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清腸藥超全講解



鏡檢是腸鏡由肛門依次進入直腸、結腸,最後到達盲腸,觀察到大腸粘膜變化的檢查。有效的腸道準備是腸鏡檢查的關鍵,檢查前需要控制飲食,清潔腸道。為達到腸鏡需要的腸道清潔度,常需要口服腸道清潔劑,也就是我們說的瀉藥,可是腸道清潔劑有哪些特點,又有哪些注意事項,鏡檢前又要如何做準備呢?

腸鏡檢查,清腸藥超全講解


一、飲食準備

1.檢查前進低脂、細軟、少渣的低纖維飲食1-2天,例如白粥、麵包、麵條、豆製品等。不要進食如下食物:糯米、黑米等雜糧,芹菜、韭菜、海帶、黑木耳、黑芝麻,帶籽和紅色水果如火龍果、番茄及各種瓜類等。服瀉藥前最後一餐可進少量流食如米粥、清湯、牛奶,服瀉藥後,應禁食禁藥,可飲溫開水。

2.做腸鏡檢查患者不能耐受者可選擇無痛檢查,但需禁水,防止術中嘔吐引起誤吸。

3.若疑為腸息肉,準備做電切術者禁食牛奶及乳製品。

二、腸道準備(清潔劑)

1.硫酸鎂

硫酸鎂藥效強、導瀉迅速,口味差(苦澀),需要同時飲用大量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或溫水;具有強脫水作用,易造成水、電解質紊亂,對腸黏膜刺激性大,易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鎂鹽有可能引起腸黏膜炎症及潰瘍,腎衰竭病人有發生高鎂血癥的風險,會引起水鈉瀦留,增加心臟前負荷,誘發和加重心力衰竭。

2.聚乙二醇電解質散(PEG-ELS)

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導瀉作用快,服藥後1h開始排便;不良反應小,患者易接受,可保證水和電解質平衡;不被腸道吸收也不被代謝產生氣體,故腸腔內不會積氣;口感較好,消化道的耐受性良好,在臨床應用中較為廣泛。聚乙二醇電解質散不含硫酸鹽,排除了硫酸鹽的中樞抑制作用,並對心、肝、腎病者無禁忌。為電解質紊亂、腎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腹腔積液病人及嬰幼兒和孕婦腸道準備提供一種相對安全的選擇。

3.磷酸鈉鹽

磷酸鈉腸道清洗效果與PEG-ELS相似,

磷酸鈉鹽口服溶液在腸道準備中具有飲水量少(僅為1500ml)的特點且有檸檬口味,使用方便、安全,有效及對腸道黏膜的損傷小。在用藥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體液和電解質轉移,若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高磷酸鹽血癥、低鈣血癥、高鈉血癥、低鉀血癥和脫水等情況。另外,磷酸鹽可被腸道吸收或引起腎臟病變。

4.中草藥

臨床中作為腸鏡檢查前或術前腸道準備的輔助用藥,多用於對腸道清潔度要求不高或便秘患者的腸道準備。

4.1番瀉葉

胃腸反應輕,患者易於接受;藥液呈黃色,影響腸道觀察;易引起腸黏膜炎症性改變,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神經系統中毒、腹痛等併發症。番瀉葉起效較慢,部分患者清潔不徹底,常常還需配合清潔灌腸來準備腸道。蓖麻油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4.2蓖麻油

作用溫和,但導瀉作用弱、口感差。其分解產物蓖麻酸可誘發分娩啟動,禁用於孕婦。蓖麻油作腸道準備時需分2次口服清潔洗腸,且首次必須在檢查前晚提前服用,排便均在夜裡,排便次數明顯多。影響患者的睡眠,且所需時間也較長。

5.甘露醇

甘露醇屬高滲性瀉藥,具有強脫水作用,易引起機體出現嚴重的電解質紊亂、血糖升高,加快脫水,甚至誘發急性腸梗阻。對腸壁內膜刺激性大,部分患者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甘露醇在腸腔內經細菌分解可產生高濃度的氫和甲烷,在做內鏡下治療,如腸息肉高頻電切、電凝術時,可發生爆炸,且腸道內產生泡沫多,影響檢查結果,不適用於高頻電切術患者。目前已不建議用於結腸鏡治療前的腸道準備。

腸鏡檢查,清腸藥超全講解


三、特殊人群

1.老年人

由於老年多併發其他基礎疾病、腎功能較差或需長期口服某些藥物等原因,PEG-ELS相對安全,推薦用於老年人的腸道準備。

2.兒童

國內對於兒童的腸道準備方案尚無定論,有研究顯示乳果糖口服溶液清潔腸道效果佳,安全性好且口感良好,易被病兒接受。但也有研究認為,與乳果糖口服溶液相比,PEG-ELS用於腸道準備效果更佳,且病兒耐受性高。目前PEG-ELS因具有導瀉緩和、簡便易行且耐受性較好的優點,在兒童中應用較廣泛。

3.妊娠期

提示PEG製劑用於腸道準備較為安全;而磷酸鈉製劑可能引起電解質失衡,應慎用。在其他腸道清潔劑中,比沙可啶會引起痙攣,限制了其應用;蒽醌類瀉劑中的丹蒽醌與先天性畸形有關,番瀉葉可進入乳汁,蓖麻油可致子宮收縮,這些藥均應避免使用。

儘管PEG-ELS被認為是低風險的選擇,但由於孕婦很少行全結腸鏡檢查,美國胃腸病學會建議將自來水灌腸用於乙狀結腸鏡檢查的結腸準備或足矣。

參考文獻

[1] 紀麗,白姣姣,顧幼敏. 腸道準備臨床應用及評價研究進展[J]. 上海護理, 2015,15( 5):67-70.

[2] 龍怡凡,孫方利. 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方法的研究現狀[J].齊魯醫學雜誌, 2017,32( 1):120-123.

[3]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 中國消化內鏡診療相關腸道準備指南(草案), 2013,33(9):705-707.


本號文章大部分轉載,如果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觀點,內容讀者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自己處理問題的依據,讀者有問題請諮詢專家,本號不承擔責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支持我們,也歡迎評論區吐槽鞭策我們!

也歡迎各位醫師、營養師投稿、合作,推薦好文,更好的服務各位讀者!歡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