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了啥?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結果是把他自己的民族搞沒了,融入到漢族中。孝文帝當年都幹了些啥?

一、先農耕了再說

鮮卑族是一個遊牧民族,崛起于山西北部的代地。後來在山西平城(今大同)定了都。並逐漸統一了北方。這麼大的土地,又不像草原,總不能靠著放牧養活人口吧。慢慢地鮮卑族就過上了定居的生活。

話說戰爭殘酷啊,戰火沒把大部分地區草也燒盡算是不錯的了。耕地基本上沒了,沒人種地,又不能靠遊牧養活這一大家子人,那可咋辦。好辦,復耕唄,咋復耕呢,找農民唄,給農民分地,讓他們種,然後交一部分租稅給國家。於是呢就按人頭開始分地,給男子分地四十畝,女子二十畝,這些田不準賣,只准種,老了死了國家收回在給下家兒,這辦法真是熟悉啊,到現在都這麼搞。這樣一搞呢,那糧食就多了。這糧食一多,還打毛線獵啊,開始琢磨下官僚制度唄。

二、給你發俸祿還不好?

在之前啊,鮮卑官員那都是沒有俸祿的,全靠賞賜和侵吞公私財物衛生,這一定居,可就了不得了,搜刮百姓啊,時間長了搞不好就要民變啊。怎麼辦,孝文帝的祖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女政治家、改革家馮太后就開始改了官員的收入方式了,馮太后她制定了俸祿制度,並且還嚴打腐敗。

三、孝文帝:換個地兒,白紙繪名畫兒

平城呢,保守勢力實在太多,不方便推行改革,總是遇到些保守的刺頭兒,搞個啥改革都不方便。孝文帝就想到了遷都,遷哪去?洛陽啊,漕運發達,好運物資,還是天下之中,文化正統性這方面可以加分。但保守勢力覺得:不行、這絕對不行。於是孝文帝就說我得去打南齊,必須得去,最終就是帶了三十萬大軍出發了,走到洛陽這個地方時,適逢連綿大雨,大軍和貴族們是疲憊不堪,孝文帝為了大家考慮呢就說話了:要不就繼續打南齊去,要不就在這建個都。這走了好遠了,貴族們又不想繼續走了,皇帝又發話了讓二選一,得,那就這兒吧。

四、咱們換個造型

換個造型,就是胡服改漢服了,改窄衣窄袖的 衣服為寬大的漢服,這自然也有有人表示反對的,就是那些鮮卑的保守勢力。雲岡石窟是北魏漢化改革前建造的,龍門石窟是漢化改革後建造的,從大佛服裝上的區別可以看出。

孝文帝改了啥?
孝文帝改了啥?

五、改貴族為門閥

那時的漢族官員都出自士族大家,孝文帝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之後,這些貴族就也成了士族門閥,然後孝文帝制定了選官都從士族選的制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鮮卑和漢族實力相當啊,因為要論文化才能選官的話那鮮卑族可就可以靠邊站了。

這一系列改革中,保守勢力有諸多不滿,孝文帝被他們稱之為鮮卑叛徒,而且在改為漢姓之後,洛陽的貴族們成了一等士族,平城的保守派們政治地位驟降,保守派們簡直就想造反了,太子元恂就參與了反對改革的造反,後來被孝文帝給賜死了。

新老政治集團之間的隔閡算是彌合不了了。孝文帝死後北魏也就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