不與人開玩笑。他文化不高,雖然不能讀書,但喜歡讓人唸書,自己在旁邊聽,往往一聽便知書中大義。

他注重軍容軍姿,自己天天從早到晚都是正襟危坐,不狂不燥,蔣婉評價他當得起名字中的“平”字。 蜀漢後期,名將寥寥,但王平絕對是其中之一。

雖然他不是那種威震華夏的猛將,也不是“談笑間強虜飛灰煙滅”的儒將,但他以他的忠誠、細緻、嚴謹,使自己在三國這部跌宕起伏的大劇中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五虎上將”離開人世後,王平和馬忠,鄧芝三人並稱為“平安三侯”。他們共同撐起了蜀漢的這片天空,至死方休。

公元248年,王平病逝。

參考《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

假如王平早生些歲月的話,不知會怎樣?


剛日讀史


王平在蜀漢後期是當之無愧的一員大將,筆者個人認為王平的能力是僅次於魏延的,魏延死後王平可以說是撐起了蜀漢軍事的大梁。大家對王平這個歷史人物的認知大多都來自於《三國演義》,演義中的情景是當時魏延造反,王平訓斥魏延並且和魏延交戰,之後魏延被馬岱所斬殺。之後就沒有王平出現過了,之後的王平去了哪裡?都做了什麼事情,給大家留下了很多的疑問,在這裡筆者在參考了正史之後,把這個疑問為大家做出正確的解答。

┃先簡單瞭解一下王平的生平履歷

王平字子均,籍貫益州,巴西宕渠人,因為小時候養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後來姓回本來的王姓。在建安二十年的時候由於劉備進攻巴西,王平就跟著巴西的太守杜濩還有樸胡一起去了洛陽,被封為一個校尉。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曹操派出的大將夏侯淵被黃忠在定軍山這個地方打敗,夏侯淵也被斬首,王平就跟隨著曹操來到了漢中和劉備決戰,後來王平就投降了劉備(筆者認為王平投降劉備的原因是王平的老家在益州,跟隨劉備的好處多一點)。

┃武侯首次北伐,諸將皆罰唯王平受封

演義中的王平曾經跟隨諸葛亮南征孟獲,但是史料中並未記載,所以在這裡就不提南征孟獲的事情了,王平建立功勳是在諸葛亮首次北伐曹魏的時候,就是著名的馬謖失街亭。馬謖失街亭的具體經過,在演義和正史中都是沒有太大的出入,王平在這個歷史事件當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就是諫言馬謖不要再山上紮營,應該聽從武侯的布軍計劃,但是馬謖根本不聽王平的建議,結果就是馬謖被張郃打敗。王平用了張飛曾經用過的疑兵之計,帶著自己的千餘人的部隊敲鑼打鼓製造聲勢,嚇得張郃以為有伏兵不敢貿然進攻,減少了街亭失利的後果。街亭的失敗,諸葛亮從上到下都處罰了一遍,包括諸葛亮自己都處罰了,趙雲沒有一點失誤也被處罰,其餘諸將就更不用說了。唯獨王平一個人受到了封賞,封王平為參軍,討寇將軍,封亭侯。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派遣王平守衛南圍,司馬懿派張郃進攻南圍,因為王平的堅守不出,張郃沒有取得任何的戰果。從這些可以看出王平是一個很沉穩的將領,在演義中扮演王平的形象,也給人一種很沉穩的感覺。

┃斥責魏延熄滅蜀漢內部的混亂

又要提到了魏延謀反案,魏延到底是否要謀反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在這裡就不再贅述就只說王平。在《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在諸葛亮死後,主要是因為魏延和楊儀兩人相互掐架,都給對方穿小鞋相互告狀,但是朝廷相信了楊儀懷疑了魏延,楊儀就命令王平抵擋魏延,王平在見到魏延之後馬上就斥責魏延,《三國志·魏延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現在的翻譯就是:諸葛亮這個明公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怎麼可以做出這樣事情呢?魏延的部下知道是魏延不佔理就都跑了,後來楊儀派馬岱斬殺了魏延。在《三國志·王平傳》的記載是魏延作亂,後來魏延失敗都是王平的功勞,其實王平也就是說了一句公道話。魏延也是真的不像話,諸葛亮剛死就在內部和楊儀搞事,不是想著內部團結一致對外,只能說魏延死的有點冤枉,但是事端是魏延先挑起來的。

┃官居封疆大吏鎮守漢中,承蜀漢平安三侯美譽

演義中的王平在魏延死後是沒有多少記載的,但在《三國志·王平傳》能找到很多王平之後的故事。234年王平輔助吳懿守衛漢中兼任漢中太守,237年又接替吳懿總督漢中,後來蔣琬病重索性就把漢中的事務統統的交給了王平處理,王平成了蜀漢北方漢中地區的封疆大吏。王平後來在漢中地方曹爽的進攻,沉穩冷靜的等待涪城費禕的援軍抵達,從而擊退了魏軍,整個戰鬥過程和王平之前的作戰計劃是一致的。當時馬忠在南中防備南蠻,鄧芝在永安防備東吳,王平在漢中防備曹魏,他們三個人保衛者蜀漢政權的安全,當時被世人稱為平安三侯被記述了下來。

┃王平的軼事和最後的結局

王平是少數民族的人,就是現在我們稱之為土家族的,對於漢字的認知和書寫王平是一竅不通的,認識的漢字不超過十個,他想寫什麼文章之類的都是他口述讓別人代筆,讓別人朗讀史記和漢書給他聽,他很能明白其中的含義所在,論述說的頭頭是道。王平有優點也有缺點,王平過於自律,從來不和別人開玩笑,端正的坐著能坐一天,但是他的性格上優點缺陷,就是極度的不自信,由於自己是一個降將沒有靠山,也不能讀書寫字可能被人鄙視,以至於王平謙虛到了妄自菲薄的地步,這樣對於自身來說有有損害的事情,在這裡筆者很為王平感到惋惜和遺憾。《三國志·王平傳》中記載:

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而口授作書,皆有意理。使人讀史、漢諸紀傳,聽之,備知其大義,往往論說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戲謔,從朝至夕,端坐徹日,懷無武將之體,然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以此為損焉。

英雄莫問出處,韜略何須識丁。這是後人對王平一生的評價。

王平的結局是很平淡的,在延熙十一年(248年)王平去世了,他的兒子王訓繼承了他的爵位。王平墓在於現在的四川省南充市永安鄉境內(演義中在孔明去世以後,蔣琬推薦王平到永安防衛吳國),現在是國家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王平是蜀國後期的大將,應該是平民出身,因為王平大字不識幾個,一開始是曹魏集團的人,隨夏侯淵鎮守漢中的時候被擒,從此就歸順了蜀漢。在三國後期,王平的軍事實力相當突出,並且掌握了諸葛亮親自訓練的無當軍。

王平軍事能力的第一次表現是在諸葛亮北伐,派遣馬謖受街亭的時候,當時王平時先鋒,王平連連規勸馬謖不要上山紮營,馬謖不聽,被魏將張郃斷了水源,隨後馬謖軍慘遭大敗,士卒離散。只有王平所領的千餘人士兵鳴鼓自持,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於是王平將諸營軍士統一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歸還大營。馬謖是理論家,而王平是實戰派,這一明顯王平更勝一籌。

諸葛亮死後10年,魏帝命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當時漢中只有三萬人,見到敵兵勢大,鎮守漢中的很多將領都主張撤退,但是王平堅決不同意,最終在王平曉以利害的分析下,漢軍堅守漢中打敗了魏軍。

自此之後王平鎮守漢中,只到四年後王平去世。


帝國烽火


作為蜀漢後期傑出的武將,王平鎮守漢中,和南中馬忠,永安鄧芝三人並稱為“平安三侯”。身為五子良將的張郃戎馬一生,所向無前,偏偏就在王平這裡吃了好幾次鱉。魏延叛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王平的軍事才能由此可見。

據史書記載,王平最後在後主延熙十一年,大概就是公元248年這一年去世的,死因不明。


按照計算,王平死時年僅五十歲

照我個人計算,以古人二十歲弱冠成人的算法。在跟隨曹操217年徵漢中,王平二十歲算起,到他在公元248年死亡,王平大概是五十歲左右時去世的。

五十歲的年紀在三國平均壽命不超過四十歲來說也還算是高齡了,但王平並不是戰死的,而是“壽終正寢”,從這一點來看,王平又確實短命了一點。

王平的身份尷尬,蜀漢將領也都排擠他

王平本來是益州宕渠小縣城的平民,沒念過什麼書,家庭條件也不好,從小就寄養在同鄉何家。投奔曹操之後,得到的待遇都還算不錯,做到代理校尉一職。曹操徵漢中失敗,個人傾向於王平這時是被劉備俘獲並且投降了,在蜀漢之中則是一名無黨派的降將。這就導致了蜀漢各個集團裡面,除了諸葛亮大力提拔之外,基本沒有人待見他。

有人會說同樣是降將,姜維,夏侯霸不是活得有滋有味的嗎?不對,他們兩個是主動來投靠,而王平是戰敗被俘再投降的,性質能一樣嗎?于禁只是被俘還沒投降呢就被罵得狗血淋頭,更別說王平這樣不止投降還倒打一耙的了。


王平的“嚴謹”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王平的“汙點”,所以他不得不“嚴謹,少言”,不敢隨便和人開玩笑,一直壓抑著自己。

可即使這樣也還是受了不少冤枉氣,馬謖就很看不起他,尤其是在曹爽率十萬大軍攻漢川的危急關頭,這時候王平已經領漢中太守,手握重權,可命令一下除了劉敏之外沒有一個人聽從,這樣沒有威勢的漢中太守實屬罕見。即便之後證明王平的命令是對的,可蜀漢朝廷也沒對他的那些部下做出什麼處理,連朝廷都不管,王平就算有多少冤枉氣也只能往肚子裡吞了。


王平是正常死亡,並沒有什麼政治陰謀

前面也說過,王平屬於無黨派人士,也沒有過多地參與到蜀漢錯綜複雜的政治角力之中。因為自己的克己謹言,最後五十歲而終也算是留下了一個好名聲。

參考文獻:《三國志》等


狐史首丘


早期的經歷

三國後期蜀漢大將王平,早期在曹操的頂級大將徐晃的賬下效力,徐晃被稱為當時的“周亞夫”,周亞夫大家都知道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也是漢朝元老周勃的孫子,曾幫助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素有以治軍嚴厲而聞名。


徐晃就是這樣一個人,但他也是名不副實吧。由於王平是剛開始參軍,還沒有經驗,又在徐晃賬下,多少對他形成嚴謹的做事風格有些影響。


當初徐晃在漢中與劉備交戰時,拜王平為副將,跟隨徐晃出戰,他曾要效仿韓信背水一戰,王平是百般勸阻,最後,應沒有采納王平的建議才戰敗,王平被俘。


初次施展才華

王平被俘之後,成為蜀軍一名降將,因此,他更加的小心謹慎,生怕被人抓住把柄。


后王平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王平當時為馬謖的先鋒,馬謖舍水上山,乃是失宜之策,王平連連勸阻馬謖,馬謖自認為飽讀兵書,怎麼聽一個沒有念過書的人的話,果然,後被魏將張郃斷了水源,隨後馬謖軍慘敗,士卒離散。唯有王平所部千餘人鳴鼓自持,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攻。於是王平將諸營軍士統一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歸還。


事業的頂峰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前鋒已到達駱谷,當時漢中守兵不到三萬,大家都以為不能勝,而要求退守,唯獨王平不以為然,他說:“不行,漢中去涪城有一千餘里,魏軍若是得了陽平關就會成為禍患,應該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我為後拒,若是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我親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時候涪城的救兵就剛好到來,這才是上策。”當時軍中多有疑惑,唯獨劉敏贊成王平的意見,於是就按王平的計策行事,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被擊退,正如王平所料。


此三件事,即能看出王平絕非一般的將領,他行事小心謹慎,有條理,雖然沒有念過書,字也不是幾個,但說話辦事卻比那飽讀兵書的人強太多了。然而,在三國後期,昔日人們的那種意氣風發以全然不在,也不是唯人才是舉的年代了,所以,王平這樣的大將最終沒有得到重用。側面反映了為什麼三國最後的局面,讓司馬家奪了天下。


古文趣事


王平從小寄養在外婆家,隨外父姓何,後來才改回王姓,建安二十年即216年,王平與杜濩、樸胡一起到洛陽投奔曹操部下,當了一名代理校尉,可能才能長期得不到發揮,無法出人頭地,也可能心懷故鄉,曹劉爭奪漢中時,追隨曹操轉戰漢中,後來,乘機投降了劉備,劉備拜他為牙門將、裨將軍。自後嶄露頭角,在各場戰役中均有不俗表現,特別在後三國時期,更具有名將風範。


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採納魏延奇襲長安之計,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步步為營兵發隴右,五郡有三郡投降,魏國震動“朝野恐懼”,魏明帝曹睿親自到長安坐鎮,多路軍馬並出,派大將軍曹真督軍郿縣防禦趙雲,張郃率軍五萬前往抵擋諸葛亮。(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蜀軍派出馬謖守街亭以拒張郃,馬謖到街亭後不聽王平當道紮營的建議,上山築寨,大敗而回,而王平獨領一支千人軍隊,設疑兵嚇阻張郃,全軍而退。


諸葛亮軍中病逝,蜀軍回師,魏延造反,燒斷入川蜀道,同室操戈,兩軍對陣,王平以丞相屍骨未寒魏延造反為由,叱退魏延大軍,馬岱隨後斬殺魏延,平了禍亂。後升任後典軍、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壹駐紮漢中,兼任漢中太守。漢中是蜀軍出川的要地,也是外敵入侵的必經之地,早在漢中之戰後,劉備慧眼識賢提拔魏延守漢中,初當重任的魏延豪氣干雲的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他的防守策略就是在漢中城外設防,各險要關隘重要據點,層層布守,採用堅壁不戰,耗敵士氣糧草,讓敵人力竭撤兵的策略。


王平守衛漢中期間,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可以說是他一生戰爭的頂峰,王平守漢中延續了魏延的策略。當時蜀國費禕當政,而魏國曹芳年幼,託孤大臣曹爽和司馬懿爭權,急於求功的曹爽與夏侯玄帶領十幾萬大軍,大舉進攻漢中,王平駁斥只據守近城待援的做法,出兵搶佔興勢山,與其他兩軍互為犄角,曹爽兵到興勢,被參軍劉敏部阻住無法前進。王平又發動關中大族及氐羌騷進行擾,曹軍軍需給養不能供應,牛馬驢騾多死,百姓號泣於道路,曹軍陷於進退兩難境地,司馬懿寫書信規勸夏侯玄等人退兵,認為前進不得,後路有被阻斷可能,形容蜀地乃地獄。而涪縣蜀軍和費禕的援兵也及時趕來,曹爽只好引軍退還。(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陳壽評價說,“是時,王平在北,馬忠在南,鄧芝在東,鹹著威績。王平忠勇而嚴整”。王平不識字,但只要有人讀書給他聽後,馬上就能理解,後來官居安漢侯,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訓繼承了爵位。


南方鵬


王平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將領,我認為他是蜀國最好的將領之一,只可惜不識字。

我來說說王平幾個十分精彩的表現:

1、街亭之戰諫馬謖

在街亭之戰,馬謖犯了許多戰術錯誤,比如舍水上山,下不據城等等。

裨將王平多次對馬謖的部署提出質疑與批評,但馬謖不聽。應該說,馬謖這些錯誤的決策最終遭致失敗,棄城不守,舍水上山,這不知曉得是合乎哪條兵法。富有作戰經驗的張郃當然不會錯失良機,他切斷水源,蜀軍馬上陷入困境。在蜀軍士兵渴得毫無戰鬥力時,張郃全力出擊,蜀軍立馬崩潰。

在蜀軍一片混亂中,只有一人是例外。他就是裨將軍王平。王平麾下有一千名士兵,在其他營的士兵抱頭鼠竄時,他沒有慌亂,先擂響軍鼓,集合部隊,固守營寨。張郃見他的營寨軍容齊整,擔心有埋伏,沒敢急攻。王平遂帶著部隊有秩序撤退,沿途還收羅了許多散兵遊勇。


2、再戰張郃

諸葛亮第二次出擊祁山,在撤退時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

當時張郃率一支奇兵進攻祁山之南的蜀國無當軍團。無當軍團是蜀軍中的精銳部隊,又稱為飛軍或無當飛軍。這是諸葛亮南征後組建的一支精銳兵團,無當軍的司令是王平,他是個大老粗,據說認得的字不超過十個,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及官印上的幾個字外,恐怕都不認得。文人出身的諸葛亮,怎麼會把最精銳的無當軍交給一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呢?這當然跟王平在街亭之戰的出色表現有關。

其實在第一次北伐時,張郃與王平就有過一次交鋒。當時張郃是魏軍前線總指揮,而王平不過是統兵一千人的裨將軍罷了。王平的沉著表現,令張郃大感意外,懷疑他設有疑兵,沒敢進逼。這次兩人又一次在戰場相遇,王平已是蜀國無當兵團的司令,而張郃成為魏國車騎將軍,論地位仍遠在王平之上。當時祁山守軍仍在蜀國的包圍之中,王平的無當兵團從南面進攻祁山,張郃的目的是擊退王平,解祁山之圍。

不過,張郃仍然沒能討到便宜。

別看王平不認得字,他對戰爭是很在行的。他沒有輕舉妄動,只採用堅守不動的策略,他知道張郃乃是魏軍中資深名將,不能小看,只能以不變應萬變。這一招果然不錯,張郃雖求戰心切,無奈王平不理睬,雙方相持,勝負未決。

王平牽制張郃,為諸葛亮的勝利打下基礎。諸葛亮派魏延、高翔、吳班等迎戰司馬懿,殺魏軍三千餘人。

3、阻擊魏延

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與楊儀兩人內訌。魏延出兵攻打楊儀,雙方對陣於南谷口,楊儀派出蜀軍中戰鬥力最剽悍的無當兵團,由王平(改名何平)指揮。王平不認得幾個大字,大道理他講不來,但做人基本的道理他是知道的。他衝著南谷口的守軍喊話道:“諸葛公剛死,屍骨未寒,你們怎麼敢這樣做!”

魏延的部眾面面相覷,說實話,他們對主帥的做法也是莫名其妙。自己撤了軍,把兄弟友軍的退路給燒了,這是什麼道理?如今兄弟友軍好不容易撤回來了,又要兵戈相向,這是什麼道理?我們千里迢迢而來,是為了打曹賊的,不是打兄弟的。想到這裡,誰也不想為魏延賣命。有的人把武器一扔,跑了;其他人一瞧,得,要跑一起跑吧,寧當逃兵,不打內戰。就這樣,大家都跑光了,轉眼間,魏延成了光桿司令。

這個結果,魏延始料不及。他的囂張氣焰被恐慌所代替,帶著幾個兒子,跨上幾匹馬,直奔漢中,後被馬岱追上砍死。

4、保衛漢中

公元244年,曹爽、夏侯玄以十萬之眾大舉入漢中。漢中太守王平兼任前監軍、鎮北大將軍,是漢中最高軍政長官,他手上只有三萬部隊,如何應戰呢?自諸葛亮星隕五丈原,蜀國幾乎十年沒打過大仗,將士們無不驚恐,大有末日來臨之恐慌,紛紛認為應堅守城池,等待援兵。

王平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在魏國大將中,他的戰功僅次於魏延,曾是驍勇善戰的“無當軍”的統領。面對敵軍囂張氣焰,他沒有自亂陣腳,而是冷靜地判斷說:“漢中距涪縣將近一千里,魏軍若搶先一步攻下關城,便可長驅直入,到時災難就沒法控制了。”他果斷派護軍劉敏進屯興勢,阻止魏師,自己則充當後衛,率一千人作為機動部隊。王平的主動出擊為援軍到來爭取到寶貴的時間,被任命為大將軍的費禕馬不停蹄向漢中挺進。

由於王平的出色表現,魏軍在興勢一線的攻勢遇阻,加上糧草供應不上、費禕率蜀軍主力來援等因素影響,曹爽被迫撤退。在撤退途中,魏軍遭到費禕的截擊,傷亡慘重。這次伐蜀之戰,魏國最終偷鳴不成反蝕把米。

縱觀王平的軍事生涯,可以說表現十分精采,堪稱蜀軍中戰功最卓的將領。只可惜他文化程度低,終究爬不上軍隊的最高層。


君山話史


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人。本來在外祖母何氏家中長大,後來才恢復原來的王姓。隨杜濩、樸胡一起到洛陽,代理校尉之職,隨曹操出征漢中時,就此歸降了劉備,被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王平被孔明賞識是在打了一場大敗仗後。後主建興六年,參軍馬謖奉命守街亭,王平是他手下的先鋒。馬謖捨棄臨水布營而紮寨于山上,措施紛擾,王平連續多次規勸,馬謖置若罔聞,結果大敗於街亭。馬謖所部大都潰散,只有王平率領的一千人仍鳴鼓堅守陣地,魏名將張郃疑有伏兵,不敢逼近。王平慢慢招集潰兵返回大營。孔明殺了馬謖,將軍張休、李盛,剝奪黃襲兵權,唯獨對王平十分禮遇,加官為參軍,統領五部兵兼管營屯事宜,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王平開始在蜀國軍事舞臺閃亮登場,建興九年,孔明圍祁山,王平另率一支兵馬守南營,魏軍兵分兩路,司馬懿攻孔明、張郃攻王平,王平部巋然不動。建興十二年,孔明在武功病逝,蜀軍遵遺命撤退,魏延任性胡為,僅一仗就失敗身死,王平立下大功。後升為後典軍、安漢將軍,助車騎將軍、國舅爺吳壹守漢中,兼任漢中太守。建興十五年,晉安漢侯,成為漢中大帥。延熙六年,王平任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軍隊。

延熙七年春,魏國大將軍曹爽率十餘萬人殺奔漢川,漢中守軍不到三萬,諸將驚恐。有人主張固守漢、樂二城,放敵進來,等涪縣援軍救援陽平關。王平說道:漢中與涪縣千里之遙,關口一失,蜀漢不得安寧。應派劉護軍、杜參軍佔領興勢,我擔任後援;如敵分兵向黃金進攻,我率千人親自對陣,這樣周旋下來,涪縣援軍趕到,此乃上策。護軍劉敏深以為然,當即執行。涪縣援軍、大將軍費禕趕到,魏軍慘敗。當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均名聲卓著。

王平幾盡文盲,只能識十幾個字,但他口授書信,卻都很有意趣條理。他讓別人朗讀《史記》《漢書》中的紀傳,聽後都能瞭解書中的要義,討論起來不失原書旨趣。

他遵守法紀,終日正襟危坐,儒將一枚!但人無完人,他性格也有缺陷,狹隘多疑,為人自我輕賤,聲譽打了八折。

延熙十一年去世,其子王訓襲爵。

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