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之如玉,倚之如屏”,玉屏風散,固表良方,可治慢性蕁麻疹

玉屏風散的出處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有人說是來自明朝,《景嶽全書》,也有人說是元代的《丹溪心法》或者是《世醫得效方》,大家各執一詞。所以我們今天就不討論它的出去吧。

無論是哪本醫學鉅著,玉屏風散的藥方都是不變的,都是由炙黃芪、白朮、黃芪組成。是治療表虛不固的經典方劑。

玉屏風散的配製:

將黃芪、白朮、防風按1:2:1的劑量研成細粉末即可。每次服6~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珍之如玉,倚之如屏”,玉屏風散,固表良方,可治慢性蕁麻疹

方中炙黃芪益氣固表,具有補氣健脾、益肺止汗等功效,為主藥。

白朮健脾益氣,脾運健則營衛生化之源不乏,衛氣充盈,白朮又有祛溼作用,令水溼下行前陰,不從毛竅外洩,則自汗可止,為副藥。

炙黃芪與白朮同用,相輔相成,佐以防風祛風洩邪,使邪去而衛陽不受其擾,則黃芪可以更好地起到實衛固表作用。

且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而不傷正,有補中寓疏、散中寓補之意。三藥合用,行益氣、固表之功。

所以古人稱玉屏風散,風邪者當“珍之如玉,倚之如屏”。

根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此藥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對治療“表虛自汗”,調高免疫力有不錯的效果。

“珍之如玉,倚之如屏”,玉屏風散,固表良方,可治慢性蕁麻疹

什麼是“表虛自汗”?

有一種出汗,常常發生在不熱的時候,稍微活動則出汗更加厲害,還伴隨怕風、體倦乏力、面色蒼白無光澤、容易感冒等症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虛汗”,中醫則稱之為“自汗”。自汗有很多種類型,上面所說的自汗就屬於“表虛自汗”的範疇。


除了多汗症,玉屏風在皮膚科還有更廣泛的運用。

近年來,玉屏風散在臨床上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除用於治療表虛自汗、還可用於免疫力低容易引起的慢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冬季瘙癢症,老年性瘙癢症、皮膚瘙癢症、過敏性紫癜、病毒性皮膚病等疾病的治療。玉屏風散治療的疾病範圍雖廣,但必須以辨證為基礎,應用要與表虛的證候相符。蕁麻疹患者最好在中醫的辨證下使用此藥。

“珍之如玉,倚之如屏”,玉屏風散,固表良方,可治慢性蕁麻疹

玉屏風散作用溫和,安全,無明顯不良作用,可長期服用,而且要小量久服才可見效;用量不宜過重,過重可能出現胸悶不適。陰虛盜汗的人是不宜服用玉屏風散的。盜汗多是因為陰虛火旺、迫津外洩導致的,治療應當滋陰降火,而不宜用甘溫的玉屏風散。

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不妨點贊,關注,收藏和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