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25個北京人流密集點 尋找“救命神器”AED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 黃哲程 馬瑾倩)近日,一位球友在東單打球時突發急病,倒地不起,被6位恰好在場的協和大夫合力救回生命,一時引發網友熱議。在醫生搶救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東單羽毛球館配備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也被帶火了。

AED是一種簡單、易於操作的急救設備,能夠自動分析特定心律失常,通過電擊除顫,搶救心臟驟停的患者,是非醫務人員也能使用的“救命神器”。事件發生後,不少網友發問,如果現場沒有AED,急救是否還會如此圓滿?也有專家追問,公共場所的AED夠嗎?

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了北京地鐵、繁華商圈、體育館、景點、高校共25個人流密集場所,發現,僅9個場所配備有AED,其中地鐵站均未發現安裝AED,且市民對AED的知曉率也十分低。

多個客流集中地鐵站未配備AED設備

探訪場所:地鐵站

探訪結果:北京南站、北京西站、東單地鐵站、西單地鐵站、國貿地鐵站、雙井地鐵站、菜市口地鐵站、園博園地鐵站、八角遊樂園地鐵站均未發現安裝AED。

記者在東城、西城、豐臺、石景山等區選擇了人流較大的地鐵站進行探訪,均未發現AED。

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地鐵站緊鄰兩大火車站,每天有大量乘客往來。在北京西站地鐵站,記者向閘機附近的工作人員打聽AED的安裝情況,該工作人員在向記者確認AED是什麼之後搖搖頭,表示站內沒有。

北京南站地鐵站也是同樣狀況。依照一位工作人員的建議,記者前往站內醫療服務點詢問,值班醫護人員介紹,站點內配備了常用的藥物和急救箱,內有紗布、繃帶、剪刀等常用的急救用品,然而該站點並無AED設備。該醫護人員表示,如果出現意外情況,值班人員會進行急救,自己就曾為一位心臟驟停的乘客做過心肺復甦,遺憾的是患者身體情況較差,事後雖送往醫院進一步搶救,最後仍不幸去世。

不少地鐵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發生意外,會第一時間撥打120。園博園地鐵站配有急救箱,可以應付簡單的意外情況。八角遊樂園地鐵站一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自己接受過急救培訓,“沒有機器,我們人工急救。”

我们到25个北京人流密集点 寻找“救命神器”AED

3月29日,記者走訪首都機場T3航站樓發現,各到達出口的牆上配備安裝了AED。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攝

首都機場AED分佈密集 有專人維護

探訪場所:機場

探訪結果:首都機場設有69臺AED。

記者實地探訪首都機場T3航站樓,在機場到達出口處發現了安裝在牆面上的AED,不過,周邊來往的乘客對此並未留意。記者詢問多名客服人員、志願者和乘客,得到的回應均是沒有聽說過AED,建議去機場急救中心問問。事實上,記者詢問未果後,在五十米範圍內就發現了一臺AED。

首都機場醫院副院長袁力介紹,首都機場共配備69臺AED,其中T3航站樓47臺,T1航站樓10臺,T2航站樓12臺。三個航站樓共配備急救室10個,旅客需要緊急救治時,都可以求助醫護人員。

在一臺AED機身上,記者注意到張貼的電池壽命標識,顯示設備使用截止時間為2023年12月15日。據介紹,機場安排了專業人員定時維護機器及更換電池。

有體育館預訂或準備加裝AED

探訪場所:體育館

探訪結果:東單體育中心已配備AED,龍潭湖體育館、工人體育館、廣安體育館、月壇體育館尚未配備。

此次刷屏的“協和醫生組團救人事件”發生在東單籃球館,起到關鍵作用的AED被安置在離籃球館不遠的東單體育中心一層大廳的一角,黑色的箱包大概有成年人兩個巴掌大小,被裝在白色的金屬箱體中。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搶救事件前,AED也曾因一位市民倒下而取出待用,不過經過醫生救治後,該市民很快恢復意識, AED最終沒有派上用處。

隨後記者又詢問了龍潭湖體育館、工人體育館等多家體育館,被告知場館內沒有安裝AED。一位工作人員稱,雖然東單體育館的AED“火了”,但從經驗看,來鍛鍊的都是住在附近的“常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瞭解,一般出不了意外。

龍潭湖體育館的工作人員表示,館內的急救箱可以應付中暑等不嚴重的情況,他們也經常接受急救培訓。廣安體育館的工作人員則透露,該單位已經預訂了AED。月壇體育館的工作人員也稱,聽說館內領導參與了急救類的考察,可能會加裝AED。

我们到25个北京人流密集点 寻找“救命神器”AED

3月29日,記者在畢馬威大樓12層尋找到一臺AED,工作人員向記者指示貼在設備箱側面的使用方法。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攝

我们到25个北京人流密集点 寻找“救命神器”AED

3月29日,記者在中海廣場商業大堂發現一臺AED。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攝

出於安全考慮 商圈AED配備率較高

探訪場所:商圈

探訪情況:東單·畢馬威寫字樓、國貿·中海廣場、朝陽門外·悠唐廣場配備AED,雙井·富力廣場未發現AED。

王府井商圈是不少遊客“打卡”必到處,東方新天地附近的畢馬威寫字樓內,就配備了一臺AED。

“你要是問別人,真不一定知道AED是什麼。”寫字樓12層的保安小哥直言。記者在一樓前臺掏出身份證登記後,方得到通行憑證上到12樓,一家保險企業在此辦公。保安小哥帶著記者來到一間辦公室裡,AED放在靠牆的一個橙色金屬箱中,箱子上插著一把鑰匙,箱子側面寫著簡要操作流程。不過,這臺機器究竟是公司使用還是可以外借,他也不瞭解,只告訴記者該公司內有醫生,平時機器由這位醫生管理。

朝陽門外的悠唐廣場一層服務檯放有一臺AED,這是北京商場類公共場所投放的第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儀。國貿地區的中海廣場內則分佈著三臺AED,分別位於寫字樓大堂、商業大堂和負一層餐飲商業區等人員密集、可快速獲取的位置,相對距離不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海廣場日常辦公人員有四五千人,出於安全考慮,2017年初安裝了三臺AED,並在地圖上進行了標記,“附近居民如果有需要,通過百度地圖就可以搜到取用。”

記者還走訪了位於雙井的富力廣場,發現該商場沒有安裝AED。工作人員表示,不是很清楚AED的用途和用法,也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專業培訓。

多個公園設有醫療站點 但AED並非標配

探訪場所:公園景點

探訪結果:雍和宮配備AED,園博園、石景山遊樂園未配備AED

雍和宮是北京最熱門的景點之一,工作日遊客數量依然不少。入口處的遊客服務點設有急救箱,工作人員表示,可針對遊客受傷等突發情況進行一些緊急救治。而在雍和宮內的遊客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一臺維護完好的AED,安置在一個一人高的白色立櫃裡。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園博園和石景山遊樂園,工作人員稱,兩處景點均未安裝AED。

園博園工作人員稱,景區4門附近有醫療站點,每週末會有醫生值班,如有急救需求可提供醫療服務,但沒有AED這種設備。一位保安則向記者透露,值班醫生已經有陣子沒來了。

石景山遊樂園的情況與之類似。遊樂園沒有常設的急救站,偶爾會有周圍社區醫院的護士過來提供服務。

我们到25个北京人流密集点 寻找“救命神器”AED

3月29日,記者在北大邱德拔體育館內發現一臺AED設備。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探訪場所:高校

探訪結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配備AED

清華大學六教A區入口處,放著一個長約50釐米、寬約30釐米的AED設備箱,箱體上標註了使用設備的4個步驟,並配有圖片說明。不過箱內暫未放置設備。該教學樓工作人員介紹,校內體育館、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等人流密集場所基本都安裝了AED設備箱,將於近期安置設備投入使用。

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的服務檯旁也配備了一臺AED。工作人員介紹,該設備由海淀區紅十字會和北大校醫院於2017年提供,體育館內有五、六位工作人員接受過培訓,能夠使用AED。目前這臺AED尚未被使用過。

記者隨後來到北大校醫院,醫院工作人員介紹,院內現有約10臺AED設備,所有急救車上也都配備了小型AED。記者看到,醫院內配備的AED設備比體育館等場所的更大。“公共場所配備的便攜式AED用起來很容易,設備上標有明確的文字介紹,打開開關後還會有語音操作提示。”該工作人員說。

隨後,記者撥打中國人民大學校醫院服務電話,欲瞭解該校AED設備配備情況,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醫院配有AED。

探訪了上述多個場所,記者發現,相較於AED並不高的普及率,普通市民對於這一急救設備的低知曉率,更加值得關注。

發現1

“救命神器”知曉率低 市民態度謹慎

探訪問詢過程中,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AED是什麼?”得到“自動體外除顫儀,可以急救心臟驟停”的回覆後,大多數人仍面露迷茫。

首都機場是安裝AED較為密集的場所,記者現場詢問了近20位乘客及客服、安保、志願者等工作人員,三成工作人員知道AED是何物,乘客無人知曉。去年一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一億人次,急救中心救治旅客超五萬人次,但一位客服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幾年來,從來沒有乘客提過AED。

少數幾位接受了急救培訓的場所工作人員,聽到AED也感到陌生。在配備AED的場所,一些工作人員將其理解為“高大上”的專業設備,覺得普通人沒法操作。

“普通人用不對怎麼辦,這麼專業的醫療設備。”在東單體育中心的AED旁,一位工作人員禁止記者拍照,對於這一“專業設備”態度謹慎。畢馬威大廈的保安也認為AED只有醫生會用,在和記者一同仔細看了設備箱側面的使用指南後,才有所感悟:“可能是傻瓜式的吧。”

發現2

AED利用率不高 “最優選”仍是撥打120

“如果有緊急情況發生,我們的第一選擇肯定還是打120。我們不熟悉怎麼用,也怕用不好。”悠唐廣場是北京最早安裝AED的商場,但服務檯一位工作人員稱,在此工作一年多,沒有見過AED被使用。

這也是AED的使用常態。探訪中安有AED的場所,機器的利用率都極低。首都機場醫院副院長袁力也坦誠,即便安裝了AED,由於乘客不瞭解,至今使用次數寥寥。

“AED是‘傻瓜式’急救儀器,有圖解和語音提示、會自動辨別患者是否需要除顫,很好上手。”北京一家知名醫院急診科專家告訴記者,很多人覺得這是精密的醫療設備,其實不然,醫院內醫生使用的反而是手動除顫儀,“AED就是設計給普通人用的。”

此外,還有一些AED“深藏不露”,距離人流密集點較遠。在三元橋地鐵站內,記者使用一款名為“救命地圖”的小程序,查到附近有一臺AED,位於“中冶大廈電梯口”,記者通過地圖導航快步趕到大廈樓下已耗時11分鐘,超出了4分鐘急救黃金期。詢問門衛大廈內是否有AED時,對方表示並不知情,並以該大廈內是國家單位為由拒絕記者入內。

發現3

近年AED陸續增加 單位培訓意識提高

雖然AED的數量和知曉率等現狀並不樂觀,但不可否認,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AED陸續進入公共場所。在東單體育館“入駐”的AED,就是去年受捐贈而來;畢馬威大廈中的AED也是新近安裝的。清華大學新聞網則公佈消息,今年3月12日起,341臺AED設備按照規劃在校園內開始安裝,預計4月份安裝完畢。

據瞭解,北京市衛健委委託北京急救中心起草了北京市社會急救培訓大綱和公共場所醫療急救物資配置清單,其中就寫入了AED,已於2018年向社會公開。今年,北京市衛健委正著手製定詳細的公共場所應急物資管理方案,這一方案將推動各公共場所和企事業單位安裝AED。

硬件陸續跟上的同時,不少單位也組織了相關急救培訓,讓更多人知曉並敢於使用AED。

3月16日至17日,清華大學首批對426名在校學生和141名教職工進行了AED使用方法與心肺復甦急救技能培訓。一位參與了培訓的學生介紹,培訓中介紹了AED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還模擬操作了AED,對仿真人進行急救。北京大學也面向本科生開設了相關選修課,學生們可在課堂上了解到AED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中海廣場內,有約80名在崗工作人員接受過心肺復甦CPR及AED應急急救培訓,並獲得AHA(美國心臟協會)頒發的急救資格證書。悠唐廣場的保安小王則表示,從網絡上了解過AED的用處和操作,希望有機會參加急救培訓。

追問:有人倒下,你願意施救嗎?

設施與技能跟上的背後,不少市民仍表達了疑慮,其中既有對於急救不夠“規範”、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的擔憂,也有對事後追責的擔心。

“萬一沒有救回來怎麼辦?如果保住命了,但是醫院搶救後把傷害歸結於我們急救不規範怎麼辦?”一位接受過急救培訓的市民表示,若遇緊急情況,自己還是會選擇撥打120。

對此,一位急救專家表示,民法對於緊急情況下的施救者有免責保護,普通人的顧慮一方面是由於急救相關知識普及率不夠,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大環境問題,短時間內恐怕不易破解。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黃哲程 馬瑾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